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作者:红酒花 | 分类:科幻 | 字数:0

第695章 成电一号

书名: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作者:红酒花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7:15

6月7日,琼州,文昌航天发射中心。

正午时分,在最繁忙的1号工位,一枚新远三号火箭拖着长长烈焰飞上天空。

站在发射工位几公里外的丁必筠抬头望天,一直目送着这枚大火箭消失在天际为止。

“丁老师,丁老师!”

熊诚大呼小叫地跑了过来,身上的白色衬衫被汗水浸湿,配合黑黝黝的皮肤以及安全帽看上去就像个劳作的建筑工人。

“丁老师,要合影了,快过去吧。”

“感谢丁教授为环保事业,为推广清洁能源做出的贡献!”

而接收天线暂时用不上,它是为未来大量空间电站运行时太空组网准备的。

为了生产专用的太阳能电池,新远、航天局、蓉城政府与国内最大光伏企业合作成立了华新太空能源公司,在如此大量的订单下,K2电池的价格成功从26万元一平方米下探到了惊人的9100元,总订单额32亿人民币。

而在他们的后面,是一条同样披红挂彩的横幅:

整个空间电站计划采用1700块K2太阳能电池,总面积35.75万平方米,发电面积34.85万平方米,最大发电量174.25兆瓦,平均发电能力168兆瓦,仅仅是发电部分973吨,总重预计1120吨。

当然实际算上赤乌一号到赤乌三号发射及试验、地面接收器建设、电网改造以及人员等各种费用,从0到成电一号投入使用差不多已经摸到了300亿的边缘。

丁必筠看向不和谐声音的出处,瞥见NHK的标志后直接略过。

“我很欣赏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确实是一个伟大的构想,我想它和太空发电一样,都将给环保事业和能源革新带来巨大帮助。”

等他在熊诚的拉扯下来到礼台,立即被簇拥着戴上了大红花,被一排人挤在中央合影。

“丁……”

补贴空间电站项目也一点不亏,逐日工程还衍生出了一系列的重要技术,发电仅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如果一切顺利,成电一号将在12月在近地轨道组装完毕,再主动升轨至同步轨道,2019年3月以后开始为地面提供清洁电力。

“丁教授,您如何看待六角大楼指责微波会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

但等安排好的记者们满意过后,其他请来的媒体尤其是外国媒体就不那么好打发了。

“好,好。”

不仅仅是航天局的人,还有蓉城、蜀川政府的官员以及数个太阳能公司、环保局、国家电网的人,堪称超级大杂烩。

“任何过量电磁波都会对生物造成危害,所以我们的接收天线选在无人区并严格管理。”

然而这却不是中年记者想要听到的,他继续追问:

“热烈庆祝‘成电一号’空间发电站主体框架成功发射”

“丁教授,一个项目让我们开张吃半年,谢谢您!”

“您能解释一下赤乌三号造成的秦岭种族生态灭绝事件吗,有信息表示数个村庄的村民都因无法忍受微波被迫迁走。”

“哈哈……”记者是个长相诙谐的中年白人,他看上去并没有那么强的攻击性。

主体框架建造费用花去了25亿,七次发射及任务总报价155亿元,不算前期的验证实验,成电一号花去了212亿元,比当初粗略预估的200亿超支6%。

丁必筠和还保持着仰头的姿势,似乎担心火箭突然掉下来一样。

“有人说这面镜子会被太阳吹走,您怎么看?”

一条条祝贺词几乎要把丁必筠淹没,好不容易等他们说完又到了他的单人发言环节,但这还没有结束,在最后的一段时间是媒体发布会,翘首以盼的记者们早就按耐不住了。

成电一号,也就是当初蓉城某委员会提出的空间电站正式名称,经历了近两年狂奔,终于在今天开始了建设。

在蓉城的专用半封闭式巨型抛物面接收器建成后,地面能够接收到155兆瓦到160兆瓦电力。

“这都是虚假消息,你已经提过问了,那位彭博社的记者请说,希望您不要再重复成电一号是秘密武器的谣言,太空什么秘密武器都没有。”

如此热闹的场面让在秦岭大山里待了一年的他很有些不适应,艰难地应付着伸过来的一个个话筒,仔细回想之前准备的稿子。

成电一号的主体框架147吨重,其中框架部分90吨,约40吨都是天线质量,剩下的10多吨则全都是密密麻麻的散热片。

“丁教授,NACA也在进行类似的人造太阳计划,请问您对您的同行们有什么看法吗?”

“丁教授,你是我们的大功臣啊!”

这个问题丁必筠可不敢含糊,毕竟如此高能且密集的微波的确可怕,成电一号的接受天线工作时可不能有人。

“丁教授,成电一号是否是某种秘密武器?”

毕竟那可是170兆瓦左右的电力输入,哪怕微波转换效率高达99%以上,浪费的部分依然将产生巨大的热能,解决的唯一办法就是拼命上散热片,遍布微波天线全身。

丁必筠当然记得“约翰太阳”,那面超级大镜子听说NACA真在认真搞,他一直专心逐日工程了解的并不多,但不妨碍说几句漂亮话。

刚刚发射的就是成电一号的主体框架,提供太阳能电池附着的平台,并搭载了两个超级大的微波天线,分别用于发射和接收微波。

根据新远的计划,成电一号一共需要六次发射任务,分别是四发新远三号将900多吨太阳能电池送上去,再由风暴号和即将发射的长城一号进行在轨组装任务。

好在逐日工程受到了上面的强烈关注,地面施工蓉城政府解决了一部分,真实的资金消耗约在260亿元上下,其中110亿元由中央财政补贴,真实的地方出资不过150亿元。

这两個超级天线均为折叠设计,最大发射功率180兆瓦,最大接收功率100兆瓦。

“呃……某种意义上说它确实是一张超级大的船帆,除了照耀地球以外,NACA还可以用它推动探测器或者飞船前往火星。”

丁必筠没有给出正面回答,实际上这个问题很严重,蓉城的“人造太阳”就是因为需要频繁修正轨道以抵消光压带来的位移,不难却是个麻烦事。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