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作者:红酒花 | 分类:科幻 | 字数:0

第423章 我们一视同仁

书名: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作者:红酒花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7:15

7月3日上午,曙光三号侦测到了一些无线电讯号。

这些讯号的发射源离他们并不远,而且是很有规律的呼号,都不用破解FM调解器就能识别播放出来。

“Dawn Three(曙光三号),it‘s Artemis,Reid Wiseman(这里是阿尔忒弥斯,我是里德·怀斯曼)

Dawn Three,it‘s Artemis,Reid Wiseman”

看起来这些外星人不但会用国际标准发送无线电,还会说英语……当然不是,讯号来自阿尔忒弥斯二号,指令长里德·怀斯曼正在公共频道里呼叫曙光三号。

张智光在方林和丁继华的目光下拿起话筒贴在下巴上,也调到了相同的频率:

“这里是曙光三号,我代表飞船上的所有人向你们问好。”

时间回到半个小时前。

在猎户座飞船和曙光飞船上,都安装有探测距离和分辨率极高的合成孔径雷达,这不仅用于对接任务,也能在环月时对月表的着陆地点进行详细探测。

太空并不像大气层内受到地球曲率和空气、山峦的影响,只要处理好辐射和杂波,空荡荡的真空对于雷达来说非常友好,探测距离能够轻松翻几十倍。

阿尔忒弥斯二号和曙光三号的雷达上几乎是同时出现了异常信号,他们很快就明白这个异常点到底是谁了。

里德·怀斯曼在未经地面许可的情况下直接在无线电里呼叫,曙光三号开了支部小会以后也很快予以了回复。

阿尔忒弥斯二号上无人会说中文,曙光三号乘组虽然都会,但显然也不打算用英文回应。

里德·怀斯曼说的话曙光三号不怎么费力就能理解,而在另一边的猎户座飞船上四个人都得围着维克多·格洛弗手里的翻译器。

每一名宇航员出发时都有一定的载荷可以携带个人物品,维克多选择把一只翻译器也放在了里面。

虽然机翻看起来有些费力,但还是能看懂,就是得等一会儿。

“维克多,你这是讯飞正品吗,为什么这么慢?”

“老兄,这可是太空!”

“可它是宣传是离线使用的啊。”

杰里米·汉森一边和格罗佛拌嘴,同时瞥了一眼舷窗外。

从和曙光三号建立起通讯的那一刻,阿尔忒弥斯二号飞船上的气氛就轻松了不少。

和曙光三号相比,他们在过去几十个小时里的压力非常大,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焦虑。

谁能想象在登月之前他们还得先把登陆器修一遍?根据地面工程师提供的信息,整个维修过程将持续3到6个小时,这对于他们的身体素质和精神都是严峻的考验。

和休斯顿的通讯几乎一直是在谈论“蓝月”如何维修,现在和曙光三号通讯简直就像是一条破船上的船员遇到了路过的邮轮,知道对方的存在都能让人安心不少。

通过雷达上面相对坐标的变化怀斯曼分析出了两艘飞船各自的大致轨道,得知现在应该是一个最近的交汇点,距离最近的时候才不到两千公里,至少能维持1个小时的稳定通讯。

四个人轮流在无线电里进行通话,除了任务本身以外都在聊,让曙光三号上的三人一头雾水。

外国人都这么热情吗?大家都才出发两天,不至于如此想念人类吧?

一直到距离变远信号越来越弱,科赫才最后挂断了通讯。

张智光把全程的通讯录音整理后发回了地面,他总觉得事情有些不太对。

宇航员训练肯定包括极为严苛的心理测试,而从刚刚的通话中可以很明显听出来阿尔忒弥斯二号的乘员有些……焦虑?还是担忧?

这不应该出现在为登月而选拔的宇航员上面,肯定是有什么情况发生。

……

华阴。

“巴迪斯,维内托火箭的进度如何?”

“呃,进度……正在进行中……”

看着对方吞吞吐吐的回答,谢廖夫感觉有点不太妙。

这是他来华阴的第一天,以国内民营航天主要承包商代表的身份来提供技术咨询,一到地方就先对主要技术合作国的航天规模和技术进行摸底。

首先是从意、髮联合研制的维内托火箭开始,5个月过去了,作为一款发动机、箭体、回收技术都已经解决的“准成功”火箭,首枚火箭首飞要不了多久了吧?

然而巴迪斯躲闪的表情让他皱起了眉,追问之下才被迫说出真相。

“现在…我们正在制造一级样箭壳体进行测试。”

谢廖夫:“5.4米直径箭体是阿丽亚娜五的成熟技术,这项工作你们三个月前就应该已经进行了!”

巴迪斯:“是这样没错,但箭体制造起来很费时间,而且需要德国帮助才能进行测试,经常需要在三个国家之前协调……

但明年肯定能实现首飞,我们已经努力提高效率了。”

一想到那18台去年就造好的发动机要在仓库里再放一年,谢廖夫都不知道再说些什么。

他又看向髪国航天的代表安托万,芯级进度延后了,那EAP总不可能也出问题吧?

在谢廖夫灼灼的目光下安托万有些尴尬:

“EAP按照我们的计划在今年完成,燃烧室正在建造中,应该是来得及的,而且暂时我们的主要精力放在了赫尔墨斯航天飞机上。”

“那航天飞机呢?”

“上个月我们就开始了静力试验样机制造。”

“……”

谢廖夫绝望地从临时会议室离开,和正好完成与露西亚对接工作的沈祚舟碰到一起。

两人一起走进上级休息的房间,各自在沙发上坐下。

“怎么样?明天我们要开始的是月球基地规模以及发射任务份额分配,有想法了吗?”

沈祚舟:“根据我和鲍里索夫局长的交流,可以确定的现役大型运载火箭只有‘质子’和安加拉A5火箭,前者库存还有不少,后者一年可以发射两次,但都只能发射无人探测器或者小型载荷。

大型火箭在研的是飓风号火箭,他们说2018年中就能首飞,如果投入使用的话是和长征十号一样的巨型火箭,而且可回收使用发射频率很高。”

上级:“那伱认为他们能按期投入使用吗?”

沈祚舟正在犹豫,谢廖夫却先一步说道:“毛子的话,信不得。”

“……”

“……”

“我来说说意、髮两国吧,我的意见是他们的发射能力两年、甚至三年内近乎于零,最多往月轨发射卫星,实际上露西亚差不多也是这个状态,能够经常发射的中小型火箭对月球任务根本没用。

实际上如果仅从对月球基地的帮助度考虑,他们三国的力量加起来也不如阿伯多出点钱给我们。”

谢廖夫忽略两人无奈的表情继续道:

“四国之中只有我们拥有大规模建设和载人登陆能力,他们最多提供一些设备,比如露西亚可以提供一些廉价的同位素电池或者是欧洲的化工设备都还不错……其实也差不了太多,我们最主要缺乏的可能是资金而不是技术。”

上级:“可如果是这样,他们可能并不太愿意接受这样的合作。”

谢廖夫:“那就都答应他们,反正除了这些以外的任务除了我们以外无人能够完成,结果是一样的;世界上能与我们站在同一梯队的只有阿美。

他们会接受合作的,肯定会。”

话里显然是意有所指,上级很快想明白。

“你是说天幕二号。”

“是的,我们不但要完成天幕二号任务,还要大力宣传,让他们知道不依靠合作我们一样能够大规模地进行月球行动,从来不是苏……我们在寻求合作,而是他们需要依靠我们才能跟上宇航时代。

在没有突破巨型运载火箭之前,这些国家的话语权并没有多大差别,我们一视同仁。”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