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我妻武则天

作者:左百户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09章 萧淑妃的建议

书名:大唐,我妻武则天 作者:左百户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52

散朝之后,杜正伦来到了卢承庆的办公房。

两人都有些沮丧,半晌没有说话。

卢承庆煮了茶,递给杜正伦一杯,缓缓道:“其实仔细想想,陛下提出的租田制,跟如今的均田制,区别也不是很大。”

均田制是满十八岁男丁,就能分得一定数量的田地,田地归百姓,不准买卖,死后还给朝廷。

租田制是满十八岁男丁,可用一文钱,向朝廷租一定数量的田地,租期七十年,死后还给朝廷。

区别只有一点,均田制只要人活着,田地归人,虽严令禁止买卖,还是有人铤而走险。

租田制则田地一直归朝廷所有,想买卖也不成。

杜正伦见他变了态度,苦笑道:“卢兄,你打算赞同此事了?”

卢承庆叹道:“陛下心意已决,我等反对也无用,不如好好想一个妥当的法子,将改制的隐患降到最低,方是正理。”

杜正伦点点头,沉吟道:“最难的一点,还是在于夺取了百姓们拥田的权利,关中百姓们应该能够接受,其他地方就说不准了。”

百姓们想法简单,只有自己的东西才觉得属于自己,租田七十年,差不多到了自己寿尽,毕竟不是自己的,就会觉得不放心。

“要不然提议陛下,把七十年改为一百年,你觉得如何?”卢承庆问。

杜正伦摇头道:“问题不在于此,而是要让百姓们感到放心,让他们觉得两种田制,对他们没有任何影响,他们才会接受。”

卢承庆沉吟片刻,道:“不如这样,你给各州县的户曹、司户发一道公函,让他们也来想想办法。”

杜正伦点头道:“好,我这就去办。”

另一边,刘仁轨下朝之后,直接去了吏部,交了侍中印信和鱼符。

徐孝德默默陪同着他,等他办完一切手续后,朝他说道:“老刘,去我府上一趟吧,我请你喝酒。”

刘仁轨看了他一眼,点头道:“好。”

两人出宫的路上,又碰到了上官仪。

“两位这是要去哪?”上官仪笑着问。

徐孝德道:“我请老刘去我府上喝酒,你来不来?”

上官仪笑道:“自然要来。”

三人一起来到徐府,徐孝德命人在正厅摆了一桌丰盛的酒宴。

宴上,徐孝德举起酒杯,朝刘仁轨道:“老刘,我以前对你只有七分敬佩,如今是彻底服了你了,以后你有任何吩咐,只管给我写信。”

刘仁轨举杯与他饮了。

上官仪也举起杯子,笑道:“刘公,我在此恭喜你了,祝你一路顺风。”

徐孝德皱眉道:“上官老弟,老刘被罢了相,又贬到营州,你用恭喜这个词,有些不妥吧?”

上官仪笑道:“其实我最近一直在为刘公担忧,担心他得罪的人太多,迟早有一天,会在朝堂举步维艰。”

徐孝德看了刘仁轨一眼,道:“那倒不错,老刘性子太直了,得罪的人太多了。”

上官仪笑道:“如今刘公以退为进,得到了陛下的信赖,将来再回朝之日,也就是重新拜相之时!”

徐孝德恍然道:“好你个刘葫芦,原来玩的是这一手,我差点都被你骗过去了!”

刘仁轨叹了口气,道:“我也是身不由己,只能出此下策。”

顿了一下,他接着道:“两位,刘某临走之前,有几句话想和你们说。”

上官仪拱手道:“请刘公指点。”

刘仁轨缓缓道:“朝堂中所谓的世家派、拥武派都已经支离破碎,清流派这三个字,也应该及时舍弃。”

上官仪心中一凛。

上次向皇帝坦白时,他就发现皇帝对官员中的派系不太喜欢,所以这些日子以来,有意与清流划清界限。

看来刘仁轨也察觉到这一点了。

徐孝德皱眉道:“可这并非我们自封,是别人非要如此称呼我们,如之奈何?”

上官仪淡淡道:“徐公,你平日结交之人,皆是清流,与其他人并不深交,这难道不是你的原因?”

徐孝德心中一惊,道:“那我以后尽量注意。”

刘仁轨又道:“陛下修改田制只是开始,田制一变,税制和兵制都要变,朝堂之上还有风波,你二人切要小心。”

徐孝德忙问:“刘兄,我该如何做,才能躲过这些风波呢?”

刘仁轨沉默了一会,道:“掌握好分寸就行,当你发现陛下提出的改制,有三成以上的官员支持,就立刻支持。”

徐孝德用力点了点头,道:“多谢相告。”

上官仪则没有出声。

他和徐孝德的目标不同,他想要为皇帝分忧,获得皇帝赏识,所以不能做那一批后知后觉的官员,必须冲锋在最前面。

刘仁轨似乎也知道他另有打算,没有再特别交代他。

田制改革的具体措施还没有议定,折冲府的新建工作,却已经提上了日程。

萧嗣业经历了萧氏谋逆一事,绞尽脑汁,总算保住了萧氏一族,也保住了兵部尚书。

话虽如此,依然有很多双眼睛盯在他身上,对于这条政策,他自然不敢有丝毫懈怠,夜以继日的筹划此事。

他并不敢轻易拿主意,多次前往英国公府、卢国公府、鄂国公府,充分征求了三位老将的意见,才议定好了扩充方案。

最终商议出的方案,河北道扩充八十座折冲府,河南道、关内道、山南东道各减少二十座折冲府。

总的算起来,折冲府多了十座,军费因此增加了一些,影响不大,皇帝没有异议,各方都可以接受。

这日,萧嗣业忙到晚上戌时才归家,回到萧府后,他早已筋疲力竭,躺在书房的椅子上,闭目养神。

这时,门外传来一阵敲门声。

“进来。”

一名青年推门进来,此人名叫萧至忠,是萧嗣业最信任的族人,担任兵部主事。

那日就是他向萧淑妃报信,引导萧淑妃去金吾卫翊府告发萧氏谋逆。

“族长,江南那边传来消息。”

萧嗣业并不睁眼,淡淡道:“可出了乱子?”

萧至忠道:“几位族老下了命令,没有人乱来,族中产业已全部被苏州府查封。”

萧嗣业道:“嗯。”

萧至忠低声道:“族长,狄仁杰那边一点动静都没有,要不要再多放些饵,诱他上钩?”

萧嗣业沉声道:“此人精明,估计是察觉出来了,既然未在朝会上提那件事,估计不会再提了。”

萧至忠叹道:“朝堂上这些官员,果然一个都不简单,接下来该怎么办?”

萧嗣业淡淡道:“朝堂上不行,那就在地方上布置,这世上总不会缺少贪婪之辈,以及落井下石之人。”

萧至忠道:“那我亲自去一趟江南?”

萧嗣业道:“可以,记住了,这个时候不争强,只求弱,我萧氏处境越惨,将来周旋的余地才越大。”

萧至忠道:“我记住了。”告退离开。

萧嗣业静静思索了良久,忽然站起身,离开书房,来到萧府西院一片僻静的院落。

萧氏和王氏一样,将萧庶人安置在府中最安静的所在,修建一座小佛寺,萧淑妃在寺中带发修行。

寺中有四个年轻的女尼姑,全部都是萧氏族人,剃度之后,专门负责陪萧淑妃说话解闷。

一名女尼姑见萧嗣业到来,恭敬的行了一礼,道:“族长,您找淑妃娘子吗?”

萧嗣业点点头,道:“带我去见她。”

萧淑妃原本在寝屋休息,得知萧嗣业来了,让人把他带到佛堂,随即从角门来到佛堂。

“族长。”萧淑妃微笑道。

她与王氏不同,模样并没有太大变化,反因年龄增长,更多了几分妩媚。

因有族人聊天解闷,她的心态也调节的不错,更何况她还有两女一子,对未来并没有太悲观。

萧嗣业并不多看她,走到一张椅子上坐下,双手放在膝盖上,垂目道:“淑妃娘子,这次的危机能够安然度过,我得多谢你。”

萧淑妃走到佛像前,跪在蒲团上,背对着萧嗣业,轻轻道:“是你应对的好。”

萧嗣业道:“不,若不是你提醒我萧锐心怀不轨,我未必能想出这个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计划。”

萧淑妃笑道:“你我同族之人,就不必谢来谢去了,你来找我,又有何事?”

萧嗣业迟疑了一下,道:“这次对付我们萧氏的人,真的是武皇后吗?”

萧淑妃收了笑容,淡淡道:“就是她,世上没人比我对她更了解,这次萧恕之事,明显是她的风格。”

萧嗣业皱眉道:“我不明白,她既然早知此事,为何今日才发难?”

萧淑妃沉默了一会,道:“应该是陛下的态度有变。”

萧嗣业恍然道:“您是说陛下对萧氏不满,被她察觉了,所以趁机发难?”

萧淑妃点了点下巴。

萧嗣业沉吟道:“那咱们如此应对,陛下应该消气。武皇后是否还会追击?”

萧淑妃平静道:“她当然会收手。她只有在确定不会有任何隐患的情况下,才会攻击她的敌人。”

萧嗣业点点头,道:“我准备明日去武府拜访,向她示弱,您觉得可行吗?”

“可以。她最在乎她母亲和武如意,只要你和郭孝慎、贺兰敏之保持好关系,她不会再跟你为难。”

萧嗣业站起身,道:“那便好。”顿了一下,低声道:“淑妃娘子,经此一事,陛下会来找您吗?”

萧淑妃沉默良久,幽幽道:“陛下变化很大,我摸不准他的心思。我现在只求他允许廉儿、玉儿来看我,就什么也不求了。”

萧嗣业没有再多说什么,对着萧淑妃的背影拜了一拜,离开了佛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582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