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手机里的大明朝

作者:叫天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92章 蝴蝶效应

书名:手机里的大明朝 作者:叫天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4

林绍歧的船慢慢地靠向梅花所码头,这是闽江出海口的码头,在这里让朱均旺上岸,他自己还是要回泉州的。

“好像有点不对吧?”林绍歧看着码头上的情况,有点疑惑地说道,“我记得之前的时候,好像官差没这么勤快吧?”

朱均旺被倭寇掠去倭国已经十五年了,因此,他并不清楚情况,此时一听林绍歧的话,立刻紧张了起来,当即问道:“有什么不对么?要不麻烦掌柜上岸先问下情况,要是没事我再下船,否则万一功亏一篑,我就百死莫赎了!”

林绍歧听了,看看他的脑袋说道:“你啊,理成光头还好一点,为什么非要保留这倭寇头?”

“不行,我还得回去,把这边的情况告诉恩师,免得恩师以为消息没送到,一直在担心。”

林绍歧听到这话,又是摇头。

说真的,他没法理解朱均旺,要换成是他,已经逃回大明了,直接理了光头上岸,然后回自己老家去,再也不去倭国了。

但是,这朱均旺就是不肯,竟然还要再回虎穴,真是脑袋被门夹过了。

不过他虽然没法理解,但是对于朱均旺的坚持,多少还是有些敬佩的,便对朱均旺说道:“好,你先等下,我先下船看看。”

不一会之后,船只靠岸,就有两名官差立刻迎了过来,这让林绍歧有点担心,不会要被敲竹杠了吧?

于是,他连忙迎了下去,露出笑容恭迎道:“两位官爷,小人这船只是临时停靠下,是前往泉州的。我们这船,是泉州林大官人的船……”

听到他的话,胖点的衙役没管,直接打断他问道:“这是你的船,叫什么名字?”

林绍歧一听,稍微有点意外,这和他以前遇到的情况不同,不过他也不敢隐瞒,连忙说道:“小人林绍歧,是泉州……”

他这话刚说出口,就见胖衙役忽然一振,立刻又一次打断了他的话,追问他道:“你是林绍歧,双木林,绍兴的绍,岐黄的岐,刚从倭国回来?”

林绍歧一听,顿时有点吓到了。他感觉,这两个衙役是专门来查他的。

可是,此时他也没法逃避,人都上了岸的,便只好说道:“就是小人,小人去倭国只是做买卖……”

那胖衙役一听,压根不管他后面的话,立刻又追问道:“你船上是不是有个叫朱均旺的,朱均旺,国姓朱,平均的均,旺财的旺?”

林绍歧听得又是傻了眼,连这都知道?这是什么情况?

他下意识地便转头看向甲板上的朱均旺,不知道是福是祸?

那胖衙役一看他这情况,立刻猜出那人就是朱均旺了,顿时大喜,连忙对他的同伴说道:“快,快去禀告中丞大人,还有锦衣卫指挥使大人,就说人刚到码头!快去。”

那衙役也是喜出望外,他们在这已经查了两天了,甚至连中丞大人都离开巡抚衙门,跑来这边码头等了两天。更不用说,京师来的锦衣卫指挥使大人了。

于是,他立刻撒丫子就跑了起来。

而胖衙役抛下林绍歧,立刻冲上了船,直接跑到了朱均旺面前,然后,他就闻到了一股恶臭味。

没办法,朱均旺在船舱底下躲了四十多天,身上怎么可能不臭。

胖衙役强忍着臭味,看着眼前这个胡子拉渣的人,恭敬地问道:“请问你是朱均旺,吉安人?”

朱均旺看他的态度这么恭敬,有些意外,特别是他听到这官差竟然直接问他是不是吉安人的朱均旺,这就让他放心了不少,至少不会误会他是倭寇。

于是,他便连忙点头,然后小心翼翼地回答道:“是,我是吉安的朱均旺。不知……”

他本来想问问,官差怎么知道他的详细情况。

但是,他还没问出话来,就被胖衙役打断了,就见胖衙役欣喜万分地说道:“原来真的是你,太好了,快,快快下船,中丞大人,还有从京师来的锦衣卫指挥使大人,马上就到了!”

朱均旺反应不过来,诧异地说道:“中丞……中丞大人,锦衣卫……锦衣卫指挥使大人?”

就他的身份,连见个县官都难,也是如此,他本来要想去找中丞大人递上恩师收集的消息,其实是個非常困难的事情。他甚至都想好了,回头要是正常不给通传的话,他就在巡抚衙门口拼命闹大事情来求见中丞大人。

结果没想到,中丞大人,还有更没想到的,锦衣卫指挥使大人都要到了,似乎是专门在等着他的!

这是什么情况?

朱均旺怀疑,自己其实是在梦中!也只有是做梦,才可能有这么一种匪夷所思的情况发生!

此时,胖衙役连连点头说道:“对对对,两位大人马上过来,赶紧上岸吧,不要耽搁了。”

说到这里时,他眼角看到了什么,便立刻用手指着岸上说道:“看到没有,两位大人亲自过来迎接你了!”

朱均旺听得有点不可置信,转头看去,果然看到码头官衙那边,拥出来了一队官府仪仗,一大群人往他这边过来。

这是真的?

这一下,朱均旺有点不知所措了。他这辈子,就从来没遇到过这样的事情!

跟上船的林绍歧看到他愣在那里,便连忙对他说道:“老朱,还愣着干什么,这是大好事啊!”

说真的,他其实也是懵的。

什么时候,堂堂朝廷的封疆大吏,竟然会迎接一个普通老百姓,太阳都从西边出来了吧!

也亏了事情不是发生他身上,要不然,他肯定也反应不过来。

此时,朱均旺回过神来,立刻变得非常激动,有点手足无措地站了一会,然后撒腿就往船舱里跑去。

胖衙役见此,不由得非常意外,顿时就急了。

两位大人过来了,他却要跑,这算哪门子事?

于是,他连忙要追时,亏得林绍歧拦住了他,对他说道:“他是去拿东西了,要交给中丞大人的,一会就上来!”

胖衙役其实是不知道内情的,只知道京师的锦衣卫指挥使来了之后,他们就被派来等人。

此时听到这话,他知道朱均旺不是要跑,这才放心下来。

等到朱均旺从船舱里拿了一个包裹上到甲板时,就见那一大群官府中人已经到码头这边了。码头上也聚集了好多围观之人,纷纷诧异看到的这一幕。

朱均旺自然不敢站在这里等老爷们上船,他就只是想着,趁这个机会把东西交上去,就能完成他恩师的嘱托,不枉费他恩师冒大险得来的消息。

因此,他连忙先下船,看到官府中人簇拥着一个穿大红绯袍的官员,和一个穿飞鱼服的武将,便知道他们两人,应该就是福建巡抚和京师来的锦衣卫指挥使了。

于是,朱均旺连忙跑了过去,立刻跪下,双手高举他手中的包裹,激动地大声说道:“吉安人朱均旺,奉恩师许仪后之托,有重要消息要报于朝廷。”

看到这一幕,说真的,骆思恭也是非常震惊,他没想到,这竟然真是如此,这么说来,皇帝恩师绝对是神仙,否则不可能知晓这事。

同样的,福建巡抚张汝济也非常震惊。

至少骆思恭是听说过皇帝恩师显灵的事情,还知道皇帝和太后的冲突,还有金銮殿上开枪的事情,因此,他心中多少有点底。

但是,张汝济就不一样了。对于京师发生的事情,远在福建的他又怎么可能知道。

只是突然见到锦衣卫指挥使八百里加急跑来了福建,说是奉旨要迎接一个从倭国回来的义士,他手中有倭国的详细消息。

这种事情,他真的是难以置信,但是锦衣卫指挥使是奉旨来的,就算不是奉旨来的,不要说锦衣卫指挥使本人了,光是锦衣卫的人,有什么事情他也必须要照办的。

此时他见到朱均旺跪在那里,双手举着那个包裹,口称有重要消息禀告朝廷。他是真的难以置信,到底是怎么样才能预料到会有这一幕?

当然了,他想归想,毕竟是在官场历练多年的人,见此情况便亲自上前,也没管朱均旺身上散发着恶臭,用非常诚恳的语气说道:“义士的事情,朝廷早已知悉,陛下更是关心,一路辛苦了!”

说完之后,他亲自扶起朱均旺,然后接过那个包裹。

张汝济知道,锦衣卫指挥使肯定会把这一幕详细的禀告给皇帝的,因此,他必须做好。

朱俊旺没想到堂堂福建巡抚竟然如此亲和,更是如此重视,特别是中丞大人还提到说皇帝都知道这个事情,这让他一下感觉他恩师所做的这一切都值了。

张汝济当即打开包裹,发现里面是一叠纸张,用油纸包裹的,最上面的那张,就只是一首诗:《送别有感》:

“难域萍逢几度秋,一朝分首作遐游。

殷勤嘱咐忠君事,尽意叮咛灭寇仇。

知汝归成苏子景,岂宜还作李陵秋。

霜台若问尘中事,惟道斯民苦尚忧。”

朱均旺一见,便连忙解释道:“这是小人恩师临别之前送给小人的诗。”

张汝济听了,点点头,有些感慨地说道:“真不愧是忠义之士!”

说完之后,他翻了一下后面的纸张,发现果然是有关倭国的详细消息,于是,他就把这个油纸包递给了骆思恭道:“上差请看,一点没错,果然是倭国的详细消息。”

骆思恭听了,接过来看了一下,然后便立刻转手递给身边的手下道:“八百里加急,送到御前。”

等手下离开,骆思恭便上前,看着朱均旺说道:“陛下旨意,让本官护送伱进京觐见。”

朱均旺听了,在诧异之余终于问出了他非常困惑的问题道:“请问大人,陛下何以知道小人的事情?”

他当然是非常清楚的,他师傅在倭国一直努力收集消息,自始至终都没有朝廷的人。而且他回来的时候,倭寇已经封锁了港口。他坐船离开,是悄悄藏在船舱底下回到的福建。皇帝怎么可能会知道,并且老早就派人在此等候?

骆思恭听到他的问题,便笑着回答道:“陛下恩师乃是神仙,自然能算到。”

如果说他在京师的时候,对此还将信将疑的话,如今真的是可以确认,除了神仙之外,不可能会事先知道。

随后,他便护送朱均旺赶往京师。当然了,因为他知道皇帝要见朱均旺,因此,路上也不敢耽搁,也算是快马加鞭的赶回京师。

而福建巡抚张汝济,则也给了林绍歧一些赏赐。

………………

与此同时,广东徐闻一处戏院内,台上正在演戏,但是,台下却只有两人在听着。

忽然,其中一个身穿典史官服的人站起来说道:“停停停!”

戏台上的人听到说话,顿时停下,恭敬地站那。

这人转头看向身边一起听戏的那人,皱着眉头说道:“思永贤弟,为兄总感觉这处词不甚满意,你可有什么想法?”

思永是张居正二儿子张嗣修的字,他被发配到徐闻之后,没想到新来的典史是曾一起同场会考的同年汤显祖。

汤显祖是万历十一年的进士,在去年,也就是万历十九年时目睹官僚腐败愤而上《论辅臣科臣疏》,由此被贬官到徐闻当了最低品级的典史。

两人都对官场失望,兴趣也相近,便凑在一起写戏曲作为消遣。

张嗣修听到汤显祖的话,便和他交流了起来。

忽然,外面匆忙跑来一名衙役,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京师……京师来天使了,快回去接旨!”

汤显祖一听,有点意外,带着生气说道:“不就一个芝麻官么,还揪着不放?这官不当也罢……”

衙役听到他的话,连忙解释道:“不,不是,是张公子回去接旨!”

张嗣修一听,非常意外,他都发配到徐闻了,事情也已经过去了三年,朝堂上还有人揪着张家不放?

汤显祖显然也想到了这点,很是为张嗣修打抱不平,便跟着张嗣修一起回县衙。

一路上,他愤恨地说道:“贤弟放心,为兄定然会为你上奏说话!”

张居正有问题,但是张嗣修并没有什么罪名,只是被牵连而已,就这,事情过去几年,还要继续追着打,这是要把张家人往死里整?

他们两人,不约而同地这么想,也只有往这方面想,毕竟这是皇帝钦定的案子,谁能给张家翻案不成!

结果,让他们两人万万想不到的是,张嗣修一接旨意,竟然是起复他,让他回京当都察院御史!

他是榜眼出身,当都察院御史不算是高升,但是,他家被清算,他被发配,突然被起复当都察院御史,这就不一样了。

传旨天使自然知道张家的霉运已经到头了,有心讨好张嗣修,便给他解释道:“陛下已经下旨给你爹平反了部分罪名,你的两个弟弟,也都被起复。诬陷你爹的张诚被下狱,前首辅张四维被夺身后名,总之,恭喜恭喜!”

张嗣修听得半天都回不过神来,这样的好事,他做梦都在想,但是也是做梦都想不到的。

他知道,京师绝对是有什么重大变故,他张家才可能迎来转机。

于是,他便立刻追问了起来。

他想知道,到底是谁在帮他们张家!

按照他的了解,就算是首辅,也不可能有这个能力,帮他张家翻案的。

“陛下在前段时间认了一位神仙为恩师,随后京师发生了很多变化,一切等张大人到了京师便知。”

张嗣修听到这话,却是误会了。他以为传旨天使口中所说这神仙,就和嘉靖皇帝把那些道士当神仙一样,该是有这么一个人影响了皇帝。

于是,他便立刻决定要尽快进京,他要看看,到底是哪位帮张家翻案,是不是什么故人?

不过说真的,张嗣修想不起来自家有交好的道士。

汤显祖自然是为好友高兴,当即送别张嗣修。

与此同时,在湖广老家,张居正三儿子万历八年的状元张懋修,因为削籍为民,就在老家整理他爹张居正的作品,同样收到了起复的旨意。包括张居正四儿子张简修也同样收到了起复的旨意。

张居正的几个儿子,都是非常好奇,到底是谁有这天大的能耐,竟然还能帮他们张家翻案,便都匆匆赶往京师,想要寻他张家的恩人。

而在京师这边,新式火枪一旦能造出来,流水线的生产,自然就源源不断地造出新式火枪了。

工部尚书潘季驯这边,琢磨不出新式火枪的造法,便只能上奏皇帝请罪。

万历皇帝很得意,便亲自带了潘季驯去了一趟兵仗局,不过只带潘季驯参观了制造火枪的工厂。

潘季驯是以治水闻名的,不过他对匠学一道也有认知,到了兵仗局之后,最为关注的,就是他想不通的那个步骤,也就是怎么拉出枪膛里面的膛线。

结果,他一看之下,顿时就傻眼。他敢断言,这拉膛线的东西,绝非人间能有的。

官场上的人懵了一段时间之后,如今又开始质疑起皇帝这位恩师到底是什么,潘季驯此时就敢断言,那些人想错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761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