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作者:红酒花 | 分类:科幻 | 字数:0

第535章 航运

书名: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作者:红酒花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7:15

“那看来你们是早就做好了准备。”

佘院士现在明白为什么前进号中轴线的舱段都要使用14米的超大直径了,不是因为运力太充裕闲的,而是为了给改装升级提供充足的空间。

二期改造之后的前进号相比现在更像一艘宇宙飞船,确实是非常理想的升级构型。

林炬:“前进号的调试时间差不多要用去一年的时间,我们用一整年去规划二期升级的内容,再用一年时间完成升级改造,差不多在2019年底完成,距离那时候的火星窗口期都还有8个月,甚至都可以飞一趟过去。”

“太匆忙了。”

佘院士提醒道:

“登陆火星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单单一艘飞船可不行,其他准备工作也需要一次发射窗口,火星飞船最快也得2022年出发。”

林炬:“那如果不在窗口期呢,我们有可靠的核发动机,还有霍尔推进器,如果是核发动机非窗口期四五个月也能跑一趟,可以一刻不停底开展火星任务。”

佘院士:“无人任务的话……也许可行,但这样负担会不会太重?”

林炬:“核发动机是可以长期使用的,就像月球摆渡船一样,我们可以建造专用的飞行器,如果潮流一点,它已经能算作行星际货运飞船了。”

“不妥不妥,差点被你带进沟里了。”

最后佘院士还是反应了过来,未来几年航天任务本身就已经够多了,再加上前进号的二期升级以及不间断火星任务,财政部怕不是得冲过来把航发委大楼给掀了。

天问五号计划也已经通过,明年4到5月国内就将进行至少5次火星探测任务,摊子已经够大了。

由于一大票民营企业也拥有500吨以上的中大型可回收火箭,现在也有一大帮院校试图拼车往火星发射小微型探测器,下一个窗口期的国内探测器数量绝对会飞跃式的提上来。

虽然国内去火星晚,但是一上来就猛啊……

林炬见忽悠没成功也不气馁,转而聊起了其他:

“佘老,新远四号火箭完工了,明天搞一个出厂仪式,明天我们一起回去。”

佘院士眼睛微眯:“你小子,别等我一下飞机就披上宇航服了,我警告伱啊,云洪军那事儿检讨是我压下来的,重要人物坐飞机都有限制规定,你这么搞风险太大了。”

“怎么会呢,腾云昨天才落地不可能再飞。”

佘院士这才放心了些,虽然他也挺向往太空的,但一把年纪了突然也学云洪军那么搞一出怕是能把心脏病弄出来。

只是他才稍稍放下心,林炬又让他的心提了起来:

“世物会就要结束了,我想去试试邀请那些科学家也上一次太空,也算是回报他们加速器的支持?”

……

10月26日,B级基地。

飞机还未降落,佘院士就看到了基地下面极为壮观的火箭分段,其中新远四号的一级最为显眼,95米长度和18米的宽度即使再空中也能看得一清二楚。

换一种角度看,这就是一座放倒的30层摩天大楼,看上去竟然不比旁边的厂房小多少。

“喂?沟通好没有?水利局干什么吃的?”

在一级箭体高大身躯的下面,谢廖夫皱眉看着面前的市领导朝着电话里发火,然后愁眉苦脸地说道:

“谢总,渡口那里堵塞江面宽度少了几米,等会儿半潜船出去可能有些麻烦。”

他所说的渡口是从基地旁边支流汇入岷江,再进入长江途径的一个细长的关隘,因为人迹罕至一直以来没什么船只通航,也就在上个月的时候用挖机挖开了一些好方便半潜船运送火箭。

但谁知道昨天晚上的时侯这里又堵了起来,在航路沿岸的看守工作人员立刻组织疏通,但因为条件太差很多机器进不来,现在也没取得明显效果。

好在谢廖夫对于巨型火箭运输问题有着比较丰富的经验,立刻问道:

“有无人机航拍图吗?”

“有,我马上让人传过来。”

谢廖夫看着航拍图好一会儿,此时林炬的C810都已经落地,正在朝这边走过来。

只是略作思考,他就拨出去一个号码。

“喂?我是谢廖夫,火箭运输船途径的有一个隘口堵住了,你们看能不能想想办法……对,火炮可能不太行而且太慢了,丢两颗铁炸弹行不行?

……我能授权,好,好。”

挂断电话,抬头就看到了大步走过来的林炬和佘院士。

“怎么了?现在都11点了,怎么火箭还放这儿的。”

谢廖夫晃晃手机:

“半潜船和重型起吊机都到浮动码头了,芯级启运要不了多久,但是航道堵住了,我正在找空军看能不能炸开,不过时间也完全来得及。”

新远四号今天肯定运不出去,临时设置的浮动码头距离基地约有3公里,这3公里的公路运输就得用去半天,四台起吊机的吊装作业和检查也需要一到两天,启运应该是29日的事了。

然后它要用7天左右时间抵达魔都,在那里与从葫芦岛运出的总装箱汇合,把整枚火箭在总装箱内用7至10天装配起来,再用12天抵达琼州,那个时候大致已经是11月30日了。

12月发射,刚刚好。

三周前基地还运出去了5个11米直径、54米长度的圆柱形零蒸发液氢贮罐,每一个可以存储7356立方米、约521吨液氢燃料。

这些零蒸发贮罐用去了近三个月的时间制造,已经交付给江南造船厂对一艘10万吨级散货轮船进行安装,然后加注价值近3亿元的液氢后前往琼州。

原来的球形贮罐方案生产效率太低,基地还是依靠OGAS2.0实施后疯狂爆产能日夜不息也完成了这么多贮罐的加工,两架安1250也是不停地来来回回进行飞行任务。

其实这5个贮罐的成本都赶得上小半枚新远四号的造价,谢廖夫一度有过直接在码头往火箭内加注燃料后再发射的想法——反正新远四号火箭是零蒸发贮罐,不怕罐体内局部压力过大爆炸,但这个疯狂的想法被航发委一票否决。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