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作者:红酒花 | 分类:科幻 | 字数:0

第48章 B级时代

书名: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作者:红酒花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7:15

“老板,买吧,明显从碳化硅芯片生产线到SC09系统是一整套完整的技术,只有配合在一起才能发挥出最大作用。”

“对啊,三进制计算对人工智能学习应该很有优势,未来复杂的深空载人航天器非常需要。”

“停停停,”林炬打断了一众已经开始力劝的工程师,怒斥道:

“刚刚我们就已经花出去了40亿,发射场施工110亿,今年的三百多亿一半都没啦!SC09和X32035又要20亿,这么花下去钱根本不够用,而且我们哪有那么多项目?现有技术完全够用。”

林炬是真的有些受不了了,刚拿到几百亿巨款,眼睛都没眨就没了一半,这谁顶得住?

而且买来这么多技术也不能当饭吃,也没有用得上的计划啊!

虽然剩余资金还很多,但如果B级基地运转起来,仅仅是维持人员和机械就是一笔天文数字;尤其是芯片生产线,典型的巨耗电耗水,运转起来就不能停。

况且按系统的尿性,下一个任务估计不是登陆月球就是火星,没资金说个屁啊。

几个系统工程师转过头面面相觑,一番眼神交流后,众人把安德罗夫推了出来。

大胡子鞑靼人咳嗽一声:“老板,作为一家大型企业,我们要有社会责任感;金钱可以再赚,但技术进步对全人类刻不容缓啊,再说这些技术并非没有产出能力。”

林炬看了他一眼,又转过头:“愿意花钱上太空的富豪是有数的,而且不可能扎着堆一起上,赚他们的钱不需要如此复杂的技术。”

“不,不是太空旅游。”安德罗夫摇头:“软件技术同样赚钱,研究院有强大的科研能力,虽然我们能购买的技术都是航天领域,但很多地方是相通的。

比如基于三进制芯片的人工智能,会比二进制更成熟学习能力更强,不管是用于数据处理还是交通工具智能驾驶都非常有用,而且能与二进制计算机体系共存;这些技术还有很多,只是需要花一点时间去转化。

我们不需要亲自下场去做产品,只要把握住核心技术,就能以最低的风险、最少的管理成本攫取最高的利润。”

“这……”

安德罗夫见林炬意志松动了些,继续趁热打铁:

“就比如华国落后的芯片体系,其实制造都并非最大的麻烦,主要是二进制的架构专利都被他人掌握,未来早就被瓜分完毕,而三进制依然是一片蓝海。

只要我们携成熟的三进制体系入场,说不得能将二进制计算机扫入历史的垃圾堆,甚至更早地拥抱量子计算机。”

说道芯片有可能弯道超车,一下子戳中了林炬心痒的地方,毕竟这一块是国人心中永远的痛。

制造能力华国一直在进步,迟早有一天高制程工艺会取得突破,但设计这方面确实非常麻烦。

最庞大的民用市场基本被ARM与X86两個古老架构瓜分,剩下的要么是封闭体系要么受众较小,为了进入市场,就必须向这两个体系妥协。

然而最底层的设计能力都有专利限制,没有授权,在现如今的和平年代除非你要退出国际贸易,否则就不能够生产。

但是三进制体系不一样,现在人类的发展轨迹是从二进制过渡到量子计算机,但严格意义上的通用量子计算机也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造出来。

要是真如安德罗夫说的那样……

“你们真是害苦了我啊。”

林炬叹了口气,找到笔记本将系统商城里的上百个道具费大劲罗列出来,干脆让几个系统工程师来决定购买哪些。

等他写完工程师们一拥而上,立刻挤在一起浏览起各种珍贵的技术资料。

“800吨级氢氧发动机,要不要来一套?”

“你要那玩意有啥用,还是燃气发生器循环的老东西,除了推力一无是处。”

“涡轮泵技术拿到手也好啊,现在我们的技术扛得住液氢导致的金属脆化?”

“看看我找到了什么,M3月面移动基地车!还有步足式机器人?这个只要五亿,一定要买!”

“300吨级液氧甲烷发动机?不过是分级燃烧循环,这个很有价值。”

“我觉得不如这个,S700单段式固体火箭发动机,一段推力700吨,串四段就是2800吨推力啊!”

“这么大要给什么玩意用,液体火箭发动机才是王道!”

“组合动力发动机!还是3马赫就能启动的好东西,这不赶紧买?”

“……”

林炬听到最后差点睡着,干脆离开让这些工程师选个一天再说,反正他是打定主意要节省预算的。

一众工程师吵来吵去,用了三天时间选择技术,又拖到一周后,总结了份研究院的下一年度研制计划表一起交上来。

购买的技术有:SC09智能控制系统、X32035三进制芯片技术,技术与K120同源的38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富氧燃烧循环500吨级液氧液氢发动机,200吨级液氧甲烷发动机、90KN组合动力发动机、核热火箭发动机、11米级巨型可回收箭体,一种测控卫星图纸,一种大型卫星平台等。

研究院的研究任务也随着技术的丰富而大幅度更改:

新远二号、三号将基于新发动机和箭体重新设计,由于科研力量大大提升,首飞进步并不会推迟;

H1型航天飞机暂且不变,H2型上马,H2将基于新到手的技术进行改进,增大发射重量到100吨,同时将强化外表尝试舍去隔热瓦,降低单位发射成本;

以X32035芯片以及SC09系统为基础,吸收三进制计算机技术,研究商业化可能,进行人工智能预研;

通过系统技术,研制多种型号先进火箭发动机,包括液氧液氢、液氧煤油、液氧甲烷、大推力可复用固体火箭发动机,推力从8吨到1000吨不等;

研制高度模块化、通用化,直径从3.5米、6米、11米的液体火箭家族,灵活配置发射任务;

研究起飞重量百吨以下的小型快速机动固体火箭;

开展近地轨道运载能力100到300吨的巨型火箭前期方案论证研究;

开展整体式空天飞机方案论证研究;

开展太空港口方案论证研究;

开展核热火箭发动机改进项目,为深空旅行前期准备;

……

以上从系统购买技术的资金需要约30亿,其余开展的研究计划开支、人员扩张、技术培训(购买技能卡)等多方面费用预计约三年90亿,第一年投入约40亿.

预计一年后新远的固定人员将增加到2000名以上,将成为世界第一梯队的太空公司。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