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手机里的大明朝

作者:叫天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422章 论功行赏

书名:手机里的大明朝 作者:叫天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4

李邦华自己都没有想到,他在有生之年竟然还能被封为国公,这可是大明朝开国的时候才可能有的待遇。

一时之间,他激动的胡子都在抖着,连忙领旨谢恩。

随后,金銮殿上的人,就看到崇祯皇帝转头看向武将这一列。

顿时,武将这边,不由得一个个都是立刻抬头挺胸,一下子用最好的精神状态迎接皇帝的目光。

就见崇祯皇帝最终看向靖南伯,点名道:“黄得功!”

黄得功一听顿时激动,连忙出列,单膝跪地,大声回奏道:“末将在!”

崇祯皇帝看着他,脑海中想起一幕幕的往事,便有点感慨的说道:“你入勇卫营开始,便一直替朝廷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一军主将中,名气如你这般大者,大都拥兵自重,不听朝廷号令,并犹如贼寇一般,残害百姓,杀良冒功。”

“但是你却没有,始终对朝廷忠心耿耿,非常难以可贵!十七年之后,听到朕的旨意,便立刻赶来见朕。之后再攻打京师,收复陕西、山西等省时,又立下赫赫战功,朕深感欣慰,封辽国公,降爵世袭之!”

金銮殿上的文武官员一听,顿时为之一振。皇帝果然又封出了一个最高级别的国公,好事啊!

对于黄得功能被封为国公,如果皇帝慷慨的话,他们就并不意外。

因为黄得功在崇祯十七年的时候,就已经被封为伯爵,是当初所封伯爵中,唯一还活着的一个。

刚才皇帝说名气最大的武将,其实就是指当初一直封爵的四个伯爵。黄得功对比他们,完全可以说,他的忠勇是有目共睹的。

黄得功听了也是大喜过望,连忙领旨谢恩。

接着,崇祯皇帝又开始点名道:“苟文雄!”

苟文雄一听皇帝点到他的名字,顿时激动了起来,连忙跨步出列,单膝跪地,大声回奏道:“末将在!”

金銮殿上的人,除了一开始就跟随崇祯皇帝的那些人之外,大部分人其实对苟文雄不是非常了解。

因为在崇祯十七年之前,他们压根就没听说过苟文雄。如今崇祯皇帝在黄得功之后,就点了苟文雄的名字,这让他们很是惊讶,便都竖着耳朵听着。

只听崇祯皇帝看着苟文雄说道:“朕在落难之时遇到了你,朕还叫过你苟哥。当世之人,你是唯一一个……”

一听这话,苟文雄顿时心里一咯噔,别是皇帝到这个时候要算账了吧?

其他人听了,不由得哗然,以至于金銮殿上都稍微有了点嘈杂声。

这苟文雄真的是好大的胆子,竟然连皇帝都要叫他苟哥,这还得了?

苟文雄连忙想辩解之时,却见崇祯皇帝脸上带着笑意,似乎是回忆了下当初的一幕,继续往下说道:“你在知道朕的身份之后,虽然朕身边只有王大伴一人,但是你却决定追随朕。还不顾疲劳赶回京师,把朕的女儿救了出去。这些事情,朕心里一直记得……”

苟文雄听到这话,不由得心中有点惭愧。当初是皇帝的口才好,才把他给说服了。而且他赶回京师,主要目的其实是为了核实崇祯皇帝的说话真实性,顺手救了坤兴公主而已。

他在心中回想着当时的事情,崇祯皇帝这边却还在继续说道:“此后你追随朕,攻下山寨休养生息,到登州府立足,打扬州,救江阴,光复京师等等,一直跟随朕,立下了诸多功劳。故朕封你为秦国公,降爵世袭之!”

苟文雄这辈子都没想过,有朝一日,他竟然能被封为国公。甚至可以说,所有认识他的人都没想到,他苟文雄有一天会是国公!

一时之间,他激动万分,连忙大声领旨谢恩。

此时,金銮殿上的文武官员,都已经知道皇帝封赏功臣确实是慷慨的。在明白了苟文雄的事迹之后,他们也能理解为什么他会被封为国公了。

最早追随崇祯皇帝的人,又救了坤兴公主,就只凭这两项,别人就比不过。

封赏继续,接下来便没有国公了,而是封侯爵。

太平军第三军总兵官刘肇基,太平军第四军总兵官黄斐,还有第一军中的空军统领赵大牛,教导队的李士元,文官左懋第,史可法,沈廷扬,张伯鲸为降爵世袭侯爵。

然后是伯爵了,同样都是降爵世袭,名单如下:

第二军副总兵乙邦才,第三军副总兵马应魁,第四军副总兵庄子固。

第一军中的营统领,张文壮,吴二狗,许谨,陶国祚、冯国用、陈光玉、李隆、徐纯仁。

还有第五军总兵官阎应元,第六军总兵官祖大寿。

水师第一军总兵官是郑芝龙,也在受封伯爵名单内。

另外还有两个和尚,中通和尚和联通和尚,也封了爵位。

这份名单可以看出,皇帝亲领的第一军,受封爵位最多,并且是和其他军的副总兵级别并立。

由此可知,一定要跟对领导。

阎应元和祖大寿是后来才整编的,这时候,已经过了皇帝初创时期,没有特别突出的功劳,就和其他总兵官低了一个级别。

由此可知,立功要趁早。

其他各路总兵官,都没有封爵,原因也是差不多,都是后来才整编出来的,功劳和前面的太平军根本没法比。

其他文官武将,都是提升了品级,但是没有到封爵的地步。

如此,加上秦良玉,崇祯朝的中兴之臣,合计封出清单如下:

一个异姓王,四个国公,八个侯爵,十六个伯爵。

对了,差点忘记了,还有一个仁圣护国天师。

如果还要加的话,因为秦良玉的关系,石柱马家其实也被封为异姓王了。

崇祯皇帝在论功行赏之后,又对底下的文武百官说道:“离大明真正中兴还有很长的路,藩王也要分封海外,卿等用心做事,朕会在今后择期再度封爵。”

他这话一说出口之后,所有的文武百官,还没有爵位的,一下就振奋了起来。就算是有爵位的,觉得自己的爵位还可以再努力一下的,也都是跟着兴奋。

真的是没想到,皇帝竟然还会再次封爵,那真的是太好了!

在他们高兴之余,崇祯皇帝又宣布了为太子朱慈烺选妃,以及坤兴公主和赵大牛的婚事。

说起来,崇祯太子朱慈烺该是明朝所有太子中年龄最大的单身狗了。

本来的话,崇祯皇帝计划在朱慈烺十五岁时为他选婚,十六岁时完婚。为此,他还特意将明光宗朱常洛当太子时居住的慈庆宫改为端本宫,供朱慈烺婚后居住。

结果就在崇祯十五年时候,松锦之战完败,大明能调动的机动军队,或者可以说,精锐之师全部葬送,关外局势一塌糊涂。

并在年底的时候,满清军队入关,席卷山东,差点打到江南去。

而在关内,李自成,张献忠是声势大振的时候,张献忠在南方翻江倒海,李自成在北方席卷中原,三打开封,朝廷官军一败涂地。

由此,朱慈烺的婚事便被耽搁了。结果一直到京师城破,朱慈烺都是可怜的单身狗。随后天下大乱了几年,朱慈烺一直没有条件结婚。

如今,终于天下基本平定,该是要结婚了。此时,朱慈烺十八岁了。

朱慈烺没结婚,坤兴公主也不好嫁人。

于是,崇祯位面这边,喜事一件接一件,至少在这崇祯十九年年末,崇祯二十年初,该都是喜庆的日子。

…………

再说万历位面这边,李如松兄弟领着海西女真各部,一直往北追杀建州女真。

还真别说,这个努尔哈赤,也是个有本事的,更是个狠人。

他知道自己打不过朝廷官军,便始终没敢和朝廷官军交战,一直是往北逃,试图拖到朝廷官军不追了为止。

但是他不知道的是,李如松是领到了死命令,就算努尔哈赤一直往北逃,他也是锲而不舍地追击。

到了后来,建州女真的人跑不动了,掉队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努尔哈赤却是不管,依旧埋头逃跑。

要是换了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肯定会试着埋伏,要是能打败朝廷官军的话,就不会再有掉队的情况发生了。

毕竟,在这种情况下掉队,下场可想而知。

终于,到了后来之后,努尔哈赤手下的五大臣都忍不住了,其中何和礼在其妻子的压力下,向努尔哈赤劝谏道:“好多族人都掉队跟不上,而且再这样跑下去,我们的粮草也要耗尽,不如找个好地方伏击下朝廷官军。”

“我们跑了这么久,明军肯定想不到我们会突然伏击他们。我愿为诱饵,引朝廷官军入埋伏。”

努尔哈赤听到这话,有点不满地说道:“是不是又是你媳妇在唠叨你了?你叫他过来,我亲自和她说。”

何和礼的媳妇听闻他娶了努尔哈赤的女儿之后,曾带着留在部落的兵马,杀向佛阿拉城,要与何和礼决战。

最后是努尔哈赤亲自出面劝谕,何和礼的媳妇这才罢兵归降。

不过虽然如此,努尔哈赤一直对何和礼的媳妇不满。后来,他不但不允许她的子女承袭爵位,还让人称呼她为厄吓妈妈,以此嘲讽她没有德让之风。

此时,努尔哈赤自己的心情也不好,藏在心中的不满,便有发作的意思了。

何和礼一听,连忙回答道:“这是我自己的意思!是我没想明白,为何宁可让族人妻离子散,也要一直北逃?”

扈尔汉等人也是想不明白,便都竖着耳朵听着。

努尔哈赤看看他们几个人的表情,最后看向何和礼说道:“我最是了解李家人,一看便知,他们肯定是集中了优势兵力,意图把我们一举歼灭。既然如此,我们为何要打无把握之战?我们一直北撤,他们迟早受不了会南归。等到那时,我们再去收拾那些为朝廷爪牙的部族!”

听到这话,何和礼沉默了一会,还是再劝道:“我们一直北撤,这都过去了一个月都有了,粮食都已经吃得差不多,很多族人掉队,又没有吃的,饥一顿饱一顿。但是,朝廷官军还是咬在我们身后。我怀疑,朝廷官军会一直追的。”

努尔哈赤听了,冷笑一声道:“他们情况也未必比我们好,粮草同样是个问题。跟在我们身后,还能给他们留吃的?”

扈尔汉听到这话,提醒努尔哈赤道:“但我们有族人老弱,而朝廷官军都是军队,只怕到了最后,我们还是会被朝廷官军追上。并且到了那时候,说不定我们连想一战的能力都没有了!”

听到这话,努尔哈赤不由得沉默了。

说真的,这一次李家兄弟穷追不舍,也是超过了他的预期。这种追击法子,真的是自己损失也会很大的。按照他对李家的了解,不应该这样的。

那么就只有一种可能性,就是李家应该得到了死命令,一定要灭了他!

想到这里,努尔哈赤通盘考虑之后,虽然有些犹豫,但最终还是点头说道:“也罢,那就找个好地方,把最后的粮食吃了,争取一战而胜之!”

一听这话,他的这五个心腹手下,皆是高兴,便连忙去安排,寻一个适合埋伏的地方,痛痛快快地打一仗!

正如努尔哈赤所料,李如松所领的追兵,也确实不好过。

事前的时候,他们压根没想到,努尔哈赤的建州女真,竟然如此能逃!

追得时间长了之后,有不少部族都打退堂鼓了,到李如松这边来求情。

有的部族族长说,他们族里出了事情,要回去处理族里的事情,想要回去;

还有的部族族长说,他们粮草用尽,要饿肚子了,追不了了;

……

总之,这些部族的族长,都陆续找了各种各样的理由,不想再参加这场没有尽头的长途赛跑。

不过,不管他们说什么,李如松就一个态度,冷声对他们说道:“陛下已经亲临,中丞大人给我们的军令,便是围歼了建州女真才能回去,这也是陛下的意思。”

“你们要是想现在走,那便是临阵脱逃,按军法当斩。就算你们能逃回去,回头必然会被朝廷大军围剿。你们还想走么?”

“至于你们的困难,自己看着办,我军中也无余粮!”

“从那些俘虏口中可知,建州女真也没粮食了,他们也已经逃得差不多了,再追下去,定然能一战而定,而后班师论功行赏!”

在李如松的软硬兼施之下,特别是追击的军队中,他李家两兄弟所领的汉军占据了绝对主力的地位,其他部族族长听了他的话,只能无奈咬牙坚持。

又过了几天之后,追击军队发现,努尔哈赤所部掉队的人越来越多,不再局限于老弱妇孺了,甚至连一些军卒都有掉队。

不要说那些女真部族的族长了,就连李家兄弟都认为,努尔哈赤所部已到了强弩之末,估计再追击之下,要不了几天,就能追上了。

一想到可能要结束这次该死的追击,所有人都像是被打了鸡血一样,加快了追击的速度。

原本追击的军队,还分前锋和中军的,但是在这个消息的刺激之下,几乎部分前锋和中军了,就都想着,早点追上努尔哈赤所部,痛痛快快地打一仗,灭了他们也好回去。

这个变化,就连李家三兄弟都没注意,也都是在兴奋地追着。

如果没有意外的话,李如松会如同原本的历史上一样,因为轻敌大意,被敌人伏击而战死。

但是,这个位面上,却是有意外的。

这个意外,是努尔哈赤绝对想不到的,因此,他以为自己布下的埋伏圈万无一失,却没想到,天上还有一双眼睛在盯着的。

这一日,李如松领着军队正在赶路,忽然,他的亲信家丁,也就是掌握无人机的家丁,高声呼喊道:“大老爷,有情况,等下。”

正在骑马赶路的李如松听到这话,立刻传令停止前进,然后等着他的家丁禀告情况。

就见那个家丁手中拿着无人机的操纵器,来到李如松身边之后,立刻下马,然后把操纵器递给李如松,同时带着兴奋说道:“大老爷请看,前面二十里之外有埋伏!”

李如松一听,顿时一惊,然后又是一喜,连忙接过操纵器,看起上面的显示屏。

他收到无人机之后,又怎么可能不去玩会,或者说熟悉下。因此,他会操作无人机。

就见李如松操纵着无人机看了一会之后,对于二十里外的情况,已经全盘了然于胸。

高兴之余,他不由得又非常感慨道:“要不是陛下赐下的这个法宝,我们如此赶路,当会一头撞到他们的埋伏圈内吃个大亏!”

他的两个弟弟听了,纷纷探头看情况。

李如松转手把操纵器递给他们,同时交代道:“注意,不要飞低了让他们发现无人机的存在。”

然后,他立刻传下军令,召集各部族长,针对努尔哈赤定下的埋伏圈布置作战任务。

终于可以打一战了,而且还是料敌于先,所有人士气大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332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