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作者:红酒花 | 分类:科幻 | 字数:0

第223章 失利-II

书名: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作者:红酒花 字数:2.2千字 更新时间:01-07 07:15

比H50更适合做三级发动机的H80,此时也迎来了第一次实际测试。

H80的数字后缀是地面推力,真空推力可以达到112吨,差不多相当于土星五号的二级火箭发动机J-IIB。

8月14日的时候,长征十号发射后两天,新远航天发射场2号工位竖起了一枚新远三号。

这枚新远三号只搭载了二级,而且这台二级就是郭申所说的可回收二级。

它按照之前郭申的想法,在四台H240的中间挤下了一台从H50改进过来的H80发动机。

这枚二级火箭的外观也有极大不同,由于要经过大气层的烧蚀,火箭的整体外表面变成了黑色,那是一层从H2航天飞机隔热瓦上简化而来的隔热层。

由于保护对象从人类变成燃料罐,所以隔热层的重量和成本都降低了许多,但依然能满足抵抗大气层100次烧蚀的要求。

同时因为自重增加,为了不降低运力,二级火箭的箭体稍稍加长5米容纳更多燃料,细心的人还能发现它的下面部分多了几个鼓包。

二级火箭的回收方式跟一般人想的可能不太一样,它既不是垂直起落架回收也不是格栅舵回收,而是伞降。

因为那11米直径实在是太大了,箭体太宽而中央就那么一台H80摆来摆去,对姿态控制的考验高到离谱,理论上可行,实际上非常麻烦,所以想要竖着落到地上是不行的。

如果要多台发动机启动回收又势必要更改布局,如果用三台H80达到这个目的,那么二级的发动机就要从4台H240变成13台H80。

且不说太多发动机的死重问题,光是真空版所需的超大喷管就挤不下,所以是真的做不到。

而现在郭申设计的回收方式是:

二级火箭分离,然后原来的顶部变成钝圆的光滑面,头斜朝下抵御大气层的烧蚀和保护发动机,进入大气层后,顶部的降落伞弹开。

这一个降落伞的目的并不是减速,而是通过逐渐释放3个并依次变大的降落伞调整姿态把头朝下的火箭改成发动机朝下,大致调整过来后就抛弃。

然后就是四个巨大喷口的H240分别朝外张到最大,留足空间给H80火箭发动机开始摇摆减速,一直到海平面上5到10米时近乎悬停。

这个时候H80突然关机,同时埋设在下方的多个小型固体脉冲火箭点火,让箭体横躺着倒下去。

与此同时二级火箭尾部的几个鼓包裂开,弹出巨大的气囊,在火箭落水的时候自然就会使尾部发动机朝上,箭体朝下发动机朝上浮在水面上。

这个时候附近徘徊的拖船就赶过来,搭上铁链将火箭一路拖回港口,回收复用。

箭体是不怕泡盐水的,更何况还有能抗大气烧蚀的防护层,发动机沾一点点水也没事,洗洗就能用。

这套回收系统最大的好处是极大减少着陆部分质量,因为直接倒在水中,火箭所受的冲击很小,二级火箭不算长倒下去箭体强度也没事。

就这么一次就能省下至少一个多亿,新远三号的发射成本就和新远二号甲平齐了,舒服~

带着这样的期望,新远三号带着黑乎乎的可回收版二级火箭,飞向了天穹。

350秒后,新远三号的一级火箭分离进入回收程序,而二级火箭的四台H240又工作了一小会,在越过大气层后,直接掉头也开始回收。

从大气层外到电离层内圈,发动机无法启动进行制动,也不能进行气动调整,这段时间就是单纯的硬烧。

郭申抬起头,就能看到天边多了一颗亮眼的流星,那就是新远二号的二级,此时它正以30倍以上音速与大气猛烈摩擦。

然后是失联的几分钟,再之后二级火箭才越过电离层与地面建立起了联系。

本次发射任务林炬也积极学习老马,跟之前一样非保密任务每一次都有官方直播,这次发射说要回收二级,观看人数也不少。

此时的直播画面只有地面的摄像机,此时的天上只有一颗流星,没法传回任何图像,只有无线电联系。

当进入预定高度,几乎是头朝下掉落的火箭头部弹开了第一个降落伞,这个伞的面积非常小,而且很脆弱,只来得及刚刚被高速气流展开工作了一秒就断开飞远了。

但火箭的姿态已经调整了一点点,马上第二个降落伞也弹出,这个降落伞工作了2秒多钟也被撕碎了。

再之后,第三个降落伞也是最后一个弹出,虽然火箭依然在高速下坠,但在这个降落伞的作用下,它用5秒钟的时间将自己的姿态近乎摆正了。

随着第三个降落伞也被抛弃,H80发动机正式开始间断地点火,不停调整姿态。

直播画面此时依然看不到天上的具体情况,只有动画模拟的姿态演示。

随着高度逐渐下降,直到5000米的时候,画面中终于能看见放大后有些模糊的二级火箭了。

它此时虽然姿态已经完全摆正,但下降率极高,相比过去的回收火箭速度快了近乎一倍。

这是因为它为了减重装的燃料比较少,反正是海里回收,速度高一点没问题。

进入1000米高度,H80终于开始持续工作,这台系统研究院资金加速的发动机极其可靠,只进行了累计10次1800秒试车就直接实用。

多次点火还长时间工作,YF77直接哭晕在厕所。

高度一点点下降,郭申突然发现有点不对。

这怎么冒白烟了?

由于全身都是黑色,当白色的气体从火箭底部侧面逸出的时候特别显眼,想不注意都难。

直播间的网友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发射中心已经发现了异常:

“氧化剂贮箱压力骤降,疑似箭体出现裂纹!”

“01、04压力传感器异常,燃料快速减少!”

“氧化剂耗尽,发动机停车!”

在众目睽睽之下,已经下降到200米高度的二级火箭终于停止逸散白雾,底部的那台H80因燃料不足直接熄火,然后火箭直挺挺地往下掉。

监测到火箭开始横倒,根据预先的指令底部的四个气囊快速弹出,洁白的四个巨大气囊包裹了整个尾部。

二级火箭以与垂直面80度的夹角头朝下但基本是横着入水,在海上溅起巨大的水花,先在反作用力下弹起一段,然后又因为气囊头朝下最终漂浮在了海面上。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