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手机里的大明朝

作者:叫天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457章 早点升仙

书名:手机里的大明朝 作者:叫天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4

南平县县学所在,已经到了放学的时间。学生三三两两地出了县学,而县学的教谕,也有离开县学回自己家里。

这时候,一个身穿洗得发白衣裳的中年人,从外面回转。

那几个外出的教谕看到这人,能避开的,都是毫不犹豫地避开了。没法避开的,就犹如陌生人一般,压根不理睬,径直走人。

路上的学生看到这个中年人,大多数都是躲着走,如果实在躲不开,便带着畏惧之色行了见师礼,然后逃跑式的赶紧走人。

只有少数学生看到这个中年人的时候,面露恭敬之色,认真地行礼,道一声:“海教谕好!”

没错,这人便是海瑞海刚峰了!

之所以大多数学生怕他,还有那些同僚避开他,不是说他对他们不好,而是海瑞的行为,让他们害怕,就怕自己和海瑞牵连导致前途有问题。

因为就在昨日,有御史到县学来视察,其他教谕都是恭敬地磕头拜见,结果,就海瑞没有,只是拱手礼而已,还振振有词,说这是在县学,是教授学问的地方,不是去御史衙门,按理只需拱手礼便可。

虽然说,道理是这么个道理,但是你这么做,就是死脑壳,不是对御史难堪了么?

虽然御史表面上说海瑞做得对,但是,谁不知道,御史肯定会不高兴的,指不定回头就交代县令,让县令给他穿小鞋。

谁这个时候要表现出和海瑞要好,那铁定也要倒霉!

因此,就出现了这样的局面。

海瑞又岂能看不到这情况,但是他神态自若,压根没有受影响,该回礼的回礼,一路走着,回到了县学里面的教谕住处。

县学里的教谕住处,是很简陋的住处,一般的教谕,都是搬出去在外面住。

但是,海瑞没钱,只能带着家小住在这个免费的地方。

院子里,他夫人正在清理鸡窝,看到他来了,连忙站起来问候道:“老爷回来了?”

海瑞见了,便问道:“娘到了没有?”

他在福建教书已经差不多一年了,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应该也会在这里一直教下去,因此,他已经写了信,让他寡母也到福建来。

他夫人听了,摇摇头说道:“还没有到。”

海瑞听到这话,有些担心,但是没说出来,而是先揭开身上的外衣,去房门口那边挂了,然后走过去,从夫人那接过扫帚簸箕道:“我来打扫,你去做饭吧。”

这个事情,该是常有的事情,因此,他夫人并没有见外,便把工具递给了他,又解下身上的围裙帮他系上,然后才说道:“家里的米怕是不多了,大概只能吃三天了。”

海瑞听了,点点头说道:“明天就发俸禄了,没事,能续上。”

他省吃俭用下来的钱,大都和书信一起,托人带去海南了,因此,自己这边,都是要精打细算的。

他夫人听了,便自去屋里忙了。

于是,院子里就只有海瑞打扫鸡舍的身影,还有几只母鸡带着小鸡在海瑞屁股后面找吃的。

过了一会,外面忽然传来一阵脚步声,停到了海瑞家门口。

一个声音随后响起,问道:“就是这里。”

应该是得到了答复,随后,便有人进入了院子,看到院子里的海瑞钻在鸡舍中打扫,便立刻大声问道:“海瑞海教谕在么?快快把你家老爷请出来!”

海瑞听到动静,便钻出鸡舍,抬头看去,顿时愣了下。

就见一个穿大红绯袍的太监,在几个身穿黑色飞鱼服的锦衣卫簇拥下,站在他家院门口。

在他们的身后,还有他认识的县令也在,以及无数的人头,有县衙的官员,也有县学的教谕和学生。

这是什么情况?

饶是海瑞面对一切都是心平气和,不慌不忙的,此时也不由得有点愣神了,当即回答道:“我就是,你们是……”

刚才说话的,是一名锦衣卫校尉,此时听到海瑞的话,压根不信,立刻便严厉了一分道:“天使驾到,要和海瑞海教谕传旨,休得愣着,赶紧把你家老爷请出来!”

海瑞听了,放好手中的工具,又去解围裙,同时说道:“我已经说过,我就是了!”

那锦衣卫校尉还要再说,后面的县令挤了进去,连忙说道:“没错,这位便是海瑞海教谕了!”

一听这话,从京师赶来的这名传旨太监和锦衣卫校尉,全都震惊了。

他们万万没想到,海瑞竟然犹如仆人一般在做这等粗活?

传旨太监回过神来,不由得摇头感慨道:“海教谕如此艰苦朴素,实在是让人佩服!”

上仙说这个海瑞海刚峰,正直无私,绝无贪污受贿,拿不该拿的东西。

本来以为是夸张了,此时见到,肯定是假不了了。

虽然此时的海瑞,还只是教谕而已,但是教谕其实也是有油水的,收学生的礼,区别对待,不要太正常了。

但是看海教谕家的情况,明显不可能。要不然不至于干这么没体面的活。

边上的县令也连忙张罗,协助海瑞摆香案接旨。

而在外面,已经是人山人海,都是闻风赶来看热闹的人。

福建延平府这边,已经是大明最南边的地方之一了。基本上这边的人,从来没见过传说中的太监和锦衣卫校尉。因此,听说有穿大红绯袍的宫里太监领着锦衣卫校尉过来,都是非常好奇,想要看个究竟。

并且,所有人也都好奇,天使来给区区一个教谕传旨,有点类似牛刀杀鸡了,一份公函的事情就能办的事情,为何要这么劳师动众?

这样的事情,似乎是前所未有!

基于此,县城的人,都是在一传十,十传百的消息传播下,就都来看热闹了。

甚至到了最后,县学都挤不下了,不少人就在县学外面等着,一边和熟悉的人聊天,猜测事情的真相。

绝对可以说,这会是县里的一件大事,这话题,可以聊很多天的那种。

有人说,是海教谕不给御史面子,所以锦衣卫来拿人了。

但是,立刻有人反驳,说海教谕不给御史面子,那是昨天的事情,这锦衣卫是从京师来的,根本不可能是一回事。

也有人说,海教谕的性格,不懂得奉承,得罪了京师的权贵,所以来抓他了。

这种猜测也一样有人驳斥:区区一个教谕,还值得锦衣卫出手?想想都不可能!

“……”

而此时,南平县闽江码头,有一艘船刚靠岸,从船上下来一个老妇人,以及一对年轻主仆。

仆从跳着担行礼,走在最后,年轻人扶着老妇人说道:“堂奶奶慢点走,海叔在当教谕的,不会跑!”

老妇人,便是海瑞他娘谢氏,听到堂家孙子海鹏的话,便笑了下说道:“这都有两年没见了,也不知道瑞儿怎么样了?”

海瑞进京赶考,自然不可能带着娘一起的。名落孙山之后,他决定放弃继续科考,便转而到福建当了教谕,眨眼间,便已经两年了。

海鹏和海瑞的关系其实已经有点远了,不过都是祖上海答儿的子孙。只是因为海鹏中了举人,要进京赶考,就顺便绕了下路,拐到福建来,把海瑞他娘送过来,顺便也能请教下海瑞有关科考的经验。

此时,海鹏听到谢氏的话,知道他们母子相依为命,思念心切也能理解,便想找了个路人问道:“请问兄台,县学怎么走?”

那人看看他,以为是到县学求学的学生,便对他说道:“今日不用去了,县学已经堵的水泄不通,你也进不去,等明日再去吧?”

一听这话,海鹏就好奇了,当即问道:“县学为何有如此盛况?”

琼州和福建的学风,相差这么大?

“京师来了一个穿大红绯袍的太监,还是锦衣卫校尉护送的,找县学的海教谕去了。所以,县里的人都去看热闹,把县学都给堵了!”

一听这话,谢氏顿时担心了,拔腿就走。

海鹏听了,连忙追上去说道:“堂奶奶,别急,我们先打听下怎么走,是什么情况再说吧?”

谢氏听到,却是脚步不停,边走边说道:“进了城,往人流去的地方走便是。我儿也不知道怎么了,竟然会惹来锦衣卫?”

海鹏也听得奇怪,他那堂叔,只是区区教谕而已,怎么可能惹来锦衣卫呢?

这种事情,太罕见了,是好是坏也没法判断了!

他有心想问个清楚再说,但是看到谢氏走得很快,要是不跟上,弄丢了出个意外就麻烦大了,便只好快步跟上。

说真的,他心中也有点忐忑。

这个堂叔的为人,海鹏其实是有些耳闻的,迂腐,不知道变通,说什么就是什么。为此,就算在老家,也和族里不是很愉快。

不过,当族里遇到事情的时候,他也同样不管对方是谁,会一是一,二是二地怼上去。

因此,族里的人,一般都难得有人会和海瑞凑一块,都是敬而远之。

海鹏年轻中举,倒是意气风发,想要干一番事业的,因此,对于海瑞,他还是比较佩服的。也是如此,他愿意绕路。

正当他一边心中忐忑,一边护着谢氏往县学赶时,却看到人流涌动,似乎是散了。

那些人一边离去,一边都在兴奋地议论着。

“真的是没想到,上仙算出海教谕是个清官,所以当今皇帝要重用!”

“其实我早就看出来了,海教谕绝对是清官!他从来不收学生的礼,什么借口都没用!”

“说得也是,县学就海教谕特立独行,以前觉得有点怪,如今想来,这可不正是清官的表现么?”

“哈哈,当今皇帝要重用海教谕,也不知道哪里的人会有福气了,真的是难得有清官!”

“嘘,这话可不能乱说,小心衙门拉你!”

“呵呵,这个时候还敢拉人,天使都还在呢!”

“没错,闹到海教谕那去,回头就能告到当今皇帝那,谁不怕?”

“……”

这些人说话,大部分都是闽南语,海鹏和谢氏听不懂,但是也有几个是用大明官话说的,虽然也带了口音,但是他们还是听懂了。

这一听之下,谢氏和海鹏顿时就听傻眼了,有些不信,以为是听错了。

什么上仙,什么清官,什么重用,他们压根没法联系起来。

于是,海鹏护着谢氏急忙往县学赶去。

而此时,海瑞正和天使在闹别扭,谢氏一出现,海瑞顿时大喜,连忙见礼。

那传旨太监见是海瑞娘从琼州赶来,顿时大喜,连忙慰问,然后对谢氏说道:“如今正巧了,刚县令说了,要设宴给海教谕饯行,结果海教谕竟然死活不答应,您老来了,那不正好是欢迎您老的接风宴了,您说是不?”

其实还有一个,就是他们远道从京师而来,县令也是给他的接风宴和送行宴。但是,他肯定是想要海瑞一起去吃的。

此时,他以为海瑞娘来了,他的目的总该达成了。

结果,谢氏听了,却是对海瑞说道:“你做得对,不能去吃。”

这一下,传旨太监直接听傻眼了,还真是有其子,必有其娘!不对,该是有其娘,必有其子!

这一刻,他明白了,海瑞这么不近情理,估计就是他娘教的。

“如今当今皇帝要重用你,这种迎来送去的事儿多了,要是你碍于面子而参加,便会不知不觉做出对不起当今皇帝的事儿!”

海瑞听了,郑重说道:“孩儿受教了!”

传旨太监听到这话,不由得又有点佩服这个老妇人了。

还真别说,有很多官员,一开始也想做个清官,但是,就是在官场之中,人情往来之间慢慢地变了。

当然了,对于他来说,这种变,未必不是好事,或者应该说,这是一种处世之道而已。大家都这么做,你要不做,那当官必然不会如意!

其他传旨天使,都是文官,唯独海瑞这边是宫里的太监,就是嘉靖皇帝想让心腹之人亲眼去看看海瑞到底如何。

此时,传旨天使也不好说什么,心中记下此事,回头自然要向皇帝禀告。

最终,传旨太监便自己去吃吃喝喝了,然后第二天再汇合交接了手头事情的海瑞以及他一家人,赶往京师而去。

等海瑞一个多月之后赶到京师的时候,其他收到圣旨的人,全都已经赶到京师了。

京师这边,有徐阶为首辅,历史上他虽然贪,但是也确实是能做事的。

如今知道脑门上可能有个神仙在看着之后,就更是规规矩矩的做事,在海瑞赶到之前,一道道旨意就传下去了。

先是安排老农种植那些高产作物,不少是可以嫁接的,因此,每个地方分一些,然后通过嫁接的方式,迅速扩大规模。

然后便是根据神仙传下的资料,地龙翻身最为严重的山西、陕西以及河南三地,有关人口情况,粮草储备情况,还有百姓过冬情况,都先一步核实了起来。

另外京师这边,人事调整也是差不多了,严党皆被抄家问斩,除了少数几个,比如,胡宗宪,被上仙点名过的,就成了幸运儿,不但没有被严家连累,反而得到了重用,成为陕西巡抚,重点负责陕西这边的备灾情况。

张居正也被派了出去,担任河南巡抚,负责河南这边的备灾情况;高拱也是,派往山西,担任山西巡抚,也以山西备灾为主。

海瑞到了京师之后,嘉靖皇帝接见,赐下京师宅子一座,银一千两,然后任命他为都察院七品御史,特设三省巡按御史一职,代表皇帝巡狩山西,陕西和河南三地备灾。

之所以说特设,是因为都察院下,每个行省一般设一个巡按御史,没有三个行省之说。

如今,特事特办,就有了,不再是什么八府巡按,而是三省巡按!

至于新式火器的制造这些,嘉靖皇帝没让其他人参与,而是和其他位面一样,由宫里来负责。

朱海军这边,自然是通过黄峨在关注嘉靖位面的情况。等到了这个时候,他便通过黄峨传话,准备传送东西过去了。

嘉靖皇帝闻讯,对他这个喜欢修道的人来说,这绝对是件非常严肃的事情,便又开了大朝议,在金銮殿上,朱海军传了几十部短波对讲机过去,用于信息的传送,这是最重要的。

其次便是小型无人机了,给地震灾区最严重的那些州县都配备一个,用于空中搜索查看灾情,最是方便不过。

当然了,军中肯定也有,包括大型无人机也是。

嘉靖位面这边,北方要打俺答汗,南方要打倭寇,需求也是挺高的。

于是,金銮殿上,那是白光一阵接一阵的,现代物资一批接一批地传送,直接把整个金銮殿上的人都看傻眼了的。哪怕是准备出京的海瑞,他的三观是最牢固的人,都要重新塑造了。

另外,还有珍妮纺纱机,飞梭之类的民用的,也都有传过去,就是让嘉靖位面这边,可以用最快效率生产出尽可能多的过冬衣裳。

总之,在朱海军一口气传送了大量物资过去之后,嘉靖位面这边,所有人都忙了起来,包括嘉靖皇帝本人。

他就想着,好好表现,这样一年之后,太祖皇帝就可以接他成仙去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348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