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手机里的大明朝

作者:叫天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08章 匠人的强大作用

书名:手机里的大明朝 作者:叫天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3

这个天数,其实是在朱标的意料之内的,毕竟他准备给朱海军的视频和文章,就比这个数还多点的。

此时,他见约定好了日期,便准备再见。结果他忽然又记起一事,便连忙对朱海军说道:“贤弟,稍等片刻。”

朱海军一听,倒也不急,便问道:“还有什么事么?”

朱标听了,马上解释道:“刚不是说我父皇已经放出风声,准备设匠人爵位么?有一条基础的要求便是要能识字。但是匠人中绝大部分人又不识字,因此要借鉴贤弟那边的学习方式在大明朝推广。”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之后又补充说道:“为兄花了不少时间整理出了我们对话中涉及到的所有简繁体转化汉字,感觉大概是够用的了。但是贤弟还说了拼音之法,这个规则你能说说么?为兄刚好在这些天能琢磨琢磨!”

一听这话,朱海军有点佩服朱标的主观能动性,没有被动等他传送,便对朱标说道:“没问题,你等下,我找个视频,你看看就知道了。”

说完之后,他在电脑上搜了下,很快就找到一个介绍拼音法的视频,当即用手机对准,给朱标播放了起来。

自从买了电脑之后,让朱海军的活轻松了不少。要不然,就这事,他就得讲解的口干舌燥,还不一定视频中的人能讲解的好。

拼音规则和发音有关,朱标看了,可能会懵。但是,大概的原则他肯定能知道,再根据明朝那时候的发音发明一套拼音规则就可以了。

视频播放完之后,这次朱标就没有事了,朱海军便笑着对朱标说道:“那标哥,回头见!”

说完之后,他这边就关掉了时空通讯软件。

视频剪辑,文章修改,都要花时间,并且留存,一天就只更新一个视频和一篇文章。

还有那些衣裳对应的诗词,他准备等那边把衣裳做出来之后再给过去,增加文学光环,提升品味。

他在忙着这些,明朝位面这边,结束了对话之后,朱标整理了今天的对话内容,便对马皇后说道:“母后,下大雨就别出去了!”

马皇后一直以来,可不止是管宫内事,对于民间疾苦也多有关心的。别的地方去不了,京师这里,有什么灾情,她还是会去慰问下的。

朱标知道这事,因此便有此一说。

马皇后听了,看看殿外,老天爷依旧在下大雨,便有点担心地说道:“老天爷也不让老百姓省心啊,等雨停了,娘带些粮食衣物转转.“

朱标听到他母后要到雨停之后再出去,他便放心了一些。

他心中明白,不但他母后如此,还包括地方上发生灾情,父皇往往是派女婿去赈灾,这些都是在给朱家积累民望。

心中这么想着,忽然,朱标脑中灵光一闪,顿时想到了个主意,于是,他匆忙和马皇后告辞,然后便急急地去找他父皇了。

当他赶到文华殿门口的时候,正好工部尚书出来。

看到朱标,工部尚书连忙见礼,然后才匆匆走了。

朱标感觉,虽然每次工部尚书都会向他见礼,但是这一次,似乎还带了一点敬畏,和以前不一样。

他没管这个,进殿去找他父皇。

朱元璋看到他,便对他说道:“黄河可能决堤的事情,刚吩咐下去,让他们在海军提醒的两地,严加防范。”

一听这话,朱标便明白了。敢情工部尚书刚才会对他特别敬畏,是认为他得天之助,因此提前知道了这消息。

对此,朱标自然是心中暗自窃喜。

不过表面上,他却没表现出来,只是向他父皇奏道:“父皇,和海军贤弟暂定八天时间。不过如果他发现可以传送物品了,就会提前联系我们。”

一听这话,朱元璋很高兴,当即说道:“只要能传送海军那个时代的东西,不要说八天,八十天都能等的。”

对此,朱标也是认同的。能传送海军贤弟那个时代的好东西,付出多大代价都值,更不用说只是等待八天而已了。

想了下这个,他又向朱元璋禀告道:“父皇,儿臣还向海军贤弟要了他那个时候的拼音之法,加上儿臣整理的一千多个简繁体,儿臣以为,可以整理下拼音规则之后就可以用了。对此,儿臣还有一个想法。”

朱元璋已经看过朱标整理的简繁体对应,此时听到,便问道:“有何想法?”

朱标听了,马上回答道:“儿臣以为,这拼音之法和简繁体的整理,教导更多人,或许可以让驸马都尉欧阳伦来做此事。他本身是状元,有学问不说,而且做这事可没什么权力去干其他事情,对他也好。”

一听这话,朱元璋立刻明白,儿子是指欧阳伦放出去之后做违法乱纪之事,最终被他给杀了正国法的事情。

想了下,他当即点头道:“可以,不过此事还是由东宫牵头,召他去东宫做事便是!”

两父子都同意,那这事就这么定下了。

随后,朱标便向朱元璋呈上了他这次整理出来的对话奏章,其中最重要的一份内容,便是蒸汽机的设计资料。

朱元璋看了一会,还是有点难以想象道:“就只是把水烧开,竟然能产生那么大的力气,有点不可思议啊!”

说到这里,他似乎也不需要有答案,便又接着说道:“伱看,这几个地方,设计的还真是巧妙,要是海军贤弟不给我们这个,只是让我们自己去想的话,怕是真想不出来的。”

朱标一听便笑了,当即回答朱元璋道:“父皇,这要是在原本历史上,可是用了上百年的时间,经过不少挫折才慢慢改进成这个样子的。有海军贤弟帮我们,我们就直接省下了不知道多少人力物力!”

朱元璋听了,也是感慨,随后便吩咐道:“此等蒸汽机车最为重要,你亲自负责,督促工匠尽快打造出来!”

听到这话,朱标便又提醒朱元璋道:“父皇,海军贤弟说了,那钢铁冶炼才是最基础的,这蒸汽机车要想打造,还必须有好钢好铁才行!”

朱元璋一听,有点愣住了。

要有好钢好铁,那就要有铁矿石,还有作为燃料的煤炭,那就需要足够人手去挖。而海军的建议,是去抓俘虏;而抓俘虏要改良火器,改良火器却要好钢好铁……

过了好一会,朱元璋忽然感慨道:“要想强大,还真得是要如同海军所说,必须要工业化,让匠人更多,更能发挥出才能才行啊!”

在接触朱海军之前,他的认知,就是重农抑商,农业是根本。但是接触了朱海军之后,不管是水泥玻璃,还是火器改良,都是足以改变一个国家的东西,而这些,全部都需要匠人去打造出来。

从挖矿开始,一直到重要的东西被打造出来,全部需要匠人。

朱元璋想了一圈,终于认识到了匠人的强大作用!

对于这个说法,朱标自然是非常赞同的。此时听到朱元璋的感慨,他便试探着问道:“父皇,那匠人爵位是否该实施了?”

朱元璋听了,想了下道:“先不急,如今风声已经传出去了.锦衣卫有上报,很多人颇有微词。爹准备趁着郭桓案,多收拾一批人,同时也让水泥等物让更多人知道,最好的是这蒸汽火车能出现,让人意识到匠人的功劳,那个时候才是最佳时候。”

说到这里,他看到朱标想说话,便先一步继续说道:“不过这蒸汽火车打造出来的时间太久,爹也不打算等。就等郭桓案结束之后,顺势推出新税法,而后再推行工匠爵位。和读书识字的普及。”

郭桓案和历史上不同的是,虽然朱元璋还是杀得人头滚滚,但是因为郭桓等人事先压低大明宝钞,损害了皇亲国戚,文武官员的利益,因此也被这个群体所憎恨。为此,这次的郭桓案的反弹,远比原本历史上要小多了。

朱标听父皇自有安排,他便不再多嘴,当即告退,先去忙他手头的事情了。

下午,大明朝第一个状元驸马,平民出身的欧阳伦匆匆赶到东宫觐见太子,也是姐夫。

说实话,欧阳伦并不笨,之前参加家宴的时候,朱元璋虽然没有指名道姓地说,但是他自己感觉到,朱元璋应该是在说他。

为此,回去之后,他连续几个晚上都做了被杀头的噩梦。

要是别的皇帝,可能是说说而已,但是,当今洪武皇帝,那可真是杀人不眨眼的主,他说杀,那是真能杀的!

更不用说,如今官场上又一轮杀贪官污吏的案子,正在进行中,每天都能听到谁谁谁被罢官,被判罪,被杀头等等。

为此,欧阳伦是真下功夫去看《大明律》,不说背得滚瓜烂熟,倒背如流;至少对其中的每一条,都能烂记于心。

正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收到太子召见他的旨意,便带着忐忑之心赶到了东宫。

这时候的他,再见到他媳妇那边的人,心中已经没有像以前那样淡定的了。

朱标看到他,自然想起朱海军说过他的事情,再看看眼前的他,犹如一只随时受惊的小白兔一样,他就不由得有点感慨。

于是,他便对欧阳伦说道:“前些天秦王、晋王等人回京,也被父皇训了一顿,罚他们熟读《大明律》……”

一听到这话,欧阳伦连忙回答道:“下官已经背熟了,请殿下尽管考问!”

朱标:“……”

真的是只受惊的兔子,这感觉没错!

回过神来,他便用和缓的语气说道:“最重要的不是背熟,而是牢记心中,不要知法犯法!”

欧阳伦都要哭了,连忙跪下道:“下官真得牢记在心,绝无知法犯法之事!”

朱标一见,只得上前扶起他,然后对惴惴不安中的欧阳伦说道:“这样就最好了,父皇和孤也都看重你,这里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要你牵头去做。”

一听这话,欧阳伦非常激动,他就怕太子姐夫得天之助,知道他会违法乱纪而被正国法之后,就歧视他。

如今不但没有,还有重要的事情让他牵头去做,那自然是欣喜万分的。

于是,他自然连忙表示,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朱标也不和他再客气,便拿出了简繁体对照的文章,还有拼音规则,对他说道:“朝廷准备普及教育,让所有人都能识字。为此,简化了汉字,还出了一套自识字之法。你牵头组织人手,尽快把这两样东西完善.“

欧阳伦听得稍微有些意外,他还以为是这连日大雨之下,要派他去巡查地方,赈济灾民呢!

不过文字上的东西,是他的强项。便立刻信誓旦旦地接下了这个任务,保证尽快完成.才憋着一股干劲退下了。

朱标这边,根本没得闲,又开始安排打造蒸汽机车的事情。有关这个,他得抽调手艺最好的铁匠。

第三天的时候,连续几天的雨终于停了。乌云散去,随之而来的,便是大太阳。

整个京师,就仿佛是一个蒸笼,在烈日照耀下,格外的闷热,知了一个劲地在叫,似乎是在喊“热死了,热死了”。

京师城里,淹了不少地方,不过好在这是洪武年间,各衙门的反应很迅速,排除淤泥,清理沟渠,很快就把城里额外的水排入沟渠.

虽然有直辖官府在救灾,但是皇族这边,马皇后还是领着一些宫女内侍巡查,探望受灾百姓。

有关情况,自然也随之报到了朱元璋这边。

这种灾情,其实并不大。最主要的,还是因为雨一直下,并且比较大,导致城里排水出现问题而导致了部分地区的内涝而已。

为此,朱元璋下旨给工部,水泥作坊生产出来的水泥,优先在城里使用,铺设水泥路,还有沟渠之类,全都改用石块水泥,降低内涝的可能性。

交代下去之后,朱元璋便没管了,毕竟他的事情非常多。而且,六部的活,都会有六科在盯着。

这次户部引发的大案,也清理了户部给事中这边,让六科很是警醒,一个个都比较尽忠职守。

朱元璋更多的精力,则是在关注钢铁冶炼作坊和兵仗局的火器改良方面。

这两块内容,也有一些不顺利。就算有了朱海军提供的资料,但是要把资料上的事情还原,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想当初,水泥和玻璃烧制,就反馈了很多问题,重新由朱海军答复之后才得以烧制出来的。

有了这个经验,朱元璋先让工匠自己想办法,实在想不出来的,便由掌印太监收集上奏。

忙碌到第三天的时候,御医忽然求见。

朱元璋一听,顿时一惊,立刻召见。

要说这个世界上,他最关心的是什么?除了大明江山的稳固之外,就只有马皇后了。

因此,朱海军说马皇后会病死的事情,一直是他心中的一根刺.虽然一直有御医每日问诊,并且一直没有问题,但是他的内心,始终是有点不安的。

此时听到御医突然求见,他就有点心慌。

“陛下,微臣今日替而代之皇后娘娘问诊,似有发热症状,但娘娘说可能是天气闷热而已,让微臣休要大惊小怪,不得声张。微臣该死,没敢听娘娘的话,特来奏于陛下。”

要是一般情况下,御医还真不会因为这种事情打扰洪武皇帝。但是,这一次,不管是皇帝,还是太子,都非常重视皇后的身体,甚至到了每日都要问诊的地步。御医想想,还是不敢隐瞒他问诊的情况。

朱元璋一听,立刻追问道:“可看出是何病症,可有给皇后服药?”

他的这个问话,就有点为难御医了。

有点发热,这有太多可能性了。这一下让他说出原因,真没这个本事的。

在洪武皇帝的盯视之下,太医汗流浃背,无奈之下只能回答道:“该是天气过于炎热,导致阴阳失调,内火过旺,当清热泻火、养阴生津、调和阴阳为主。微臣已为皇后配了药,再观后效。”

朱元璋自己听不出毛病,便严厉地交代道:“皇后可能有大劫,你给朕仔细看着。要是平安渡过今年,不,这两个月,朕赏万贯于你!”

虽然他没说威胁的话,可听到这话,御医就吓得不轻了。

皇后有大劫,该是神仙告诉太子,所以才会要他这边每日替皇后问诊?

他就只是一个个小小的御医而已,何敢和大劫对抗?这能对抗得了么?

要是有可能,御医估计要立刻告老还乡了。

但是,他也明白,皇帝既然已经跟他说这个了,他就没得选择。

既然神仙能眷顾太子,那说不定也会帮到皇后,那万贯钱财好歹也是很大一笔啊!

安慰着自己,御医连忙告退,一门心思想着皇后的身体,暗中祈祷神仙保佑了。

朱元璋这边,原本御医退下之后,他依旧处理政务,但是他很快发现,他的心思根本不在政务上面,最终,他放下了政务,赶去皇后那边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210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