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手机里的大明朝

作者:叫天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08章 又忽悠了一个

书名:手机里的大明朝 作者:叫天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4

朱标听到问话,便马上回答道:“一共四个字,但是只显示出了前两个字,好像是时空两字,后面两个字看不清。”

朱海军一听之下,就有点疑惑,这和他想的有点不一样,他以为是跟他一样的,是“扫描传送”按钮,结果不是。

那“时空”两个字的后面会是什么?

时空能量?

时空通道?

时空大门?

瞎猜了一会,也没法猜出来。

想了一会儿,朱海军就放弃了,对朱标说道:“那没事,回头再等等,终归是能看到四個字的。”

朱标也是这个想法,点点头,附和了下朱海军之后,他就变得有点兴奋起来,对朱海军说道:“贤弟,草原战事马上就要开始了,为兄奉父皇旨意,要去北平坐镇!”

说到这里之后,他觉得还应该给朱海军再解释一下,就接着又说道:“之前的时候,为兄不是向父皇请旨,说是要亲自统领军队去剿灭倭国吗?所以父皇的意思是,让为兄趁着这次机会去北平坐镇,可以接触一下领兵打仗的事情。”

朱海军听到朱标和朱元璋真的是把剿灭倭国的事情记在心里,并且还付诸行动,就很是高兴,当即对他说道:“那可以呀,如果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就尽管直说!”

朱标听到这话,笑着摇摇头说道:“暂时没有,父皇坐镇京师,继续推行去年定下的那些国策,他说必须要盯着才行。至于新学这边,也是在按部就班的进行。另外,打造铁甲战船的事情也还在准备中。造船厂要进行改造,钢铁厂也要扩建,这些都需要时间。”

说到这里,他又捡回刚才被朱海军打断的话题,继续对朱海军说道:“为兄去北平坐镇,还有一个原因,是父皇担心为兄那四个弟弟会争功,影响草原战事。因此,就派为兄过去看着他们。”

“京师这边的短波对讲机不大好用,但是在北平的话,就能和他们通话了的。”

对于这些,朱海军其实都没有意见。只是他想起朱标在原本的历史上,就出差了一趟陕西,回来之后就病死了的事情。于是,他就提醒朱标说道:“你一路北上,还是要注意休息,不能太劳累了。”

朱标听到这话,倒是没想到他原本死了的事情,只是笑着说道:“为兄身子骨好着呢,我父皇每天都有规定的时间让为兄锻炼。”

说完之后,他想起什么,便又对朱海军说道:“仙侠的事情,为兄已经抽调了五十个写书人在看那些仙侠。”

“不过那仙侠的篇幅太多了,每一本都至少有两三百万字以上,多的甚至五六百万字以上都有,这都不知道要看到什么时候。”

说到这里,朱标又感慨了一下,然后再说道:“不过好看是真好看,根本就看不够。”

随后,就见他露出好奇的表情,声音低了一分,问朱海军道:“这些仙侠里面描述的那些事情,不会是真的有吧?要不然为兄就有点佩服了,他们是怎么想出这么多的事情,包括那些功法体系,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

“贤弟是不知道,有些仙侠传出去之后,道家那边就说确实是有的,还拿出他们的道家经书说,仙侠里面的不少典故都在上面记着呢。所以据报民间那边,道家已经压过了佛门,道观的香火比以前旺了不少。”

朱海军听到这话,不由的有点哑然,随后也是笑了。

确实有很多仙侠,里面的一些功法体系概念,其实都取自于道家的一些典籍。这下好了,被道教那边抓住机会了。

想着这个,他就回答朱标道:“哪有什么仙侠,都是想出来的,想的人多了,当然各种事情就都想得出来了!”

古代的时候,其实也有类似仙侠这样的,但是那种都是一个故事一个故事的,功法体系修炼这些都不成系统,也就是从民国开始,才出现仙侠的真正雏形,特别是最近二十来年,才整理出了修炼体系,看着很像那么一回事。

朱标听到这话,其实内心深处是微微有点失望的。要他本意来说,他当然也是希望是真有仙侠的,这样的话,他和朱海军关系这么好,说不定能得到好处。

不过朱海军的回复也在他的预料之内,因此,至少表面上他也就不在意笑了下,然后接着对朱海军说道:“为兄想着,要想让他们都看完之后,再写出开头来,估计等为兄回来了,都还不一定能写出来,所以为兄就没准备带他们。”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又问朱海军道:“要是贤弟觉得这种安排不好的话,那为兄就带他们?”

朱海军一听这话,马上就回答道:“不用那么着急,他们就算全都看了之后,如果再互相讨论讨论,然后再写出仙侠来,我觉得会更好,不急。”

另外,他其实也知道,五十来个人出远门的话,其实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而写书又需要安静、稳定,所以就干脆直接说了,不需要带这些写书的跑到北平去。

朱标对朱海军的回答其实很满意,要额外带五十个人的话,真有点麻烦.他连忙又对朱海军表示说,春夏秋冬四个小姐姐是肯定会带的,不妨碍朱海军这边更新。

在和朱海军打过招呼之后的第二天,朱标就奉旨北上了。过江之后,先坐火车到徐州,再转大运河,然后又因为大运河没有疏通,再转官道继续北上。

这么一趟走下来之后,不管是朱标还是随行的其他人,全都觉得坐火车是出行最惬意的事情。

…………

朱海军这边除了和朱标联系之外,自然也在和方孝儒这边联系。这一天,他一打开永乐位面,就看到朱棣正在大殿内发脾气。一脸怒气的样子,都根本不用听清他在说什么,就知道他是在发火。

他正准备听听,看朱棣在为什么发火时,却是方孝儒看到他出现,便连忙躬身一礼道:“学生见过恩师!”

他能在朱棣说话的时候,完全不顾及朱棣,直接和朱朱海军打招呼,是事先得到过朱棣允许的。

因为在朱棣看来,和朱海军联系,是最大的事情。

此时朱棣看到方孝儒的动作,听到他的话,便立刻知道是朱海军来了。于是。就见他脸色一变,立刻露出了笑容,对着方孝儒这边打招呼道:“国师来了!”

朱海军看到这一幕,便带着好奇问道:“你们是遇到什么事情了吗?”

朱棣听到方孝儒的转述,便收了笑容,给他解释道:“朕已经听从大哥的建议,实施了大明宝钞的革新,但是这大明宝钞依旧越来越不值钱。刚他们给朕禀告说,如今一石米竟然要二十五贯大明宝钞了,简直是无能!”

根据历史记载,洪武八年的时候,一石米折大明宝钞一贯。但是等到永乐元年的时候,一石米折大明宝钞十贯。等到永乐二年时,一石米的价格更是上涨到折宝钞一百贯的地步。

大明宝钞之所以贬得这么厉害,当然有朱元璋本人的锅。随后在建文年间,内乱又导致物价飞涨,宝钞就更不值钱。

朱棣登基为帝之后,要赏功臣军队,又要修补战争创伤,也是滥发大明宝钞,所以大明宝钞就一直贬值。

而在这个位面上,朱棣虽然在朱标的建议下,比原本历史上要提前回笼大明宝钞,甚至有更多的革新,学洪武位面的那一套。

但是,他因为各项制度的革新而都需要用钱,比如说扩建钢铁厂,大力打造新式火器,新学的推广,官吏的革新等等,就又大量印大明宝钞。

但是,生产力可没来得及发展起来。比如说洪武外面那边是盐田发试验成功之后大量食盐上市才革新了炎症,有足够的食盐储备,但是永乐位面这边都还没有,如此种种。

再加上大明宝钞的信誉已经没了,大明上下对大明宝钞根深蒂固的印象已经形成。因此,虽然朱棣实施了大明宝钞的新政,却依旧挡不住大明宝钞的贬值。

可是,他的每一项革新全都需要钱。发出去的大明宝钞没多少人认可,这就让他急了,就发火了。

总的来说,朱标那边传授经验给朱棣的时候,只是把怎么做传授了过来,但是为什么要这么做,却是没说的。因为其中的一些道理,其实可能连朱标自己都不是很理解。

所以,朱棣觉得他大哥那边这么做,那肯定是可以的,他这边为什么就不行?

他想不明白。就觉得是底下的臣子做的不好。

对于这个事情,在朱海军撞见之前,朝堂上其实已经有过商量,但是谁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朱海军听到朱棣的解释之后,想了一下,便对朱棣说道:“你要重建大明宝钞的信誉是非常难的,也需要很长的时间。与其这样,你要不换种方式吧?”

方孝儒听到这话,不由得暗自心惊,心中想着:难不成恩师随口道来,就有好的办法?

他心中如此想着,不过不妨碍他及时向朱棣传话。

朱棣一听,立刻带着惊喜问道:“国师可有什么好的办法,解决朕的用钱问题?”

他是很羡慕他父皇的,只是印印纸就能解决钱的问题,虽然后面大明宝钞有些不值钱了,但是终归被他父皇对付了一辈子。

对此时的朱棣来说,终于名正言顺的得到了皇位,但是钱没了,很糟心!

大殿内的其他文官,听到国师竟然有办法,一个个登时也是惊喜。

对他们来说,如果国师真的有办法就最好了!他们就不用挨皇帝的骂了,算是能解决最头疼的问题,各项事情都能做起来了。

与此同时,他们也好奇国师能有什么办法?因为他们知道,国师只是后世的人,又不是真的神仙,能变出钱来?

朱海军听到朱棣的问话之后,就对他说道:“或许你可以用金币、银币和铜币,就有点类似大明宝钞……”

说着,他就把历史上出现过的金币、银币和铜币,给朱棣说了一遍,最后再总结道:“其实就货币本身来说,用这些金属作为钱币,和用大明宝钞这种纸作为钱币,并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反映商品价值的东西而已!”

“要说它们的区别,就是你发行纸币,信誉度就必须要很高;而发行这种贵金属货币的话,信誉度的要求,就相对没有那么高,刚好可以适合你如今这个时候。”

说到这里,他又提高了声音,重点提醒朱棣道:“你如果定好这种金属货币的规则,就千万不能随心所欲的滥发,可以按照伱大哥给你说的去做,让百姓对你发行的金属货币建立信心。”

朱棣听到这话,有点将信将疑,想了一下之后才说道:“就算金、银、铜在其钱币上的比例不高,可是朕也没有那么多金、银、铜,特别是银子,更少,那怎么办?”

在明朝以前,银子从来没有作为货币广泛使用过。因此,在影视剧里面只要是明朝中期以前的朝代,动不动就丢银子当钱用,在真实历史中是不可能存在的。

一直到明朝中后期,大量的白银流入明朝之后,才会开始普遍拿银子当货币使用。

如果是官方定义的话,那就是万历年间,张居正的一条鞭法改革,把所有的税都折成银子收取。

另外,华夏自古以来都用铜钱当货币,但是偏偏华夏的铜矿比较少,所以朱海军理解朱棣这么说,是真的缺。

对于这个问题,别人可能难以解决,但是对朱海军来说就不是问题。

就听他对朱棣说道:“我可以告诉你,那里有银矿,你可以先去挖了救救急。等到回头,你再去挖大的银矿,金矿等等,这不就可以了?”

朱棣一听大喜,不过他也有点纳闷,听朱海军的意思,好像是指点他去挖的矿比较少,那为什么不直接指点他挖大的矿,还要回头再挖大的矿干什么?

心中有了这个想法,他便问了出来。

朱海军听到这话,便笑着说道:“因为明朝境内就没有大的富矿,但是倭国那边有个非常大的金矿、银矿,还有用作火药原料的硫磺等物资。我的意思,就是等你的军队更强大了,就去占了倭国,然后你就可以挖矿了!”

方孝儒一听,直接无语,这是在唆使皇帝去抢了!

因此,他回过神来之后,并对朱海军说道:“恩师,如此所为,怕是不妥吧?”

朱海军知道他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很深,便反问他道:“你觉得倭寇是好人吗?明朝藩王分封海外建国,你以为海外全是白地,没人的吗?”

方孝儒听到这话,顿时哑口无言。

而朱棣听到方孝儒的话,心中一个“咯噔”,有点急了,便连忙问方孝儒道:“国师说了什么?”

方孝儒听到皇帝问话,就把朱海军的话转述了过去。

朱棣一听,态度和方孝儒压根就不同,就见他当即一拍掌,当即对方孝儒这边说道:“如此甚好,如此甚好,那还请国师先指点国内的金矿、银矿吧?”

说完之后,他想了一下,又补充道:“至于倭国那边,等朕把草原打服贴了,而后建造一支庞大的水师,再去剿灭了倭国,省得倭寇老是跑来捣乱。”

虽然说改良后的火器,他这边都还没造出来,但是作为第一个组建全火器营的皇帝来说,他再清楚不过这种改良后的火器威力会有多大。

因此,他很有信心,能把草原打服帖,也能灭掉倭国。

朱海军对朱棣的态度很是满意,便又对他说道:“没问题,随后我把国内的金矿、银矿地点信息给你,然后倭国的金银矿资料我也顺便给你。另外,我刚给了你大哥有关铁甲战舰的设计图,就顺便也给你一份。只不过你现在基础比较薄弱,还没法打造,慢慢来好了。”

朱棣一听这话,立刻想起他看过视频中的铁甲战船,想着自己有可能会造出那么厉害的铁甲战船,他不由的差点跳起来,连忙拍胸脯保证道:“国师放心,要是有铁甲战船的话,灭倭国易如反掌。”

朱海军见又忽悠了一个打倭国的,心情比较愉快,随后就结束了这次的对话,给朱棣去准备承诺他的那些东西了。

洪武位面这边,一般来说,从南京到北平,大概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但是在朱海军的蝴蝶效应之下,水泥官道,火车都在大力的推广。

因此朱标到达北平的时间就用了十天左右,缩短了大约三分之二的时间。

不用说,这个速度在明朝这个时候,是个巨大的进步了。

当然了,这也和朱标一路上没有游山玩水,都是赶路有关。

朱标到达北平的第一时间,便和徐达等人商量了军情,然后从徐达那里要回了短波对讲机,向他的四个弟弟发出了进军的命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319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