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作者:红酒花 | 分类:科幻 | 字数:0

第617章 跨界

书名:让你造拖拉机,你去造火箭? 作者:红酒花 字数:0 更新时间:01-07 07:15

B级基地。

谢廖夫滑动着鼠标,电脑屏幕上一幅幅不同颜色的图片闪过。

肖冈田站在他的身后,时不时让暂停一下,然后继续浏览。

前几天与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交流虽然没有什么进展,但他们却成功白嫖到了“卡西尼”号与其子探测器“惠更斯”号对土卫六的探测数据,直接传到了基地的电脑上。

作为土星最大且拥有大气层的气体卫星,土卫六是卡西尼号的重点探测对象,肖冈田原以为会有不少有价值的成果的,但实际情况让他很有些失望。

毕竟是90年代技术的探测器,又不是以土卫六为单一探测目标的卫星,卡西尼号获得的那些数据虽然有价值,但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

大部分结果都非常粗略且无法作为参考标准,还是得发射“离火”那样全面的专用探测器,以及能够开展大面积登陆探测的着陆器。

“这些东西对天文学有些帮助,对我们来说太鸡肋了。”

谢廖夫翻到最后连连摇头,他原计划是获得基础地理资料后直接根据环境发射功能强大的探测车,但现实情况是需要一个简单的前置探测器先去“探路”,相当于必须浪费13个月的时间。

“是的,让IAU资助我们的计划可能也不太行。”

肖冈田也皱起眉,IAU可没有在土卫六上载人登陆的打算,他们更在意的是天体本身,希望用核动力探测器一口气访遍四颗巨行星及其所有卫星,而不是专注于某个目标,这其中的差别很大。

“那我们就自己来,严格来讲登陆土卫六的困难大部分是可以很好解决的,技术上不是障碍。”

关于如何登陆土卫六谢廖夫早早想好了大致方式,旅行肯定得用到前进号,它本身就是一艘核动力人工重力飞船,只要燃料和补给足够飞到哪里都没问题。

登陆载具有两种,得益于土卫六1.5倍的大气层和与月球相近的重力,理论上核动力航天飞机和XN90飞船都可以,不过考虑到前者需要跑道,还是XN90更加方便。

当然除了这两样以外还需要大量的后勤补给和探索辅助装备,但总归来说最麻烦的还是钱以及理由。

前进号现在处于“公私合营”的状态,这样的大行动需要航发委的审批通过,不管登陆土卫六这个计划是由官方牵头还是新远自己牵头,总要给個说得过去的理由。

总不能直接说土卫六有外星人?

好在这个理由可以有好几年的时间去想,所以现阶段只剩下资金的问题。

只是地球上能尽量少或者不付出代价获得大量资金的可能性比较小,也只有太空可能拥有还未发现的巨大机遇。

肖冈田忍不住想到了“长思”号探测器,它还在飞往灵神星的途中,要是能在那里真的发现巨量黄金,抄一波概念股都能收割不少钱。

……

在先遣小队返回月轨的同时,黎明一号摆渡船也已经再次从地球轨道出发,带着三名纯粹的载荷专家前往月球。

由于并未满载,它的飞行速度比正常要快一些,只不过上面的乘客完全感受不到核发动机带来的细微差别。

唯一的核专家杰米正在思考身下这艘飞船的推进源,罗·罗可是花了大力气来分析A100发动机并试图复刻,最后发现根本做不到。

A100的比冲已经逼近理论极限,实际完全无法实现,罗·罗即使以最乐观的预测,自己做出同样产品的性能大概也只有A100的25%,且在体积和质量上完全无法控制地那么优秀。

他们甚至严重怀疑这根本就不是裂变发动机,但不管怎么说A100不但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性能,还已经量产了很多台。

核发动机可比超级核弹有前途多了,带嘤这段时间打好关系的一大目的就是试图获得A100的部分技术,退而求其次买两台成品也行。

然而航发委对于A100严格保密,除了公布的参数以外什么都得不到。

杰米还是第一次这样近距离接触这款堪称工程奇迹的核发动机,全部心思都在它上面。

而杨信军以及他的助手也没闲着,哪怕在太空旅行中也不忘记自己的工作,甚至通过邮件和地面的其他人进行着改进思路的讨论。

这主要是因为联合矿业,或者说新远又提出了要求,在两种施工方案中增加了速度一项,好在两个团队都对甲方中途提要求有着丰富的经验,丝毫没有抱怨就按照改进要求进行研究。

而旁边的杰米毕竟没法拆开飞船去研究引擎,没一会儿就放弃了努力,干脆主动加入了杨信军和助手的讨论中。

“……杨,你们建造的公路打算通行多重的车辆?”

“四百到五百吨,也许一千吨也有可能。”

这回答让杰米有些不敢相信,好奇地问为什么。

杨信军:“主要还是磨损,除非我们修起密闭的铁路管道或者其他方面取得突破,否则就必须考虑机械在恶劣环境下快速磨损的问题,尽量减少工作时长提升效率。

几百吨的质量在月球上不算什么,对路面的压力有限,其实并没有地球上的公路抗压标准高。”

杰米:“所以……其实主要还是解决月尘的问题,假如用一辆足够重的压路机碾过去效果也够用,我说的对吗?”

杨信军:“某种程度上……差不多,但月壤太松散了,仅仅靠压路机的滚轮是无法满足要求的,这只是很理想的设计。”

杰米不说话只是点点头,然后又盯着杨信军画的施工路线示意图看了几遍,思索一会儿后用手指在公路周边画了个圈,然后手指停在周边规模最大的一片山脉上。

“假如这里的基岩足够厚实,我们可以在山体上横着挖一个扩散型的浅洞,然后在里面引爆一颗氢弹。

只要计算得当并调整要洞的外形,就有办法让核弹的热辐射定向并均匀地向这片区域释放,直接对表层数米的月壤进行加热使其板结融为一体。

至少按照这上面的成分表来说,按我的经验是大概率成功的,这样你们就能直接得到一块极其旷阔的超大且坚实的平原,无需修建公路。”

“……”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