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作者:红酒花 | 分类:科幻 | 字数:0

第664章 SS-5

书名: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作者:红酒花 字数:2.3千字 更新时间:01-07 07:15

4月24日,琼州,文昌发射场。

时隔9个月,长征十号火箭再一次摆上了发射台。

这一次发射的是曙光四号飞船,下一发曙光五号飞船预计7月发射,然后曙光飞船+长征十组合体就将成为绝版。

奥列格·科诺年科坐在前去发射台的电动巴士上,目不转睛地打量着整个文昌发射场。

和记忆中并没有什么出入,但不同的是它所承接的发射任务却是远远不同了。

现在的发射场四个工位全部被占满,两发搭载天问一号、天问二号的新远二号火箭,一发往太空运送用于台风号外挂液氢燃料罐的新远二号,还有就是他即将乘坐的长征十号。

接下来的半个多月里,文昌发射场足足需要承担四次大型发射任务,再加上旁边新远发射场还未就位的台风号,那就是五次发射。

也就是其他几個发射工位都处于关闭状态,否则就能看到每一个工位中都矗立着蓄势待发的火箭。

也就是调度实在忙不过来,暂停了4月中旬到5月底的H1系列发射任务,要不然甚至会出现全国所有发射工位都不够用的神奇情景。

曙光四号任务的四名宇航员这次全部来自不同国家,指令长孟森林,副指令长奥列格·科诺年科,髪国宇航员托马斯·斯佩凯,意带利宇航员朱瑟培·钱尼,妥妥的联合国阵容。

其中朱瑟培将承担环绕留守任务,其余三人进行登陆并在月球表面停留5天,预计5月4日或5日启程返回。

除了文昌发射的曙光四号飞船,露西亚普列谢茨克发射场会发射一枚“质子-M”火箭,圭亚那发射一次光杆VV-1,为乌兔空间站送去两艘5吨和9重的货运飞船,分别搭载了生活物资和科研设备,用于宇航员使用。

根据华阴组织最新的修订条款,由各方共同出资,以每年25亿人民币的维护费获得乌兔空间站的停靠权,本次登陆支付8.5亿元作为玉树基地维护与物资消耗所需,要不然曙光计划和天幕计划的差距未免也太多了。

作为华阴组织名义上的第一次合作探索任务,至少表面看曙光四号任务的排面还是相当豪华的。

尤其是可以直接住在已经建好的玉树基地中,有新鲜食物有热水有房间,简直不像是首次登月。

不过这一笔租金是其他三个主要国家捏着鼻子认下来的,总不能让自己人挤“满月”着陆器,然后看着几公里外的玉树基地灯火通明享受生活。

实际上玉树基地的剩余6个舱段都打算在7月前全部发射过去组装,航天局也在华阴组织内提出直接采购现成品,既安全还节省成本,不过不太顺利。

但这些都与天幕四号的宇航员们无关,就他们个人来说,唯一值得在意的只有登上月球,其他都是国家需要考虑的事情。

早上10点,第长征十号火箭带着曙光四号飞船升空。

京城指挥中心依然人来人往忙碌着,不过他们已经对频繁的航天发射感到麻木,并未像连线的其他几国的航天局一样热烈庆祝。

监督现场的钟成简单露面后就又匆匆离开,三天后密集频繁的火星探测任务就要开始,发射计划表排列地像巴士班次一样多,曙光四号也只值得稍稍留意一点而已。

……

墨西哥湾,博卡奇卡。

曙光四号发射16个小时后,星舰SS-5组合体也做好了发射准备。

距离星舰SS-1发射刚好过去11个月,不到一年的时间里SpecaX就要发射第五枚起飞推力超过6000吨的巨型火箭,让波音的SLS看了都不禁汗颜。

距离马斯克的一月一发口号喊出来也超过了一年,虽然SpecaX确实没有实现一月发射一次,但却做到了一个月保证制造一枚,甚至更多。

多花的时间全部都在修复缺陷和改造上,通过密集的发射任务,星舰确实在不断取得进步。

对于汤姆·穆勒来说,关于星舰组合体一次性发射所需的一切技术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前四次发射充分暴露了所有隐患,他确信已经改无可改,所以才有了这一次的SS-5发射计划。

如果还是失败怎么办?

不怎么办,收集问题继续改进,反正由NACA的采购输血,就是再炸五枚SpecaX也耗得起。

和原世界线有些不同的是,因为特斯拉魔都超级工厂受阻,即使有阿美的制造业回流补贴,电动汽车业务也没有成为马斯克资金上的最大支柱。

华国特斯拉完全只能依靠进口出售,经历重重关税之后在国产品牌面前毫无竞争力,几乎是被新安按在地上锤。

不过航天业务却带来了丰厚的收益,以至于汤姆很想建议马斯克边缘化电动汽车,以NACA那些庞大的太空计划看,随便露出一部分都足够把SpecaX养成一个庞然巨物。

他看向了专心盯着火箭参数的马斯克:

“埃隆,你认为我们这次有多少可能成功?”

“我们每一次都是在成功,只是从一个阶段的成功走向另一个阶段。”

马斯克的回答很符合他一贯的性格,汤姆笑了笑:

“那么我说,SS-5会成功入轨,不过离发射载荷还差很远。”

“汤姆,你不相信舵面差动技术?”

“我相信,但我不相信它能在十几马赫的速度下能够如你所愿。”

汤姆最无奈的就是马斯克对于廉价的坚持,就像星舰飞船并没有姿态调控系统——RCS一样。

不是不打算配备,而是马斯克想试试不使用传统RCS,仅靠发动机修正以及四个巨大的舵面来完成所需工作。

此前他就是类似的思路让星舰带着钢铁外壳“裸奔”发射然后惨败,现在也是如此,只贴了一半的隔热瓦希望只用那一面来对抗大气层的烧蚀。

从这些方面讲二级的星舰飞船就是个有发动机的钢铁壳子,重量大、振动强、无法承接高精度发射任务,同时预计只能把载荷送到150公里低轨,再往上就得凭借自己动力飞上去。

到现在为止星舰飞船只达到了他预想中30%左右的完成度,离正式投入使用还差得远。

哪怕这一次SS-5入轨也不意味着它能开始承接任务,星舰是一个超级大玩意,即使要搞定一次性发射需要都很不容易。

最大的好处还是为NSS,一次性发射成功就意味着DARPA会拿着大把钞票投资核动力改造,那可是六角大楼的亲信,他们有数不尽的钱能够挥霍。

汤姆知道为NSS核动力星舰准备的“太阳神5”核发动机进度比A105慢得多,早一天获得DARPA通过,星舰就能越早投入使用。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