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作者:红酒花 | 分类:科幻 | 字数:0

第742章 火星

书名: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作者:红酒花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7:15

加拿大,哥伦比亚省,维多利亚。

阿卡尔机场内,当地官员正组成一支欢迎队伍,沉默地等待着客人到来。

他们昨天晚上才得到通知,华,美即将在维多利亚展开一次商业会谈,需要当地政府提供场地,通报方是阿美,当局自然无从拒绝。

不过这两家商业会谈,选在这里?

维多利亚当局纯当作是什么有意思的小插曲来看待,除了应有礼节外再无其他任何准备。

天空中开始传来引擎的轰鸣声,地面上的人们翘首望了好一会儿,然后看到了两架C17运输机在四架F15的护送下安然落地。

下来的不是什么他们所猜测的要员,而是一群如狼似虎的阿美大兵。

大兵们直接开着悍马从C17尾舱门处到当局迎接人员面前,这是相当没有礼貌的行为。

“我们是海军陆战队,你们谁是这里的市长?”

大名鼎鼎的马润,总统特属的四等牛马,维多利亚市长已经认出了他们的服装,不过对他们的无礼很有些恼怒,试图上前质问。

然而带头的大兵根本不听他的废话,直接拿出加麻大国防部开具的证明,按照上面的描述,马润将会暂时控制机场,为保护参会人员隐私,当局需要回避配合。

市长并不怀疑这份证明的真实性,但显然他已经明白这压根不是什么“商业会谈”,联想到最近风起云涌的世界形势,说不好又是什么秘密协定。

理智战胜了情绪,市长非常干脆地带着市政厅一行人离开,整个阿卡尔机场随即进入了管制状态。

过了没多久,又有一架Y20进场降落,同样下来了一队全副武装的士兵。

驱散无关人员以后,第一架777客机才终于接近降落。

从飞机上下来的人被一群保镖簇拥着上了运输机运过来的汽车,即使有旁观者也完全认不出来什么。

最后才有一架C832到来,下来的乘客同样遮遮掩掩,坐上自带的汽车匆匆离开。

两伙不同的客人在一处海滨庄园内相会,双方的制服都并不单一,显然是多方人员参与。

杰克·沙利文站起身和徐让握手,两人算是老朋友,不过卢建飞与六角大楼的凯文显然是首次见面,礼节做的很全面。

双方人员按序在庄园的长桌两边就坐,跟着徐让的秘书翻开笔记本,上面赫然写着:

“太阳系共同防御体系协定筹备会谈纪要”

……

大卫·乌丝诺也包含在会谈队伍中,不过他的位置并不显眼,在华方看来属于记录员角色,并未过多注意。

这次会谈相当重要,关系到两支未来太空力量的建设宗旨以及对应的太空秩序建立。

长久来看,外星文明的事情迟早会公开,或者说两支太空力量的建设不可逆转。

在这种情况下必然要制定相应的规范,同时也十分有必要约束其他人。

经过会谈前的几次交流,双方将其称为ie“太阳系共同防御体系,不管是否有外星文明,披露出去都不违和。

毕竟宇宙中对人类可以造成危险的东西太多太多,不说什么小行星或者巨型陨石,来一次规模大点的太阳风暴都够地球受的了。

而这也是撕开《外层空间条约》的突破口所在,必须先挣脱它的束缚才能放开手脚大力发展太空武装力量。

筹备会议首先需要确定下怎么配合修改“外层空间条约”或者干脆将其取代,其次则是像一战后的海军条约一样,提前约定好太空力量规模和范围,避免信息不透明导致的战略误判。

万一其中有一方得不到足够信息,认为对方是借着外星文明打“盟友”的主意,后果还是很可怕的。

其他的细节会在“防御协定”在联大通过后讨论也不迟,反正太空武装力量一时半会都还处于空气状态。

两边人员都相当认真投入的讨论着接下来的动作,这种地球上的事务让大卫有些厌倦,时不时看向被遮挡起来的窗户,隐隐约约还能看到月亮的轮廓。

就在昨天,阿尔忒弥斯七号、八号的宇航员已经住进了固化后的充气舱段,哥伦布营地成为阿美首个实质意义上的固定据点。

虽然只有一个舱段,但这种东西批量制造起来很容易,更不提充气舱段有着质量和体积占比很轻的特点,一旦确认可靠,NACA马上就能造一大堆扔上去。

不过大卫的思绪并不在这里,而是看不到的火星。

算算时间,天问一号抵达火星就是这几天了吧?

……

京城时间10月12日。

来自几千公里外测量船、大陆西北、东南的航发委监测网都在搜索着同一个目标,并不断检验信号是否失真。

除了早早飞掠的台风号,最快到达火星的就是发射最早的“天问一号”着陆器。

航发委首個火星探测器不是卫星,而是直接着陆的巡视小车,不过并不意味着没有。

最晚到达、体积最大的天问五号,也就是祝融号飞船里一口气塞了6颗大型卫星和20多颗小微型卫星。

这些卫星很多都并非专为火星任务制造,都是基于现有型号进行改装,通过在火星的“离火”中转,无需担心信号问题。

而在对NACA的通告中,“离火”几乎也是这个时候到达,也并未引起对方的猜疑。

现在,天问一号已经开始主动减速过程,将会在环绕数圈后直接冲入火星大气,不会在火星轨道停留太久。

“离火”已经收集到了足够的数据,并已经与它建立通讯,可以非常稳当地引导天问一号着陆。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少用一些燃料,借用大气完成绝大部分减速,同时还能节省时间。

根据事先安排,天问一、三、五号着陆在零号平原,其余两个探测器将会去北半球,所以如果运气够好,天问一号就能马上获得有价值的情报。

……

火星。

已经保持静默状态许久的“离火”终于重新活跃起来,使用备用频段与天问一号进行交流。

功能全面而强大的“离火”早已将整个火星表面仔细测绘过一遍,虽然还不是地球上那种高精度地图,但用作参考完全可信。

相比于月球,火星最大的问题在于它的大气,有大气就有风,风会吹走表面铁氧化体丰富的沙砾,侵蚀松散的岩石,时不时就会导致局部地形产生变化。

好在“离火”的数据基本是实时更新,只要不出意外因素,绝对能轻松带领天问一号平安着陆。

现在的天问一号看上去像是一个宽高比很不协调的飞碟,它的下面是减速用的气盾,与曙光飞船所使用的技术同源,将会承担最猛烈、也是最主要的减速任务。

现在它以一个较小的斜角从火星大气边缘插入,大气层中稀薄的粒子与气盾高速碰撞,不断向外激发出发黄的白色光芒。

不过那是从太空的角度观察,如果有观察者站在火星地表,看到的景象就截然不同:

火星的大气压只有地球的百分之一不到,约在0.7%左右,其中95%是二氧化碳,少部分的稀有气体、氮气、氩气,甚至还有一点点的甲烷。

从火星地表看到的光线会发生明显的蓝移,火星上的夕阳蓝色最重,而天问一号摩擦所放出的光,看上去也会有一圈淡淡的蓝色光晕。

这一道泛着蓝色光芒的流星并未持续太久,十几分钟后天问一号就抛弃了下方的气盾,同时顶部的伞口开启,展开了三朵直径超过25米的超音速环形减速伞。

依然保持高速下降的天问一号终于受到了明显的阻滞作用,继续进行减速。

当它的降落速度一直下降到几十米每秒后,三多环形伞被切断伞绳,顶部的天空起重机启动,使用反推火箭进行最后制动。

除了减速,天空起重机还能小范围带着下方的巡视器进行移动,寻找最佳着陆地点。

整个着陆过程都是由AI完成,此时天问一号已经来到零号平原周围,按照设定好的标准开始低空寻找最优着陆点以及疑似目标。

它飞过了一个个突起的山丘,最终锁定了一块平坦的高地,利用最后一点燃料朝那个方向减速。

50米、30米、10米,天空起重机在这个高度悬停下来,与巡视器连接的爆炸螺栓通电,由数根牵引绳带着巡视器快速下降,在离地还有两米不左右时,天空起重机的燃料已经所剩无几,绳索末端的爆炸螺栓通电断开。

骤然失去束缚的巡视器——也就是“萤火1号”火星车来了一个结结实实的硬着陆,不过两米的高度在火星引力下奈何不了它,减震从容地吸收掉了据大部分势能。

而此时天空起重机已经自主偏转,耗尽燃料飞到一边坠落,停在了七八十米以外。

待机了近半年的萤火1号在同位素电池的保温和充裕电力下顺利唤醒,折叠的监视器展开升起,先用鱼眼摄像头不紧不慢地环绕一周,拍下第一张全景照片的同时也检查自身外观是否有损伤。

萤火1号用了大约10分钟对自己全身的功能进行检查,并未像其他探测器一样首先确保与地球的联系。

这主要还是因为“离火”的存在,它中继转发可比萤火1号自己发射强太多太多,而且完全无需担心失联。

一直到确认自己功能完好,着陆地点准确无误后,萤火1号才向地球发送回了第一份日志,并附上了十几张高清图片。

……

航天局,深空指挥中心。

“来了!”

紧盯着屏幕的沈祚舟大喊一声,整个人终于放松下来。

在计划内的时间里,“离火”已经开始转发萤火1号传回的信号,并且还是一个体积很大的数据包,说明着陆肯定是成功了。

航发委一众高层也一个不少地云集在这里,并且还有很多位机要秘书在场,随时准备向上通告消息。

在明知道零号平原存在疑似外星文明的情况下,贸然着陆在这里其实风险不低,不过最终这个决策也没有被改变。

这主要是因为以前就有很多着陆器造访过,如果“它”的反应真有如此敏感,早就察觉到不对了。

再说现阶段送过去的探测器活动范围和侦察能力都很有限,如果再偏一些,那么探测效率就太低了。

就如大多数人早先料到的一样,萤火1号的降落没有引起什么反应,至少是明显的反应。

如果发生任何触发AI告警的事情,传回来的就不是数据包,而是一连串哔哔哔的急促信号了。

果然,将信号解包以后,里面只有一份日志已经十几张不同角度拍摄的图片,全部都是彩图。

萤火2号重达1.3吨,还有核动力支持,也不需要携带过于沉重的高增益天线,所以探测设备质量比较宽裕,无需为了省电使用黑白相机,要不然还得地面处理再上色。

现在航发委所接受到的就是原汁原味的火星实拍图——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黄,甚至有些偏白,可能是光线原因,总之并没有很强烈的异世界感觉。

就好像是一片充满戈壁的无人区,地上到处是散落的石块,从萤火1号的角度能看到一片广阔的地域。

不用人吩咐,数位专家就已经挤作一团凑到屏幕上,甚至无需对照就已经找到了零号平原的主体区域。

根据系统提供的经纬度,能准确定位的地方毫无任何特点,距离萤火1号只有几公里。

摄像机拍到了它的一部分面貌,纵然如何瞪大眼睛观察,所得到的也不过是一片没有特征的荒漠。

见到此景的林炬也不免有些失望,确实没发现一点人造痕迹,还能做什么?找吧!

天问三号将于8天后着陆,祝融号还需要19天,也就是下个月才能火力全开地开展探测。

实在不行天问二号和四号也可以改变行程,这几乎也不需要怎么费工夫。

产生这样的想法后,隐隐有些失望的钟成也叹口气,拍了拍林炬的肩膀:

“等扬基佬过来的时候就给他们看吧,这么多的照片,也够发点成果了。”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