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作者:红酒花 | 分类:科幻 | 字数:0

第612章 会议

书名: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作者:红酒花 字数:2.1千字 更新时间:01-07 07:15

“报告状况。”

“两舱段压力正常,气闸舱密封完好,宇航服除尘至阈值以下,空气颗粒指数正常,可以进行下一步。”

桂树居住舱……玉树基地组织办公室内,四名宇航员穿着贴身常服,围绕折叠桌端坐。

李伟坐在靠舱壁的位置,背后就是天幕三号任务在内的三面旗帜。

他此时神情严肃,旁边还有记录仪。

“同志们,我宣布玉树一号基地第一次支部正式会议开始,首先请天幕三号先遣队队长发言!”

说完后他就开始和其他三人一起鼓掌,视线一起看向邓磊。

后者起身也是肃穆庄重的样子,仿佛又找回了在空军做汇报的日子。

“大家好,这是……”

他的话并不长,只是简单地说了一下从登陆到现在的工作状况和完成进度,然后接下来其余三人也要轮流发言,最后由李伟做总结。

会议只用了40分钟就结束,当记录仪关掉后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放松了下来。

刚刚开的会议象征意义还是居多,主要是证明一件事:从现在开始月球也有支部啦!

而且还有一个固定的办公室驻点,其中的意义可以说非凡。

刚刚的视频传回去肯定要剪辑几个画面放到中央新闻里重点报道,事先大家都已经排练过了两遍。

会议过后付向杰和柳鸣一起把一个大箱子抬过来打开,里面装满了真空包装的各种食品,尤其是数包处理过的绿色蔬菜,简单加热后就能使用。

虽然航天食品的进步已经能吃到成型的正餐而不是牙膏管装的糊糊,但对于吃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天宫、乌兔两个空间站已经能支持非常充裕的绿蔬和水果补给,下一阶段据说是让宇航员在月球上吃到现做的饭菜。

不是微波炉加热的预制菜,而是正经的现炒现煮。

毕竟月球的低重力已经具备了开放烹饪的基础,要是花点心思让宇航员自己弄個葱爆牛肉或者红烧肥肠都不是不可能。

要是用的原材料部分还能从月球大棚里出,那就可以说华国人在月球扎根了,意义和组织办公室的存在一样重要。

邓磊从箱子里挑出一袋雪菜肉丝盖饭,想象着自己在月球能做什么年夜饭。

月球过年可不是说说而已,整个天幕三号考察任务一百多人至少要两个月才能结束,现在的四名宇航员不出意外都会待到年后。

短期内他们都是中坚力量,毕竟登月宇航员和月球常驻宇航员还是有差距的。

月球有重力不代表和地球完全一样,和太空更是有着显著区别,长期生活需要不少时间去适应。

就比如他们刚刚作业的几个小时,就连有过经验的邓李二人都摔了几次,要不是穿着的“开拓Ⅰ”无源外骨骼宇航服够灵活,爬起来都有点费劲。

吃饭、喝水等等都需要额外注意,唯一不需要适应的只有上厕所,不需要费力对准座圈以及被真空泵吸的马桶体验简直让人落泪,还有传闻以后的月球基地会尝试蹲厕,更是让人向往。

还有一些好处是味觉和嗅觉恢复了许多,人体的感官重新在重力下有序运行,脸部的充血也远没空间站里那么明显,这也能帮助在月球上的长期驻扎。

即使是抛开月球工作的诱惑不谈,这些好处也有足够的吸引力。

唯一可惜的就是这些还需要等待,最开始的两个月还是略带煎熬。

四人在月球的重力下小心地用勺子吃饭,也讨论起了“隔壁”的阿尔忒弥斯三号。

虽然没过去打招呼,但维克多他们做了什么都一清二楚,机器人在几公里外可是监视着一切。

柳鸣对维克多的电驴很感兴趣,觉得有机会可以上去试试,付向杰则想尝尝阿美的太空餐。

地面已经发来了明确的信息,可以在经过允许和提前通气后挑时间进行碰面交流,但不应该耽误正常工作日程。

在太空中进行突破性的会面,上一次还得追溯到1975年阿波罗18号和联盟19号的对接,阿美和联盟的宇航员第一次在太空握手。

至于月球上的首次握手,怎么也要有点仪式感不是?

……

26日,琼州,新远发射场。

腾云号空天飞机被拉出机坪,机库外面是11名即将搭载它进行飞行任务的乘员。

他们中包括2名职业宇航员、5名来自不同国家的核专家,杨信军和朱秉光各自带领的两人团队。

职业宇航员仅仅是为从地面到天宫空间站这一段保驾护航,其余9名专家将分三批通过已经返航与空间站对接的黎明一号飞船,前往月球执行考察任务。

最先过去的是地面训练成绩最优秀的朱秉光团队以及带嘤核专家杰米·史蒂文森,其余人都需要在空间站继续适应太空生活,等待剩下的两个航班。

只携带三人还能让黎明一号有更多空间装载其余设备和补给,这些都将通过廉价的空天飞机运输。

天幕三号任务开启后的每一次相关任务属于联合矿业雇佣,能省一点是一点。

在空天飞机巨大的阴影下,被围在中间的9名载荷专家笑容很灿烂,留下了有史以来一张阵容最复杂的合影。

“老朱,不行啊,你这比我还小两岁训练成绩怎么才B呢,我都是A+啊!”

朱秉光黑着脸看着小人得志的杨信军,不知道安排座位的人出于什么心理,两人竟然是同一排。

“我那是把精力放在了研究上面,训练再好有什么用?我已经赶出来了一台升级版的样机,用水也申请下来了,这一次我就直接铺一段路,事实才能分出高下!”

“老东西,太空发展大趋势是工业化,简约化!太空水泥的通用性才是最好的,大规模应用需要的是简单可靠,不是某些指标上高出几个百分点!”

“你才是老古董!你那是以落后的思维去思考新问题,也就只有……”

“咳咳,请大家做好准备,我们就要起飞了。”

机舱里的广播声打断了两人的争执,或许是为了避免他们又吵起来,两名驾驶员很快就完成了起飞动作,用过载让机舱安静下来。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