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作者:红酒花 | 分类:科幻 | 字数:0

第178章 分数线

书名: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作者:红酒花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7:15

好在B+级的功底不是盖的,郭申很快就思考出了一个又快又稳定的方案:

“将四台H240稍微分开一些,中间塞一台H80发动机,正常情况下被四个大型喷口遮蔽无法启动,回收时四台H240向外张到最开,然后中间的80吨级氢氧发动机H80启动,进行回收程序。”

在随身携带的安装了X32035的平板上画了几下,一个可行的方案就展示在了林炬面前,后者满意地点头:

“这个二级改型要多久才能完成?”

“下下个月就能用上了,改动不大,现在我们制造了六个二级,发射两个前进号的轴向舱段用掉两枚来不及改装,后面的都可以了。”

“这是什么?”

两人旁边冒出一个声音,然后探过来大佬花白的头发。

大佬在旁边本来紧张兮兮地盯着新远三号一级的回收程序,对这次前所未有的重型火箭回收充满期待。

和之前的几次回收不一样,新远三号里外三圈的发动机都在不断间歇性点火,看上去毫无规律,但偏偏使火箭的姿态异常稳定。

这其中大部分功劳要归结于自重,19台底部的发动机使火箭重心太向下,一般的风根本吹不动。

看上去是一个新远二号一级PLUS的新远三号一级火箭回收过程同样丝滑,也是轻轻挂在了回收塔架上。

77米高的火箭挂在百多米的回收塔架上一点意外都没有,比将勺子挂在墙钉上还要稳定。

这样的技术力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普通群众只觉得非常震撼,而航天从业者则是不敢相信这是人类能办到的事。

这么复杂的火箭,这么复杂的回收程序,怎么可能一次成功!

这他娘的不科学啊啊啊啊!

大佬倒是已经麻木并习以为常,他只是对林炬和郭申平淡的表情所惊讶,想来看看他们在讨论什么,对全球第一都这么不上心。

“回收二级?那你们成本至少能收回80%了吧?”

林炬摇摇头:“没那么多,75%吧,液氢太贵了,存储和运输都麻烦,二级用这个性能是不错,但燃料成本就不低了。”

实际上新远三号不回收二级时重新整备发射一次的成本在5亿元左右,接近新远二号的四倍。

回收二级就能省下至少1.1亿,降低20%多成本,确实不低了,已经和新远二号甲一个水平,显然更划算,还能少用一个回收工位。

至于三级火箭是真的没法回收,三级是往月球打的,显然不太可能再飞回来。

大佬:“三号火箭重新整备一次再发射大概要多久?”

“大半个月吧,这火箭太大了,占用的人员编制就不小。”

半个月,半个月啊。

长征十号火箭航天局能8个月造一发,要是不计代价也许可以6个月造一发;上个世纪阿美举国体制造土星五号,也差不多能一年两发。

现在,比这两种火箭还要多出100吨运力的巨型火箭新远三号,半个月就能发射一次。

也就是说,一枚火箭在一年内可以发射24次,向太空投射五千多吨质量!

这差距,简直让人望不到顶。

不夸张的说,新远三号一次发射,入轨质量就能超过去年一年全球的总和。

大佬对长征九号、新长征五号以及长征十五号的期待愈加迫切起来。

……

新远三号发射成功后,立刻在世界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世界直径最大、运载能力最强火箭在琼州航天发射场首飞成功”

“多台并联才是未来!N1魔咒将被打破。”

“新远三号为何而生?”

“马一龙:星舰将在5个月内完成从SSN-2到SSN-9的迭代,组合体将在明年实现首飞。”

“露西亚航天局局长尤里宣称:华国航天已经是世界第一。”

“NACA对新远三号发射成功表示祝贺,并表示SLS火箭即将首飞,人类太空事业正在进入新时代。”

“南方航空航天大学这几个专业分数超过北大清华!”

似乎混进了什么奇怪的东西,尤其是最后一个。

理论上来说,大学里各专业的报考分数不同是很正常的,有些大学在某一专业特别有优势,超过北大清华的也不少。

但南方航空航天大学不一样,他一整个学院,就是那个航空航天学院,下辖的各个专业报考分数都达到了很夸张的水平,远超学校等次。

其实不只是这里,其他几个院校也有那么几个专业报考分数特别高。

原因自然很简单,这都是与新远宇航动力高度合作的专业。

自从去年秋季林炬宣布免费“带飞”以后,这些相关专业就单凭着这一点成为热门。

又是一年高考过去到了填报志愿的季节,早就被学长数不尽的飞行VLOG刺激到不行的准大学生们非常乐意报考,而且还是本地,多好啊。

新远三号火箭又再度首飞,南方航空航天大学和其余几个院校再将自己参与进去的人员贴出来,更是给这些专业贴金。

近一年的合作过去,新远与这些院校的合作非常紧密,学生教授的教材很多都是基地内工程师编写的,技术规范、设计要点全都是为了新远宇航。

动不动就带着学生来B级基地或者C级基地去参观,不时就是安1250和伊尔76从头顶飞过,甚至有时候还能在特许的情况下由教官带飞,从新远公司庞大的基地上飞过。

在林炬给他们描绘的未来中,大学里就将完整地学习新远公司的航空航天技术,闲暇时间就可以免费飞行,更进一步直接就是预备航天员。

未来有一天说不定就是坐着自家的飞船,上太空去工作!

这待遇,别说一般的985、211,就算是北大清华又能给出吗?

所以就算林炬并没有要求强制签就业协议,这些大学生也是赶都赶不走,甘愿签下卖身契。

自然这些专业也就水涨船高,教学质量高,几乎还包分配,进入全球顶尖制造企业,全国都找不到的好吧?

学校领导大胆提分数线,让一众学子叫苦不迭,老学长们纷纷庆幸。

但报考人数依然众多,依旧达到了要求,让领导感叹终于拿到了好生源。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