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大唐,我妻武则天

作者:左百户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66章 武皇后的请求

书名:大唐,我妻武则天 作者:左百户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9:52

薛仁贵五人一起离开大营,来到宾客台前,朝高台看去,却发现李治的座位上空空如也。

李贞上前几步,朗声道:“陛下有事暂且离开,由孤主持剩下之事,刘相,还是您来公布结果吧。”

刘仁轨答应一声。

狩猎结果毫无悬念,前五名被大唐包揽,比栗毒也只狩猎到了三十八只猎物。

李窟哥发挥失常,上次狩猎四十多只,这次竟只有三十六只。

霎时间,尉迟恭对李窟哥又多了几分怀疑,朝李勣低声道:“你真的肯定不会是李窟哥?”

李勣道:“从衣服来看,应该不是,不过他若里面穿另一件外衣,那也说不准。”

不一会,统计结果出来,大唐以极大优势获胜。

李贞命人取来猎物,架在火堆上,举办簇火会。

李勣几人和李贞喝了杯酒后,便要离开营帐。

李贞忙道:“几位将军是今日功臣,定要与大家痛饮几杯,为何要离开?”

程知节沉声道:“越王殿下,我等还有要事,需面见陛下,失陪。”

……

“你说象州发生命案?”甘露殿内,李治站在阶下,朝狄仁杰问道。

狄仁杰道:“是的,就在不久前,象州司法参军传来消息,象州境内,一连发生三起凶案。”

“有三起?”李治动容。

狄仁杰道:“这三起案子,发生在象州东、西、南三个方向。每个案子都有三到五人受害,尸体有个共同点,头颅都被人砸烂,衣服被脱光。”

李治沉吟道:“头颅被砸烂,说明凶手不希望他们的身份被认出来。”

狄仁杰道:“臣也是这样想的。象州司法参军经过查验后,发现这些人虽死在不同地方,死亡时间却是一致的。”

“他们是被人同时杀死的?”李治目光闪动。

狄仁杰点点头,道:“根据臣推断,三起凶杀案其实是一起,只不过尸体被人分开,不让人知道死亡人数。”

案犯不让人知道死者身份,又想隐藏死亡人数,其目的很明显了。

“狄卿,说出你的结论!”

狄仁杰道:“据臣推断,死的是一个使节团,凶犯假扮成使节团成员,混入长安,图谋不轨!”

李治凝视着他,道:“查出是哪个使节团了吗?”

狄仁杰道:“从使节团经过象州来看,必定是来自南蛮的一支使节团。臣去鸿胪寺问过,与死亡人数吻合的使节团,只有一个。”

“谁?”

“南诏使节团!”

南诏是六诏之一,国名蒙舍诏,因地处六诏之南,大唐称呼其为南诏。

李治心中一凛,南诏使节团正是此次参加狩猎的五国之一。

“伏胜,狩猎比赛结束了吗?”他抬头问。

王伏胜道:“回陛下,已过了酉时,应该出结果了。”

李治沉声道:“传旨,让内领卫立刻控制住南诏使节团,暗中动手,拘押起来,听候发落。”

王伏胜正要领命出去,一名内侍快步进来。

“陛下,参加狩猎的五位大将军都在殿外求见。”

李治看了狄仁杰一眼,走到案后坐下,朝内侍道:“请五位大将军进来吧。”

少顷,李勣五人一起进入大殿,朝李治下拜行礼。

李治抬手道:“众卿不必多礼,不知狩猎是否取胜?”

尉迟恭道:“回陛下,我大唐取得大胜!”

李治又道:“那狩猎过程中,可发生意外之事?”

李勣等人听完都吃了一惊,心想皇帝怎么会知道?

尉迟恭道:“陛下,薛将军被人射了支冷箭,也不知是哪国鼠辈所为!”

李治急忙朝薛仁贵看了过去,问道:“薛卿,你可受伤?”

薛仁贵拱手道:“幸得陛下鸿福,臣听到破空声后,及时躲过。”

李勣道:“陛下,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李治缓缓道:“狄卿,还是你来告诉几位大将军吧。”

狄仁杰领了命,将南诏使团在象州被杀、假使团冒充入京的事告诉了众人。

众人听完后,都暗暗吃惊。

他们心中都有怀疑的人,比如突厥人、契丹人、铁勒人,却唯独没有人怀疑过南诏人。

尉迟恭瞥了李勣一眼,暗道:“还是这老小子沉得住气,我无论如何猜不到是南诏人动的手,倘若闹大,只会让幕后之人得逞。”

李勣道:“陛下,此事应该是吐蕃策划,只有他们有能力和动机,截杀南诏使节团!”

李治点点头,道:“和朕所想一致!”

苏定方道:“陛下,可以正制奇,公布此事,让各国知道吐蕃人的阴谋,便能收拢人心。”

李治同意了苏定方的意见。

王及善带领内领卫,很快便将南诏使节团所有人抓捕,有几人试图反抗,也被就地格杀。

狄仁杰当天晚上又没有回家吃饭,连夜将南诏使节团审问一番。

虽然几个头目很硬气,其他成员中还是找到一个突破口,供认不讳。

他们果然是吐蕃人,向薛仁贵射冷箭的也是他们。

正月初四,薛仁贵和狄仁杰一起去鸿胪寺,将此事情况,详细告诉了诸国使节。

得知吐蕃人的行为后,不仅五诏国、天竺国、诸羌惊怒,连比栗毒、李窟哥也暗暗恼火。

李窟哥怒声道:“吐蕃鼠辈猖獗,竟敢陷害我契丹,还请薛将军转告天可汗,只要唐军讨伐吐蕃,我契丹一定派军助战!”

突厥使节道:“我突厥也愿助战!”

其他五诏国、天竺国也纷纷嚷嚷,希望跟随大唐,联合各国,一起消灭吐蕃。

最积极的是吐蕃周围的国家。

他们都想着消灭吐蕃后,不仅能解除危险,还能分到一块肉吃。

宾就女王站起身,道:“诸位不必心急,相信天可汗自有决断,我等只需拥护天可汗,听从调令即可。”

薛仁贵抬了抬手,朗声道:“诸位回国之后,都可做好备战准备,防备吐蕃攻击。我大唐若要攻打吐蕃,定会通知各位!”

诸国使节纷纷出声答应了。

大年初四,唐朝官员们去年的执政考评,也都出了结果。

因吏部被查过一次,新上任的吏部官员都非常谨慎小心。

结果造成考评难度直线上升,很多人的考评成绩都不如去年,不少人还因此降级。

李治对这结果,却非常满意。

以前吏部考评一片大好,仿佛大部分官员都是清官好官,德行高尚,这不过是粉饰太平罢了。

只有找出问题,正视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所以他对吏部官员下旨嘉奖,鼓励他们保持这种务实作风。

这天夜里,李治忙了一天,来到立政殿,洗漱之后,拥着武媚娘躺在床上。

一番云雨之后,武媚娘靠在他胸膛上,低声道:“陛下,妾身能不能求你一件事?”

李治轻抚她的秀发,笑道:“说吧,什么事?”

武媚娘轻轻道:“您能不能把郭孝慎调回长安?”

李治听到郭孝慎这个名字后,心中一动。

郭孝慎是武媚娘的妹夫。

武氏一共有三女,长女武顺,二女武媚娘、三女武如意。

当初武媚娘被赶到感业寺时,杨夫人被武家兄弟赶出府邸,又因牵挂女儿,大病一场。

当时武顺不在长安,便是武如意一直照顾着病重母亲。

那时她还只有十五岁。

她不仅要照顾母亲,还到处求亲族朋友,希望给感业寺的姊姊捎一点东西,通个消息。

武媚娘在感业寺的经历极为遭罪。

因她不愿剃发,又无亲族捎东西进寺,打点上下,遭到全寺尼姑刁难。

幸得武如意打通太原郭氏人脉,给她送了几件首饰。

武媚娘利用这些首饰,买通几名小尼姑,后来又利用小尼姑,搭上一名千牛卫,才得以将一首情诗,送到李治手中。

所以在武媚娘心中,非常珍爱武如意这个小妹。

武如意为了报恩,后来嫁给了太原郭氏的郭孝慎。

武媚娘与长孙无忌争斗时,郭家的立场颇为暧昧。

为了不让武如意在郭家的处境尴尬,武媚娘便将郭孝慎调出长安,好让妹妹远离是非之地。

如今尘埃落定,她想让妹妹回来,也很正常。

令李治意外的是武媚娘的态度。

郭孝慎只是个七品小官,以武媚娘皇后的权势,只要随便朝许敬宗、李义府打个招呼,都能轻易调他入京。

五品以下官员的升调,可直接由政事堂决议,不必通过皇帝。

换句话说,武媚娘可以在李治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将郭孝慎调回来。

可她却并未这样做,而是向李治求情。

这显然是在向李治表态,她以后会谨守本分,不会主动干涉前朝之事。

李治见她在朝好的方向转变,心中也很满意,微笑道:“我没记错的话,郭孝慎在平州担任司法参军吧?”

武媚娘柔声道:“陛下记得一点不错。”

李治想了想,道:“那就调他入京,在大理寺担任寺丞吧。”

武媚娘嫣然一笑,道:“多谢陛下。”

翻过身子,整个人跨坐在李治身上,长长的秀发落在李治头上,神情魅惑,似乎想来个女上男下。

李治抖擞精神,将她翻身压下,又开始了新一轮激战。

次日清晨,武媚娘命人从私库之中,挑选出一些东西,准备派人送到武府。

张多海忽然来到外殿,说道:“殿下,柳城郡夫人入宫求见。”

武媚娘道:“请她进来吧。”

不一会,武顺穿着一身喜庆的粉红色长裙,来到大殿,外面披了件貂皮大氅。

她一进殿,便开始脱衣服,笑道:“还得是你这里暖和,外面可把我冻死了。”

武媚娘将手中暖炉递给她,又命人将准备送去武府的东西拿过来。

“就知道你心急,赏赐的东西已经帮你准备好了。”

武顺侧头看了一眼,见一共有四箱子珠宝器物。

这不仅仅是命妇的赏赐,还有武媚娘从自己私库拿出来,补贴给家中一年用度的。

武顺眼睛都开始发光了,陪笑道“我可不是为这些来的,是来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武媚娘道:“是为小妹的事吧?”

武顺见她知道,拍手道:“我就说嘛,果然是你安排小妹回京的,母亲还不信。”

武媚娘嘱咐道:“她若到家,立刻带她入宫来见我。”

武顺笑道:“知道了,那我走了。”屈身行了一礼后,命随从带着满满四箱珠宝,心满意足的离开了。

21号有个主编推,大家可以点点投资,到时能白嫖些点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215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