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手机里的大明朝

作者:叫天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90章 鲶鱼

书名:手机里的大明朝 作者:叫天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4

朱海军听了,认真地点点头说道:“没错,对大明朝来说,是普通百姓而已。但是,他们的事迹,绝对值得你广为宣传,树立为榜样的。”

听到这话,万历皇帝的兴趣和好奇心被彻底勾起,连忙追问道:“哦,恩师请讲!”

于是,朱海军一边看着电脑,一边对万历皇帝说道:“为首一人,叫做许仪后。他科举多次失败之后改为学医。在隆庆五年时,,于广东沿海一带行医时,不幸被倭寇挟持至倭国的九州萨摩国。在那里,他凭借高超的医术赢得了萨摩藩主岛津义久的信任和喜爱,被留在宫廷中担任御医,并娶妻生子……”

听到这个开头,万历皇帝就疑惑了,这不是变成倭国的人了么,怎么还要他来表彰忠义之士?难不成,和这倭国出兵有关?

他在想着,朱海军则继续说道:“万历十三年,他向岛津义久进献“协惧哀告”,陈述了倭寇在大明东南沿海的罪恶行径,促使岛津义久派兵诛杀了海盗头子陈和吾、钱少峰等10余人,为东南沿海百姓除去了大害。“

听到这话,万历皇帝想了想,便开口说道:“巧计杀海盗头子,确实可以!”

其实,这和他听完之前朱海军的话之后,已经被拔高的期待有不少落差,换句话说,心中其实是有点不以为然。但是,碍于朱海军的面子,他也是夸奖了一番。

就他本心来说,就这个事情,让他广为宣传,竖为全国榜样,份量似乎不够。

然而,他刚有这个想法,却听朱海军严肃地对他说道:“他的主要事迹,我还没说呢!”

“啊?”万历皇帝一听,有些意外,同时也恢复了兴趣,立刻追问道,“恩师请讲!”

“倭国要进攻大明的事情,其实倭国那边早就在准备了。因此,许仪后听到消息之后,担心自己的祖国吃亏,就立刻开始收集相关消息,然后送来大明,让大明这边能早做准备。”

说到这里,朱海军严肃地看向万历皇帝,认真地说道:“这个事情说起来简单,但是身处倭国,要做这样的事情,其实是要冒很大的风险,很可能是会掉脑袋的。”

他看到万历皇帝在听着,便继续说道:“你想想,他在倭国娶妻生子,并成为一方诸侯非常信任的郎中,本来活得很舒服,如果要去收集倭国进攻大明的消息再想办法传送回来,对他有什么好处,并且很可能会落得家破人亡。这种事情,一般人会做么?”

万历皇帝听到朱海军这话,代入了许仪后的位置想了想,然后摇摇头,有点惭愧地说道:“换了朕,怕是不会这么做。”

听到万历皇帝老实回答,朱海军其实是比较满意的,便对他说道:“是啊,放着好日子不过,要去做一件有生命危险的事情,并且不会有任何回报的事情,一般人都不会去做。但是,许仪后却去做了,并且做得非常认真。”

“他详细调查倭寇准备出兵的情况,从政治,经济等各种角度来分析这個事情,但是军事方面,他就不大懂了,便又冒险去找别人问。最终,他还真找到了一个在萨摩藩当低级军官的大明人,这个人叫郭国安,就帮许仪后收集军事消息,写军事方面的资料。最终,你知道这份情报有多详尽么?他们做到了什么程度?”

万历皇帝肯定不知道,但是他感觉,这份情报的份量会比较重,因此,他摇摇头之后便说道:“应该很详细?”

朱海军听了,严肃点头道:“没错,这份情报有大约五千多字,里面分成了六部分:一陈倭国之详;一陈倭国入寇之由;一陈御寇之策;一陈倭国关白之由;一陈倭国六十六国之名;复陈未尽之事。林林总总,涵盖了倭国的方方面面,内容极之详尽。”

万历皇帝听得目瞪口呆,他确实想过,这份情报会很详细,份量会比较重。但是,他却万万没想到,竟然会这么详细,份量会这么重!”

倭国和大明隔海相望,因此,大明其实并不了解倭国的情况。虽然收到了消息,知道倭国确实要进攻大明,但是倭国的具体情况,都还是模糊不清的。

如今要是有了这份情报,那对倭国的情况就立刻清楚了,这对大明应对倭寇的进攻,甚至可以说,对于大明反攻倭国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他在想着呢,朱海军却还在继续说道:“许仪后收集这些消息之多,花了他不知道多少时间和精力,也是如此,最终被人告密,然后就被倭寇头子丰臣秀吉给抓了,要把他杀掉……”

“啊?”万历皇帝一听,顿时出乎意料,立刻露出了担心的表情,连忙问道,“那怎么办?”

朱海军听了,摇摇头说道:“他不是凭借医术救过萨摩番的那个诸侯么?那诸侯自己不好直接救他,就写信求到另外一个大诸侯德川家康那里,让他帮忙求情,才救出了许仪后。这个事情相当凶险,差点就死了的。”

万历皇帝听到这话,很是认同的点点头道:“确实凶险万分。”

朱海军听得点点头,然后继续严肃地说道:“可就算这样,许仪后依旧担心祖国,心怀大明,还继续想着法子要把他写好的情报送回大明。他前后托了两个去倭国做买卖的商人,但是路途遥远,他又不熟悉这两个商人,就怕耽搁了,因此一直不放心,忧心忡忡。”

“这时候,他的学徒朱均旺,江西抚州人,站了出来,愿意冒着被倭寇抓的风险,不顾海路凶险,送情报回大明。”

万历皇帝一听,不由得赞道:“此也是义士也!”

“没错,他本在南海贩卖布匹,结果遭遇了倭寇,被掳至萨摩藩福昌寺替人抄写经文。恰好许仪后去寺里烧香,听到朱均旺说家乡话,大为欣喜,通过岛津义久的关系把朱均旺解救出来,收为弟子,留在身边抄写药方。朱均旺对许仪后感激涕零,看到他这么忧愁,便毅然站出来,主动要求当信使的。“

“倭寇当时已经封锁港口,还不准明人上岸,也就难以混上来大明的船只。许仪后想尽办法,送他上了一艘船,躲在船底不被人发现,如今正在回大明的路上!”

朱海军说到这里,心中非常感慨,他觉得,这完全可以拍成一部非常好看的谍战剧,只是没人拍!

万历皇帝听到最后,连忙问道:“在回大明的路上?能安然归来么?”

朱海军听了点点头说道:“按照历史记载,在万历二十年一月十六日,他坐林绍歧的商船离开萨摩藩。就藏在船舱底部,生怕被人发现,躲了四十多天。一直到了二月二十八日,这条船终于抵达福建大岞湾。而这,是朱均旺被掠去倭国已经有十五年了;他登陆之后,顾不得身体虚弱,径直去找福建巡抚张汝济,把许仪后的报告递交给大明官府。”

万历皇帝听到这话,当即有点欣喜地说道:“那岂不是说,还有十天就会到福建了?”

说完之后,他兴奋地搓搓手说道:“真乃义士也,堪比苏武,不,不对,苏武好歹还是朝廷派出的使节,但是这三位义士,特别是那许仪后,根本只是普通百姓而已,却能时刻记得母国之安危,冒大险而不计回报!“

说到这里,他看向朱海军,振奋地说道:”恩师说得对,朝廷一定要表彰此等忠义之士。让朕想想,让朕想想……”

朱海军看到他这么兴奋,也是欣慰,就没说话,让万历皇帝自己想着。

过了一会之后,他就又抬头看向朱海军说道:“朕派人八百里加急赶往福建,隆重迎接朱均旺,然后护送来京,朕要亲自接见,当面表彰,让那些文官武将都看看,这才是大明朝的楷模!”

说到这里,他想起什么,便又立刻说道:“对了,还要给他家乡去一道旨意,立一道牌坊!”

朱海军听到这话,点点头,不过夜提醒道:“许仪后和郭国安还在倭国,还不能透露他们两人的事迹,要不然他们就会危险。等你什么时候灭了倭国,救出他们之后,再对他们进行表彰就可以。”

万历皇帝听了,立刻点头,连忙说道:“朕明白,朕明白!”

看到这一幕,朱海军也有点感慨道:“仗义每多屠狗辈,这句话真是一点没错,那我就先下了,你忙吧!”

万历皇帝听到这话,便立刻恭送朱海军,等朱海军离开之后,他想了一下,便立刻下旨道:“传锦衣卫指挥使觐见!”

朱海军之前给的消息中,稍微有些出入。但是,万历皇帝知道,这是历史记载不详细的原因。

就比如说,如今的锦衣卫指挥使,便已经是骆思恭了。

在等锦衣卫指挥使的时间内,万历皇帝也陷入了沉思。

刚才朱海军的话,对他触动很大。

锦衣卫和东厂按理来说,就应该是他的两只眼睛和耳朵,是他的爪牙。哪怕圣明如太祖皇帝,都得依赖锦衣卫。

可要是锦衣卫和东厂不忠心的话,他就成了聋子、瞎子,被蒙在鼓中而不知外事,这是绝对不能允许的。

恩师说了,权力越大,就越是需要监督,如此才不敢欺下瞒上!

既然如此,那怎么监督呢?

一直到骆思恭赶来觐见了,万历皇帝都还没什么头绪。

于是,他便暂时不管了,只是对骆思恭说道:“朕得恩师指点,有一份倭国消息已在回大明的路上……”

说着,万历皇帝便把朱海军所说有关三个义士的消息说了一遍,然后他便严肃地交代道:“你亲自去福建一趟,八百里加急赶去,提前到达迎接朱均旺,传旨福建巡抚,对此等忠义之士,定然是要夸功,以为天下之榜样。消息先送回京师,你亲自护送朱均旺回京觐见,听懂朕的意思了么?”

骆思恭听得非常震惊,不但震惊于这个事情,人家都还在海上,皇帝就知道了,而且也震惊皇帝竟然如此重视,是他以前都没听说过的。

听到皇帝如此郑重地交代,他又岂敢怠慢,便立刻回应道:“末将遵旨!”

等到他走了之后,万历皇帝继续想厂卫的事情,但是一直比较头疼,最终他回后宫,找郑贵妃去了。

万历皇帝在郑贵妃这边,是最放松的。而且郑贵妃马上就要生产了,他也想着多陪陪。回头要是真领军出征的话,都会有很长时间不能见面的。

但是,他是带着心思过来的,又怎么可能瞒的过最了解他的郑贵妃。

郑贵妃见他心不在焉的,便直接问他道:“何事致陛下心事重重?”

以前的时候,万历皇帝只要有心思,都是会和郑贵妃说的,此时听她问起,也不隐瞒,便把担心厂卫遮蔽圣听的事情说了一遍。

说完之后,他带着忧虑说道:“朕长久居于宫中,若耳目不灵,则轻则不闻外事,重则不辨忠奸。以太祖皇帝、成祖皇帝之能,都要依赖厂卫为耳目,你说,朕该怎么做,才能保证厂卫成为朕真正的耳目?”

听到这话,郑贵妃也沉默了。这种事情,说起来简单,但要真的做好,并不容易。

万历皇帝看到郑贵妃在那沉思,他便又说道:“恩师说,权力过大,则容易滋生腐败,必须要有监督才行。但是,朕在想着,这监督又该如何监督,能保证这监督与被监督的不联合起来,一起糊弄朕么?”

郑贵妃听到这话,倒是没犹豫,立刻就说道:“这倒不是难事,伱让两个仇家做这两样事情,他们就不可能勾结在一起了!”

万历皇帝一听,稍微有点意外,不由得思索道:“仇家?两个仇家?”

监督和被监督的,如果是仇家,就不可能勾结……

忽然,万历皇帝想起朱海军曾说过的一些历史,顿时感觉可以。但是真要做,又有些难以拉下脸,这可以么?

想着这些人选,他不由得又为难了。

郑贵妃看出来了,便带着一点好奇问道:“陛下心中可是有什么计较了,但是又有些为难?”

万历皇帝听了,苦笑着点点头说道:“是啊,朕确实想到了仇家,但是,这也关乎朕的脸面,甚至可以说,自己打自己的脸……”

郑贵妃都放弃了争取自己儿子为太子的事情,对于其他,她就更不会在乎了。此时听到万历皇帝所说,便带着好奇地追问道:“陛下说来听听看?”

万历皇帝是不会瞒她的,便对他说道:“朕听恩师说过,在张居正执政期间,史称万历中兴。换句话说,后世是肯定他的。他的儿子和孙子,被朕的孙子重新启用后,也对朝廷效忠,能做到以死殉国。如果用他们为官,则必然和现有这些文官不对付,他们勾结的可能性极低。可是,张居正却被定了数条大罪,还都是出自朕之手。难不成,朕自己打自己的脸?”

张居正死后开始被清算,抄家,还逼死了张居正的大儿子,其余四个儿子,要么流放,要么贬为平民。张居正推行的政策,也被后续首辅放弃。就万历朝来说,张居正家族是真没有翻身的可能。

在原本的历史上,要到天启年间才会给张居正平反,到崇祯年间才给张居正的儿子重新起服。

张居正的前几个儿子死的早,他的五儿子活到了崇祯十三年,被流贼抓到却宁死不屈。孙子张同敞被孔有德所抓,同样宁死不降。

郑贵妃听明白了万历皇帝的所有想法和顾虑之后,便对他说道:“那有什么,不就是奸臣蒙蔽圣听,如今由陛下恩师和太祖皇帝指点,所以给他沉冤昭雪,这不就得了!”

万历皇帝一听这话,顿时无语。不过仔细想想,其实也真是这样。如果不是朱海军给他说的话,他肯定至今还在恨着张居正的。

但如今已是知道,张居正有功有过,但就从万历中兴这四个字来说,那也是功大于过。

万历皇帝对于张居正的执念,在朱海军的解说之下,也都已化解,要不然,他也不会认清自己开始振作。

此时听到郑贵妃的话之后,他思考了良久,便有了决定。

张居正的二儿子张嗣修,万历五年丁丑科第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三儿子张懋修万历八年庚辰科状元,四儿子张简修万历六年以锦衣千户为指挥佥事,然后再到指挥同知。

万历皇帝酌情恢复张居正部分名誉,肯定他的一些功劳,然后决定封张嗣修为都察院御史,张懋修为吏部郎中,张简修为锦衣卫南镇抚使。

这就等于是往官场上放入几条鲶鱼,张家人肯定和现在这些官都不大对付。而南镇府司是管锦衣卫军纪,监督锦衣卫的。以前时候北镇抚司权力更大,但是万历皇帝决定用好这个南镇府司的作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837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