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作者:红酒花 | 分类:科幻 | 字数:0

第645章 特许和期许

书名: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作者:红酒花 字数:5.0千字 更新时间:01-07 07:15

秦岭,逐日工程第二试验基地。

又是一次试验结束,丁必筠亲自带着团队来到天线阵列,准备进行检查工作。

他戴着蓝色安全帽,穿的是灰色连体服,看起来更像是电力工人而不是主管天地连接的教授。

不仅是外观相似,作业流程和工具也差不多,高大的天线阵列虽然预设有钢铁走廊,但很多地方还是需要借助爬杆器才能检查到位。

和普通天线不同,微波接收阵列天线的保养其实更为复杂。

作为一个原理上的开放式超级微波炉,虽然绝大部分微波都会被金属材质的天线阵列吸收,但也会有少部分外泄,相对于总量来说也是不可忽视的。

理论上一切具有极性分子的物质都能被微波加热,但并非就能安然无恙,例如天线阵列表层土壤中的很多石头,理论上不吸收微波,但因为石头内部可能有金属成分,被加热后就可能使石头炸开。

同样的原理还可能使天线阵列表面的油漆、或者少部分非金属部件加速老化损坏。

丁必筠必须要找到各种存在的隐患,即使现在这些都是小问题,但当功率继续增大十倍、百倍以后,就可能是严重的安全事故。

首席大弟子熊诚,也在近一年的深山老林穿梭中变得又黑又瘦,不过精神倒是不错,可能是经常加餐所致。

逐日工程进行到现在核心人员有四五十人,外围技术人员突破两百,大家在明白微波输电原理后渐渐形成了一个传统:

在每一次短期测试时找一块区域,放上腌好的鸡鸭或者其他食物,然后通过计算赌能不能被加热到刚刚好。

这些天赤乌三号一共进行了9次输电测试,一共有4次都进行了“传统”,整整齐齐的一排锡箔包裹的东西放在天线下面,就像是某种神秘的祭祀一样。

不过实际上可能也的确如此,对于相当一部分人来说,“凭空”就获取大量的电力本身就一种神迹。

不过微波烧烤的传统很快就要结束了,丁必筠这次组织彻底排查的目的之一,就是为超长输电测试做准备。

此前最长的一次实验也不过16个小时,而这次他计划开展为期7天的超长输电测试。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大部分时候同步轨道的卫星都会一直受到太阳光照耀,只有在少部分特殊事件点一天约有最长70分钟接收不到阳光。

所以丁必筠制定每24小时中实际传输时间只有22小时30分钟左右,空出来的90分钟也正好能进行检修工作。

在正式组网后这样的情况就不会发生,空白期时间一般是凌晨左右,本就是用电低谷,到时候可以暂时把负载给其他电网,也可以通过多颗卫星协同。

多个空间电站就能通过卫星之间微波传输,让有充足阳光的卫星给阴暗区的供能。

不过第二种选择是最方便的,长远看不可能只有蓉城需要空间电站,辽阔的国土面积足以保证随时都有空间电站能发电,到时候互相组网灵活分配即可。

到现在为止逐日工程可以说一片向好,唯一让团队有些失落的是微波输电公共场合广泛应用的问题。

即使不考虑大面积覆盖的巨量损耗,也不可能让一定区域中的电动汽车或者手机电脑抛弃电池。

在进行了多次动物试验后,某不知名机构还派出了志愿者在低功率传输时待在天线阵列中,发现身处其中的人根据辐射量不同,出现了流鼻涕、浑身发痒、莫名烦躁、头疼、记忆力减退等现象。

而对于那些不断加大测试强度、被“牺牲”的兔子猴子等试验品,有的神经系统紊乱失去行动能力,甚至出现了诱发癌症的严重后果。

这些简单测试直接否定了大面积无线输电的前景,就连接收电站都可以预见将被严格规定,作业人员更是要求加强防护并定期检查。

不过熊诚倒是没什么感觉,反正这段时间白天忙晚上倒头就睡,丝毫没有什么焦虑症状。

“丁总工,丁总工!”

正在进行检查工作的众人被一道声音打断,熊诚回头一看,是驻扎在这里的军代表。

逐日工程从赤乌一号发射过后就多了这個职位,不过军代表和导师之间的事没多少人知道,也包括熊诚自己。

“什么事?!”

站在十几米高检修栈桥上,丁必筠和他交流必须用力大喊。

“必须亲自给你说,你下来一趟!”

丁必筠不敢怠慢,几分钟后就下到地面和他单独走到了一边。

军代表:“丁总,刚刚上面有指示,问你赤乌一号末端精确定位系统的技术潜力,回头写个报告。

另外口头问一句,假如把赤乌一号微波的末端扩散限制在……0.1平方米左右,应用对象换成超音速飞机,能不能跟得上?”

丁必筠自然知道赤乌一号的移动目标无线输电试验,而且也是重要参与者,听了他的话过后没有第一时间回答,而是皱眉问道:

“你是想说把微波换成激光吧?”

“……”

“算了,具体我可以回头给一份分析,不过你问的问题……要我说的话还差一些,现在微波的有效末端覆盖面积是80平方米,骤然缩减两个数量级的难度可不低。

跟上飞行器移动速度倒是小问题,地上移动上百公里,天上的发射器也不过稍微偏转一点而已,别说飞机超音速,导弹都跟得上,但控制系统也得提高一个数量级的精度,而且无线输电主要应用的是静态精度,和移动目标是两个方向需要重新开发。

另外这事你们去问新远更合适些,这套定位系统也是他们做的,他们应该有更好的技术。”

“也就是说,它是很有可能实现的。”

“一定能实现,你看,赤乌一号那套本来也是对静态目标设计的,但我们试了拿来跟踪飞机不也是很好嘛,800公里时速以下都没问题,更快更准只是迟早的事。”

“丁总工,我有个不太可靠的内部消息,您可能要多一份新工作了。”

“什么新……唔,这是真的,立项了?!”

……

青山基地。

作为可能是民企中保密级别最高、涉及技术最先进的研究基地,这里平常的氛围总是静谧的忙碌。

但今天则完全不同,十几辆军绿、黑色的陌生汽车驶入这里,从上面下来的访客都聚集在了被收拾出的最大一间仓库里。

这里面除了转移过来的炽阳号,还多了一些奇怪的其他东西,例如最新锐的99A式主战坦克、拆解下来的机翼和机体结构件、大型舰船最厚重部位的切割船体部分、未能发射的备份卫星、以及一只人畜无害的兔子等等。

炽阳号正对的仓库墙壁还增加了开口,其前方放置了一个约有4米直径的筒形装置。

筒形装置的作用是在其内释放由多种大小颗粒物、水汽组成的浓重烟雾,周身还铺满了密密麻麻的水冷铜管,从而在激光射穿目标后通过散射极大降低威力。

如果实在挡不住,从这个方向射出几公里内都只有空气,基本不可能影响到人类活动区域。

而之所以要做这么多准备,则是为前来的众多访客证明激光已经演化到划时代的威力。

他们现在被临时安置在另一处库房,热枕地期待着实验结果。

从林炬的观察结果看,这些人的决定足以影响世界未来的走向。

深感压力的激光实验室不断重复检查,生怕出了一点意外。

激光炮熄火了都没关系,但炽阳号内部的强磁作用装置失控就危险了,如果外泄大概就能看到螺丝刀飞起来被加速到音速,又或者是厚重的钢铁凭空扭曲成麻花然后折断。

但这种情况的概率非常小,真出意外最大可能是验证机直接炸成一堆碎片或者单纯地强制断电而已。

“小林!”

钟成进入控制室,找到了正在监督的林炬。

“首长让你过去问点事,还有,试验能按期进行吗。”

“我忙完就去……十分钟,十分钟后就能进行毁伤试验。”

两人很快先后离开了控制室,只留下赵晓文和叶长思在这里。

“哈,我们马上就有大生意了。”

叶长思嘟哝着,利用炽阳号的事一直是他在计划,现在看起来效果不错。

主要还是等离子体镜面技术的突破速度比预料中快,不仅仅是因为齐全的资料与大量投资,最重要的还是那一次一网打尽的一百多名精英科学家。

他们的存在极大加速了研究进程,足足将成功节点提前了半年,再加上新增的7名A级、A+科学家,这方面的进展更为顺利。

等离子体镜面反射技术迅速上升到了极高水平,输出同等威力时可以大幅降低对光源功率的要求。

他的计划是以千钧棒一号为蓝本,炽阳号的技术层次为基础,组合出一种超越千钧棒一号的激光卫星,以此从国防中套取巨额经费。

而千钧棒三号也以冶炼卫星的名义开展,预计用于月球冶炼的“旭阳”号就是千钧棒三号。

虽然质量下降三分之二到40吨,光源功率也降低到原来的八分之一至2.5兆瓦,但得益于等离子体镜面技术,实际性能与一百多吨的千钧棒三号原方案相当。

到时候只需要强化机动装置,旭阳号就能在月球与地球之间转移,可以冶炼矿石,也能维护和平。

“旭阳”,也就是千钧棒三号级已经能完全满足近地防御,不过千钧棒系列依然没有结束。

基地没有忘记外星人的威胁,正在试图开发光源功率30兆瓦,放大倍数1000倍的千钧棒五号。

这个级别的武器单次开机时间只有0.01秒,需要超级电容蓄能放电,但想来只要是太阳系存在的实体物质,都扛不住这个数量级的恐怖攻击。

千钧棒五号的质量绝对是200吨起步,最终应该要挂在前进号上使用。

不过那个时候外星人的信息估计也瞒不住了,所以保密性应当不用考虑。

“叶大哥,这次伱打算敲多少下来?”

检查工作已经完成,赵晓文亲自设置着输出参数,同时好奇地问过来。

“多少?”

叶长思的双手在胸前做了个拉手风琴的动作:

“激光卫星的价值不能用金钱去衡量!而且它不是一颗卫星就行的,需要大量配套侦察、通信卫星的支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它是比航母还要重要的国之重器,一颗加上配套工程千亿都不过分。

即使有全套技术,我们光‘蹦床’的研发都投入了差不多一百五十亿,强磁束缚装置的加工设备至少需要10年后才能出现,硬是研发了一种新的超导材料,还突破了能写一本书的科学理论。

炽阳号,是我们生生抓到的未来啊!”

等离子体镜面技术因为需要多次反射,内部取了个很贴切的代号叫“蹦床”,不过这是一张极其昂贵的蹦床。

原本还有些忐忑的赵晓文总算平复下来,赞同地点头过后看了看时间,拿起通话器喊道:

“五分钟准备!所有无关人员立即离场,实验区域不得遗留任何金属物品!”

而在试验仓库中,一台本来需要返厂维修的主战坦克正面对准炽阳号的发射端,按高度正好能命中炮塔,在其外部还临时焊接上了几块因为过于笨重、未能量产的钨钢装甲。

在它的后面,是已经充满滚滚白烟的筒状散射装置。

在目前的战场上,基本不可能有坦克炮或者反坦克导弹能够击穿这样的防御。

“通电准备,参数2000!十、九、八……三,二,一!!”

倒计时归零,已经关闭所有灯光的昏暗仓库骤然被一片蓝色光芒覆盖,炽阳号只工作了2秒就停止开火。

仓库内恢复昏暗的同时传来一声沉闷的撞击,但惊人的是那些散射作用的浓烟竟然开始发出妖冶微蓝光芒,其内的颗粒物和气体都已经被激光提升到了激发态。

而那台主战坦克的炮塔已经从中间融化开,高昂的炮管也大幅度变形无力地耷拉垂落,断裂处发出暗红色的微光。

观察室里,众人齐齐失声。

只有林炬不满地嘀咕道:

“还是保守了,设定1000毫秒应该也够,没准800也行。”

接下来的飞机、战舰结构件的下场也显而易见,铝合金为主的机翼更是被高温击穿后的高温点燃,燃烧到只剩骨架。

在海陆空中飞行器是最容易破坏的,不需要烧个大洞,脆弱的金属蒙皮很容易就会因为高温变形,留给飞行员最好的下场就是跳伞。

剩下的卫星以及活体测试最为残忍,前者体积本就较小,过后只剩下一小堆残骸。

而那只可怜的兔子则只剩下半截烧焦的残躯,其余部分只剩下一堆碳渣,开火过后甚至的头还抽搐了一会儿。

从实验角度看,这次测试绝对是一次完美的成功。

但对于旁观者来说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需要大量的时间去平复。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一直过了半晌,才有人满怀感慨地念了一句诗。

“有了这个东西,我们的太空就一片清澈了,我看激光卫星计划就叫千钧棒系列吧?”

林炬:“……”

“领导,其实‘死光’更好。”

“小林你这就不知道了,以前钱院士在的时候就有太空歼击飞船,就叫千钧棒一号、二号,这是历史传承。

激光虽然轻到没有质量,但却又像金箍棒一样重逾千钧,是龙宫的定海神针!

这个项目我们一定要大力推进,一定要尽快地让千钧棒一号守护天空,我这一趟算是不虚此行了。”

这番话有理有据,让林炬只能思考要不把自家的千钧棒改名成死光好了。

不过除了这点意外,对激光卫星的反应倒是非常符合预期,看看那一双双闪烁着奇异光芒的眼睛就知道了。

眼神里有光……激光!

但更让他激动的是,上级接着继续说道:

“千钧棒工程预算待定,但应该由新远公司独立承包,全权负责,一切为尽量尽快交付合格成品为主,其他困难不能干扰到千钧棒工程,而你——”

一根手指准确无误地指着林炬:

“小林来亲自负责抓总监督,有问题可以随时沟通,困难一定要提出来。”

这番话可以说相当直白,让林炬都不由得睁大了眼睛,这几乎是明摆着说:

先斩后奏,皇权特许,这就是西厂……啊不,这就是军工联合体!

“这……我……”

没等他继续说话,就又听上级用带着几分关切的声音说道:

“你的个人安全非常重要,前段时间都累到了,过几天去京城检查一下。

林炬同志,你永远健康下去,才能一直为世界、为人类做出贡献啊!”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