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我妻武则天

作者:左百户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26章 朝野共庆 圣人忧心

书名:大唐,我妻武则天 作者:左百户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52

唐朝节日很多,一年官定假日一百多天。

除了每月三天旬休外,正日、冬至休假七日,上元节、清明寒食休四日,夏至和腊日休三日。

其他如上巳、端午、七夕、重阳、各大节气,都有假日。

除法定节假日,还有三月祭祀假、五月田假、九月授衣假。

授衣假每年九月末放,给官员们一日时间,准备过冬的衣服,准备迎接冬天的到来,以免生病。

明日便是授衣假,高有道三人申时中牌不到,便早早处理完了几日的差事,准备去痛饮一杯。

卢照邻整理了一下衣服,起身笑道:“元兄,郭兄,我们在八仙楼订了一间包房,准备饮宴一番,两位可要同行?”

经过这一年多的同僚生活,元万顷和郭正一与三人关系倒是熟悉了些,不过,却总隔着一层距离。

“多谢卢兄邀请,不过我们已经和薛元超约好了,去芙蓉园赏菊,下次吧。”

回答的是郭正一,这个下次他也不知说了多少遍,然而每次邀请,依然还是下次。

卢照邻挑了挑眉,不再多言,转头朝一名内侍道:“康常侍,那我等告退了。”

那内侍是甘露殿四大内常侍之一,名叫康多福,负责左偏殿的管理,长的白白净净,笑起来一脸和善。

“几位郎君请便,走的时候别忘了把衣袍带上。”

授衣节不仅放假,皇帝也会给高品官员赐冬衣,按理来说,只有五品以上官员才有。

高有道几人的衣服,是李治特意下恩旨赐下。

几人从低级内侍手中接过冬衣,纷纷朝着正殿方向一拱手,这才离开了甘露殿。

沿着外宫道而行时,杜易简忽然冷哼了一声。

“这郭正一平日看起来谦卑,其实骨子里根本瞧不起我们,卢兄每次邀请,有时元万顷都想同意了,他却每次都拒绝。”

卢照邻和高有道听了后,都没有做声。

杜易简是个很喜欢交朋友的人,然而遇到那些盛气凌人的人,他也会非常记仇。

“哼,他们得意什么,再过几年,高兄的品级就能超过他们,卢兄更不用提了,尚了公主后,只怕要和狄兄一样,连升十几级!”

卢照邻面色一红,讪讪道:“别瞎说,公主殿下只是喜欢我的诗词,我这样的人,哪配得上公主呢?”

杜易简微微一笑,道:“那可由不得你,公主若是看中你了,你跑也跑不了。”

卢照邻偏过头去,假装看风景。

高有道忽然道:“其实你错怪郭正一了。”

杜易简微微一愣,道:“此话怎讲?”

高有道道:“出宫再和你解释吧。”

三人沿着外宫道,一路向南急行,很快出了承天门,杜易简再次询问,高有道却依然不答。

直到出了朱雀门后,穿过横街,高有道才低声道:“其实郭正一是故意跟我们保持距离。”

“故意?”

高有道缓缓道:“你仔细想一想,如果我们和郭、元二人关系亲密了,会有什么后果?”

杜易简怔了怔,一时没有领会过来。

卢照邻却恍然大悟,道:“不错,是我孟浪了,不该邀请他。”

杜易简这时也反应过来了。

皇帝之所以将他们五人分成两组,就是为了相互监督,以免五人联合起来,蒙蔽圣听。

虽说他们真的关系亲密了,也没那个胆子,可只要存在这种可能,皇帝就不可能坐视。

到时候,不是他们三人被调走,就是郭正一两人被调走,必定会有新人取代一方。

杜易简不敢再讨论这个话题了,抬头望着大街,笑道:“今日可真热闹。”

卢照邻微笑道:“那是当然了,前线捷报不断,马上就要消灭吐蕃了,大家心里都高兴啊!”

七月初一,唐军便进入吐蕃。

讨伐的理由也很简单,吐蕃赞普无道,无故征讨苏毗国,大唐应苏毗女王之请,帮助苏毗复国。

两年前,大唐就跟吐蕃干了一仗,当时是为了保护吐谷浑,薛仁贵也因此一战成名。

唐朝百姓们都很关注武事,知道吐蕃吞并吐谷浑后,就会威胁到大唐,所以对此次攻打吐蕃,都非常支持。

战事开始之后,结果却令所有人都大吃一惊,尤其是在朝的官员。

大臣们都知道皇帝对吐蕃评价很高,一直把吐蕃当做劲敌。

谁知攻打之后,薛仁贵率领诸羌联军,一路势如破竹,连克十城,朝着吐蕃都城不断逼近。

不仅唐军进军顺利,就连六诏国联军也节节获胜,马上就要跟唐军会师了。

众人惊讶之余,还以为是皇帝过于高估了吐蕃,朝野上下,都一片喜庆,就等着薛仁贵攻破逻些城的捷报传回。

杜易简笑道:“听说吐蕃发生内乱,军队没有战心,自然不是咱们对手了。”

高有道看了他一眼,纠正道:“不仅是这个原因,最主要,还是因领军将军是薛将军,若是别人领军,未必能有此结果。”

杜易简知他对薛仁贵极为推崇,若是说一句薛仁贵不好,他能跟你争一天,当即敷衍了一句。

“是是是,也多亏了薛将军!”

“什么叫也?”

说话间,三人已来到兴道坊,远处已能瞧见八仙楼,只见楼外竟有人在排队。

杜易简道:“哈哈,我就知道今天人一定会很多,幸好咱们提前预定了位置。”

三人来到楼外,报了名字,得以进入楼内。

只见一楼已经全部坐满,到处都是吆喝声,跑堂的店伙腿都快跑断了。

三人订的包房在二楼,正要上楼梯时,忽听身后传来一阵呼喊声。

“让开让开,都让开,别挡道。”

高有道转头一看,只见四名豪奴开道,身后跟着几名锦衣少年,全都在十五岁到二十岁左右。

瞧见这些少年郎后,高有道三人也只能让路。

在天子脚下,权贵可谓一抓一大把。

然而所有权贵之中,最不好惹的并非那些紫袍大员、国公亲王。

这些人纵然位高权重,出门在外时,却不会太张扬,也还算讲道理,不会平白欺负人。

真正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人的子孙。

尤其是家教不严、含着金钥匙长大的少年,根本不知收敛为何物,行事毫无顾忌。

只要得罪他们,注定会惹上麻烦。

眼前便是这样一帮人,领头的是吏部尚书许圉师的幼子,名叫许自然。

此子极为蛮横,又不讲道理。

更关键的是许圉师对这个幼子极为疼爱,养成他一副肆意骄纵的性子。

长安城贵少之中,论及排场,也只有英国公府的长孙李敬业、以及武府的小郎君贺兰敏之,能跟他相提并论了。

卢照邻虽然不惧许自然,却也不愿跟他起冲突,默默让开。

三人望着许自然和一帮贵少上了楼梯,这才拾级登阶,来到二楼,进入包房。

等了不一会,狄仁杰也到了。

杜易简打趣道:“狄大寺卿这次来的倒早,我们竟只等了你一刻钟。”

狄仁杰笑道:“那就老规矩,一刻钟一杯酒,我自罚一杯就是。”

倒了杯酒饮了。

四人围坐在桌间,饮酒畅谈,好不痛快。

酒过三巡,高有道忽然道:“狄兄,听说最近大理寺在审理一桩侵田案子,跟柳氏有关,是真的吗?”

狄仁杰道:“高兄为何突然问起此事,莫非在柳氏中有什么熟人吗?”

高有道笑道:“我一介寒门,怎会认识柳氏中人,是郑鸣玉托我问的。”

狄仁杰点点头,道:“柳氏确实侵占不少田产,最重要的是,他们在暗中对抗圣人的田制改革,所以大理寺才亲自过问。”

高有道摇头叹了口气,没有再问了。

杜易简哼道:“眼下这种时局,连长孙一族都乖乖配合,他们竟还敢跟圣人唱反调,简直不知死活。”

卢照邻道:“行了,咱们今日是来庆贺的,就别提这些不高兴的事了,来,大家共饮一杯,庆祝前线大捷!”

朝野上下都在庆祝前线大捷时,大唐天子李治,却站在临湖殿的观台上,望着水面,默默不语。

忽然间,他只觉身子一重,一件斗篷披在了肩上。

转头一看,武媚娘不知何时来到他身边,旁边跟着几名宫人,其中一人还端着药膳。

“陛下,该服用药膳了。”武媚娘微笑道。

李治点点头,走到桌边坐下,一边吃着药膳,一边思索,不发一语。

武媚娘静静坐在一旁,并不出声打扰他。

过了不知多久,李治缓缓开口道:“媚娘,对于前线的战事,你怎么看?”

武媚娘想了想,道:“妾身听说一切顺利。”

李治摇头道:“确实顺利,但顺利得过头了。媚娘,朕有些不安。”

“陛下担心吐蕃有什么阴谋吗?”

“你是不是觉得朕太多疑了?”

武媚娘凝思片刻,道:“其实妾身也觉得太顺利了。妾身曾听人说,吐蕃军队中,十人有五人披甲,就算敌不过我大唐锐士,也不该连六诏国都打不过。”

李治连连点头,道:“不错,然而群臣们都觉得,是因苏毗内乱的缘故,导致吐蕃失去战心。他们太小看吐蕃,也太小看钦陵了。”

武媚娘奇道:“陛下,您对钦陵的看重,似乎还要超过禄东赞呢。”

李治缓缓道:“禄东赞是政治上的人才,钦陵则是军事上的人才。”

武媚娘更为奇怪了。

据她所知,钦陵被薛仁贵打败一次,她也不知,李治为何依然对此人如此高的评价。

李治缓缓道:“我现在最担心的是,吐蕃并非战败,而是主动收缩防线,如此一来,苏定方的奇袭计划,就难以成功了。”

武媚娘道:“陛下,依妾身拙见,薛仁贵大军进军顺利,未必是坏事,到时候,三路大军合围,也能强行攻下逻些城。”

李治道:“话虽如此,但吐蕃人明知如此,却依然这么做,一定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缘故!”

便在这时,远处一道人影快步而来,正是王及善。

“陛下,吐蕃传来最新消息!”

“讲!”

王及善道:“苏毗部已被禄东赞率领五万人马剿灭!”

李治微微一惊,道:“五万人马,应该是吐蕃的一支主力军了,难怪他们抵抗如此微弱,看来是选择先解决内部问题。”

武媚娘问道:“王将军,娘波金鸟和达波吾都死了吗?”

王及善道:“在程务挺劝说下,两人率领残余部队,逃到了大雪山。”

顿了一下,又接着道:“陛下,殿下,还有一个消息,虽然暂时无法确定真假,但臣觉得非常重要。”

“什么?”李治问。

王及善道:“有消息说,钦陵率领一支五万人马,在逻些城北面,打了一场大胜仗。”

李治脸色大变,一瞬间,还以为是苏定方被打败了。

但转念一想,苏定方应该刚穿越昆仑山,正在羌塘高原的无人区,不可能这么快被发现。

如果不是苏定方,那就只能是西域国家。

李治心中一动,问道:“钦陵这一战的对手是谁?”

王及善道:“据说是大食国的军队!”

攻打吐蕃的三条路线中,其中一条从葱岭南下,经过大小勃律国,恰好这两国都臣服了大食国。

换句话说,大食国完全有条件攻打吐蕃。

李治深吸一口气,道:“立刻派人调查清楚,大食国是否真的入侵吐蕃!”

“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568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