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作者:红酒花 | 分类:科幻 | 字数:0

第626章 环保问题

书名: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作者:红酒花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7:15

“人力操纵季节变化,逐日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

“我国科学家近日展开了一次大功率天地电能传输试验,峰值功率超过2300千瓦。”

“无线能源时代已经来临,蓉城计划将在10年内全部使用清洁的太空电力。”

“国际生态专家批评微波电力传输:这是对自然规律的严重干扰。”

“‘一夜绿头’,长安科技大学团队提前带来春天。”

“……”

“好好好,我们要加大对逐日计划的投资!”

林炬拿到赤乌三号试验成功的消息和媒体速度差不太多,毕竟他要关心的事也太多。

不过和媒体相比,他却掌握了这次试验的精确数据。

用一个词来形容:顺利。

持续10分钟接收功率2320千瓦,可以点亮9000多盏路灯,已经具备了实用价值。

接收效率在移植自千钧棒一号的精确聚焦系统加持下成功达到预期目标,也就意味着第一期160兆瓦空间电站已经具备建造基础,足够开始施工了。

但最吸引他的还是丁必筠顺便画的新大饼,除了给杨仲凯吹嘘的那些以外还增加了一项:微波炼矿。

这项技术并不新颖,现在全世界就已经广泛应用了微波炼钢技术,适用于某些成分较为复杂的渣矿或者废金属,但并不占主流地位。

丁必筠提出的微波炼矿当然是应用于月球,而且与激光冶炼并不冲突。

激光冶炼的温度和效率当然远超微波,但微波也有自己的优点。

激光冶炼的前提是完成矿石挖掘、破碎、初选和预处理,但微波炼矿字如其名,可以直接对埋藏的原矿进行初步冶炼。

当然实际应用还是需要进行破碎处理,但它可以直接对矿石进行粗炼,先一步去除那些熔点低、占比高的杂质,这样再进行激光精炼就能大大提高效率。

而且只要调整微波功率和范围,还能为月球提供大面积的无线“电”覆盖,任何在月表工作的设备都能获得“无尽能源”。

虽然这些都还只是丁必筠画的饼,可林炬想吃啊!

不过他高兴的样子在叶长思看到后却微微叹气,逐日工程的成功可能是最近他们听到的最好消息了。

今天已经是1月12日,按照往常惯例已经开始因为年味而变得轻松,但基地上层依然在紧绷着高速运转。

2018年的新年他们已经做好了准备,除了中下层以外的高级工程师都将留下,10张A级卡的使用对象也已经基本确定,一旦升级完成就要马不停蹄地开始自己的工作。

但他也不忍心破坏现在的好气氛,微笑着配合道:

“逐日工程突破速度确实快,甚至可以改变一片地域的节气,说不定以后还能用在北方,让冻土变丰田,也像热带一样一年熟几次,或者是开辟更大的草场,也让人民能切实感受到航天技术的好处。”

林炬对他的观点十分赞同,微波改变的是热能,也就是温度,而调节一个地区的温度能带来多大改变自然不用多说。

“那可得注意些,不然稻子还没收割就烤熟了。”

两人都被这个冷笑话逗笑起来,做到这一步当然还有很远的路要走,那个投资规模现阶段也是不可想象的。

一番笑声过后两人才回到了正题,叶长思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三名A+交给材料、核技术、理论物理三個方面,基本就能让赤仞、金属氢、量子技术、核聚变等几个重要工程都开展起来,剩下的四名A级按1、1、2分配。

我勉强也算个物理学家,算起来物理学方面综合实力最强,材料和核技术次之,再加上研究进度的增益,推进速度应该都差不多了。

另外我再申请增加20亿元预算用于新增20个B+工程师,这样我们就应该不缺研究力量了。”

“那就这样做,人选你们来确定就好。”

林炬没在这个问题上纠结,叶长思的能力在这里完全是属于大材小用,夸张一点的说也就仅次于钱老而已。

“我们现在的主要精力应该放在加强太空力量建设上面,瑞云多久还要多久?”

“很快了,‘流云’已经下线在进行设备舾装,‘瑞云’的进度已经超过90%,流云2月初就能进行首飞测试,瑞云还要晚一个月,主要是我们进行的优化比较多。”

流云和瑞云作为腾云之后的两架空天飞机,前者买家是空军,后者是自用,不过都应该会加入太空建设中来。

“再快一些吧,顺便再问问4、5、6号机空军打算多久要,要改进哪里。”

叶长思:“你是想……”

林炬点点头:“空天飞机现在这点运力还是有些小了,前几天我问了谢廖夫,他说可以把NPAE优化后装上去,在总重180吨的情况下将65吨载荷送入近地轨道,以后除了大件货物基本就能退役常规版H2了。”

叶长思:“唔……那我们可能得先说服全世界的环保局。”

……

西雅图。

“FAA绝不可能为这鬼东西开许可证,绝不!”

FAA的工作人员站在波音的航天飞机改造工厂内,旁边就是“奋进”号航天飞机。

他举起手中的盖格计数器,愤怒地指着不远处被红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大箱子。

“你们要让它们装在航天飞机上飞来飞去,这绝不可能,这是在蔑视公众的生命!”

FATS计划的波音负责人兼改造计划总工程师克里斯托弗·道格拉斯站在一旁,脸僵硬地像钢板一样。

面前这个FAA的人并不简单,他另一个身份是参议员,并且依靠环保和少数裔拉选票,所以才如此激烈地反对。

而他反对的那几个集装箱正是JFT交付的第一台核发动机,NERVA A105。

与风暴号需要三台A100不同,一台A105就能提供37吨推力,比三台A100还多,但NACA绝不会承认一台A105甚至比三台A100还要稍重一些,并且比冲、发电能力远远不如。

但不管怎么说,这是NACA第一台准备投入实用阶段的先进核发动机,比起以往任何传统发动机都要先进得多。

由于充裕的拨款,JFT第一批试验机就制造了整整10台,并进行了总计超过1000小时的暴力测试,拿出了这一台它们认为已经符合交付标准的A105。

正好波音也用了大半年的时间重新修缮了这架严重落后的航天飞机,内外全都焕然一新,现在发动机送过来起码能提前两个月进行首飞。

这也就要求克里斯托弗要在三个月时间里完成对核发动机的调试,这可是NACA第一次制造正经的大型核动力航天器,时间本就不算宽裕。

而这位议员的行为显然是极大影响到了他的工作,所以并没有给出好脸色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