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手机里的大明朝

作者:叫天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35章 洪承畴的毒计

书名:手机里的大明朝 作者:叫天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4

紫禁城的武英殿内,人数只有几个,但却是满清在京最高级别的几个人,都是姓爱新觉罗的。

就见多尔衮阴沉着脸对紧急召见来的其他人说道:“刚收到辽东急报,明军攻下盛京,还挖了……”

在他下面,有一个病恹恹的人也有坐在那。这人不是别人,是野猪皮努尔哈赤的二儿子,爱新觉罗代善。

在皇太极死之后的争夺皇位事件中还有过动静之外,之后就一直被刻意冷落。入关到了京师,他住进了崇祯皇帝老丈人周奎的府邸,然后一直养病,淡出了朝局。

这一次,多尔衮竟然叫他一起议事,他就感觉会有大事。

结果没想到,竟然是老巢被明军端了的大事,顿时把他震惊地脸色都变了。

代善算是老奸巨猾,修行到这个时候,已经算是荣辱不惊,都能把他儿子送给多尔衮杀的人,脸色都变了,就更不用说其他人了。

这不,皇太极的大儿子,爱新觉罗豪格,在听到皇太极的陵寝被挖之后,就立刻暴怒,打断了多尔衮的说话,喊道:“这是奇耻大辱,奇耻大辱啊!那些明狗,都抓到没有?”

要不是多尔衮有定鼎中原之功,他估计就直接喷上多尔衮了。

多尔衮的说话被打断,要是平时,他肯定会恼,但是此时,他只是阴沉着脸说道:“和讬和李率泰已经领兵追上去了,一万人马对上三四千,只要能追上,就肯定跑不了。”

努尔哈赤是他爹,皇太极是他哥,更重要的是他前任,多尔衮对此,也绝对是要负责的。更不用说,辽东被横扫,连盛京都没保住,这事情也不可能瞒下,他必须要有個交代。

也是如此,他才把代善都传来了。

此时,豪格看看多尔衮后面坐着的福临和布木布泰,见他们两人都是眼睛红红的,便大声问道:“这事情要怎么说,总要给大家一个交代吧?要是和讬他们没追上怎么办?”

说完之后,他盯了多尔衮一眼,然后又看向代善,还有另外一个辅政王,默默站在一边不说话的爱新觉罗济尔哈朗。

面对他的目光,代善和济尔哈朗都避开了。多尔衮这边,却是没避开,只是冷声说道:“北路人马已经集结完成,不日便可南下山东,只要打下了山东,那支明军就算逃离辽东,也无处可逃!”

“就这?”

面对豪格的追问,多尔衮盯着他,当即喝道:“还想怎么样,你以为这事要是传遍天下,对我大清夺取天下有好处么?”

豪格一听,立刻嚷道:“既然他们敢挖我们的坟,我们就不能挖他们的坟么?挖!”

听到这话,多尔衮不由得一愣。

挖明国皇帝陵寝的事情,他还真没想过。此时听到豪格的话,他不由得沉思了起来。

对此时的多尔衮来说,他已经不是意气用事的人了。挖不挖明国皇帝的陵寝,就在于能不能获得更大的好处!因此,他要好好想想。

豪格见他不说话,便看向代善和济尔哈朗,大声说道:“你们呢,你们都是哑巴了?大清的事情,都是你们在做主,如今辽东被明狗横扫,还挖了坟墓,不给我们一个交代么?”

这个事情传开之后,八旗子弟绝对会非常愤怒,对于如今大权在握的多尔衮的威信,绝对是一个打击。

这一点,在场的人都知道。

不过代善和济尔哈朗明显是打着明哲保身的念头,根本不接豪格的话。

多尔衮的脸色更是阴沉,他不但知道这点,还知道如果同意豪格的提议,虽然能给八旗子弟出口气,但是对大清问鼎天下却是有害无益的。

要是之前多铎拿下南京那会,多尔衮就不会犹豫。但是如今,那崇祯帝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已经成为大清最大的敌人,争取更多的人倒向大清这边,却是多尔衮必须要考虑的事情了。

豪格看到多尔衮不说话,便再嚷道:“就许明狗能挖我们坟,就不许我们挖明狗的坟了?那这天下,是大清的天下还是明狗的天下?你是大清的摄政王还是明狗的摄政王?”

“放肆!”多尔衮听到这话,顿时怒气勃发,盯着豪格喝道,“再嚷下试试?”

要不是天下未定,他早就想把豪格给收拾了。

豪格见到多尔衮动了真怒,他虽然很不情愿,却也不敢再说。如今的大清,多尔衮不皇而皇,他要谁死,那绝对是谁死!

武英殿内,顿时就冷了下来。

忽然,就听到代善幽幽一叹道:“明军那边,肯定会当他们的战功到处乱说的。”

听到这话,多尔衮愣了愣,明白代善这话没错。

但是,他又有什么办法?天下实在太大,而大清的军队就那么一点,他不搬空辽东的兵力,怎么夺取天下?

可是,搬空了辽东的兵力,却也给了明军可乘之机,才有了如今这种难堪的局面。

就算是和讬他们抓到了那些明军,可明军在辽东做下的那些事情,还是狠狠地打了他多尔衮的脸!

不管如何,这事没法隐瞒,他也肯定要给大清上下一个交代才行!

于是,多尔衮便问代善和济尔哈朗的意见。然而,代善和济尔哈朗之前被多尔衮排挤出了权力中心,如今这狗屁倒灶的事情,却要他们来出主意,他们显然是不可能出的。给出的答案,就是一切以多尔衮的意见为主。

这么一来,就只有豪格给出了提议。

最终,多尔衮便决定,屠山东报复明军屠辽东;挖万历皇帝和天启皇帝的陵墓以报复明军挖大清陵寝的事。

不过这道旨意一公布,就在京师引起了轩然大波。

满清鞑子针对汉人鞑子的殴打辱骂事件,顿时直线上升,甚至都有杀人的事情发生。

而那些投降满清的大明官员,则是如坐针毡。想劝阻挖明国皇帝陵寝,又怕触怒多尔衮;不劝的话,他们的背后,会有更多人戳脊梁骨。

已经整军准备出发的洪承畴,也紧急求见多尔衮。不过他不是对挖明国皇帝之墓进行全歼,而是对屠山东这事而劝谏。

“主子,山东原本就是民风彪悍之地,如若要屠山东之事传过去的话,山东百姓更会群起而反抗之。这凭空多了几百万敌人,于主子大业不利啊!”

多尔衮又何尝不知道这点,但是,是明军先屠了辽东,大清这边什么时候吃过亏了?从来都是大清屠别人的,这次还能让别人屠了大清而不还手?

那不可能!

洪承畴显然知道多尔衮在想什么,便连忙又补充说道:“可只屠崇祯帝的太平军,如此也可交代。”

其实,就是这样也不理智。因为这么一来,那太平军肯定会死拼。不过相对要屠整个山东,难度是小了不少,大清这边也好有个交代。

多尔衮想了想之后,最终还是做出决断,同意了洪承畴的这个建议。

于是,洪承畴趁热打铁,立刻又奏道:“挖皇陵的消息传出,崇祯帝必然会领军北上,因此奴才想着,便以逸待劳,把太平军先引出山东而灭之,如此再克山东便容易许多了!”

多尔衮听了,又是点头,同意他的建议。

“主子,如此一来,我大清便会在平原和太平军决战。而平原最好的兵种便是骑军,不知可否多调一些骑军?”

多尔衮想了下,便回答他道:“那就征召敖汉部族入关参战。”

敖汉部族就在临近山海关的草原上,算是离京师比较近的蒙古部族之一了。

洪承畴听了,连忙谢恩,然后又奏道:“奴才的想法,崇祯帝必然领军第一时间北上。奴才先不和他决战,拖着他。等和硕英亲王领兵东进,攻入山东,断崇祯帝的后路之后再行决战。如此,必然让崇祯帝首尾难顾,不战自败!”

多尔衮听到他这个主意,赞许地点点头说道:“洪卿果然足智多谋,如此一来,确实必胜无疑!”

他没想到,通过挖皇陵这个事情,可以引发出如此好的战机,如果能消灭崇祯帝的话,就算有人因为他挖明国皇陵而不满,也不用在意的了。

毕竟,大清一统天下,到时候谁敢不服?

于是,满清这边,立刻按照洪承畴的这条计策行动了起来。

………………

与此同时,南京这边,多铎见到了被天上落石砸没了一条腿的博洛。

此时的博洛,已经是奄奄一息了。

多铎见此,不由得大怒。死任何人都可以,死爱新觉罗家的,就不行。

大清入关以来,从东杀到西,从北杀到南,一直是连战连捷,如今竟然还死姓爱新觉罗的了!

驻扎在南京的满清军队,特别是满八旗的那些鞑子,也是恼怒至极,开始找事。

这一下,那些投降满清的文武官员,还有那些勋贵就倒霉了。

白天的时候,他们奉承讨好这些满清大兵,等到晚上的时候,回到家里就是愁眉苦脸的了。

在一处大宅内,柳如是就毫不在意的对钱谦益说道:“当初老爷不肯听妾身的,如今知道受他们的气了?听妾身劝,我们回老家吧?”

她都不好意思说,既然怕水太凉,就要想过会受气!

钱谦益听到她的话,还是有些犹豫,同时他也纳闷道:“江阴那边,他们到底是怎么做的?竟然会伤到大清的将?”

有关崇祯皇帝的消息,多铎自然是要封锁的,因此,南京城内,对于江北的情况一无所知。他们只知道,大清封锁了码头。

钱谦益是苏州府人士,对于江阴当然也是熟悉的。他知道江阴那边并没有什么军队,只是一些百姓为了抵抗剃发易服而闹事而已。

真是没想到,刘良佐领兵去镇压不顺利,孔有德又领兵去镇压。结果却送了爱心觉罗博洛的尸体回来。这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柳如是听到钱谦益的话,便回答他道:“这不就说明鞑子没有想象中厉害,还能是什么?老爷,你有听妾身说话么?我们还是回老家吧!”

钱谦益听到她又提这事,便叹了口气说道:“我一生才学却一直不得施展,如今虽然在大清官场受气,但是好歹有了个官当。如今我年纪也大了,再不珍惜这当官的机会,那就真的是要抱憾终身了!”

一听这话,柳如是便不说话了。她当然了解钱谦益,知道他一门心思想做官。

但是她看着钱谦益,特别是脑门上的金钱鼠尾,最终还是忍不住说道:“老爷,照镜子的时候就没什么想法吗?百年之后,如何去见钱家列祖列宗,他们还能认出老爷你么?”

听到这话,钱谦益不由的又是叹了口气。他也不想剃这个金钱鼠尾,但是不剃的话,脑袋就保不住。

说起来就是贪生怕死,但是这个话,他也没法在柳如是面前坦言承认,老脸挂不住。

柳如是看他唉声叹气的,便继续对他说道:“老爷,你想想,连江阴都灭不了,这鞑子其实就是外强中干而已。伱是大明朝的进士,是大明朝的文魁,如今连江阴的普通百姓都能反清复明,更何况老爷呢?”

“妾身知道,老爷是不想剃发易服,可老爷要想想,百年之后,老爷怎么去地下见人?”

“……”

听着柳如是在那唠叨,钱谦益继续叹气,到最后,便忍不住说道:“我年纪都这么大了,手无缚鸡之力,我还能怎么样?”

柳如是听到这话,感觉有戏,便立刻再劝道:“老爷,反清复明不一定要上战场。老爷的长处,在于文笔,在于文采!妾身相信,老爷只要真想反清复明的,就定然是有法子去做反清复明的事情。”

“老爷想想看,等百年之后,老爷去地下见了祖宗,也有话可说了是不是?”

“……”

柳如是在说着,钱谦益则在叹气。

一个说,一个叹息,持续了一晚上,到了最后,钱谦益还是对柳如是说道:“等我再想想吧!”

柳如是知道急不得,并没再继续劝,而是服侍钱谦益睡下。

等到第二天晚上的时候,钱谦益又唉声叹气地回府。柳如是一问,知道钱谦益再次被那些真鞑子给羞辱了一顿。

于是,柳如是便又劝起钱谦益,不过钱谦益还是只唉声叹气,并没有松口。

柳如是见此,便只好先不吹枕边风,只是服侍钱谦益休息。

第三天的时候,柳如是正自己在府里沉思呢,忽然就见钱谦益带着欣喜回府。她一见之下,便心中一沉。

对于钱谦益,她太了解了。看这个神情,该是鞑子没有再欺负人。这么一来,要想再劝钱谦益反清复明,就难上加难了!

结果,让她没想到的是,钱谦益屏退了下人之后,却低声对她说道:“孔有德回来了,吃了个大败仗,被豫亲王打了板子!”

柳如是一听,顿时大感意外,连忙确认道:“老爷是说,江阴百姓都打败那孔有德了?”

这实在有点难以置信!

江阴百姓而已,那孔有德可是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的,又怎么可能会败在江阴百姓手中?

钱谦益的心情明显好了不少,对柳如是说道:“具体情况不知道,但是孔有德狼狈逃回,被豫亲王打了板子却是老爷我亲眼所见。”

说完之后,他哈哈一笑,又对柳如是说道:“夫人所言,大有可为啊,大有可为!”

柳如是听到这话,稍微愣了下,随后就狂喜,连忙确认道:“老爷同意反清复明了?”

钱谦益听了,微笑着说道:“这样,我可以暗中资助江阴那边,也可以给他们通风报信,你看这样可以吧?百年之后,总不至于没脸见列祖列宗了吧?”

在原本的历史上,钱谦益投降满清之后,被任命为礼部右侍郎管秘书院事,充修《明史》副总裁。但他第二年就病退回南京,然后又被牵连到反清复明大案中,多亏柳如是三番两次相救。

于是,他就真得在暗地里反清复明,不但拿出钱粮资助反清复明大业,而且还暗中通报消息。当郑成功北伐之时,他闻讯之下更是写下《金陵秋兴八首次草堂韵己亥七月初一作》诗句流传后世。

不过当这次北伐再度失败后,钱谦益心灰意冷,痛感“败局真成万古悲”,“忍看末运三辰足,苦恨孤臣一死迟“。

而在这个位面上,多铎没有按照历史上一样北上,他也就留在了南京。因为江阴之战的影响,他被建虏羞辱,又因为江阴之战的影响,让他看到了反清复明的希望。当然,最重要的是,柳如是一直在劝他反清复明,枕边风吹够,影响了他。

或许可以说,有柳如是在,钱谦益最终肯定都是会走上反清复明的道路。当然,他自己没这个胆子直接反清复明。

此时,柳如是确认钱谦益同意反清复明,让她非常高兴。然后两人便细细商量了一番,决定派心腹家人带书信和财物去江阴一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378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