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手机里的大明朝

作者:叫天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27章 天女散花

书名:手机里的大明朝 作者:叫天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4

要说江阴城中谁对崇祯帝的强势归来最欣喜的,无疑是前典史阎应元了。

当江南被满清占领,传檄而定之时,他隐居城外,并不侍清。而其他人,都是认了满清统治的。

只是当满清强制剃发易服时,其他人才发起抗争。

换句话说,他们其实对明朝也没多少好感,换个皇帝而已,并不怎么在意。

在原本历史上,阎应元遗留的诗作中也能看出,他是真心忠于大明朝。

对他来说,崇祯皇帝才是真正的大明皇帝。原本以为是死了的,结果没想到,竟然是皇者归来,还领兵杀到了长江对岸。

这对他来说,真的是天大的大喜事了!

这不,就见他非常兴奋地拍了桌子,让底下人安静,然后对他们大声说道:“诸位,陛下已经收复山东,徐州,扬州府!更没想到的是,陛下还有余力派出军队,直捣满清老巢了!真是没想到,真的是没想到啊,哈哈哈……”

在场的人,都没想到过,原来阎应元也有按捺不住兴奋的时候。见他如此高兴,他们自然也是非常高兴的。

不过没等他们回应,阎应元就继续说着那张纸上的内容。

“太祖皇帝显灵指点,更有天师相助,所以王师才能隔江相助我们江阴。要不是王师相助,我们江阴怕是早沦陷了!这是陛下恩典,可不是他人之功!”

之前的时候,他们一直以为是江阴供奉的神灵显灵了。但是那张纸上明明白白地写了,王师是有天师相助。加上这纸张真是从天上飘下来的,和天上掉石头砸鞑子如出一辙,不可能有假。

“诸位,有太祖皇帝显灵指点,王师光复山河,指日可待。当年太祖皇帝驱逐鞑虏,如今崇祯皇帝也必然会驱逐鞑虏的!”

这是他的结论,在他说出来之后,也没人反驳。每个人都在欣喜地点头。

虽然满清军队是很强,但是再强能强过太祖皇帝他老人家?有太祖皇帝的指点,就只是这一点,就给了他们足够的信心了。

要是平时,他们可能还会怀疑,太祖皇帝真能显灵?但是,他们已经见证了天落石,天飘纸,这么神奇的事情都有,太祖皇帝显灵,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毕竟如今可是大明朝生死存亡之际,太祖皇帝在天有灵,肯定不会无动于衷!

“陛下旨意,以后所有田地归于朝廷所有,然后按人头平均分配,只收四成田租,再无苛捐杂税。要是加入太平军,田租更是只有两成,退伍之后,安排衙门做事领俸禄。我敢断言,陛下所领太平军定然很强!”

阎应元是地方官,还是管理地方治安的典史,因此,他最是清楚不过地方上的弊端根源在什么地方了!

事实上,剿灭流贼到后来,流贼却越来越多,甚至还攻占了京师,就是因为流贼喊出了口号,所谓的均田免赋,才让流贼一下变得庞大起来,被百姓所接纳。

如今崇祯皇帝革新土地之政,吸收流贼之长,那便没流贼什么事了。普通老百姓有选的情况下,肯定是会选皇帝这个切实可行的良策!

就见阎应元看着眼前这群人,忽然脸色变得严肃起来,说道:“诸位,田地可没多少钱,配合陛下之策,你等有抗击满清之功,到时候江阴百姓都会感恩你们,不会去陛下那边告状,至少你们的家财……还有你们的头发便都能保住!”

在场的这些人,有不少是地方乡绅,江阴的土地,多在他们手中。因此,阎应元便有此警告。

不过很显然,阎应元也多虑了。对于江阴来说,他们反抗剃发易服,宁死不从,又怎么会在意土地了呢!

至少皇帝到来之后,虽然土地少了,但是不用剃发易服。还有,如同阎应元所说,他们的钱财可不只是土地一项,银子都是大把的。

两厢一比较,谁都知道怎么取舍了!

因此,此时听到阎应元的警告,他们便纷纷回应了起来。

“阎大人放心,我们岂会不知轻重好坏!”

“没错,阎大人放心好了,只要能驱逐鞑虏,就算把家财都捐了也没问题!”

“太祖皇帝当年驱逐鞑虏,才让我们南人翻了身,如今崇祯帝也要驱逐鞑虏,让我们免受剃发易服,我们唯有感激,岂会不同意!”

“……”

阎应元听着他们的话,脸上重新露出了微笑,点点头说道:“不错,你们能如此想,我很高兴,看来我来帮守江阴,真的是守对了!”

说了下自己的看法之后,他便又兴奋了起来,说道:“这纸上还有陛下的旨意,说鞑子兵中,除真建州女真之外,其他鞑子,只要割掉辫子,杀其他负隅顽抗的鞑子,便能立功,陛下不但可以赦免他们,甚至还能根据功劳行赏。我相信,如果鞑子兵知道了这纸上的事情,必然军心不稳,只要战事不利,便有反水的可能!”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之后又道:“不知道这纸张会有多少被鞑子捡到。我决定收集这些纸张,明日快马出城,给满清军营那边送去。马术出众的,皆给我去一趟!”

“诸位如今该是清楚了吧,就是陛下领军杀到了江北,鞑子才会不计伤亡地攻打我江阴。如今只要让更多的鞑子兵知道这真相,回头鞑子要再来攻城都难!”

听到他的这个话,陈明遇等几個会骑马的,便纷纷响应,表示要跟阎应元去。而其他马术不好,或者不会骑马的,便立刻表示,他们去收集这些纸张。

此时的他们并不知道,赵大牛也给满清军营那边撒了一大筐,同样飘得到处都是。

于是,阎应元等挑选出来马术好的,抓紧时间去休息补觉,其他人则去收集纸张,就等着天亮行动,瓦解满清军队的斗志。

等到天亮之后,迷迷糊糊的阎应元便立刻醒了,赶紧准备去给满清军队那边送传单。

结果,他才出门,手下就来报,说城外监视江阴的满清骑军不见了。并且城外也能看到,到处都有飘落的纸张。

阎应元一听,立刻上了城头去看。

果然,不但没见到满清骑军,而且确实到处都有散落纸张。

这一看之下,他便有猜测,指不定满清军队那边也被散发传单了。

所谓艺高人胆大,他当即决定,骑马出城看看。

随后,他也不带其他人,就只是带着自己家丁门客,一共十来骑,便往满清军队营地那边警戒接近。

这一次,满清军队的营地离江阴远,不是一眼就能看到的。不过阎应元作为本地人,自然熟悉江阴附近的地形。

他带着家丁门客,去了附近的一座山上,从山上眺望,然后就惊呆了。

就见远处满清军队营地内,那叫一个热闹,犹如赶集一样的,一队队的鞑子兵似乎是被押解着往军营里走。

消失在江阴城外的鞑子骑军,散落在各个角落,到处搜查,驱赶鞑子兵。

另外,阎应元还看到,有些地方确实有纸张。换句话说,都不用他去给鞑子送传单,太平军那边,犹如给江阴城散发传单一样,也给鞑子营地来了一手天女散花!

看了一会之后,阎应元不由得拍手叫好,道:“看到没有,鞑子昨晚该是炸营了。鞑子兵逃得到处都是,我怀疑有很多鞑子兵会趁机跑路。这鞑子军队要想恢复建制就不是一两天能搞定了!”

“呵呵,等鞑子兵要是知道那纸上写了什么内容,怕是逃得人会更多!今晚要是太平军再显神威,估计这支鞑子兵就该撤了!”

说到这里,他想了想,便又说道:“当务之急,是把鞑子的情况禀告给江北那边,如此才能让太平军进一步打击鞑子!”

他手下听到这话,有些疑惑地问道:“老爷,这还需要我们禀告么?说不定他们那边的天师用手掐指一算,就能知道了啊!”

阎应元不管这个,直接上马之后,然后才解释道:“掐指一算也要费法力啊,为稳妥期间,还是联系下为好!”

随后,阎应元回到江阴城,发现江阴百姓都在等消息,于是,他便把情况一说,江阴百姓这边,又欢呼了起来。

听说要去江北联系太平军,便纷纷自告奋勇,其实都想去江北看看归来的王师。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摆在他们的面前,就是江上有满清水师在,要想过江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不过这也难不住江阴百姓,生活在长江边讨生活的,水性好的人可不止一个两个,都能游过长江的都有。

于是,阎应元亲自写了一封书信,然后用油纸包好,准备让人潜水渡过长江。

但是,等到下午时候,情况又有了很大的变化。闻讯赶去的阎应元,或者说几乎全城百姓,纷纷拥到城头去看情况。

“什么情况,天上掉大石头,把鞑子的船砸沉了?”

“真的么,那就真的是活该了!”

“能掉小石头,那会掉大石头也不是不可能!”

“……”

阎应元刚登上城头,就听到先一步到城头上的人,正在兴奋地议论。

于是,他也连忙抬头看向长江方向。

果然,就看到长江上,有一艘鞑子的战船上已经是半浮半沉,那船上的鞑子,纷纷跳水在往岸上游。

其他鞑子战船,纷纷在逃跑,并没有船停在那救人。

忽然之间,人群又惊呼了起来。

“快看,天上又掉石头了,快看啊!”

没错,就见天上有一块石头正在往下掉.只是非常可惜,这块石头并没有砸到鞑子战船上,而是落到了长江里。顿时,就连江阴城头,都能看到石头落入水中溅起巨大的水花。

“啊……”

江阴城头上,立刻发出了遗憾的感慨声。

阎应元非常好奇,盯着空中看,隐隐地,能看到有一个黑点。但是那黑点太高了,看不清具体是什么!

难不成,这就是帮助崇祯帝的天师神通?

就算他以前不信神神鬼鬼,可此时看到这一幕,他想不出有任何其他手段能做到这些,只能是选择相信神神鬼鬼了!

他发现,天上的黑点往江北飞去,毫无疑问,这肯定是太平军使得手段了!

江阴城头上其他人,同样发现了这点,都在热烈的讨论。一时之间,城头上对朝廷官军最终能收复失地,那是有了必然的信心。

没过一会,阎应元看到,天上又来了一个黑点,然后,又是一块巨石从天而降。

这一次,有一艘鞑子战船就倒霉了。

就见那块天上天下的巨石刚好砸到了船上,顿时就砸出了一个大洞。刚巧碰到的桅杆也是一下断裂,犹如纸糊的一般。

那船上的鞑子兵,立刻跳水逃命,谁也不敢再停留在船上。

最先被砸中的鞑子战船,已经快沉没了。

江阴城头上,见此情况,猛然爆发出一阵欢呼声。随后便一个个赞叹起来。

不过正在这时,忽然有人大声喊道:“看,有船队来了!”

阎应元听到声音,立刻往下游方向看去。果然,就见长江口方向来了很多船。那船上悬挂的旗帜,表明了这些船的身份。

“是朝廷的船?真的是朝廷的船!”

“没错,这么多么,朝廷水师也有这么多!”

“……”

他们在猜测时,阎应元的眼力比他们好,一下看到那些船上还悬挂着“郑”字旗号。他便一下明白,这是福建南安伯的船队!

之前的时候,长江水师也是郑家的,他还记得,那总兵应该叫郑鸿奎,不过满清军队打来的时候,这郑家的船队是不战而逃。

因此,他有点意外,怎么这郑家的船队竟然又回来了,这是怎么回事?

阎应元没看错,出现在长江口的船队,就是郑芝龙亲自率领的船队,奉旨前来长江的。

郑芝龙没想到,他刚到长江口这边的时候,就发现有满清船队正在逃跑,顺江而下的,还有鞑子战船的残骸,以及一些抱着木头,随江逐流的鞑子兵。

这好像是刚发生了水战,但是又看不到朝廷的水师战船,就看到有几艘鞑子战船逃跑。

这是怎么回事?

郑芝龙非常奇怪,便命令他的手下打捞鞑子兵上船问情况。

等到鞑子兵被押到他面前时,郑芝龙明显发现,这些鞑子兵明显是很惊恐,还不断抬头看天。

于是,他便问道:“你们这是怎么回事?”

他的手下听了,也帮着吆喝道:”说。”

“老实交代!”

“……”

鞑子兵忠于回过神来,不过依旧仰头看天,带着惊恐回答道:“天上……天上掉下……磨盘……磨盘大的石头,把船砸沉了!”

听到这话,郑芝龙的手下都是不信,纷纷呵斥。

郑芝龙看他的表情,却不像作为,抬头看看天上,但是他没发现什么。

正在这时,就见衡王和唐王两人从船舱里面出来,听到了鞑子兵的话。

衡王看他们都不信,便哈哈一笑说道:“你们不知道吧,我们山东有段童谣传得很广!”

郑芝龙一听他这话,感觉衡王知道点什么,但是他又想不明白,这和山东的童谣有什么关系。

不过他是个会做人的,便立刻打蛇随棍上,连忙接过话题问道:“不知是什么山东童谣?”

衡王看了同样好奇地唐王一眼,然后才开口说道:“天落石,太平兴,皇帝来了天下定!”

一听这话,还真别说,这还真对上了。

并且此时的他们都知道,皇帝所领的军队,就叫做太平军,那肯定是指崇祯帝了。

一时之间,有眼力的郑芝龙立刻拍起崇祯帝的马屁。唐王听了,也唯有跟着赞颂。

正在这时,又有一艘鞑子船半浮半沉地漂下来。在他们甲板上往下看,就能看到那鞑子船上一个大洞,好像是真得被天上掉下的石头砸出来的。

郑芝龙见了,当即吩咐手下道:“把这船打捞拖上,修补一番可以再用。”

虽然他有的是船,但是不代表他就不在意多一艘船。

他的手下听了,便立刻去照办了。都是海上讨生活的,怎么做都不用吩咐。

这时候,唐王看到江阴城头上站满了人,不由得有点好奇情况。

郑芝龙看了下,便说道:“路上遇到的那顾三麻子好像说,鞑子在围攻江阴。但是如今看起来,好像并没有看到鞑子军队,也就是几艘鞑子战船而已!”

他们在入长江口之前,正好遇到了顾三麻子,又称混江龙的船队。郑家旗号面前,只要混水上的,都得拜码头。

因此,郑芝龙便知道,那顾三麻子说江阴阎应元是个汉子,他准备领船队去增援江阴。

船上正在说着呢,就见江阴城的城门大开,有几骑从城里飞驰而来。到了江边,就往船队这边挥手大喊,显然是在打招呼。

然后,郑芝龙就看到,和他船队一起过来的顾三麻子船队,就往岸边过去了。

从顾三麻子站在甲板上,在高声和岸上打招呼能听出来,岸上为首那人,估计就是他佩服的那个阎应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6610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