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作者:红酒花 | 分类:科幻 | 字数:0

第593章 拖车

书名: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作者:红酒花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7:15

现在基地用来向乌兔空间站运输燃料的燃料舱其实和火箭箭体没啥区别,外表上甚至都一模一样。

它使用新远三号发射,采用7米直径设计,只不过相比普通火箭二级多出了几台姿态调整用的小发动机而已。

只不过它的造价确实不低,液氢容器天生就昂贵,能运送近120吨燃料,连带火箭发射成本补给一次约要花去5亿元,其中3个多亿都是火箭发射成本,但也没有继续压缩的余地。

而在联合矿业的采购价中的报价是12亿元,表面上只需要10次发射就要花去120亿,联合矿业的钱也禁不住这么花。

乌兔空间站的燃料舱能够存储240吨燃料,也就是24亿元才能加注满,九章号加注一次需要用去约90吨,平均每一次加注的燃料费用就要花去9.6亿元。

加注满燃料的九章号能够携带160吨载荷下行并重新返回空间站,如果单次只携带40吨以下载荷,那么可以每三次任务加注一次燃料。

这个使用成本对于资金实力充足的联合矿业来说还算可以承受,相比传统宇航登陆来说更是节省出了可能90%的资金,但考虑到频繁的任务次数,还是占去了很大一块成本。

林炬很自然地想到了复用燃料罐的想法,但这就需要它更大,要能够推着自己前往月球转移燃料后再飞回来返回地球,最后的总质量能控制在1000吨都算得上极其优秀了。

能再入大气层,能加油,这tm不就是星舰嘛!

所以应该把燃料输送任务外包给SpecaX……当然不可能。

且不提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成功以及双方处于对立面,就算是外包出去林炬也不相信能比5亿人民币更低,那也就1.43亿美元,就算星舰成功了也绝不可能压到比这还低。

“想什么呢?”

佘院士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考,林炬这才发现已经过去了十几分钟,九章号都已经进入下降第二阶段了。

“没什么,就是……”

他把刚刚想的问题说了出来,佘院士皱眉想了想说道:

“那就和黎明一号一样,也给它加上核发动机在近地轨道之间和月球轨道航行,我们只管把燃料发射到近地轨道,这样火箭的成本就下来了,不算研发设计以及本身费用折价,5个亿以内就差不多。”

“这……倒是个办法,但核发动机还是贵啊……加核发动机的制造和发射怎么也要二三十亿了,成本还是摊不下来,不太行。”

“……”

佘院士暂时也想不到更好的主意了,毕竟是要把一百多吨的东西从地球上送往月球,不管怎么变总归都不是一件小事,成本再低也低不到哪里去。

两人一时间都被难住了,最后还是佘院士开口道:

“其实12亿也很不错了,我们能把成本压缩到这個地步,已经是NACA望尘莫及了,他们做同样的事,即便有了那个新的不锈钢SL-X怎么也得10亿美元以上,要学会知足。”

“什么知足?”

两人回过头,却看到了钟成正好走过来,沈祚舟接替了他进行协调指挥工作。

佘院士把刚刚的问题说给他听,然后钟成也加入了思考的行列。

过了约一分钟,他抬起头开始分析:

“12个亿已经很低了,新远三号火箭可以重复使用,现在发射的成本已经压缩到极致不能降低,所以最大的问题是我们绝不能用它来发射,否则成本肯定下不去,一定要控制在3亿以内。”

“就是用新远二号级别运力的火箭发射。”

林炬说出了他的潜意思,新远二号航发委内部报价最低就是3.5亿。

钟成:“对,就是这样,但它回收运力只有45吨,燃料最多最多送上去40吨。”

“但这样就没有意义,用它往近地轨道发射120吨燃料也就是10个亿,还要送去月球,这还不如新远三号呢。”

佘院士立刻表示了反驳,新远三号火箭其实可能是国内性价比最高的火箭了,虽然单次成本高,但架不住量大,载荷越多越有性价比。

话题又一次冷寂了下来,仿佛进入了死胡同。

从地球往太空发射东西实在是昂贵,火箭的运力已经被压榨到极限,再难有大的突破。

林炬摇了摇头,他觉得还是自己太贪心了,现在的结果就已经很好了,没有必要再强求。

但就在这时钟成又出声了:

“那就还是用新远三号,120吨载荷太少了,我们就按照它的近地轨道运力270吨,假设能把255吨燃料送到太空去,燃料单价马上就降低了50%。”

“那中间的这一段呢?A100可不便宜,而且还需要时间,摊不下多少成本。

如果还是用氢氧机自己推过去,消耗的燃料就太多了。”

“当然还是用核发动机,只能这样做。”

钟成看着林炬,然后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但我们不用新制造的,用现有的核发动机来推动它。”

“现有的……”

佘院士突然想到了上个月才发射的黎明一号摆渡船,马上反应了过来。

“用黎明一号去推燃料舱,能推动,就是……那速度最多与阿波罗飞船相当,三天飞过去,算上燃料转移时间来回一次差不多需要10天。”

“是这样,但我们不用黎明一号,我们用黎明二号。”

钟成:“黎明二号是货运飞船,一次至少也能运输12吨货物吧?以10天为一次周期同时执行燃料和物资双重补给任务,这差不多就是正常频率,可以不算成本,反正我们也会建造它。

这样我们同样输送120吨燃料就只用花去……7亿元,一次性燃料罐也没关系,即使回收也省不下多少了。”

“但最重要的是我们不需要再投入研发成本,一切都是现成的,只需要稍稍加快黎明二号的建造速度就行。”

林炬的思路也豁然打开,他还想到了风暴号,那架核动力航天飞机未来也是这样的角色,只不过专用于运输大型货物,可以从地球上起飞也可以在轨道上接受物资转移。

如果没有什么意外,风暴号大概都是不需要再执行返回地球的任务了。

(本章完)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