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手机里的大明朝

作者:叫天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453章 天赐宝物

书名:手机里的大明朝 作者:叫天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4

如果说,杨慎一到金銮殿就说,我这里能让太祖皇帝显灵,你们要听我安排,挂上白布,关闭门窗之类的,估计直接当骗子给处理了。

因为任何一个皇帝,都不愿意头上还有人能管着的。严嵩是奸臣,更是不愿意太祖皇帝显灵,感觉会被剥皮。

基于此,杨慎通过黄峨和朱海军商量过,朱元璋这边,倒不在意,反正任由朱海军折腾便是。

对他来说,最关心的是洪武位面,这个不用说了。其次关心永乐位面,这是他亲儿子的位面。

再其次,是比较关心崇祯位面。不只是崇祯朝是明朝最后一个大一统朝代,而且也因为崇祯皇帝本人的努力,能得到他的认可。这种子孙,他能帮,肯定是要帮的。

至于其他,包括万历位面,还有这个嘉靖位面,他就不会太在意了。毕竟他精力有限。

由杨慎和朱海军商议出来的结果,就是一步步铺垫,到他的那段录像能顺利播放,他并没有反对,甚至配合朱海军的要求,特意录制了这段视频。

此时,他看着电视里金銮殿上的一幕,不由得冷笑了一声道:“一看就是一群贪官污吏,要我在的,这朝堂上的这些官,杀一半肯定不会杀错。”

朱海军听了,笑着转头看向他说道:“呵呵,看父皇的威名,那些面露土色的,估计就是有问题的。那些激动的,估计就是没问题的了!”

朱元璋是杀了好多贪官污吏,但是他也立下了科举制度,真正做到了普通百姓只要读书好,就有出头之日。让很多非世家大族,宦官世家出身的官员,由衷地感激他。

朱元璋听到他的话,只是看戏,并没有再说话。

而此时,金銮殿上,随着黄峨向便携式投影仪发出指令,白布上的投影,稍微模糊了下,然后变得清晰起来。

就见一个穿着大明皇帝服饰的人,正坐在一处亭子里,周边云雾缭绕,犹如仙境一般。

黄峨都不知道,这犹如仙境一般的,到底是怎么回事,总之,她看到的,就是这个样子了。如果不是知道位面的事情,她还真以为太祖皇帝在仙界的影像了。

这效果说穿了也很简单,就是朱海军给洪武位面那边传送了一些干冰过去,稍微布置了下,就犹如仙境一样了。

此时,金銮殿上的文武百官看到这一幕,特别这个人坐在那里,不怒自威,浑身带着杀气,让人不敢直视时,哪怕他们没见过太祖皇帝是长什么样的,心中下意识地就认定,这应该是太祖皇帝没错。

而角度最好的嘉靖皇帝,他在太庙可是见过太祖皇帝画像的。哪怕太庙中皇帝画像多,他也肯定会重点关注的画像之一,绝对有太祖皇帝。

本来就因为他心中有预期,这出来的是太祖皇帝。因此,当他看到白布上的太祖皇帝威严地直视他时,顿时吓得立刻从龙椅上站起来,马上跪下去磕头道:“朱厚熜见过太祖皇帝!”

他这一跪,其他站着的人,怎么还可能站得住,包括陆炳,黄锦,还有严嵩等人,全都跪下了。

金銮殿上的这一幕,是朱元璋积威所致,换个其他皇帝,都可能会有人犹豫。

这不,朱元璋本人看到这一幕之后,脸上露出了一丝得意的笑容。这可是将近两百年的时间,积威犹在。

而白布上的太祖皇帝,在威严地凝视了一会前方之后,才开口说话道:“天罚在即,你务必以民为本,将功补过,功德圆满,才有修仙之果。后续旨意,朕会通过杨慎,黄峨夫妇传递给你。好之为之!”

说完之后,视频结束,太祖皇帝的影像消失。

嘉靖皇帝听得心中大喜,不为别的,就为他听出太祖皇帝有指点他修仙之道,就是要先功德圆满才行。

抬头不见白布上有太祖皇帝,但是他不敢怠慢,依旧磕头,大声说道:“朱厚熜恭送太祖皇帝!”

文武百官,甚至包括侍卫宫女等等,全都跟着一起恭敬地说道:“恭送太祖皇帝!”

金銮殿外,大门虽然关着,但是这个声音却是关不住的。

外面的文武官员听到里面传来齐声高呼,说什么恭送太祖皇帝,顿时,都是非常震惊,第一个念头,便是太祖皇帝显灵了?

这种事情,真的是闻所未闻,直接把他们给惊呆了。

金銮殿内的人,随着皇帝站起来,他们才跟着起来,每个人的心情,同样是非常震惊。

真的没想到,这辈子竟然遇到了太祖皇帝显灵!

以至于他们在站起来之后,彼此互相看看,确认刚才不是在做梦。

杨慎也跟着站起来了,看着脸上还有震惊之色的嘉靖皇帝说道:“上仙之前赐下的那些纸上,都有具体写遭灾的地方情况。除了这些之后,还要考虑灾后百姓冻死,饿死的情况。因此,朝廷必须要先储备粮食,冬衣等等,如此当地龙翻身之后,百姓不会挨饿受冻!”

嘉靖皇帝听了,连忙拿起之前那叠纸认真看了下,然后,他就有点傻眼了。因为受灾地方之多,挨饿受冻人数之多,远超他想象!

地震震死的都有百万人之多,事后饿死,冻死,还有闹事造反引发的死亡人数,更是不知道多少。陕西、山西和河南三省,就是最为严重的。

只是毛估估,嘉靖皇帝都知道,要想应付这么大的天灾,所需的钱粮绝对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然而,朝廷还有多少钱粮?

就在前几日,正月二十八日,巡抚应天都御史周琉奏:苏松二府连年遭受倭祸,请将去年税粮尽数减免。华亭、上海、嘉定、崇明四县,受害尤为严重,请发银赈济。

后经户部议定:苏、松嘉靖三十三年民粮存留者俱如数减免不纳;起运者,除派内府及王府粮米和所议改折外,俱暂时停止征收。华亭、上海、嘉定三县各扣京库米四万石,崇明给银一万两,救济被兵火所害的贫民。

原本属于赋税重地的江南,都要朝廷减免或者拨款,更不用说其他地方了。

这么想着,嘉靖皇帝便开口问道:“户部尚书何在?”

户部尚书方钝一听,连忙出列奏道:“微臣在?”

嘉靖皇帝开了手电筒功能,照在他身上,喝问道:“如今太仓中库积银额数多少?”

刚好因为应天巡抚的奏章,方钝刚查过库银,便立刻回奏道:“以往财赋入多出少,库藏充盈,续收银两存于两庑,以便支发。中库所积不动,于是有老库之称。但嘉靖十八年以后,因边方多故,支出八十八万九千两。今实存银为一百一十三万六千余两。”

嘉靖皇帝一听,眉头顿时又皱了起来。

太祖皇帝说过,他想修仙,首先是要功德圆满。这次的天灾,连太祖皇帝都显灵相见,说明这个事情是绝对不能马虎的,一定要尽善尽美。

可是,一百一十三万两银子,听起来好像很多,但是如果撒出去三个省,每个州县还能分到多少银子?

此时的嘉靖皇帝,年龄在这摆着的,虽然一心修道,但是对于世事的基本判断,却还是有的。

要想真正救灾,尽量少死人,还不是发钱了事的事情。需要把这些银子换成粮食,还有冬衣等等。

可是,西南本就是贫瘠之地,要想去当地买粮食,根本就不现实。也只有从其他省份输入才可以。这么一来,路上的消耗又不知道要多少!

钱绝对不够,一百一十三万两银子,也不可能全部给出去,朝廷还要用的。粮食和冬衣,更是难办。

这么想着,嘉靖皇帝便对方钝说道:“前些日子的减免,都取消吧,还有各地,看看哪里可以加收一些税粮的,也都加收一些。天灾如此巨大,还得全国子民都苦一苦,一起应对这次的天灾。”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要不然,真没法凑抗灾所需要的钱粮。好在是年底的事情,还有一年时间准备,应该是可以的。

听到他的话,方钝便有些为难了。江南那边减免,是倭寇横行,如果不安抚地方,减免他们的赋税,拨下救灾银,指不定他们会随着倭寇一起造反了。

如果是那样,江南局势更加糜烂,就更难以收拾了!

可是,他也知道皇帝的意思,年底的天灾,实在太大了,还有太祖皇帝都显灵,要求以这次天灾的救济为第一要务,无论如何,这是头等大事。

这时候,方钝是真感觉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他正犹豫着呢,忽然杨慎开口说道:“陛下,钱粮之事,太祖皇帝早已拜托上仙,可马上赐下仙家作物,各有特色,朝廷推广之,必能活无数百姓,甚至大明朝以后百年间,都不必为粮食发愁。”

嘉靖皇帝一听,顿时大喜,甚至都有点不敢相信,立刻追问道:“当真?”

粮食问题,是有文字记录以来,一直最为操心的事情。哪怕到了近现代,也是如此。

完全可以说,在古代封建王朝,最头疼的事情,便是粮食问题。只要有的吃,就会少很多问题。

粮食的多少,关系到一个王朝的寿命,那是一点都不夸张的。

因此,嘉靖皇帝听到上仙会赐下仙家作物,能活无数百姓的,那绝对是天大的喜事了!

金銮殿内其他人,也是同样震惊:神仙还赐下仙界才有的种子?这……这简直是难以想象的事情!

顿时,所有人都看向杨慎,或者他夫人黄峨。

白布后面的文武官员,有一些被白布挡着,就不顾御前失礼,纷纷转移自己的位置,想要见见神仙赐下的仙界种子到底是什么样的?

就听杨慎回答嘉靖皇帝道:“自然是真的。”

说完之后,他便转头看向黄峨道:“夫人,看你的了!”

黄峨听了,点点头,憋着心中的笑,当即跪了下来,双手合十祷告。

嘉靖皇帝和其他人,全都盯着黄峨,眼睛睁得大大的,想看清楚上仙到底是怎么赐下仙界种子的。

忽然,白光一闪,他们压根没看清楚是怎么回事,就见黄峨的面前,就多了三堆东西。

嘉靖皇帝虽然没看清楚,但是看到真的有赐下东西之后,顿时非常振奋,甚至忘记了其他,直接站起来,快步去了黄峨这边。

内阁和六部尚书等大明高级官员离得近,可他们还想看得更清楚一点,就不自觉地也凑了过去看。

就连已经有点老态龙钟的严嵩,还有刚一心和杨慎夫妇做对的严世蕃也忘记了其他,好奇地凑过去了。

黄峨看到皇帝来到了面前,便向他介绍道:“陛下,此乃玉米,最高亩产可达五千余斤……”

她一报出这个亩产,顿时她就听到了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

很显然,亩产五千余斤这个数字,显然把他们吓到了。

黄峨见了,便连忙解释道:“不过我们凡间怕是种不出五千余斤,但有三四千斤是可以有的。最主要的是,这种玉米喜光、喜温、较耐旱、较耐寒,什么地都可以种植。我们大明朝的话,从南到北,基本上都可以种,山间,田野皆可。”

嘉靖皇帝一听,不由得大喜过望道:“这么高的亩产,还能不占用农田种植,这还真是天界才有的神物啊!”

其他文官听了,也都是啧啧有声,都是惊叹之声。

这会儿,不知觉间,又有更多的人围近了一点,看着地上的神仙作物,一脸的惊喜。

黄峨接着又指着下一堆说道:“此乃玉豆,最高亩产可达八千余斤,不过在我们凡间,大概也就三千斤左右吧……”

玉豆其实是土豆,不过土豆的名字比较土,在这嘉靖位面就改为玉豆了。

此时,听到黄峨的这个介绍,包括嘉靖皇帝在内的所有人,又都啧啧出声,忍不住惊叹。

而黄峨这边,继续介绍道:“玉豆相对玉米来说,砂壤土都能种植。它们的区别是,玉豆适合的温度是15-20℃,而玉米适合的温度是20-30℃……”

听到这话,嘉靖皇帝就不解了,问道:“何为20-30℃,这是何意?”

黄峨听了,便马上回答他道:“此乃对温度的计量,上仙会赐下温度计,能让我们对温度有更细致的区分。”

一听这话,嘉靖皇帝的眼前一亮。对于仙界的东西,那是多多益善!

黄峨这边,见他没有问问题,就继续介绍道:“这是玉薯,经常吃更易长寿,也适合产妇食用。这玉薯喜温暖多光而不耐霜冻,抗旱耐碱,适种于肥沃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至于它的亩产……”

她说到这里时,不由得顿了顿,这倒不是故意的,而是她自己都有点难以置信,说道:“亩产最高可达万斤以上,我们大明朝这边,五六千斤还是可能的。”

嘉靖皇帝在听到这东西吃了更易长寿时,那眼睛就瞪大了,甚至可以说,哪怕他听到后来说这个东西的亩产达万斤以上,都不及他听到说吃了更易长寿时来得欢喜。

就他的表情,似乎是恨不得立刻吃下这些长寿之物。

黄峨看着他们全都一脸震惊和欢喜的表情,她又接着说道:“有关这些作物如何种植之法,还请陛下选派懂农事的农夫,由民女来教他们。”

给这些官员说,可能说不清楚,因为黄峨自己也不懂,她只能根据看到的视频来进行讲解。

嘉靖皇帝一听她这话,毫不犹豫地立刻回答道:“好,好,好,朕立刻选派最有经验的农夫!”

黄峨听了,又对他说道:“陛下还请让开一些,上仙要赐下新式火器制造之法,以便陛下尽快组建新军,荡平倭寇和鞑虏!”

嘉靖皇帝一听,连忙退开了一些。他也不回龙椅,反正能离近点看,那就是最好了。

其他文武官员,这时候才发现自己不知觉间靠近了,便都连忙退开了一些。

然后,黄峨便又装模作样的祷告,白光一闪之下,地上便多了不少图纸。

这些图纸,源头当然是来自洪武位面,这个嘉靖位面,只要依样画葫芦,一样是能画出来的。

这一次,不同其他,黄峨在朱海军传送完毕之后,便立刻上前收了起来,然后呈送给嘉靖皇帝道:“陛下,此乃军国重器,不得让外人看的。”

那新式火器的威力,嘉靖皇帝已经见过了,因此,他一听这话,连忙说道:“对对对,不能给外人知晓。”

说完之后,他亲自上前,从黄峨手中接过了这些图纸,然后,心中好奇之下,稍微翻看了一下,结果,他就又有点发愁了。

就见嘉靖皇帝看向黄峨说道:“要打造这些,怕是要花很多银子,包括组建新军,更是不知道要花多少银子。可朕用于救灾的银子,怕都不够。不知仙姑可否问问上仙,能否赐下一些金银之物?”

朱海军一听,忍不住说道:“还真是想得美!”

说完之后,他便对黄峨说道:“你告诉他,钱的事情,抄严家就有钱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109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