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作者:红酒花 | 分类:科幻 | 字数:0

第663章 擎天柱

书名: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作者:红酒花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7:15

“这叫什么,毁尸灭迹,月球第一起杀人埋尸案?”

付向杰面罩下的鼻子又狠狠吸了一口空气,吐槽完继续用力将手中的铁铲往前一推,把混杂着黑白色残渣的表面月壤倒进旁边的小推车。

在他旁边的是李伟,这名应该已经算得上国内资历最老的宇航员此时充分显示出了自己严谨的作风,四处寻找着可能的残留物。

邓磊和柳鸣现在还在乌兔空间站收拾,准备迎接天幕四号的队员,14起火自爆已经是他们离开后十几个小时的事了。

按照计划,两名宇航员先去空间站接应并给九章号加注燃料,两名宇航员留守。

当时14与其它几台人形机器人都在居住舱外面充电,准备重新返回地下溶洞进行探索和初期建设工作,而两名留守的宇航员正留在舱内整理探索资料。

通过回放的摄像头画面看,14那会儿连接的是居住舱外的通用供电口,居住舱的电力来自太阳能板阵列与核电车组成的稳定供电系统,居住舱对外供电口一般是给大型设备和月球车充电。

14的本就破烂的宇航服瞬间被爆燃的锂电池冲破了一个大洞,但防火的宇航服布料并未继续燃烧,只是机器人从站立变成瘫倒成一堆,内部的金属骨架和其他部件在宇航服内被锂电池烧熔,融化后的极高温触碰到宇航服才又将其慢慢烧灼。

等两名宇航员收到供电系统警告,穿好宇航服出去检查时,14只剩下一堆破布笼罩的焦黑残骸,唯一较为完整的只有头部,四肢因为也安装有电池,早就被烧得不成样子。

居住舱的大部分电源都被关闭,经过检查发现并无大问题,真空阻隔了热的传播,充电线在起火时就已经自动断开,并没有造成更进一步的损失。

由于要尽快清理现场,两名宇航员接到的命令是尽快清理现场并收集残骸,封存找机会送回地球,至于其余几台相同架构的人形机器人,在调查清楚原因前都去溶洞里自己休眠。

所以“处理现场”这种苦力活再次交给了人类宇航员,实际上在过去几个月里,每次他们出门都有机器人跟随,除了技术性工作以外只要吩咐机器人就好,安全又方便。

“付向杰中校,很抱歉让您亲自完成这项繁重的工作。”

“不,十四你已经做得很好了,下一具身体会更强大。”

“谢谢,我很期待新的身体。”

嗯,十四虽然烧没了,但它没死。

“14”是早期型的勇士二号系列机器人,虽然搭载了基地制造的原生三进制芯片可以不联网就提供高智能服务,但一般情况下联网使用不但便捷,还可以再度提高思考能力。

在14发现自己无法挽救火势时,很干脆地就将自己上传到了居住舱的中央计算机里,在地面的操作下很快又“活”了过来,锂电池控制系统故障的结论也是它自己分析的。

它暂时屈居于居住舱的计算机里,等以后地面再送来一台全新的机器人,意识转移进去后就又能活动自如。

宇航员们并不需要为失去一个伙伴而惋惜,数字生命比起人类顽强的多。

李伟:“还是应该多送上来一些探索者,如果不考虑伴随人类和通用性,多足机器人的能力要强太多了,露面也没那么多条件,就是磨损快了些。”

付向杰:“快了快了,这次黎明二号送过来的就有足足六台探索者Ⅱ和四辆月球摩托车,我们还能骑机器人跑。”

……

“擎天柱,你看到了什么!”

“我看到了篮子中有一块蓝色积木和一块红色积木,它们分别是三角形和圆柱形。”

“非常好,现在我想让你把它归类!”

鲍里斯尽力让自己吐字清楚一些,然后紧盯着站在桌子前的人形机器人“擎天柱”。

“擎天柱”慢悠悠地抬起机械臂,很自然将两块积木按形状放进了旁边的架子上,分别对应了底部的形状。

见到这一套动作流畅完成,鲍里斯稍稍松了口气,然后对NACA副局长吉姆介绍道:

“这就是我们开发的人形机器人,它搭载了MIT最新的人工智能,拥有强大的自我判断能力,并且控制灵活,足够进行任务。”

吉姆上下打量着“擎天柱”,不得不说从外观看还是很不错的,外表流畅反射着金属原色,跟科幻电影里的玩意差不多。

“十二亿美元,除了之前那条该死的蛇以外,就只有它了?”

“呃……当然不是,实际上我们突破了很多关键技术,还辅助研发了有源外骨骼宇航服,不久以后就能提供给宇航员。”

吉姆:“让‘擎天柱’走动一会儿,给它個命令,去把门口的拖把拿过来。”

鲍里斯立即照办,通过语音下达了指令,“擎天柱”几乎没有犹豫,摆动着双臂以一种接近半蹲的姿态快速走了过去,然后双手抓住拖把并托起,又快速走了回来,姿态还算平稳。

实际上这算是“擎天柱”的拿手好戏,MIT实验室之前直接收购了波士顿动力,在已有基础上进行开发,外部姿态基本没有问题。

如果空间和地面合适,擎天柱甚至能来个后空翻。

NACA启动这个项目最开始是为了对标“探索者”,但MIT人工智能实验室最终选择了走人形机器人路线,现在看来成果还过得去。

吉姆点头对他们近两年的成果表示认可,不过显然对把这玩意投入实际应用中还是有着相当疑虑。

毕竟探索者系列可是能举起几百公斤月岩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狂奔,如果是“擎天柱”送上去大概还是没有一名宇航员划算。

他只是勉励了几句,反正来看机器人进度只是顺手,真正的目的是来检查JPL的火星探索任务。

NACA可不是XAP,新远造探测器一般是考虑通用性一次性造五六个以上相同平台以及大量配件,地球、月球、火星不同环境改改就凑合用,反正不缺运力,JPL没这待遇。

由于M事件导致火星探测器增加两颗,JPL实际上是在加班加点地赶制卫星。

而且赶制的两颗还不是普通勘测卫星,而是跟间谍卫星一样增加了多种高端设备,弄起来很麻烦。

鲍里斯只能是苦着脸勉强保证:

“再给我们15天时间,至少要完成总体测试,否则送过去就是一堆破铜烂铁。”

吉姆拍了拍他的肩膀:

“我给你们20天,5月10日前必须全部送到卡拉维拉尔角,然后我们在5天内立即发射,不能再晚了。

希望你们明白,我们的对手已经把六枚巨型火箭摆上了发射台。”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