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手机里的大明朝

作者:叫天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50章 贱籍之议

书名:手机里的大明朝 作者:叫天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3

这一次的对话,因为前面被朱标听歌花去了不少时间,而时空通道能量还要用来传送手摇发电机,至少每台短波对讲机要配备一台才行,因此朱海军在点评完贱籍之后,就基本结束了。

朱标没有第一时间去做事,而是坐在那里把视频又回看了一遍,然后才走出了殿门。

春夏秋冬四个小姐姐还候在殿门口,见到太子出现,便一起行礼。

朱标见了,便对她们说道:“你们且先回教坊司,好生钻研声乐,争取技艺更上层楼,为海军贤弟创作出更好的乐舞。”

春夏秋冬四人听到这话,其实微微有点失望。因为他们更期待的,是想听朱海军想对她们说什么。

不过既然太子殿下发话了,她们没有抗辩的权力,只能听从朱标的吩咐,先回教坊司了。

朱标这边,则是匆匆前去找他父皇了。

文华殿内,朱元璋正在和臣子讨论政务。他看到朱标到来,并没有先理他,而是继续对眼前的都察院赵松和大理寺吴庸说道:“……此次偷盗官粮案,就按你们说得办,可以完结了。”

赵松和吴庸听了,立刻领旨,然后又向太子行礼,然后才退出殿去。

这一次的盗取官粮案,几乎就是历史上郭桓案的翻版,涉案人数,也就比原本历史上稍微少一些,但是压根没有引发反弹。

原因也很简单,这个案件的引发,是历史上第一次炒作钱币,也就是利用内幕消息压低大明宝钞获取巨额利益,损害了皇亲勋贵,文武官员的利益,由此,那些损失了大量大明宝钞的权贵,恨不得吃他们的肉,压根不可能去同情他们,帮他们。

第二,在这个案子执行期间,锦衣卫只是协助,主要是大理寺和都察院在操办。弹劾人的主力衙门都在办案,自然减少了反攻倒算的渠道。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在这个案子执行期间,皇帝在神仙的帮助之下,又有了医治打摆子瘟疫的法子;还大举降低食盐的价格,甚至毫不藏私,要把天界的学问推广开来,让所有人都能学。

如此种种,为皇帝赢得了巨大的声望。本身皇帝查办贪腐官员就是正义的,因此还想办法反攻倒算的,几乎刚冒個泡就能被周围的人给戳破。

能顺利完结此案,而不是像历史上一样,朱元璋不得不抛出为他做事的吴庸,这让他心情很是不错。

因此,在赵松等人退出殿外之后,他便带着笑容问朱标道:“怎么样,和海军对话完了,他情绪怎么样?”

朱标听了,立刻回答道:“和以前一样,并没有特别。他说了,我们能处置常茂,其实受益最大的,还是我们自己。”

朱元璋一听,顿时放心下来,笑着点点头说道:“这话是没错,杀鸡骇猴,也能让那帮子人消停一阵子了。”

儿子的妻弟而已,他杀起来其实就不会有犹豫。

心情不错的朱元璋,便又问朱标道:“贱籍的事情呢,你们有聊过么?”

听到这话,朱标便认真地说道:“海军贤弟说了不少,儿臣感觉,有不少观点非常新奇,是我们以前从未想过的,至少在儿臣看来,是值得听他的。”

朱元璋一听,有点惊讶,当即放下手中的毛笔,看向朱标,认真地问道:“海军说了什么?”

朱标听到问话,便马上回答道:“首先是声乐方面,他是极力强调了声乐的好处,远非让人娱乐而已。用于军中,能提振士气,严格军纪;用于民间,能引导民间看法,导人向善。总体而言,就是声乐不只是有钱人的享受,而可以是大众都有的,他称之为通俗歌曲……”

说到这里,他感觉光是这样说不行,便马上又说道:“他给儿臣播放了他们那个时候的不少歌曲,用的是大白话,确实通俗易懂,作用不凡,儿臣可以学学,父皇一听便明白了。”

“哦?”朱元璋听了,很有兴趣,当即点点头说道,“且唱来听听。”

说实话,对于朱海军这个时代的东西,他一直很好奇的。只是很可惜,他看不到,也听不到,这是他的憾事。

如今,儿子能学一学他极力夸奖的东西,从另外的角度说明一些他平时不重视的东西,说真的,他还真挺有兴趣地。

朱标看到他父皇饶有兴趣地看着自己,便先唱了一首《战士就该上战场》。

还真别说,朱标各方面的素养都还不错,他开了视频回放,跟着视频一起唱,还真的有模有样的。

朱元璋一听这种唱法,大白话,又是没听过的旋律,一下就觉得很新奇,认真地听着。

歌曲是真的通俗易懂,都不用解释,一听就听明白在唱什么,倒是省了朱标的解释了。

因此,等到朱标唱完了之后,朱元璋很有兴趣的说道:“海军之前说谁没有爹,谁没有娘,原来是来自这里的词。说真的,爹觉得这首曲子非常不错,看看是否回头在合适的时候,可以改动一下用在军中,让普通军卒都唱起来。”

听到这话,朱标马上说道:“父皇,还有一首也不错,可以让所有人都唱的。”

“哦?”朱元璋听了,兴趣大增,立刻指着朱标道:“唱来听听!”

朱标听到这话,便立刻把《精忠报国》唱了一遍,然后对朱元璋说道:“父皇,您觉得怎么样?”

朱元璋一听,笑着点头道:“可以啊,精忠报国对不对?这个可以有!”

说完之后,他对后世的歌曲就更感兴趣了,马上问道:“还有什么?”

朱标听了,便把剩下的歌曲也唱了一遍,并且会解释下这是什么类型的歌曲。

不过很明显,朱元璋最感兴趣的,也就三首。除了前面两首之外,就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了。

他在听完全部歌曲之后,想了下,便对朱标说道:“这是通俗歌曲是不是?确实容易听懂,似乎也容易唱,还真是不错。”

听到这话,朱标露出了笑容,正要说什么时,就听朱元璋接着说道:“不过,要想让老百姓都唱这些,还不是时候。”

他说到这里,看到朱标似乎有点不解地样子,便给他解释道:“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最为要紧的,还是吃饱穿暖。要不然,饿着肚子谁还有心情唱曲!”

“海军提供了纺织方面的利器,估计有个几年时间之后,这个穿暖是没问题了。”

“吃饱这方面来说,目前还是勉强,一旦受灾,还是要朝廷赈灾才行。海军那边不是有高产作物么,等到这次定好的东西传送完了之后,可以要求传送高产作物了。虽然已经是秋收过了,但是明年的春耕,还是得提前准备起来才好。”

说到这里,朱元璋有点感慨地说道:“对于老百姓来说,手有余粮,心里才会不慌。如此之后,他们才会有其他心思啊!”

很明显,他应该对于没有吃的日子是刻骨铭心的,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感慨。

朱标显然也明白他父皇母后早年的经历,因此他听了之后,便连忙点头说道:“儿臣记下了。”

听到这话,朱元璋笑了一下,然后对朱标说道:“海军曾经说过,爹会编一些书给文武百官以及百姓们看,或者让他们引以为戒,或者让他们知道什么是违法乱纪!爹确实也是有这种想法的,但是如今看来,如果把这些事情编成朗朗上口的曲子,就如同你刚才所唱的那些一样,或许会传的更广,也更容易被百姓所记住。”

朱标一听,便连忙回应道:“儿臣以为,两者都有,岂不更好?记于书上,白纸黑字无可辩驳,口头传诵,易于传播,却疏于严谨。两者合一,或许更佳!”

朱元璋听到这话,赞许的笑了一下,然后点点头说道:“不错,这个主意好!”

朱标听到他父皇的表扬,心中很高兴,便又对朱元璋说道:“父皇,海军的意思,是把这声乐的作用告诉春夏秋冬她们,然后让她们以此创作,创出更有用的好曲子!那儿臣就把海军那边的曲子告诉她们,让她们去模仿了?”

朱元璋听到这话,想也没想,便马上说道:“没问题,就让她们试着看看,或许以后真能发挥不小的用处!”

朱标得到他父皇的首肯,便把这事记在心里,然后又对朱元璋说道:“贱籍之中,海军对疍户沦为贱籍的意见很大。他说只要他们没有违法乱纪,只是打鱼过活,凭什么要沦为贱籍?他们的生活处境困难,官府更应该帮扶他们,让他们能过上好日子,这样他们才能对朝廷感恩戴德!”

“而且他还说了,以后我们大明朝要开疆拓土,那么除了陆地上之外,海洋上也免不了要有庞大的水军,如此一来,他们这些人天性会水,习惯住船上,会是我们大明朝最好的水兵兵源!”

朱标说到这里,又连忙补充说道:“儿臣觉得海军贤弟的话不无道理,父皇以为呢?”

很明显,他加上这一句,就是怕他父皇会不大赞同,因此就赶紧补上了自己的想法。

结果很明显,他多虑了,就见朱元璋听完他的话之后,马上点头说道:“不错,虽然这些人以前有种种不是,但是既然海军都这么说了,也确实说的有道理,那只要他们不违法乱纪,就不计较过去了,可脱贱籍。”

“并且海军有一点说的没错,如果官府给他们一个住的地方,那就方便管辖他们,不至于为祸水上。”

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这一点在古代也是适用的。

疍户这个群体,生活在水上,流动性强,难以监管,因此他们可能成为海盗、走私等非法活动的温床。

比如江河湖泊中,他们把船驶到水中央之后给你吃板刀面还是馄饨面,一般人根本没办法!他们杀了人之后,把人扔到水里处置了也是轻松。

而沿海一带的海盗、倭寇中,就更多的是他们这种人。

虽然说在这个疍户群体中,只有少数人可能会这样违法乱纪。但是一旦这样的事件多了之后,便会给人一个印象,他们这个群体都是这样子,世俗眼光之下,就免不了把他们另类看待了。

不过如今朱海军给出的解决方案,明显比把他们变为贱籍更有利于朝廷。

以朱元璋的雄才大略,以及即将展开的开疆拓土,自然很容易就能接受朱海军的建议。

此时,朱标听到他父皇接受了朱海军的建议,很是高兴,便马上继续接着往下说道:“至于丐户,海军贤弟的意思是说,可以给他们一个希望,就比如说,让他们从军为国效力,立下多少军功之后可脱贱籍,这样的话就能减少这些丐户的人数,防止对朝廷心有怨言的群体数量过多。”

朱海军的这个建议,明显是站在明朝的立场上,结合后世的一些价值观提出来的。

贱籍人口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而他们又都是怨恨朝廷的,就会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有关这一点,朱海军以前的时候就和朱标分析过,朱标也曾把这个说法传达给了他父皇。

此时,朱元璋听到朱标的话,想了想之后便说道:“海军的话不无道理,但是这两代的丐户不得赦免,从第三代开始,可!”

说到这里之后,他就给儿子解释道:“这两代的丐户,在开国之前没少欺压我们南人,爹不杀他们就已经是仁慈了,无论如何都要他们付出应有的代价!”

朱标是没经历过那个时代,但是朱元璋从小就经历过这些蒙古人和色目人对南人的欺压,因此对他们的仇恨都是刻在骨子里的。

此时,朱标听到他父皇的话,感觉到态度很坚决,他便没坚持,然后再继续往下说道:“至于皂隶,海军贤弟认为既然是犯罪之人,就不适合为衙门办事。他的观点,始终是觉得在衙门里面做事的人要有酬劳,这样能减少他们利用为衙门做事的便利去祸害百姓!”

朱元璋听过这个观点,说有关地方衙门的吏治革新。

事实上,他对于大明朝现阶段的衙门做事也是非常不满意的。

因为很多衙门的官员,自己犹如泥菩萨一般不做事,衙门里面做事的都是那些吏员之类的人。

一个例子,《大诰》续编第二十八条,题为《用囚书办文案》,讲五军都督府椽吏陈仔等凡有书写都令典吏囚人起草立意,然后押字施行,等到朱元璋询问他所书之事项时,他只能“惶惶瞠目四顾“,其所奏之事,只能知其大意,细问则不知究竟。

因此,当初朱海军提出吏治革新的时候,朱元璋就记在心里了。只不过之所以还没有革新,是因为他想和新的科举结合起来。

此时,朱元璋听到朱标的话之后,便认真的说道:“此事就再拖个几年,后面肯定会办的。”

朱标听了,便把朱海军最后的一些观点转述道:“海军有关贱籍的想法,认为子子孙孙都为贱籍不好,就好像丐户一样,要给他们的子孙一个希望。就是他们的子孙如果按照朝廷鼓励的方向去努力,比如说多做善事,比如说为国家立下功劳,只要达到定好的标准,便能脱离贱籍。”

朱元璋听了这个话,并没有马上表态,而是想了一会儿说道:“此事,爹再考虑一下!”

朱标知道他父皇是非常有主见的人,既然说了要考虑一下,那肯定是要考虑一下。哪怕他现在急着劝,估计也没多少用处的。

于是,他就先去教坊司那边见春夏秋冬,跟她们讲有关声乐的事情。

第二天,和朱海军约定的时间快到的时候,朱标没想到他的四弟朱棣找了过去。

“大哥,父皇之前说我有什么不懂可以问你们。但是父皇在忙,所以大哥能不能帮我答疑解惑?”

朱棣说到这里,似乎有点不好意思的笑了一下,然后接着说道:“大哥你也知道我就喜欢带兵打仗,算是个粗人,那些治国之道,一窍不通的!”

“但是在治国方面,父皇却经常夸奖你,所以我就想请大哥解答解答!”

朱标一听,很是受用:这个老四,不是永乐大帝吗?按照海军的说法,比父皇都要牛,如今倒是好,来请教自己了!

他也没多想,便对朱棣说道:“伱有什么问题?大哥当然会尽量跟你说详细一点。”

朱棣一听,立刻把他的疑惑说了出来,并且态度谦虚,最后说道:“我就感觉这治国的学问好难,不知道大哥怎么看?”

朱标一听,当即微笑着说道:“其实这个事情很简单,你换个想法,从别的角度……”

他正在说着呢,就好像愣了一下,然后便说道:“海军贤弟,你来了?”

朱棣一听,当即惊喜的问道:“是神仙哥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959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