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手机里的大明朝

作者:叫天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94章 朱元璋的目的

书名:手机里的大明朝 作者:叫天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4

朱海军看朱元璋和万历皇帝都听得认真,他便继续接着往下说道:“这么一来,原本海外源源不断流入国内的白银便没了。再一个,国内不少有钱人都喜欢把银子藏起来。这样市面上流通的银子也少。”

说到这里,他看看朱元璋,然后再看一下万历皇帝,表情有些严肃的问道:“你们说市面上的银子减少,那这个银子是不是就会更贵,原本一两银子买一石米的,是不是有可能会变成一两银子可以买二石米了?”

万历皇帝听到这话,脸上露出了欣喜之色,不过碍于朱元璋也在,他不敢出声。但是他的表情被朱海军看到了,便直接问他道:“你有什么想法?”

万历皇帝听到朱海军问他,又看到朱元璋也看向他,不过没说话,他便鼓起勇气回答道:“这是好事啊,如此一来,国库的银子就更值钱了,就能买到更多的东西。”

朱海军听到这话,不由的愣了一下,随即回过神来,知道万历皇帝的屁股是坐在有钱人这边,因为他本身就是天下最大的地主,或者说最富有的人,那他的钱就更值钱了。

倒是朱元璋听了之后,紧皱了眉头,显然对万历皇帝的话不满意。不过他也没说出来,只是听着。

朱海军知道,朱元璋是想听他们两个是怎么说的。

于是,他便立刻对万历皇帝说道:“那你想过没有?在一条鞭法之下,百姓原本就要把粮食换成银子上交。本来的话,老百姓一石粮食就能换成一两银子上交的,结果现在要两石粮食才能换一两银子了,你说他们日子怎么过?”

万历皇帝一听,顿时愕然,他是真没想过,原来会这样!

朱海军看到他这表情,便又继续对他说道:“还有江南地区的经济比较发达,因此银子流通比较多。但是,西北地区远离沿海,流通过去的银子本来就少,这么一来,他们那边的银子会更贵。换句话说,西北地区的百姓,会比沿海的百姓付出更多的粮食才能交税。一旦有天灾人祸,你觉得会怎么样?”

这一次,他不等万历皇帝回答,就直接再说道:“事实也证明,明末的造反,就是从西北开始,然后席卷全国的。”

听到这个话,朱元璋都露出了沉思的表情。大明的疆域很广,各地的情况不同。有些地方,还必须是要区分对待才行。

万历皇帝之前知道自己说错了话,因此这一次他不敢发言,只是装出沉思的样子,似乎还在想其中的道理。

朱海军也不揭穿他,便给他总结道:“一条鞭法有好处,也有不好的地方。但是历史的趋势,其实就是要实行一条鞭法的。这也会为摊丁入亩的税收有了前提条件,从而让税收变得更合理,进而在国库越加充盈的基础上却能减轻百姓的负担。”

“至于一条鞭法中的缺点,其实也有补救的措施。”朱海军说出这句话之后,看到万历皇帝和朱元璋都同时抬头看他,他就继续接着往下说道,“比如银子来源减少,这個没关系,你只要有强大的军队,你就可以去他国抢银子来补充国内的银子流通。那些西夷殖民者占领的地方,你就可以去打下来。”

万历皇帝听得眼睛一亮,对于刚才朱海军所说美洲有那么巨量的银子,他早就垂涎欲滴了。

“还有,内陆西北地区的银子流通少,沿海地区的银子流通多,有几种方法可以解决。”

“一是朝廷人为进行调节不同地区市面上的银子流通,比如说设立银行。这一点,父皇是知道的。万历位面这边,我可以帮伱,详细的回头再说。”

洪武位面是已经设立了银行的,因此,朱元璋知道银行的作用。他听到朱海军的话,就点点头回应了一下。

万历皇帝注意到了朱元璋这边,心中便立刻又记下了银行这件事情,准备回头好好的向朱海军请教一下。

“第二个解决方法可以是增加西北地区百姓的银子收入,有一个比较简单的法子是,西北地区的民风彪悍,可以多征召他们为朝廷官军,然后出去打仗,立功奖赏他们银子,这样也会让西北地区的收入增加。”

朱海军说到这里,想了一下,又补充说道:“第三个解决方法也是最根本的方法,就是发展西北地区的经济,让当地百姓变得有钱起来。要这么做,就需要大力发展交通,能够让西北地区的特产,都能运到其他地区卖了换钱。”

朱元璋听的点点头,对于自己这个女婿的键政水平,他还是蛮佩服的。此时,他终于开口,向万历皇帝说道:“听到没有?好好学学!”

万历皇帝一听朱元璋终于开口向他说话,顿时连忙回应道:“是是是,一定学,一定学。”

朱海军讲的也很有成就感,便很愿意接着往下说道:“张居正第二个有名的政策便是考成法……”

说到这里,他就把什么是考成法,主要给朱元璋解释了一遍。他发现他在说的时候,就能看到朱元璋的表情明显比刚才更兴奋了一点,很显然,这应该更对他的胃口。

在洪武位面那边,虽然因为朱元璋的强势,所以底下的官员都不敢怠慢。但是,朱元璋也明白,就只靠他的威慑,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显然是不行的。

在他之后,要想对那些官员严格,让他们努力当官,当好他们的官,那张居正的这个考成法,似乎是个很不错的法子。

这不,就听朱元璋开口说道:“这个法子不错,一旦用好了,便能汰弱留强,官场上留下的,就都是能做事的官员。”

之前说一条鞭法的时候,朱元璋都没有点评,但是,他一听这考成法,就立刻点评了起来,这让万历皇帝敏锐的注意到,太祖皇帝非常欣赏这个考成法。

不过他刚想到这,就听到朱元璋又话锋一转说道:“不过这个考成法,也要看是什么人用,如果说定下的目标,要官员做的事情,都是不切实际的,或者难以完成的,那执行起来就会有问题。”

朱海军听到他这话,不由得很是佩服,当即对朱元璋说道:“没错,这个考成法虽然好,但是也有缺点,就是父皇所说的,要各级官员去做的事情,到底能不能完成,是不是超出能力范围之内,也是有讲究的。”

在原本的历史上,考成法的有效性也是有目共睹的。

在考乘法出来之前,对官员的考核是京官每六年“京察”一次,地方官每三年一次“大计”。但是这种考核往往成为党争的工具,因为具体评判的标准不明。

而考成法实施之后,各级官员做了多少事情,结果如何,都摆在那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因此,在天启年间和崇祯年间,又都有官员建议重新启用过这个考乘法来应对某方面的事情。

但是,崇祯皇帝太心急,对于考成法的目标,给的要求又太高,以至于底下的官员根本就难以实现,从而彻底摆烂。

当然了,袁崇焕的五年平辽是他自己说的,和崇祯皇帝没关系。

在张居正死后,文官就以不符合祖制为由(可不就是张居正想出来的法子),废除了考成法。

此时,就听朱海军总结道:“按照你们的科举制度,只要中了进士,就一定可以当官。但是,实际上有的人读书厉害,但是要想当好官却不一定行。”

“这考成法,就能把一大批不适合当官的,还有一些靠熬资历的官,都给考核出来。确实能做到,让各级官吏以他们的才能来评判他们的当官能力。”

朱海军说到这里时,忽然感觉这个考成法有点像后世的kpi考核法,就是以结果论,做的不好,成绩不达到要求,那就会被淘汰。

当然了,他工作其实并没有太长时间,就因为喜提金手指就自己创业了。因此,到底像不像?他也只是一个凭印象的估计而已。

朱元璋在听完朱海军的话之后,看向万历皇帝,表情严肃的说道:“大明到了你这一代,已经过了两百多年,效率低下,官员众多,用这个考成法,确实能解决你这个时候的不少问题。官员要不得力,你就是一心想中兴大明,那也不大可能。因此,你想要做事,就必须要治理好的官,明白么?”

万历皇帝听到太祖皇帝的教导,便连忙恭敬的答应,不敢有半点违背的意思。

朱元璋看看时间差不多了,他就对朱海军说道:“贤婿,你母后的生辰很快便到了,我想给她买点特别的礼物,那就只能到你这里来了。你帮我参考参考,怎么样?”

一听这话,朱海军不由得笑了,他没想到朱元璋还真是浪漫,竟然是为了这过来现代世界。不过想想也不奇怪,朱元璋和马皇后两人的感情,还是没得说的。

于是,他便和万历皇帝结束了时空通讯,开车陪着朱元璋出去了。

万历皇帝看着这一幕,说真的,他心里很羡慕。就是很遗憾他最喜欢的郑贵妃不是皇后,要不然的话,他和郑贵妃也就能像太祖皇帝夫妇一样了。

在羡慕了一会之后,他便还是考虑起刚才和朱海军的对话。不用说,太祖皇帝的意见和建议,他也非常在意。

万历皇帝正在思考时,忽然就听到奏报说,福建的八百里加急到了。

于是,他立刻摆驾文华殿,召集内阁议事。

如今的内阁,是王家屏,赵志皋,还有张位,一共三个。

此时,他们见到万历皇帝的时候,都是非常震惊。

皇帝之前派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八百里加急赶往福建的事情,他们是知道的,对此,他们自然是将信将疑。

倭国那边有人收集了详细的倭国消息,派人送回大明,如今还在海上,还是会到福建上岸。

这事情,凡人是绝对不可能预知的,也只有神仙才能算得出来。如果是真的话,这就等于是铁证了,皇帝的恩师必是神仙无疑。

结果,从刚刚收到的八百里加急看,倭国消息的详细,真的是让他们瞠目结舌,甚至连倭国出了多少兵力,大概在什么时间点会进攻朝鲜?用什么策略来应对倭国的进攻,都有详细的说法。

万历皇帝拿到这份情报,仔细看了之后,他同样是没想到,真的会有一个普通人,虽然身在倭国,却一心为朝廷办事,做到了这等程度!

于是,他便感慨地说道:“仗义每多屠狗辈,果不其然也!”

王家屏一听,有些好奇,便问道:“陛下,此乃对联,不知下联是什么?”

万历皇帝听了,摇摇头说道:“恩师给朕说起这个消息时,就有感慨,说了这句话。”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这个对联是明朝曹学佺在广西任职时候,审理案件时有感而发。

但是在这个时候,曹学佺还在准备会试,并且是落选,然后回了老家结婚,要到万历二十三年才会以二甲五十名考取进士。

赵志皋接着便奏道:“陛下,如今已经清楚倭国的情况,不妨去旨朝鲜,让他们加强戒备,如果倭国连朝鲜都打不下来,那自然不用再费朝廷钱粮兵力。”

张位一听,却有不同意见道:“从这消息上可知朝鲜是早就知道倭国野心,但是他们却一直遮遮掩掩,就去年冬至派人来京师,依旧是如此,其心可诛。”

他对朝鲜并没有什么好感,在原本的历史上,当抗倭援朝战事开始之后,朝堂上商议军队后勤之时,张位就主张设官于朝鲜八道,屯田驻扎,由于此举有吞并朝鲜之嫌,最终未被采纳。

王家屏作为内阁首辅,他自然是站在大明的角度来考虑这个事情。

只听他向万历皇帝奏道:“陛下,微臣以为,要是能不费朝廷钱粮兵力,那自然是再好不过的。”

很显然,他是赞同赵志皋的建议。

但是,万历皇帝听了之后,却对他们说道:“卿等没看见,朝鲜一直在和倭国来往,他们岂能不知倭国的野心,不知道倭国要干什么?如果他们真有心的话,一边加强戒备,一边把消息传递给我们。”

“但是实际上呢,朝鲜只是敷衍我们。就算我们提醒朝鲜要加强戒备,要是他们认的话,那就等于是他们承认在敷衍我们。因此,卿等以为,他们会怎么做?”

一听这话,王家屏和赵志皋不由得互相看了一眼,知道皇帝说的没错,就算提醒朝鲜都没用。

他们正在想着呢,就听到万历皇帝严肃的对他们说道:“根据朕恩师所说,倭军进攻朝鲜之后,势如破竹,一个月余便会占领朝鲜,直逼鸭绿江边。就朝鲜军队的战力,你们就不要抱希望了!”

听到这话,就算对朝鲜不感冒的张位,都是难以置信,当即说道:“陛下,这不至于吧?就算是走,也差不多要这么多时间,更何况朝鲜军队肯定会抵抗!”

说实话,万历皇帝一开始听到朱海军说这事的时候,其实也不是很相信。才一个月多点,就能打到鸭绿江边来?

但是,随着他和朱海军接触的加深,他已经相信了朱海军说的这话,应该是没问题的。

因此,万历皇帝便回答张位道:“到底至于不至于,我们且看便是,当下要做的就是编练新军。一旦正如恩师所料,朕便会亲领大军,消灭倭军,灭亡倭国。”

王家屏等人,一开始听着还没啥。既然提醒朝鲜没用,那就先看着便是,朝廷自己这边做好准备。但是,他们听到万历皇帝的后半句,顿时就傻眼了。

皇帝要亲征?

在大明历史上,除了开国前期的皇帝之外,就只有正德皇帝领兵出战过,其他皇帝,可都没有这种事情的。

这怎么能行!

于是,王家屏等人回过神来,第一时间,便纷纷劝谏了起来。

“陛下,万万不可啊!”

“陛下乃国之根本,岂能主动涉险!”

“兵法有云,战事胜负,无有绝对把握。这打仗,绝非儿戏也!”

“……”

万历皇帝听着他们在说话,摆摆手,然后无奈地对他们说道:“此非朕想去,而是朕之恩师要求,太祖皇帝首肯。”

王家屏等人一听,顿时傻眼了。

神仙要求,太祖皇帝首肯?

他们刚百分百确认了皇帝恩师是神仙的事实,就听到了这个消息,这让他们有点难以反驳了。

神仙的要求,并且太祖皇帝也同意了,那他们这些当臣子,还能反对?

万历皇帝看到他们这样子,便也安慰他们说道:“朕已经学会了骑马,并且恩师有教新式战法,朕都在教给禁卫。另外,恩师也很快便会传送法宝过来,帮朕组建空军。”

“按照恩师的说法,朕会拥有一支超越这个时代的军队。就如同我们现在这个时候的军队,却打饮毛茹血的部族军队一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410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