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作者:红酒花 | 分类:科幻 | 字数:0

第499章 我们很有研究

书名: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作者:红酒花 字数:2.3千字 更新时间:01-07 07:15

8月24日。

联合矿业玉树基地爆破用装置第二次招标会开始,这一次到场的是华核公司、希高公司、车里雅宾斯克机械公司以及亚拉巴马工程机械技术公司。

罗·罗虽然投标成功,但还是跑来一起参加,上次签的协议只是计划的一小部分而已。

相比于第一次匆忙的招标会,这一次显然要正式许多,而且联合矿业也不再是毫无准备。

在罗·罗之后联合矿业向其余四个确认投标方都提供了天幕二号获得的月球地质数据,然后各家就先用超算来计算具体的氢弹用量。

超算模拟起来非常快,昨天的时候五个投标方的计算结果都发了过来:

罗·罗认为使用9枚1200万吨当量级氢弹和6枚500万吨级氢弹就足够;华核、希高公司的计算结果是使用通用的1500万吨当量氢弹15至18颗。

如果说这三家都还算正常,车里雅宾斯克机械公司和亚拉巴马工程公司的结果就比较离谱了:

也不知道毛子是不是对大当量氢弹有什么执念,他们建议先使用一颗1.5亿吨当量的氢弹在900米深处爆炸,再分别使用8颗150万吨当量氢弹对矿坑进行“修型”和清理碎渣,最后能够获得一个外壁坚固的的稳定矿场。

至于亚拉巴马工程公司则直接推翻了联合矿业对于矿坑的计算,认为表面直径2500米过于保守不便于开采,认为需要使用15颗2500万吨当量级氢弹和15颗800万吨当量级氢弹,总计30颗氢弹制造出一个最大直径达到5公里的超级矿场,大大减小后续矿脉开采难度。

一个是热衷于超级氢弹,一个几乎要氢弹数量翻倍。

所以今天的招标会先不着急确定各家的氢弹投标数量,得先把方案确认下来才行。

主持会议的人也从吴懿变成了临时上任的联合矿业工程部部长,来自蓉城194所的核专家王禄,毕竟这种事还得是专业人士才行。

华核的方案他自然是知道原因的,1500万吨氢弹当量够大,使用数量也还算比较少,最主要原因是仓库里有现成的1500万吨当量二代弹头,装在老旧的东风5上作为大当量单弹头。

现在核武库都在逐渐向150到300万吨级、3到7分导弹头型升级,这些老旧弹头就可以拿来直接用无需改装,成本很低。

罗·罗的方案要求控制很精准,成本最低但冗余量有点小,至于毛子和扬基佬的……虽然也挑不出大毛病,但王禄还是觉得不太靠谱。

但由于招标会的特殊性不能像普通企业一样直接选方案,实际上现在联合矿业的计划已经要当成国际事件来处理了。

王禄干脆让所有投标方都来介绍一下自己方案的优劣点再集中讨论,到时候谁都不好再提反对意见。

这一提议被各方所接受,然后就开始按照提交计算方案的数据开始轮流发言。

虞院士第一个开始,他主要围绕的是“威力可控”和“技术容易”两个方面,罗·罗和希高公司都声称自己的成本最好控制,然后是亚拉巴马工程公司的琼恩。

琼恩是个已经七十岁的老头,他先介绍自己的专业是爆炸力学,在场的人立即明白他的主业是关于原子弹和氢弹的内爆核心,知道这老头的技术专业性是无需质疑的。

“……我们认为,虽然月球的低重力环境表面上看有利于爆破作业,但实际上困难也更多。

仅仅依靠固体物质很难形成地球上那样通过大气扩散的均匀冲击波,且碎石、垃圾也会因为低重力分布更加广泛,恰恰需要更大当量的氢弹才能保证效果达到预期目标……

另外我们还考虑到了矿场后期更深层的作业问题,现在的矿坑越大、将越多的矿脉暴露出来那么后期开发就更加容易,如果以后再进行深层矿脉发掘,是很难继续进行氢弹爆破作业的。”

琼恩发完言过后托马尔索夫立刻站了起来,此时坐在角落里的林炬听到了佘院士小声的嘟哝:

“还记不记得那个说用氢弹解决富岛核电站污染的露西亚专家,看,就是这个。”

林炬立马将目光投向这个50多岁的中年毛子,后者身材矮胖、脸上就透露出了一种狂野的气息,这样的人提出那样疯狂的方案反而很合理。

“各位!”托马尔索夫的声音极其洪亮,出口就是毛味十足的英语:

“既然月球上无需担心任何影响,为什么我们不用一颗超级氢弹简单粗暴地解决问题?

我们提供超级氢弹,你们只需要拿150万吨的现役弹头就够了,就让我们露西亚来承担最多的研发成本吧!”

“……”

众人面面相觑,最后还是王禄表示现在可以发表对各个方案的意见,场面才突然变成争先恐后地互相批判,乱七八糟地吵作一团。

暗中观察的佘院士摇摇头,得,先吵一天再说吧。

……

晚上20点,在联合矿业总部里辩论了一整天的五个投标方核专家终于陆续开始收拾东西离场。

最开始的大家还只是说说而已,但后面就开始上纸笔,最后把联合矿业装饰用的白板拖了出来写写画画,讨论的玩意场外人一个字都听不懂。

讨论到最后还是没有个共识,主要分为多枚大当量氢弹、单枚超级氢弹两派,但主要是前者占了上风。

托马尔索夫的提议又最先被否决,毕竟按他的理论其他家就没活干了,主要还是围绕矿坑的规模等进行研讨。

等到专家们陆续离场时,林炬的助理瞅准机会小跑到几个队伍里说了些什么,没有等到回应就又快速离开。

被传话的几个队伍也仿佛不受影响的离开了,但等他们都各自回到入驻的酒店,匆匆收拾后又都出了门。

晚上十点多,小十人的核专家们齐聚一家老牌饭店,林炬已经在里面等待多时。

看了下来人,四方的核专家都来齐了,自家这边是194所的王禄。

他们都是被林炬以个人名义请过来的,完全是为了“互相认识”,绝对没有其他任何意思。

等众人都到位林炬也不废话,表示欢迎以后就提出了一个请求:

“各位,我对于核技术完全不了解,所以想问一个可能有些浅显的问题。”

史蒂文森:“您请说,我们现在都是朋友关系。”

林炬:“我以前听过一个说法,就是裂变污染的残留可以使用更大当量的氢弹清理掉,这个说法是真的吗?”

等待几名翻译都将他的话翻译过去后,托马尔索夫的表情立刻变得很惊喜:

“达瓦里希,这个我们很有研究!”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