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手机里的大明朝

作者:叫天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32章 朱元璋的一惊一喜

书名:手机里的大明朝 作者:叫天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3

朱标在和朱海军结束了对话之后,先去了偏殿学习和抄书的两处地方,宣布搬迁到国子监继续。

等安排了这个事情之后,他就匆匆赶去找他父皇,迫不及待地想分享朱海军告诉他的好消息。

而此时,在文华殿内,朱元璋却是先一步震惊了,看着快马送来的奏章,忍不住失声说道:“黄河竟然还是决堤了!”

之前的时候,因为朱海军的消息,他下旨让地方加强在荥泽、阳武两地巡查。因为根据历史记载,洪武十五年的时候,是这两处地方决堤了。

结果,地方上巡查之后,果然发现这两处地方都很危险,加固堤坝,没有危险之后,立刻快马向京师报捷,同时也算是拍了个马屁,皇帝英明,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黄河堤坝。

朱元璋收到这个消息,也是很高兴的,还特意叮嘱朱标要向朱海军表示下感谢。

结果没想到,转头又有一个奏章过来,黄河不在这里决堤,就在那里决堤了!

而且奏章中还说了,这次的决堤缺口很大,很可能会引发黄河改道了。

看着手中的这份奏章,朱元璋算是明白了。之前加固堤坝,只是治标不治本。黄河河床不断抬高,这黄河水患就难以根绝。

本来的话,这次的黄河水患是在两处地方决堤,威力相对分散了一些;结果因为堵上了这两处地方,导致黄河之水从一处堤坝决口,所以威力来得更大了。

朱元璋想着这些,心中叹了口气,看来还是要集中财力物力,要彻底整治一次黄河才行!

对了,如今已经有水泥,在治理黄河的时候倒也能用得上,至少比起以前,会容易不少。

随后,朱元璋下旨,立刻救灾,并且免去了受灾地区的赋税。

忙完这個,他才把这份有关黄河的奏章放到了一边。

可就在这时,他忽然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顿时整个人就一惊。

黄河会改道,那草原上的河道,是不是也会改道?自己根据六百多年之后的地图指定进军路线,是不是有可能存在问题了?

山川基本上不会变,可河流却真得有可能有变动的!

朱元璋的表情一下严肃起来,军国大事,非同儿戏。

他立刻有了决定,在他根据河流湖泊拟定的进攻方案要先暂停,让朱海军先查查,有关的那些河流湖泊,在自己这个时候是怎么样的?如此才能确定,这个进攻方案是否可行!

不过,朱元璋又立刻想到了一个问题。就是这个草原地图,朱海军一开始是没有的,是后来想办法才搞到的。并且他知道,这个草原地图中的大部分,在朱海军那个时代,也不是属于朱海军那个国家的。

这么一来,他就有点担心,朱海军不一定能查到番邦他国的河道改流详情。

朱元璋想到这里,也是有点头疼了。他已经下旨各地主帅立刻赶赴京师,就是为了攻打草原,以图一举歼灭蒙元残余的。如今算来,他们应该都已经在路上了。

那等他们到了,这个计划还说是不说?

万一河道湖泊真有变,那就很可能找不到蒙元残余主力,就会白忙活一场,这代价就会很高了。

他正在想着呢,朱标就找过来了。

朱元璋听到动静,一抬头看到儿子满脸兴奋地样子,便先放心心中的烦心事,露出笑容问道:“怎么,和海军聊了,又聊出什么好消息了么?”

朱标一听,连忙兴奋地说道:“父皇英明,海军贤弟真得是又解决了我们大麻烦。”

说着话,他才进入文华殿内.

朱元璋听到他的话,看他那么高兴,便很有兴趣地问道:“是解决了我们什么大麻烦?”

说真的,他还真是有些好奇。海军那边的东西,老师有给他惊喜。

在看到那支小天才点读笔之前,他是万万想不到,这世上竟然还有这样的好东西,能自己识字,还能读出来。要不知道的,真会因为里面是拘着一个博学的魂魄呢!

还有那电子书阅读器,他也看过了。就手中能握着的薄薄一个东西,就和普通书本那么大,可人家那里面却嫩该有几十本书那么多。并且根据朱海军的说法,其实是还能存放更多。

还有那太阳能充电器也是,竟然可以吸取太阳之精华,转变为一种叫电能的东西。

神奇,真得太神奇了!

因此,朱元璋此时,就想听听又有什么能让他出乎意料的东西或者事情?

朱标很快到了他面前,不忘记给他父皇见礼,然后才说道:“父皇,我们虽然有不少人手可以抄书,但是这速度终归是太慢了。海军贤弟说,他可以把书中的精华单独拿出来给我们。这么一来,抄出来的书本,可以给普通百姓用;而他另外给过来的精华,却能给我们这边的才智敏捷之士来学,有不懂也可以提前很多时间问他了。如此一来,这学习科学学问的进度,就能加快很多了!“

朱元璋一听,当即笑着点头说道:“不错,不错,这种针对不同的人的举措,很好!”

他虽然如此说着,表面上好像很满意,不过内心却还是有点失望的。因为这个虽然没想到,但是听到之后却也不惊讶。

他刚才期待的,是想要听到那种又超出他认知的好东西或者好事情!

朱标没看出他父皇的内心想法,而是继续介绍道:”还有,有关这个能源的事情,海军贤弟还说了,回头再给我们传送一个水力发电机,就是只要有水,就能源源不断地产生电能,并且这个电能的量会远比之前那个太阳能充电器要大。说是以后再给过来电器,就都能用,不用担心没有电能了。”

听到这话,朱元璋很是高兴。如果有水就能有电,那就太好了,不用再担心白天黑夜,不用担心阴天雨天。至于水,京师就在长江边上,有的是水。

这个消息,确实是个好消息,但是一如之前那个消息,并没有给他太大的震动。毕竟他已经知道能通过太阳获取到电能,再另外通过水来获取电能,就算意外也不会有多震惊了。

他正在想着,就听朱标话锋一转道:“不过海军贤弟说了,这个水力发电机有点大,也比较重,因此,要给我们传过来,就需要积蓄很久的时空通道能量才行。为此,儿臣已经做主,先让他挪下,把这个往后面排。只要我们省着点用电能,还是能凑合对付下的。”

朱元璋听了,点点头说道:“没错,时空通道能量不够用,我们该过紧日子也还是要过的。“

说完之后,他便问道:“今日的事情,就是这些了么?”

不管怎么样,几个事情都算是好消息,估计也差不多了。

结果,朱标一听,表情变得更为兴奋了一些,对朱元璋说道:“父皇,儿臣和海军贤弟提了您不去是要忙攻打草原的事情。各路将帅都在赶来京师的途中。海军贤弟一听,说想见见我们大明朝的开国名将。然后,他更是给了一个天大的惊喜!”

朱元璋一听,才明白儿子为什么那么高兴,敢情是把最好的消息留在最后说了。

于是,他直接忽视了前面的话,马上带着好奇追问道:“什么天大的惊喜?”

朱标本来就急着给他父皇分享,便语速很快地回答道:“海军贤弟说了,他们那个时候有一种叫做短波对讲机的东西,可以非常远进行对话。他说理论上来说,四五百里远都能通话!”

“什么?”朱元璋一听,顿时惊喜地从龙椅上站了起来,双手按着面前的案几桌面,大声问道:“四五百里远都能通话?”

这个事情,真得是无法想象了。如果要是真的话,那绝对是天大的惊喜了。

朱标听了,连连点头回答道:“是啊,这东西比顺风耳都要厉害。顺风耳只能听,不能说,但是这个东西是可以直接说话,就有点类似儿臣和海军贤弟了。”

说到这里,他想起朱海军的强调,便马上又补充说道:“对了,海军贤弟说得,这个是理论上。实际情况如何,需要他把那短波对讲机传送过来之后,试试才能知道!”

“父皇您想,要是这东西真能几百里那么远通话,那这次的草原战事,各军中都配备一个,就能互相照应,帮助很大了?”

“对对对!”朱元璋都忙不迭地开口,满脸笑容地说道:“如果这能这样,岂止是帮助很大,而是能将蒙元残余一网打尽了。真得如同一张网一样,协同行军,绝对能网住蒙元残余!”

说到这里,他立刻指示道:“你和海军通话是要等明天了是么?等明天时候,你立刻给海军说,别的都可以先不传,先把这个什么顺风耳传过来试试。这东西最是重要了!”

朱标看到他父皇这么着急,不知道为什么,他反而有点没底了,只好提醒他父皇道:“海军贤弟说了的,几百里是理论上的,有可能更短,有可能更长。需要我们这边试验之后,才知道通讯距离是多长!”

“喔,对了,还说这个短波对讲机还可能会受到雷电下雨之类的影响,有时候还要看天气的。”

朱元璋听了,兴致不减,当即吩咐道:“没事,就让海军先传这个东西。不管好不好,都先试过再说!”

说完之后,他非常感慨地说道:“海军那个时候的东西,真得是神奇啊!”

这一次,他已经记住了,这个神奇东西的名字叫做短波对讲机。

这个东西,是让她非常震惊了,也让他有一种震惊之后感觉很爽的感觉。

他就希望,海军那边能多来一些这样的东西,能让他非常震惊地,他最是喜欢了!

朱标看到朱元璋那么肯定,便答应了下来,准备下次通话就提这个事情,先把短波对讲机传过来试试看。

然后,他还记得朱海军所说,便又对他父皇说道:“对了,海军贤弟还说了,我们明朝两百年之后出了一个名将……”

说到这里时,他想起朱海军说得话,表情顿时变得非常气愤起来。

他这个表情变化,让朱元璋有点意外,心中想着,出了个名将咋了,怎么儿子这么气愤了?

这么想着,他心中就有点好奇。

这时候,就听朱标在顿了下后气愤地说道:“父皇,您知道么?那个时候十几个倭寇都能打到京师城下,而城中守军却不敢战!父皇,您说,这对我们大明朝来说,是不是奇耻大辱?”

朱元璋一听,顿时非常意外。

在明白了儿子为什么气愤的同时,他也是不解,当即问道:“为何有这等事情发生?如若真是如此的话,我们大明江山早该亡了吧?”

朱标知道他父皇为什么这么问,看看殿内没有其他人,便低声回答道:“老四迁都到了北平,京师这边算是陪都。”

朱元璋听到这话,愣了愣,随后便回过神来。不是都城,那还没想象中那么差。不过虽然不是都城,至少也是陪都啊,兵都这熊样了也不行啊!

想到这,他就有点生气地说道:“这里的文武官员都是干什么吃的,朝廷养着他们作甚!既然迁都,就不应该再另外养一班废物!”

此时的他,那是有点不满朱棣了。搞什么两京制有什么好的,这个败家子!

朱元璋带着一点气,对朱标说道:“你可别学老四,每个官具体做什么事情,都要有章程,别给他们养老用。当官,就是要做事的,不是瞎糊弄,都让十几个倭寇都能打城下来!要是爹在,沿途的官都吊死在路上,以儆效尤!”

朱标没想到,他父皇还冲着他在出气,想想这事还真没法向老四说,毕竟如今的老四,那是啥都不知道。

于是,他连忙顺着他父皇的口气,答应一声,然后赶紧转移话题道:“那个名将打倭寇,是自己练得兵,号称戚家军,每战以少胜多,战损比都是一比一百以上,最终平定了倭寇之乱……”

他正在说着呢,忽然就被朱元璋给叫停了,道:“等等,你说他的军队叫戚家军?”

“是啊!”朱标听了,点点头回答道。

他有点奇怪,不知道他父皇为什么突然问这个。

要说这种叫法,不是很正常么?宋朝时候,不也是有有名的岳家军么?

他正想着呢,就听朱元璋皱着眉头说道:“我记得之前你有提过,说海军那个时候的军队,不是用将领姓来命名?”

朱标一听,立刻想了起来,马上回答道:“对,儿臣有看到的,海军贤弟那个时候,军队都是什么第几军,第几军的,军中旗帜上都没有姓,甚至他们的旗帜中,还代表国家的旗帜。冲锋陷阵之时,也都是国旗引领……”

他是有看到过二战的视频,看到德国苏联的战争,那些旗帜都是图像来的;海军那个国家军队的视频,也同样如此。

此时,听到朱标的介绍,朱元璋的脸上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

过了一会之后,他好像才回过神来一样,吩咐朱标道:“继续,继续讲!”

朱标大概看出来了,他父皇不喜欢这种以将领姓来引领军队,估计是准备学海军那个时候了。

不过心中想归想,表面上还是听从他父皇的吩咐,继续讲解了起来:“……那个名将后来被调去北方打鞑子,他就针对鞑子的骑军发明出了一种战法,就是车营。海军贤弟已经给我看过这车营的构成,儿臣已经记下来了。”

说到这里,他才递上一份薄薄的纸。

朱元璋听到,很有兴趣地接过,展开一看,果然是一支军队的构成说明,甚至还有配图。

在兵事方面,他比朱标就有关多了。只是一看,就知道这车营是充分发挥出了火器的优势。一旦临敌,车营结阵,只要不是火药用完,敌人根本不可能攻破!

朱元璋浏览了一遍之后,不由得赞道:“这个车营用来运送粮草辎重的话,算是没有后顾之忧了。对火器的运用,算是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爹看了之后,很有启发啊!”

朱标听了一笑,正要说话时,就听到朱元璋又接着说道:“此车营就是费钱!如若朝廷没钱而整这个,很可能似而非似,发挥不出最大效果。”

朱标:“……”

他不知道,戚继光的车营出来后,后世对付辽东建虏,孙承宗等人,也学过这个车营,但是最终,也只是停留在了纸上而已。

不过戚继光留下的军队,倒是发挥出了威力,结阵而守,让建虏撞的头破血流,气得野猪皮连砍了好多个将领都打不下来。最终还是用俘虏的明国炮兵,调集重炮轰开了防线。戚家军也是火药用光,最终全军覆没,史称浑河血战。

此时,朱元璋赞了之后,便看向朱标说道:“海军是有心了,这个车营确实有用处。你替爹……”

说到这里时,他想起那短波对讲机,便改口说道:“……明天爹也过去,和海军说说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0129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