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作者:红酒花 | 分类:科幻 | 字数:0

第541章 异星科技

书名: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作者:红酒花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7:15

B级基地。

在知道金属氢电池技术居然有样品的情况下,叶长思和吴云峰直接甩下了一百多名新增科学飞了回来。

其余人想来基地还需要些安排,这么多人绝不可能一起坐飞机过来,而是统一安排分散到两列动车组,而且是安全局和交管一起选时间,以防发生任何意外。

两人特意选在夜晚抵达,佘院士以及几个航天局的专家都还在基地,不碰面能少些麻烦。

他们下了飞机就直接进入到存放“山海”超算的那层地下室里,推门就看到了已经聚集在这里的十几个系统工程师。

这里是一个被腾空的维修机房,正中央放置着一个约有人长度的银色金属箱,表面还蚀刻了充满科幻色彩的线条。

“难以置信。”

吴云峰一下子冲到最里面,抚摸着C172甲电芯样品的金属表面。

仅仅是一上手他就感到了一种不属于这个时代的惊艳,虽然看起来像是铝合金,但用手触摸时却能像无机材料并不冰凉,同时哪怕存在很多像是氧化层和刻痕的图案,手又几乎感受不到任何摩擦力,光滑的惊人。

这种观感和触感极度反差的材料在地球上极为少见,同时仔细一看电芯的供电头设计也是完全陌生的。

参数标注是由繁体字和阿拉伯数字组成,但其格式也与地球上的标志方式迥异,一眼看过去总有种与环境格格不入的气息。

它只是静静地放在那里,就准确地传递了自己是外星造物的事实。

叶长思走到电芯的供电口一侧蹲下,轻轻推了推电芯没能移动。

“金属氢……这可能是人类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接触简并态物质。”

吴云峰:“真是难以想象那个时间线的人类是如何做到制造电子简并态压力的,到了这一步,再往后肯定就是向中子简并态努力了。

我想他们可能已经在思考如何掌握引力,真是一个科学极度发达的世界。”

“等等。”

在角落里的林炬停止和于蔓调情,疑惑地问道:

“中子星表面还有金属氢?”

吴云峰:“因泡利不相容原理形成的高密度高能物质都叫简并态物质,中子星的内核中电子在巨大的引力作用下被迫与质子结合形成中子,然后这些中子被密密麻麻地压在一起,更轻的氢元素处于中子星的最上层,也会被这种压力形成简并态。

不过中子简并态的密度非常夸张,最高可达金属氢的几十亿倍,如果这里面装的是中子简并态物质,重量恐怕有接近一千万亿吨。

按照我们的现有理论金属氢存在的大气压至少要在400吉帕以上,是标准大气压的数百万倍。

如果这里面真的装了一百多公斤金属氢,我想不出有什么容器能承受这样的高压,氢弹的爆炸中心压力也才100Gpa而已。”

吴云峰说完后叶长思顺势补充了一句:

“理论上,这个电芯的容器里面即使爆炸一颗氢弹也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它的技术层次不低于金属氢。

对了……资料呢?”

林炬指了指角落里谢廖夫腿上的笔记本,同时下意识地离电芯远了一些,但想了想又放弃了:

按照吴云峰的话这个电芯内部的压力甚至是氢弹爆炸中心的数倍,要是出点意外不说别的夷平基地绝对没问题,这还没算里面的金属氢威力呢。

吴云峰走到坐着翻电脑的谢廖夫跟前,才发现了他右手边摞起来的四个NAS硬盘柜里面满满当当塞着48块32T的固态硬盘。

谢廖夫看到他抬起头,直接起身把位置空了出来:

“你来的正好,我看不懂这鬼东西,它所有技术资料的目录的索引就有4000多页,我没找到任何一个能看懂的标题。”

“……”

技术资料倒还好经过了系统的整理,只是绝大部分内容的专业词汇都已经超出了谢廖夫的认知领域,真得是在尖端物理方面颇有成就的物理学家才能领会,否则标题都不认识。

叶长思和程南开是这里唯一还能勉强读懂资料的人,三人在笔记本上翻了大半个小时,先找到了电芯的金属氢存储方法,然后齐齐倒吸一口凉气。

还在研究C172甲电芯表面其他人连忙凑过来,然后就看到程南开惊恐的眼神。

“电芯内部没有高压容器,至少没有我们理解的高压容器,反而是真空的。”

“什么意思?”

谢廖夫不明所以,不用容器怎么装的了超高压形态的金属氢。

吴云峰组织了一下语言,尽可能用简单的话解释:

“C172甲没有使用传统的高压容器,存放金属氢的容器是真空并悬浮在容器里的,里面有种装置产生了强大的电磁力将所有金属氢牢牢压在一起。

而这个装置的电力来自于金属氢团,它利用自身的超导性质对外产生斥力再转化为电能,并非是传统的化学能电池,随着电量的消耗金属氢团的压力逐渐降低,一部分金属氢将转换为游离的氢离子被容器壁的物质吸收转化为氢化物。

这是一种物理/化学混合的电池,它的这套系统在电量耗尽前需要一刻不停的运转,但我看到的是每年只会自然损失10%的电力,维持内部产生超高压电磁力消耗的功率还不到10瓦。”

这样一讲在场的其他人立刻就懂了,能产生上千个标准大气压的装置竟然才消耗10瓦的功率,这是只有外星科技才能做到的事。

如果换做是地球上,动用的电能至少要近万倍才可能。

吴云峰抚摸着C172甲电芯的表面,仿若在摸一件稀世珍宝。

“那个文明已经掌握了微观的秘密,这不是一块电芯,更像是一个循环生产金属氢的微缩工厂,这才是真正的把箭射到了月球上。”

林炬也才终于理解为什么系统给出这样的奖励了,之前他还觉得那么多的尖端物理学家就换来了一种电池系统过于小气,实际上这玩意的技术含量远超想象,真的只能用外形黑科技来形容。

他马上问出了最关心的问题:

“那这个……我们多久能造出来。”

“制造?”

吴云峰果断摇头:

“我刚刚大致翻了一百多页的目录,里面有60%以上的技术类别在我们这里依然处于实验室猜想阶段,制造……额,老板你要不要看看系统怎么说?”

林炬马上在系统研究院里新建了“制造C172甲电芯”任务,想了想直接投入了1000万。

【当前进度:10.002%(+0.001%)】

“……”

怪不得给样品,照这样子怕不是按部就班50年都难,这种金属氢电池放在当前世界线还是过于超前,意义远远不是电池那么简单。

别说制造设备,甚至先得根据这些资料把相关理论一一验证才行。

这还是已经新增了一百多个科学家,林炬都不敢想象要投入多少资源。

“怎么样?”

于蔓关切的问道,然后就看到林炬竖起一根手指:

“至少准备一万亿吧,这些资料和样品折算了10%的进度,以我们的能力一年最多能推进1%。”

然而吴云峰的脸上却没有丝毫沮丧:

“不亏了,仅仅是解读这些技术资料中我们够得着的部分,就已经足以对现有的物理学和工业进行一轮革新。

但这也要不少时间,而且我们现在的研究力量远远不够,这么多人不可能集中在这里研究资料。

刚刚你投资金的时候我感受到了很多知识,不过即使以这样的效率也需要用去几十亿,才能让我们对C172甲的技术状态有一个总体的认识,自行解读更加困难。”

叶长思颇以为然地点点头,还想到了更远一层:

“如果我们也能批量生产C172甲,就连应对火星上的麻烦都会有不少把握,可惜了,它超出我们的技术水平太多太多,但即使掌握一些表层的技术也是了不得的。”

“那我们还是需要大型科研中心。”

林炬指了指桌子上堆着的一摞A4纸:

“我从系统里获得了B+和A级科研中心的要求以及设备种类,伱们看看吧。

B+级预计耗资367亿元,A级需要998亿,其他的人力附加成本估计也不会低于二三十亿,我们现在的科研组织只能算C+研究院,还差得远。”

对数字比较敏感的吴云峰立刻发现了这两个数字的规律,一番计算下来才发觉C+研究院的资金标准是50亿元,和基地的当前科研水准差不多。

叶长思把两份打印出来的清单递给了他,上面只写了所需设备的种类与设计标准,其中赫然就有高能质子加速器,而且是100Tev能级。

这个可以等TEPA,其他实验设施加起来都是39个大类,细分出来就是几千个小类,B+级就超越了国家级研究院水准,也就是系统不讲理的研究能力,否则真正耗资至少要翻三四倍。

叶长思放下纸,想了想先问道:

“我们今年的财务情况怎么样?”

林炬:“航空业务今年剥离了,算上他们小亏190亿,不算他们巨亏410亿,预计今年年底总支出差额430亿上下。”

基地实现全计算机化的一个好处就是人工智能可以实时提供最准确的财报,误差几乎没有的那种。

新远宇航动力母公司基本处于全靠子公司、对外专利授权、意外所得(比如三进制技术)输血才能维持,自身经营的状况只能说一团糟,根本养不起现在的基地和研发项目,更别提那么庞大的太空建设计划。

听到这个数字后原本打算提议建A级科研中心的吴云峰立刻住嘴,明年还要新增大规模火星建设,B+级都难以动工。

不过林炬马上又补充道:

“不过我们对外几个子公司倒是非常好,黄河半导体打算要在明年全面铺开三进制技术,至少能抢出来几千亿的市场,我们抽出一两百亿不会影响正常经营。

C822、C832两款客机明年中期将会在宜州开始量产,可以赚不少钱;星辰航空公司在跑C1000的业务,想游说民航局还有国外航司重启超音速客机;

东方国际太空旅游公司也有几亿不少了……总之根据“山海”的计算,明年我们可以支配的资金可以有近400亿。

系统的研发资金也还有,加一起小500亿吧,不够的先找银行借也能周转过来。”

叶长思:“我们还有生物药剂、机器人两个好东西,转化出来也能赚大钱,可以给他们再多倾斜一点资源。

实在钱不够我们就找中央要钱,用一些技术抵押,放水的时候多加一点而已。”

两人说话之间就隐隐达成了共识,基地是一个技术方面的超级托拉斯,只不过一直在刻意压制,否则真的能做到民用市场横扫一切,只要插手全球市场马上被制裁到出口不了的那种。

可以说,基地稍稍放开手发展就是保护伞公司的现实版,更进一步统治世界也并非不可能。

对于这样的怪物集合体,资金不应当成为发展的障碍。

“我也有点事要说。”

肖冈田往前挪了挪,接过了话题:

“‘离火’已经对零号平原进行了半个月的集中观测,各项数据没有什么异常,但我们招揽了几位天体地质学家,有那么一点点发现。”

他的话立刻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力,外星人的威胁始终是基地的最高机密,就如同一个潘多拉魔盒,里面可能只有一份外星小孩的家庭作业,也可能是毁灭太阳系的黑洞炸弹,谁都不敢掉以轻心。

“零号平原本身的形成就有点奇怪,根据卫星的勘测那部分土地虽然小,但地势非常平坦,根据我们绘制的地形图却找不到合理支撑的形成依据。

当然这并不是说那里就是非自然形成,时间过去那么久,有无数种巧合能够形成这样一小片平坦地势,但……也不能排除智慧的痕迹,尤其是在我们知道那里有东西的情况下。

我申请尽快向那里发射探测器,最好还要是能够飞跃探测的那种,更加近距离地进行考察。”

林炬:“这不是问题,不过规模也不要太大以免产生什么意外影响,就单颗不超过10吨载荷吧,探测那里也需要理由。”

肖冈田:“那就让他们发几篇论文,说那里存在可能的资源,或者说我们的探测器本来是去乌托邦平原,意外偏航也很正常。”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