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作者:红酒花 | 分类:科幻 | 字数:0

第551章 观察

书名: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作者:红酒花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7:15

能源制取系统的成功研制让下面很多搞月面建设的专家很兴奋,能合成氢气、氧气再加上水,那么很多工业原料的制取也就方便得多。

其他元素在月表上都不缺,但这些基础原料消耗最大,现在能够成体系的大规模获取,他们的工作难度就大大降低。

其中最兴奋的当属于竞争月球高速公路项目的杨信军,他的太空水泥方案和朱秉光的3D打印方案最大区别就是耗水量比较大,性能上却能超出不少。

他忍不住看了看朱秉光,但后者依然淡定,显然对自己的方案很有信心。

算上他们,第一批月球考察团又包括了11个团队,每个团队大致都有3到4人,大部分是一个团队对应一个项目,像他们这样互相竞争的很少见。

当然这得刨除单独划分一块区域的爆破组,那里坐的是五个投标公司的团队,他们只是旁观者不参与公开发言,显得分外神秘。

很快就轮到了杨信军团队,他一上来并没有像往常一样画饼,而是开始直接介绍设备。

过去的几个月里借助基地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他已经成功研制出了初步可用的铺装工程机械。

太空水泥虽然说是水泥,但实际应用方式与地球区别很大,最大的问题就是月球的环境。

月表要么是超高温要么是超低温,而且都在一百多度以上,极端环境甚至更高,这对于普通水泥来说即使什么都不做也会自己在热胀冷缩下爆开化成碎片。

太空水泥不但要能够抗住这样极端环境带来的涨缩问题,还有就是得思考怎么凝固。

地球上那种加水搅拌倒在路面上等待自然凝结肯定不行,过低温下新鲜的水分会直接凝结成冰晶破坏凝固过程,过高温下又迟迟不能凝固。

所以杨信军想出的办法是预制+环境高温解决:太空水泥先在设备内部搅拌至半凝固状态,然后选在施工面朝太阳的时候挤出,像卷纸一样平铺在铺设机械经过的路径上。

特制的太空水泥对于紫外线极其敏感,在太空强烈的紫外线下会在几秒钟内固化,牢牢地与事先被压路机清理过的压实地基黏合在一起,预计理论寿命长达15年。

现在他们团队就已经能够解决3米宽度的铺装机械,并已经制造出了总重5.2吨的样机,不管是重量还是施工路面宽度都还能在未来继续优化。

而且不仅仅是用于铺路,他研制的太空水泥还能用于月球建筑,因为刻意保留了月壤中较为丰富的金属元素,这种太空水泥抵挡太空射线的能力也相当优秀,就是可能影响建筑内通信,但也是容易解决的小问题。

在他的设想中太空水泥虽然需要的配套机械和原料相比3D打印稍多一些,但应用更方便产量更大,未来完全可以成为月球基地建设的理想材料。

国内的专家们听着还好,毕竟过去几个月他们之间的交流也不少,但对于参会的国外团队来说就很惊人了。

这其中包括暗中观察的比尔·纳尔逊,他有弗吉尼亚大学法学博士学历、后进入军队,再后来从政逐步担任了佛罗里达州议员,并于1986年乘坐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进行了STS-61C任务,成为了第二个进入太空的议员。

律师、军人、议员、宇航员,多重BUFF加身的比尔是实打实的传统精英,不管对于经济、科技还是文化都有着极为深刻的认识,在原世界线中几年后成为了NACA局长。

林炬并没有认出这个70多岁的老头竟然是以后的NACA局长,不过比尔本人长得也并不显老,身体素质也极佳。

阿美国会最终还是一样获得了5个宇航员名额,抛去三名技术专家和一名宇航员,剩下的一个就被上过太空且资历优秀的比尔获得。

他的主要任务并非是去月球上转一圈,而是想借此机会深入观察联合矿业背后的科技发展以及体制路线。

在阿美有一大票精英——包括他自己都很难理解为什么两年之内对方的宇航技术就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次用氢弹换来的月球船票恰好可以让他们接近被迷雾包围的华国航天。

而现在各个华国团队上来轮流汇报成果就让他窥见了一丝端倪:

在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从联合矿业提出需求到搞定技术方案和样机,他们用在NACA看来几乎不可能的效率完成了任务。

在NACA,一项计划的周期至少是以年来计算,但是在这里,单位是天和月,就连语速都要比NACA的研究小组更快。

他戳了戳还在认真倾听的琼恩,将自己的想法小声说了出来,然而后者却一脸的无奈:

“尊敬的议员先生,假如你们也能像他们一样爽快地批复经费,我们的速度绝不会比这更慢,在‘华国速度’之前,这个世界代表快的名词是‘阿美速度’。”

比尔:“可是联邦给你们的预算只会更多,就连今年的NACA支出我敢肯定也是他们的两倍!”

琼恩:“你知道吗,我来这里和很多航发委的研究员交流过,和伱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这是一个非常尊重科学的国家,在六十多年前他们就让科学家担任国家高级领导,最懂得科学的人掌管整个科学体系的运转,从不屈从于政治需要。

而他们获得经费不需要和国会斗智斗勇,不需要领头人在百忙之中还要应付农场主议员的质询,一旦他们决定了某件事,不管成不成功都会动员整个国家的力量去做。

看看那个叫林的年轻人,这里有三分之二的团队都是他事先无偿捐助的,从来不会干预项目进程。

恕我直言,这里才是最尊重科学的地方,在我们说话的时候,还有一批科学家正乘坐空天飞机在太空遨游。”

琼恩一脸认真地讲述着自己的总结,虽然听起来有理有据,但比尔总感觉哪里不太对劲,感觉在什么地方听过一样。

但他想了好一会也没想起来,最终也只能皱着眉点头表示认可,决定回去以后记下来再说。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