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手机里的大明朝

作者:叫天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86章 哒哒哒

书名:手机里的大明朝 作者:叫天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3

对于朱元璋他们来说,家国天下,这是肯定的。但是,以朱元璋的精明,自然也明白,家和国之间的关系。

朝贡制度,他也是用以前那套。但是,他同时也是精明的,知道这么做是亏本的,便限定了番邦朝贡的次数和规模。

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能做的,其实就这么多了。

如今朱海军在这个朝贡制度上侃侃而谈,引出了和番邦的关系,其实可以有一种更好的方式。以朱元璋的精明,他不可能当不知道而不去了解。

………………

第二天一早,朱海军起床之后看看还有点时间才能充能完毕,便用电脑打开视频号看消息。

他没想到,昨天深夜的时候,重现汉唐明汉服的那边就有给他回私信,说要签一份合同,地点在杭城,他们公司那边,当然,也可以来朱海军这边,告诉他们地址,约好时间就能过来。

朱海军的家乡就是杭城下面的县里,并且他是明天的高铁回家,想了下,他就回了私信说,去他们那边签合同,时间就定在三天后。

之所以不是明天回去的时候顺便签合同,是因为朱海军心中有点没底,签合同这种事情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他想多准备下再过去签约。

处理完了这个事情,时空通道能量充能完成,朱海军就点开了时空通讯。

视频一打开,他就看到朱元璋也在了,于是,他心中立刻明白,朱元璋应该是被他昨天的对话给引来的。

朱海军还没说话,朱标便微笑着对他说道:“贤弟,今天是让春兰解答你的那些问题是吧?”

预定的,就是今天春兰要进行第二期的吹箫视频教学,并在开始之前解答他昨天给的那些问题。

听到这话,朱海军就先顾着自己的事情,当即回答道:“对,标哥让春兰先试试,要是拍得不好的话,一会可能要再来一遍。”

以前的时候,表演节目都是对着空地一阵表演就结束。但是这一次,是要当前面有人,要解答问题的。因此,他担心可能会有问题。

结果他错了!

人家春夏秋冬四个小姐姐,能在众多人中脱颖而出被朱标选上,又岂会是一般人!

这不,春兰上场之后,仿佛她面前真的有一群人听她教学,讲解问题,表现得非常自然,落落大方。

并且在解答问题之后,接着再讲解吹箫技巧的衔接上,也是非常好。

朱海军看得非常满意,因此,在春兰完成这次的教学之后,便先对朱标说道:“非常不错,不用重来!”

朱标一听,很是高兴,要是重来一遍的话,他也不好反对,但是对话时间就消耗掉了。

等到春兰退出殿内之后,朱海军显得更主动,先对朱标说道:“我的那两个视频下载完了,你要看看我这个时代的军队,或者说打仗是怎么样的么?”

朱标一听,他是非常有兴趣的,不过他父皇在这里,而且他记得他父皇似乎对后世军队这个并不是太感兴趣,因此,他便先转头看向朱元璋说道:“父皇,海军贤弟说先看看他那个时代的军队!”

朱元璋听了,看了儿子一眼,点点头,没说话。

他岂能看不出来,儿子是想看,要不然,他可以直接说先不看的。

得到父皇的允许,朱标便转回头看向朱海军这边,一脸地好奇。

于是,朱海军便把手机对准电脑,先播放二战时候的那个视频。

为了更好地展现近代化军队,朱海军在下载完了视频之后,有动手剪辑过,要不然,对话时间用完了都不可能看完这两个视频。

视频播放之后,马皇后看到儿子的表情,便微笑着用手戳了下朱元璋,示意在趁机沉思想事情的朱元璋看他儿子。

朱元璋抬头一看朱标,发现朱标的脸上又全是震惊之色,心中不由得有点无奈。

这个儿子,对于海军那边的东西,老是沉不住气。说过他几次,还是没改变啊!

他的这个无奈表情,被朱海军给看到了。说真的,他有点不服气,要是朱元璋能看到的话,他不信会不震惊。也就是经过朱标转述之后,效果弱了不少。可就算这样,之前谈话的时候也有看到朱元璋有沉不住气的时候!

在播完了二战视频之后,他看到朱标愣在那里,便对朱标说道:“这是七八十年前的军队状况,我再给你看下最新的军队视频。”

说完之后,他准备播放时,发现这次的对话时间已经过去了一半左右。老朱同学还在等着呢,不好让他白跑一趟,便马上改口道:“要不等下次再给伱看吧,你爹还等着呢!”

朱标本来是不反对,还想再看看朱海军这个时代的军队,结果听到朱海军这话,他才回过神来,便立刻点头道:“好,那就等下次再看吧。”

说完之后,他看向他父皇,带着兴奋,用震惊地语气对朱元璋说道:“父皇,儿臣看到他们那个时候的军队,不对,是比海军贤弟那个时候还要早七八十年前的军队,全部都用火器,真正的百万大军打仗,地上是铁壳子,能向外发射火器;天上是密密麻麻的飞机,能往地上丢火器炸开,也能开火;好多火器都能连续开火,就那样,哒哒哒,根本不间断,打得老远;还有那火炮,能打出去几十里路那么远,然后炸开,周边的人全部非死即伤……”

朱元璋的表情一开始并不在意,因为他能想到,朱海军这个时代的军队肯定和他这个时候不同。但是,在他没法看到的情况下,他根本没法想象到,古今军队的不同,到底会有多大的不同!

因此,当朱标忍不住兴奋地描述他看到的后世军队场景时,淡定从容的他,终于不淡定,露出了震惊的表情。

洪武十三年正月时朱元璋明确规定:“凡军一百户,铳十,刀牌二十,弓箭三十,枪四十。”也就是说,火器占比达到了十分之一。再往后,这占比还会提高。

但是,这个时代的火器,还是最原始的火器,主要是手铳和碗口铳。不管是火药配比,还是枪管,都无法和明朝中后期的鸟铳、红夷大炮可比。

因此,当朱元璋听到朱标说后世军队的火器,竟然能哒哒哒地打个不停,还能很远,还有火炮能打几十里远,这样的场景,真的超出了他的想象!

作为一个戎马一生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再清楚不过,这样的火器会有多厉害!

不要多,只要有几百人规模,甚至只有几十人规模,放在这个时代,都能直入百万敌军阵中斩敌方统帅的首级了!

不对,根本不用这么麻烦,按照标儿所说,只要那个后世的火炮瞄准了帅旗开炮便成!

这一瞬间,朱元璋也一下明白,蒙古部族的骑射,在这样的火器面前,根本就是一面倒的屠杀!难怪海军说,蒙古部族到了他那个时代,就爱好和平,只是能歌尚舞而已了。

边上的马皇后看到自己的夫君在听到儿子描述之后也是一脸震惊,不由得笑了,不过没提醒,只是自己偷着乐。

朱海军也看到了,他得意地打了个响指,朱元璋又怎么样,在现代化面前,一样免不了傻眼。哪怕他的震惊比朱标程度要轻些,那也是因为他没法亲眼所见,要不然估计和朱标不会差多少!

而朱标还在那边说道:“……儿臣看到的这些,还是海军贤弟那个时候早七八十年的,按照海军贤弟的意思,儿臣猜测,经过七八十年之后,估计军队又是更强大,更不可思议了!”

听到这话,朱元璋回过神来,顿时意识到自己也失态了。眼睛瞄到他妹子在边上笑着看他,顿时他老脸一红,不过很快隐掉,露出人畜无害的笑眯眯表情说道:“后世的军队,真的是强大。叔这次过来,还想听听贤侄说说那个不费一兵一卒就能控制番邦的法子?”

朱海军在朱标面前是侃侃而谈,想什么说什么,没一点压力;但是在朱元璋面前,他就稍微有些不自如,或者说不敢随便乱说。此时听到朱元璋的话,便先说道:“我不是专业的,就只能大概说说,基本的逻辑应该是没问题的。”

朱元璋听到这话,只是淡淡一笑。

不要说朱海军才是初出茅庐的小子,就他平时的谈吐也能看出来,他虽然确实懂得很多,但是有时候说话没有重点,条理不清楚,这些都让他认识到朱海军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不过朱元璋并没有因此小觑朱海军,这不,他笑了下之后便马上回答道:“贤侄就不要谦虚了,你再不懂,也比我们都要懂得多的!”

听到这话,朱海军便无声地笑了下,然后就不再谦虚,开口说道:“国家和国家之间,不一定要武力攻打,事实上,经济进攻才是最划算的。”

“举个例子,就说大明和倭国吧。大明的瓷器是倭国不能比的,因此大明把瓷器大量运往倭国去卖,只要物美价廉,那倭人肯定会喜欢买大明瓷器吧?”

朱元璋听着,微微颔首,这种道理很浅显,不需要额外解释。

于是,朱海军继续说道:“倭国原本肯定也有做瓷器之类的,他们的瓷器被我们大明瓷器挤得卖不出去,那就只能关门不做了。这么一来,倭国的所有瓷器都会是大明的瓷器。大明瓷器的价格涨跌都会严重影响倭国的瓷器使用,这便是大明不费一兵一卒就控制了倭国的瓷器买卖。”

朱标听到这里,忍不住发出疑问道:“贤弟这么说,似乎和不费一兵一卒控制番邦甚远啊!”

他可是给他父皇说可以不费一兵一卒控制番邦,就只是控制瓷器价格之类,明显低于预期,指不定回头会被他父皇说他夸张了的。

朱海军听到他的疑问,却是一笑回答道:“你别急,我只是举了一个例子而已。因为瓷器这些,是你明朝的优势,方便你理解。我再接着往下说,你听。”

朱标听到这话,放心了一些,便给他父皇母后传话,继续当起工具人。

只听朱海军接着说道:“再举个例子,大明需要很多甘蔗来制作糖,而安南是适合种植甘蔗的,因此大明就去安南大量收购甘蔗。安南那边见种甘蔗能从大明这边赚钱,就都去种甘蔗而不种其他,规模扩大起来的话,就等于安南的绝大部分人都去种甘蔗,他们国家也就只有甘蔗了。”

“这种在我们这个时代叫做经济单一,会深受大明的甘蔗收购价格影响,一旦大明要对安南用兵,或者拿捏他们,只需要不收购甘蔗,或者降低甘蔗的收购价格,他们的百姓就没收入,就会出乱子。”

听到这话,这次是朱元璋提出了反对意见道:“此法不通,安南国王只要规定种植多少甘蔗就必须种植多少粮食,便能解决这等事情。”

朱元璋自己就有过规定:“凡农民田五亩至十亩者,栽桑、麻、棉各半亩,十亩以上者倍之,其田多者,率以是为差。”

并且他还为此要求地方官亲自督导巡视,确保农民按照规定种植。如果不执行这一规定,农民将会受到处罚。比如,不种桑树的农民需要出绢一匹,不种麻和棉花的农民需要出麻布、棉布各一匹,如此等等。

此时,朱海军听到朱元璋的反驳,也不在意,只是再说道:“那大明同时卖给安南粮食,远比安南自己种的粮食还要便宜,那安南人还会去种粮食么?这双管齐下,安南人种甘蔗赚钱,种粮食可能会亏本,那他们会怎么选择?”

这一次,是朱标提问了:“我们的粮食为何会比安南自己卖得还便宜?这不可能!”

朱元璋听到他的问话,并没有说话,只是等待朱海军回复。从他的表情能看出来,他觉得朱标说得有道理。

朱海军看在眼里,也不气馁,继续解释道:“就这个例子来说,当然是大明的生产力提高,粮食多得吃不完,才卖给别人,价格自然会低了。这个在我们这边也有一个词,叫做倾销。”

“意思就是这么个意思了,再说回朝贡制度,如果放开买卖,那以大明朝的实力,瓷器、丝绸等等全部往外卖,番邦的财富,比如他们的金银、或者有用的东西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入大明,大明就会越来越富有。随后,大明朝把这些财富用来提高生产力,自然就能生产出更多的物品,价格也会降低,就又能卖给番邦,最终出现我前面举例的情况!”

说到这里,朱海军提高了一些声音,强调道:“但是,要是在这个过程中,这些财富被少数人赚去,只是富了一小部分人,并且不是用来提高生产力,而是拿来享受的话,就很难出现我说的情况了。朝廷必须在这个过程中参与进去,控制规范买卖,并从中得到好处,也就是收税,如此才能提高整个国家的实力。”

他说完这些话,看到朱元璋的表情,便补充说道:“可能有的番邦会意识到被大明在经济上绑架的风险,从而限制大明的商品卖到他们国家的话,就需要朝廷出面,不管是威逼利诱也好,还是直接出兵也罢,强迫他们接受大明的商品买卖。这种战争,就不是亏本的买卖,是有直接有利可图的战争,不存在打起来会承受不了钱粮消耗的情况!”

“试想一下,这种对外关系持续的话,大明是不是会越来越富,越来越强大?番邦就只能依赖大明,不敢得罪大明,整个世界,都将以大明为尊。”

朱海军这套说法,其实是历史上资本的扩张。但是如今的大明朝,却是封建帝国,基础不同。他的这套理论,其实是有点不符合实际的。但是,如果朱元璋做出改变呢?

历史未必就不能走出一条不同于原本历史的道路!别的皇帝可能没有这个能耐,朱元璋却未必没有!

听完了朱海军的话,朱元璋沉吟片刻之后问道:“朝廷放开和番邦的买卖,如何收税,这收到的税能有多少?”

朱海军一听,毫不犹豫地说道:“这个你可以参考南宋啊,南宋到灭亡都没怎么缺钱,就是从海贸中获得了大量的税收。另外,历史上记载,明朝末年,也就是两百多年之后,东南沿海的海盗王每年收取过往船只的保护费,也就是收税吧,一年就大概有一千万两左右的白银收入!”

南宋的具体收税情况,他记不得,但是明末郑芝龙的事情,只要对明末熟悉的,便能一下说出来的。

不过大明才开国的这段时期,沿海闹倭乱,还有方国珍、张士诚余部作乱,虽然朱元璋有派兵清剿,但是各有胜负,并不能真正平定沿海的乱局。

一个例子便是汤和征闽师还,路经秀山,被方国珍麾下旧将叶希戴、王子贤等偷袭而损失惨重,以至于汤和因此失去封公的机会;

如果是原本历史上的话,四年之后,朱元璋派汤和去浙江筹划海防。结果汤和因为过往的经历,直接把舟山群岛的卫所撤销,百姓迁移回内陆。这个措施导致海盗有更大闹腾的空间,让大明海防更为糜烂,导致了朱元璋最终颁布了海禁令。

当然,这个时候,朱元璋的注意力还集中在蒙元残部身上,对沿海的注意力有限,最多是有贼作乱就派兵进剿而已。对于南宋的情况,也还没去研究过。最关键的是朱元璋重农抑商的思维,让他没有学南宋的想法。

但是,此时朱海军说了,一个海盗王一年都能赚一千万两银子左右,这个数目之大,朱元璋又岂能再淡定!

不过他觉得还是有点夸张,便确认道:“一个海盗王,一年能赚那么多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4408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