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手机里的大明朝

作者:叫天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42章 盐政革新

书名:手机里的大明朝 作者:叫天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3

朱标一走之后,国子监就轰动了。

物理组这边,就怕别人不知道他们有了电子书阅读器这个法宝一样,那是四处宣传。

这也难怪,因为数学组那边自从有了投影仪那个法宝之后,走路都用鼻孔看人的。不是数学组的人,想要看眼仙女投影,绝对不容易。

如今好了,物理组这边也有法宝了,虽然没有仙女投影,但是至少也是个法宝;虽然不是神仙直接给的,而是从抄书组那边抢过来的,可毕竟有了法宝不是!

于是,数学组和物理组的人遇见了,争执也就开始了。

“我们有仙女投影,你们有么?”

“仙女那叫一个漂亮,看着就让人心情大好,你们有么?”

“啧啧,我们晚上做梦都能梦到仙女,你们呢,什么都没有!”

“……”

一开始的时候,物理组这边很难争过数学组那边,毕竟人人向往仙女不是!

但是,吵到后来,物理组这边终于找到了突破口。

“我们开始用仙界的学问做法宝,你们可以么?”

“对,我们要做一個叫望远镜的法宝,不用法力都能用,很远的东西就能近在眼前,知道这其中的学问么?”

“还有,可以看到很小的东西,平时你肉眼看不到的东西,都能用我们做出来的法宝看到,就为你们能不能吧?”

“什么叫学以致用?只有我们物理组的人,才能学以致用,是仙界学问的真正传承人!”

“……”

数学组这边的人,听到物理组的这些话,还能争辩一二,毕竟他们有仙女投影;化学组那边,就开始炸锅了。

学得好难不说,连个镇组法宝都没有,是三大组中最弱势的了。

幸好组内有爵位最高的潭王朱梓,年纪这时候只有十三岁,虽然性子弱了点,但是在三大组较劲的气氛中,他被其他组员一拱火,也是有意见,当即对其他组员拍了胸脯,然后请求入宫觐见。

文华殿内,潭王向朱元璋奏道:“父皇,我们化学组也要一个法宝辅助学习,要不然,一直没有成绩,儿臣脸上无光,也给朱家丢脸了。”

朱元璋其实已经通过锦衣卫的禀告,知道了国子监那边的事情,便笑着对他说道:“国子监一共就只有那么多,哪来多余的给你?等物理组那边学完了玻璃相关的学问,或者再给你那边的化学组看看;又或者,就再等几天,伱大哥已经让抄书组那边,先抄写你们物理、化学两组的书了。”

潭王本来来找他父皇,就是鼓足了劲才过来的。此时听了他父皇的话,下意识地便答应,不敢再争辩,可当他准备告退的时候,想起国子监内的情况,最终还是鼓足了勇气,又对朱元璋说道:“父皇,就不能让神仙再赐下一个法宝给我们么?”

听到这话,朱元璋有点意外。

这个儿子,生性懦弱,一点都不像他,让他不是很喜欢。本来以为,他已经说过了,这个儿子就会回去做学问了,结果没想到,他竟然又开口了。

这个情况,让朱元璋有点意外,便重新抬头看向他,见他脸色通红,显然是鼓足了勇气在说话。

朱元璋见此,不想打击他的这个改变,便微笑着说道:“你是说海军贤侄么?他在近段时间准备好东西给爹,因此短期内不可能再给其他东西了。”

听到这话,潭王有点失望,便不敢再说,就想告退了。

不过朱元璋却开口说道:“这样吧,物理组那边,相信他们已经看过玻璃那一块,你去找你大哥,就说是爹说的,让他安排,先给你们化学组也赶紧抄一些学问出来学,如此可好?”

潭王本来有些失望了,听到这话,很是开心,当即激动地告辞退下了。

朱元璋看着他消失在殿门口,心中若有所思。

儿子有些改变,这是好事,如果能做出一些成绩,有了自信,估计这个改变会更大。而且听海军说过了,化学的学问也是非常重要,能尽早学会也是好的。

那回头得吩咐一下标儿,让国子监那边,给化学组这边偏重点才好!

不过话说回来,国子监那边的气氛,似乎也不错,就让他们争起来,这样才能学得更快。

朱元璋想了会,感觉有些满意,便笑了下,然后就继续处理国事了。

第二天,驸马梅殷和潭王便在玻璃厂相遇了。

梅殷一见,有点好奇道:“殿下,您那边也要用到玻璃么?”

潭王听了,连忙解释道:“真的是难怪了,我们看知识要点看不明白,看了课本之后才知道,原来是要做实验,从实验中得到学问。而做实验,是要各种原料和玻璃器皿,所以孤过来,就是要玻璃厂这边定做玻璃器皿,用于实验。”

梅殷听出来了,潭王是就怕别人说他们学得慢,所以就赶紧解释了。

于是,他有些好奇地说道:“这化学实验是做什么的?”

潭王一听,昂首而答道:“就是把一种东西变成另外一种东西的学问!”

梅殷一听,顿时吃了一惊,这就开始学上变东西了?看来这个化学果然不可小觑!

他也有心想看看这化学,到底是怎么变东西的。不过想起自己身上肩负的重担,要尽快做出望远镜和显微镜,这是太子殿下过问的事情,甚至可能是皇帝在关注的事情。于是,他只好按捺住了好奇之心。

随后,有关化学组这边的事情,也随之传开。

一时之间,原本被人嘲笑垫底的化学组,也开始变得人人羡慕起来。同时,也印证了一个说法,学好了仙界学问,那就能学到仙人的本事!怎样能飞还不知道,但是仙人的神通之一,变东西这个,似乎是有眉目了!

………………

让朱元璋没想到的是,第二天的时候,他又收到了一个好消息。这个消息,来自于福建那边的齐王。

盐田之法,已经有了结果。

根据齐王的奏报,只要天气好,盐田的收获非常大,当然,要是遇到刮风下雨台风天,就会严重影响盐田的产出,甚至从头开始都有可能。

但不管怎么样,综合来说,用盐田法产出的食盐,大概成本是一文钱一斤左右;

朱元璋看到这个结论,不由得大喜。

要知道,以湖广江西地区为例,官盐的价格在低价时约为四五文钱一斤,高价时则达到二三十文一斤,而在大明开国之前的战乱时期,甚至能飙升到七八十文一斤甚至更高。

就朱元璋所掌握的消息,朝廷屡禁不绝的私盐,也是要三文钱一斤左右。

如果朝廷把官盐价格定在三文钱一斤,都不用让地方巡检司追捕私盐贩子,就能杜绝私盐的存在了。并且就算加上运费,朝廷估计也能赚一倍左右的利润。

而根据朱海军的分析,盐价大跌,能有效改善百姓的生活,也会让百姓对食盐的需求大增。如此一来,对百姓,对朝廷都有好处。

于是,朱元璋立刻着手盐政革新,下旨废除盐丁用铁锅煮盐的做法,各大产盐区,包括内陆的一些盐湖,全部采用盐田之法。

在户部下属设立盐政司,取代之前的盐课提举司,专营食盐的生产,并在各地设立售卖食盐的官商,由朝廷专营。

这道旨意一出,除了原本的盐商、私盐贩子之外,几乎举国欢腾。

毕竟食盐是人人都需要的,家家户户都要为此掏钱买食盐。朝廷专营之后,食盐的价格,能比以前至少便宜一倍,试想一下,谁会不满意?

特别是没钱的普通老百姓,为此节约下来的钱,对于家庭收入占比,绝对是不少的,自然就更是欢喜。

朝廷的声望,朱元璋的声望,连带执行的燕王和齐王,都在民间有了更好的口碑。

不过此时的燕王朱棣,却完全没有关注这些,而是一直扑在火器训练场内。

其实不只是他,包括各地召回来的名将,徐达、汤和、冯胜、傅友德等公爵,以及耿炳文等侯爵,也全都在这里。

之前火器的演练,无论谁看了都非常震撼。只要还想带兵打仗的,就必然要适应新式火器的冲击。更不用说,这是自己这边的军队会配备新式火器了。

而作为开国将领,打了无数的仗出来的,不管是公爵还是侯爵,都是经验丰富的战将,因此他们都知道,武器的好坏,虽然很能影响战事的胜负,但是最关键的,还是怎么用好这个火器。

为此,这些开国名将们,一边继续熟悉这些新式火器,包括燧发枪,大将军炮、子母炮等等,甚至连纸壳子弹,他们也都亲自试验接触。

随后,正好老伙计都在,他们便又针对火器展开了讨论.

“这个燧发枪一旦大量装备军中,就这么排成五六排,轮流射击的话,就没什么敌人能冲到近前了!”

“没错,甚至可以滚动队列进攻,也必将攻无不克。至少野战之下,不会有敌人能挡的住!”

“话也不是这么说,要是平原开阔地带,骑兵冲击的话,这些燧发枪兵还是不够看的。”

“这也不怕啊,军阵之前可以拿东西挡下。陛下不是说了么,会组建车营,到时候偏厢车挡在前面,骑兵还怎么冲?”

“其实,要我说啊,就算骑兵冲阵也是不怕的,我们可以列成多个军阵,前后相隔距离。只要骑兵敢冲,最多冲垮前面几个军阵,等到速度没了,那便是待宰的羔羊。”

“步军最不怕的,就是拿骑军来换,就算一换三,我们也是赚的,更不用说,这种燧发枪兵训练快,很容易就能补充兵源。”

“你这种不行,损失大了,你看陛下怎么说?”

“……”

在这些开国名将的讨论声中,燕王朱棣混迹于其中,不过更多的是听,很少发言。

开国名将们说着这些兵事,自然很容易就讨论到了大概是明年的草原之战。

从讨论军队的编制,装备以及兵种组成开始,到如何深入草原作战,也是讨论得非常热烈。

特别是朱元璋拿了一副草原地图挂在训练场这边的议事大堂之后,针对草原之战的讨论,就更是热烈了。

“单支军队,我认为至少要五万,其中二万车营,一万燧发枪兵,两万骑军,如此才能保证全军带够粮草,深入草原之后又有自保之力。”

“如果是这样的话,按照陛下所说,四支军队深入草原,那就是二十万人马了。这粮草辎重的总数,就有点多了啊!”

“我觉得也是,除去辽东的二十万鞑子,在草原深处躲着的鞑子主力,大概也就十来万的样子。我们出动二十万去打,那也太看得起这些残兵败将了!”

“话也不能这么说,当初我们深入草原之战,不就是被他们打败了么!”

“什么,有么,我没记得我有打败仗啊!”

“不说这个,不说这个,我们讨论的是当下局势。要我说,骑军还是太多了点,人吃马嚼的,车营带的粮草物资,回头怕不够吃的。所以,我以为,一万骑兵已是够了!”

“我赞同,骑军主要用于护卫以及敌人逃窜时候追击之用。两万太多,一万已是足够!”

“没错,兵力少一些,那装备都能精良一些。”

“还有一个好处,我们一支军队只有四万人马的话,草原深处的蒙元主力估计是想吃下的。就容易吸引他们,拖住他们,等友军赶到再围歼他们!”

“不过你们没想过一个问题么?这四支军队不是你我领军,而是由四位藩王领军,他们……”

朱棣听到这里,就不服气了,当即开口说道:“我们兄弟领军怎么了?只是我们太小,没赶上开国时候的大战,要不然我们兄弟会没战功?”

他所指的战功,当然不是普通战功了。毕竟在这些名将面前,战功的份量要够重才行。

就比如说,这次出击草原的战事,如果能歼灭蒙元王廷的话,就算是这些开国名将,也绝对会羡慕这份战功的。

另外,朱棣比这些开国名将还知道更多。他父皇之所以要让他们兄弟四人领兵深入草原,肯定也是存了心思看他们的领兵打仗能力。只有在这次战事中表现出色,估计他父皇才会放心放他们去开疆拓土,打造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封国。

因此,这次的深入草原之战,他是势在必得的。

也是如此,他在这火器训练场就少说多听,向这些开国名将学习;回去之后,也有道衍和尚讨论,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带兵打仗能力。

此时,讨论到兴奋处的开国名将们,才想起他们中间还混了一个藩王,特别是这个藩王的丈人是魏国公徐达。于是,都打哈哈,当即转移话题。

“草原太大了,这中间还有这么一座大山横着,而且还不知道蒙元王廷主力在什么地方,就算是我领军,这一战怕也难打。”

“是啊,如果是四万军队的话,面对十几万蒙元王廷的军队,要想打赢是容易,光是燧发枪和火炮的打击,就能让那些鞑子吓破胆,关键是要拖住他们,等到友军到来,这个难度就大了!”

“按照陛下划出来的行军路线,距离最远的时候,怕是有上千里之多吧?如果这时候遇到蒙元王廷主力,就断然不可能得到友军的增援了!”

“不要说上千里了,就只要五百里,友军就不可能及时赶到。”

“你说错了,不是及时不及时赶到的问题,而是如何通知友军的问题!草原之上,你能知道友军到哪里了么?如果时时用骑兵联系,一旦遭遇敌人,他们必然会先切断我军的联系。”

“是啊,我也仔细想过,这次的草原之战,有新式火器打底,那最大的问题,是四支军队之间如何配合的问题。我们都是带惯了兵的,应该都明白,各支军队之间协同作战,太难了!”

“没错,就算约定日期也难,一旦出现意外,都没法让友军知道。这种战法,稍微一个不慎,就容易被敌人各个击破!”

“……”

这些开国名将们,连续几天的讨论,讨论到最后,意见就都统一了:那就是协同作战的困难。特别是深入草原作战的话,哪怕有地图,那也是人生地不熟的,没有后方补给,没有增援,协同作战就更难。

他们正在说着呢,忽然就有宫中太监前来传旨了。

不过这个旨意不是给这些开国名将的,而是给燕王朱棣的。

朱棣听到旨意之后,顿时非常意外:“神仙又赐下了法宝,让孤去试用法宝?”

太监传得是口谕,就是这么说的,因此,朱棣不等回答,就好奇地追问道:“短波对讲机,这是什么法宝?”

徐达他们,自然都陪着朱棣接旨,也就听到了旨意内容.此时听了之后,他忽然带着一点惊喜问道:“别的不说,这个对讲,是不是联络的意思,陛下不是说我们不用操心联络的事情么,该不会是这个联络的法宝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553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