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作者:红酒花 | 分类:科幻 | 字数:0

第148章 文化

书名: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作者:红酒花 字数:2.1千字 更新时间:01-07 07:15

“你们这个机器人真是……”

虽然嫦娥四号项目是两家一起完成的,但沈祚舟见到探索者机器人还是忍不住吐槽。

对于航天局来说,嫦娥四号本来应该是嫦娥三号任务的延续,技术层次和任务内容相差不大,但因为新远的插手进行了魔改。

登陆器的质量高达2.8吨,比原定的1.2吨翻了一倍还多。

玉兔二号也得益于着陆器的质量从135公斤涨到了150公斤,但依然是全世界最小的月球车……

就算是420公斤的探索者机器人冒出来也还是小了,前联盟发射的“月球车1号”“月球车2号”的质量差不多在800公斤。

阿美的月球车210公斤,但那是阿波罗任务给宇航员开的。

当然以质量就轻率地判断能力是不正确的,玉兔二号还是很不错的,就是旁边的探索者太黑科技。

在月球上用跳跃式行进,还有八条机械腿?

探索者的八条机械腿还是有差别的,前面两条是“副足”,比较灵活搭载了很多设备,后面6条“主足”,主要用来行进或者干重活儿。

前面两条“副足”和后面六条中间的那一对足可以用来夹持或者运输东西,别看每一对机械腿的最大输出力量只有50公斤,在只有地球六分之一的月球上这可是300公斤的举重能力。

万一遇到外星人,两对足就能抓起两个宇航员逃命。

每一条“蛛足”的完全展开长度都有1.6米,探索者是个不折不扣的大玩具,所以真的能当载具用,就是没地方坐只能站着,而且稍微有点颠簸。

探索者的姿态系统最少能支持用三条足行动,不过四条足稳定一些。

当然也不是没有代价,420公斤的重量里,240公斤都是遍布周身的氢镍电池,科研设备50公斤,剩下130公斤是探索者的身体,平均每条足只有10多公斤,已经做得相当轻了。

但是一个探测器差不多60%的重量都给了电池……航天局派出的总师沈祚舟是看不惯的,觉得太浪费了。

要是让他来,顶多划80公斤给电池,剩下的空间多带点太阳能板,反正这个大蜘蛛可以自己擦灰。

新远工程师倒是非常满意,和慢吞吞的巡视器不一样,探索者是要干活的,电池多一些可以延长每次活动时间,充电多冲就冲一会儿呗。

航天局一直对这种依靠电机实现的多步足机器人可靠性十分担忧,这可是冰冷的太空,温度又低,这样高速活动的机构真的靠得住?

但不管怎么说,至少从科幻程度以及设计的功能上,探索者是要比月兔强太多了,一看就是科幻产物。

或者说,一看就很适合拿来作为电影道具。

“呀,这个真的要在月球上跑起来,还能一路跳着前进?这个太棒了,我都不用做特效了,直接拍探索者然后加个滤镜就行了。”

郭凡兴奋地摸着探索者二号,这是探索者一号的备份,一号已经运到琼州准备发射了。

上个月,“流浪地球”正式开拍。

在超级金主爸爸新远宇航的支持下,要资金有资金,要技术有资金,要人才有资金的流浪地球剧组就正式开工了。

与上个世界线郭凡跑断腿,不同,坐拥充足资金的他只需要动动手指就能让别人主动跑上门,用资金解决了99%的问题。

整部电影的投资方也因此信心大增,老刘的IP,加上一家真·高科技公司的强力支持,就从BUFF上看收回本是没啥问题的。

更何况能在现在投资这部科幻电影的也还是带有一点对国产科幻片的支持,比普通商业片宽容一些。

大致剧本已经由林炬过目,后者觉得和前世差不太多只是选角上差别较大,但他还是相信郭凡的眼光。

其实他本人对流浪地球并没有很大的感觉,主要是想在这个项目上推一把加速国产科幻的成熟与发展,在这方面国内和好莱坞的差距还是挺大的。

郭凡的态度也是相当的“较真”,拿到充足的资金后就组建了可能是华国科幻剧组最强的道具组,开始设计各种科幻道具。

结果嫦娥四号一发布,他发现探索者机器人的科幻要素比他们设计的道具还多……

所以郭凡就带着几个人来B级基地寻找科幻灵感,其中还有个特别的人。

已经50多岁的某电工老刘混在剧组里一点也不突出,他本来是去剧组看看情况,结果顺便被带到了B级基地。

虽然是华国最有想象力的科幻作家,但老刘看到了新远的基地后还是感觉十分新奇,在能看的区域四处摸摸。

林炬听说他来了,还专程过来见了一面。

老刘:“曾经我觉得化学火箭就是一群人用手工的方式,在作坊式的空间里一点点生产火箭的部件,造出精致但昂贵、复杂且低效的产物,但是新远工厂这里,我没有这种感觉。”

林炬:“但是火箭的时代正在过去,我们都明白这一点,虽然它现在还是不可抛弃,但是我们正在进行一些划时代的工作。”

老刘很是惊讶,然后就看到了XN90飞船的表面参数和想象图。

这是现在人类就能造出来的东西?!

林炬微笑,然后事了拂衣去,三体之后老刘没啥创作激情了,这可不行,得给他来点刺激,说不定就灵感大发再写一本“四体”。

文娱作品还是非常重要的,这代表了一个社会环境的特点,也会影响一代人或者几代人的思想。

虽然“飞得更高”长期任务上一年度的结算物品令人无语,但还是要继续做下去,激发人们对于太空的热情很能帮助后续的一些计划。

当初“东方行动”的救援任务,华影已经找林炬商议过将其改编为电影的可能性,成本不算很高而且受众很广,他已经授权由另一个剧组拍摄了。

片名就叫“东方行动”,其中部分角色将本色出演,比如琼州发射中心的人员、比如团结号航天飞机也可以实地取景,就是太空实地拍摄有点不太行,这是一部春节档电影,排发射日程来不及,没流浪地球剧组那么多时间。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