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手机里的大明朝

作者:叫天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83章 盛世同庆

书名:手机里的大明朝 作者:叫天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4

朱海军一听,点点头说道:“是啊!”

朱元璋得到答案,很是高兴,便笑着说道:“那样就太好了,图案够精美,能让人一看就知道非同一般!”

说完之后,他便又谦虚地请教道:“那这个照片该怎么印到报纸上去呢?”

朱海军一听,顿时回过神来,自己这个时代,可以激光打印,印刷什么的,都没什么问题。自己看多了照片在报纸上的报纸,却忘记了,明朝洪武年间能不能做到这个事情。

随后,他转念一想,也不对啊。至少他看过明朝的一些插画,还是很不错的,比如《天工开物》中的插画,还有一些什么山水花卉和人物的插画,似乎都有彩印的,还有凹凸印刷之类的,说明明朝的印刷术也很高明的吧,至少比自己看到这报纸上的插画是要绝对更好的。

这么想着,他便回答道:“我先查下看看。”

说完之后,他便立刻在电脑上查了起来。

这一查,他就无语了。

要想把照片印刷到报纸上,就算是原始的手段,也需要一种叫做照相制版技术。

而这种技术,是利用照相复制和化学腐蚀相结合的技术制取金属印刷版的化学加工方法。

至少在明朝那边,在化学有发展结果之前,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随后,他又有点不死心,便查了下他看到明朝书画为什么那么精美的问题,这一查之下,他才明白了是什么情况。

在这洪武年间的时候,图版雕刻继承了宋元时期朴拙简练的风格,构图、画样和版式设计通常由刻工一人完成。因此,朱海军报纸上看到的插图完全是看刻工的技术,有非常多的局限,这也是他为什么觉得那插画不好看的原因。

等到了明朝中期之后,这种单色图版雕刻技术才达到成熟,不仅在工整秀丽、黑白对比等方面有所创新,还利用木纹等雕刻技法。

然后朱海军以前看到明朝书中插画好看,是因为到了明朝后期,图版雕刻更加工整细致,画面极富雅丽生趣。

换句话说,在明初时候,就只是先在木板上雕刻出插画的图案,然后涂上墨水,再将纸张覆盖在木板上进行印刷而已。

但是,明朝中后期的时候,就有彩色版画套印术以及刷版套印技术,甚至还发明了用凸凹两版嵌合,使纸面拱起,以便让画面更富有立体感的“拱花”技艺。

完全可以说,明朝的插画印刷技术,是达到了非化工方法的巅峰。

查明白了这个情况之后,朱海军便如实给朱元璋说了下情况,然后建议道:“原本明朝中后期的印刷技术,我相信明初时候其实也能做到,我把这些技术给找出来传给你们用。至于近代化的这些技术,还需要你们把化学基础提上来才行。你们看怎么样?”

朱标听到这话的时候,就不由得感慨道:“这個化学难学,但是用处是真的很大啊!”

说完之后,他才把朱海军的话转述给了他父皇。

朱元璋一听,毫不犹豫地说道:“没问题,先学会能学会的,然后加紧化学方面的攻关,叔就不信了,集合我大明朝的才子,还有贤侄的指导,这个化学城寨还拿不下来!”

他还知道,火器方面要想再突破,变成类似朱海军视频中播放的那种厉害无比的火器,也同样需要化学方面的进度。

还有,朱海军也说过那个什么化肥,同样是要用到这个化学技术。

如此种种,完全可以说,从各方面已经佐证,大明朝的实力,要想再上一个台阶,这个化学技术就必须要重视,加大投入才行了。

不过要想这么做,人才又是关键了。

朱元璋顿时就感觉,大明朝的人才还是太少了。

不说当官处理政务的了,光是新学推广的,新学研究的,新学应用的,如此等等,全都需要大量人才。

想着这个,朱元璋便又说道:“看来必须要扩建国子监才行了!”

朱海军听到这话,倒是没有怀疑,甚至他相信,就这么发展下去,可能大明朝第一所大学都会很快出现了。科学的爆发式发展,绝对会导致大学的诞生,导致教育的普及。原因无他,缺人才!

随后,朱海军这边立刻搜了原本明朝印刷术上的技术,然后给朱标传了过去。他那边自然立刻让原本的雕版工匠学习,重新制定报纸的样板。

终于,赶在年前,大明朝第一版报纸,《大明月报》正式发行。

这个时候,各衙门都发一份,至于民间,则是需要购买。

朱元璋特意下旨,用快马把报纸送往北平那边,同时过去的,还有一道密旨。

徐达这边,收到报纸之后,一边组织军中读报,另外一边,便按照密旨交代,让夜不收把报纸撒向辽东那边。

辽东聚集的鞑子,原本就是盘踞中原的。特别是那些高级别的将领,自然是有认识汉字的。

不过这个报纸已经改版,不但是后世的书写方式,并且也采用了简体字印刷。因此,这些鞑子将领从不同渠道拿到报纸之后,都是偷偷藏起来然后研究这个报纸上的内容。

上到鞑子主帅,下到鞑子的普通将领,在大雪纷飞的日子,都在蒙古包里连猜带蒙地理解报纸上的内容。大概搞清楚了报纸上说了什么。

第一,大明朝解决了天花瘟疫,从此以后,不会有人因为天花瘟疫而死。

第二,大明朝解决了打摆子瘟疫,从此以后,打摆子瘟疫有药可治,不会因为打摆子而发生瘟疫。

第三,大明朝的疙瘩病正式更名为鼠疫,可有效进行预防,不会再让鼠疫危害大明朝。

第四,大明朝推广新学,凡适龄儿童,包括男女,皆免费就读社学。

第五,大明朝新设匠人功名,以鼓励各行匠人取得更高成就。

第六,大明朝废除绝大部分贱籍,以示皇恩浩荡。

第七,大明朝革新官吏选拔之法,不但官取自于吏,且吏也有俸禄。

第八,大明朝永不加赋,实施一条鞭法入田赋中,且田赋税收按阶梯递增收税。

第九,大明朝不再实施征召之惯例,改为雇佣之法,使百姓更为富足。

第十,大明宝钞法革新,朝廷无限制回收,倒钞免收折旧费,准许和金银粮食兑换。

第十一,大明朝实施国旗、国歌以及军旗新法.国旗之下,皆是大明子民。

第十二,大明朝加快新式纺织,推动布匹价格更低,争取人人都有新衣穿。

第十三,大明朝发明水泥,可用于铺桥修路以及房屋建造,不怕雨水泥泞。另外发明的玻璃,替代窗户纸,让住家窗明几净,改善生活。

第十四,大明朝发明蒸汽火车,日行千里,在不久将来,必定会让大明朝出行更为方便。

第十五,大明朝推广新式养鸡之法,争取大明百姓都能吃到鸡蛋和鸡肉。

第十六,大明朝新的高产作物,可不占用粮田,却能亩产千斤,育苗完成之后便会在全国推广。

第十七,大明革新盐政,官府售卖,价格低到原本一半还多。

第十八,大明朝军备革新,战力更为强大。

第十九,大明朝新设官吏养老金,倡导廉洁为官,老有所依。

第二十,大明朝新设衙门银行,用于钞钱借贷,解决大明朝百姓用钱之难题。

第二十一,大明朝新设衙门文宣局,推广新式歌曲,发行书籍报纸。

第二十二,大明朝已举办第一届全国美食大赛,以后还会再举办,其他全国大赛也将会推出。

在这些新闻之中,有一些还配有插图,比如说,养鸡场、水泥路、蒸汽火车等等,这插图还很精美,能让人更好地知道新闻的内容。

鞑子的上上下下,在获悉这么多事情之后,顿时一个个都是傻眼了。

之前一直有传闻,说明朝得到了神仙的帮助。他们不愿意相信的人,还可以选择不信。

但是,如今大明朝在这即将过去的一年,竟然发生了如此之多的而事情,甚至有很多事情,根本就不知道怎么下手的,比如说那些瘟疫,只是偶尔解决其中之一,就非常了不得了,可如今,一下解决了那么多,怎么说?

还有,那些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什么水泥,蒸汽火车等等,你要说明朝自己一下搞出这么多新东西,谁信?

除此之外,那些有脑子的鞑子,比如说主帅纳哈出,还有全国公观童更是从明朝政策革新中嗅到了强大的气息。而这些政策,以他们对朱元璋的了解,是不可能会实施的。可如今,却一下有这么多的变革。

如此种种,有神仙帮助这个事情,基本上是可以确定的了。就算表面不信,内心深处却是无人不信。

本来辽东这边的鞑子就因为大明朝的名将齐聚北平要征讨他们而不安,如今坐实了大明朝有神仙的帮助,并且很明显会越来越强大的情况下,许多鞑子将领便动摇了。

可以说,在这年底的这份报纸,成了压垮鞑子将领的最后一根稻草。除了统帅纳哈出依旧嘴硬,试图极力鼓舞士气,做垂死挣扎之外,其他鞑子将领中有不少人,开始暗暗派出使者,偷偷赶往关内这边联系明国了。

可以说,在这个位面,报纸诞生的第一期,就发挥了报纸该发挥的巨大作用。

不只是对敌方面,还包括大明朝国内,自己人这边。

这不,藩王四兄弟在收到报纸之后,就用对讲机聊上了。

“没想到神仙哥给了那么多好东西,回头得要向父皇要才行。”

“没错,就那些高产作物,这个必须要有。”

“五弟真笨,当然是要那蒸汽火车了,日行千里懂不懂?我们刚开国,肯定人少,会缺吃?”

“三弟这话也不对,水泥才是必须的,我们去莽荒之地开国,就要用水泥修路铺桥,修建房屋,这是最需要的。”

“我看你们没脑子,成年人做啥选择题,都要便是,难道父皇会不给?”

“老四,你是皮痒了是吧,敢说我们没脑子?”

“那你说我说得有没有道理吧,反正我是都要!”

“那我也要,不管东西,还有什么新学,国策什么,全部照搬!”

“几个哥哥,父皇不是说要看我们表现么?我怀疑向父皇要那么多东西的话,也是要看表现吧?”

“那没事,父皇没批过我,而且我喜欢带兵打仗,马上就要围歼那些鞑子王廷了,我的功劳肯定不会小。”

“老四,我怎么感觉你越来越嚣张了!伱以为带兵打仗我会输给你?”

“老虎不发威,当我是病猫啊,你们两个嚷嚷,把我放那里,草原的功劳,是我的!”

“二哥,三哥,四哥,你们别争了,回头要是争功出了意外,信不信父皇扒了你们的皮,不不,是我们的皮。父皇可是谋划这么久,要一战而定草原的。”

“老五胆小,怕个啥,我们都有新式火器,鞑子来一个杀一个,来两个杀一双便是!”

“那鞑子要是跑来呢,谁负责?”

“……”

在他们聊着时,忽然一个声音冒了出来:“诸位殿下,听末将一句劝,不可轻视草原之战!”

朱棣等人一下听出,这是魏国公徐达。顿时,他们想起来了,徐达手中也有一个对讲机,他们说话,徐达都是能听到的。

还有,京师那边也还有一个对讲机,不过只有偶尔能听到京师那边的说话,倒也不用过份担心。

于是,徐达一开口之后,对讲机终于安静下来了。

但是安静了没多久,秦王又起了个头,开始聊天……

………………

在大明朝的各地衙门,也在年前陆续收到了第一份《大明月报》,上面的很多消息,其实都还没传开的。特别是离京师远的衙门。因此,他们从报纸上知道了最新的新闻之后,顿时一个个摆手称快,并且消息很快就从衙门里传出去,顿时,还没到过年呢,就如同过年一般了。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报纸上的消息,绝对是天大的好消息。

衣食住行,几乎每个都有好消息。虽然除了京师之外的百姓,大部分因为时间的关系,还未享受到其中的好处,但是在不久的将来,他们是会享受到好处的。对于美好未来的憧憬,如何让他们不为之庆贺?

当然,他们也有担心,就怕报纸上说的这些好处,给不到地方。要不然,光是想想有新衣服穿,顿顿有鸡蛋吃,还有鸡肉也有的吃,就觉得这是神仙才有的日子,太不现实了!

不过不管怎么样,大明朝的这个年,绝对是从大明开国以来最为热闹的了。

就连沐英镇守的云南,同样也不例外。

谁不希望过上好日子,谁想被人当作蛮夷?

归附了明朝,当大明朝的百姓,子女都能免费就学,赋税也降低了,原本可能被官府征召改为了雇佣,有钱可赚,衣食住行都将便宜下来。

这么美好的日子,是以前能有的么?只是单单其中一件事,就不是以前元朝统治或者大理统治时候能比的。

谁傻?

谁都不傻!

京师这边,相比边远州府,那自然是更热闹了。

今年以来,在神仙帮助之下的改变,京师上下都是列列在目的。对于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他们比任何人都有信心。

为此,这次的过年,那叫一个热闹,京师百姓,文武官员,还有皇亲勋贵都开始大肆采购过年的东西。大街上,都是人头涌动,人山人海,商家店铺,也都是人挤人。

说是盛世繁华之景,绝对不为过。

由韩国公李善长牵头,文武百官和皇亲勋贵又都纷纷上奏章,为庆祝大明盛世的到来,为庆祝大明有神仙的帮助,向皇帝要求京师举办隆重的过年年节。比如,再来个赐宴什么的,君臣同乐,与民同乐!

朱元璋收到这些奏章,有点哭笑不得。他是什么人,岂会看不出,他们又惦记上辣椒酱了。

不过,这些奏章中的一些话,也让他很有感触的。那就是大明朝有朱海军的帮助,使得大明朝的未来变得无限光明。

这次过年,是有朱海军帮助的第一次过年,朱元璋便和马皇后以及朱标商量,看看怎么给朱海军回报下,以表达大明朝这边的感激之情,期待来年继续保持友好关系。

对于这个提议,马皇后深表赞成,对朱元璋说道:“不说别的,光是海军救了我和雄英两人,我们就无论如何要趁着过年的机会给海军表示一下!”

一听这话,朱元璋便毫不犹豫地说道:“妹子所言极是,但是我就想不出来,该通过什么方式表达我们对海军的感激之情!”

朱标也是苦恼,不过很快,他脑海中灵光一闪,便对朱元璋和马皇后说道:“父皇,母后,我们无须伤神,就把此事给海军贤弟提了,看他想要什么便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287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