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手机里的大明朝

作者:叫天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172章 最有劲的吃法,就是一口闷

书名:手机里的大明朝 作者:叫天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4

朱海军看了这么长时间的戏,如今看到他们都回宫去,在路上反正闲着也没事,他就和朱标聊了起来。

就听他对朱标说道:“历朝历代,对于反腐这一块,可以说你父皇所做是最厉害的。不过你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为什么贪官还是那么多?”

朱标听到这话,有点好奇,便连忙问道:“为什么?”

他知道,朱海军既然主动说起这个话题,那肯定是有一番见解的!说实话,他确实很想听听后世的人是怎么看待这个事情的?

朱海军先是看了一眼视频当中的朱元璋,然后才回答朱标说道:“有些贪官,确实是因为贪婪而贪。这些人,你父皇杀起来不手软,我们也是为之叫好的。”

“但是有一部分贪官,他们确实贪了,但是他的贪是情有可原,对这部分人,我们还是同情为主的。要是有可能的话,我觉得你父皇改改方式,或者可以挽救这部分人,让他们不贪,那么相对应的,贪官的总数便会少很多。”

朱标听到这话,很是有点奇怪,立刻发问道:“贪官贪财,竟然还分理由?既然都贪了,那他们就要承担贪腐的后果,何谈情有可原?”

骑在他前面的朱元璋,其实是竖着耳朵在听他和朱海军的说话。此时听到他们好像在谈论贪官的事情,这是他很重视的,于是也想听听,便转头插话道:“你和海军贤侄在谈什么呢?”

朱标听到,便稍微催马跑快了一点,快到和他父皇并排骑行的时候,才把朱海军开的这个话题给朱元璋转述了一遍。

说完之后,他就问他朱元璋道:“父皇,您说儿臣说的对不对?”

朱元璋听到他的问话,并没有回答他,而是说道:“我们先听听海军的想法,相信海军这么说了,肯定是有他的道理!”

这個话要是别的人说,特别是他手下的文武大臣来说,朱元璋未必能听劝,甚至都不听对方说完就会发飙,但是朱海军来说,朱元璋就显得很有耐心了。

此时,朱海军听到朱元璋的话,便认真了起来,开口说道:“洪武朝的官,或者说大明朝的官,俸禄一直不高。甚至可以说,是历朝历代中最低的。”

“叔在开国定下的俸禄,在洪武朝时候,经济不发达,物价水平低的时候,或许还行。但是这个俸禄一直不变,那就有问题了。”

“或者先不说这个问题,只说洪武朝的时候,俸禄一直不变,但是他们俸禄中的大明宝钞却一年比一年贬值这个事,换句话说,就等于变相的降低了他们的俸禄。这么一来,这些当官的生活越来越艰难,甚至可能到了吃饭穿衣都困难的程度。那当他们看到可以利用手中权力让日子好过一点时,自然就会有人因此而贪了。”

“对于因为这个情况而贪的官员,说实话,是值得同情的……”

明朝洪武年间的官员俸禄,一开始的时候全是用米粮发放的。但是从洪武九年开始,朱元璋实行了俸禄“折色”制度,即官员的俸禄不再全部以实物形式发放,而是一部分发放粮食,另一部分折算成白银和宝钞。

之所以如此,归根结底还是明朝开国初年的粮食不够用。

第一个原因是因为在打仗,所以军粮必须优先保障;

第二个原因是刚开国,百废待兴,很多民生基础都因为战争的破坏而导致灾害频发,朱元璋不得不赦免税收,少了收入,甚至还要拿出粮食来赈灾。

所以朱元璋把粮食的主意打到了官员的俸禄上面,自己印了一部分大明宝钞来代替给官员的粮食。

基于这个背景,朱元璋在听到朱标的转述之后,知道朱海军说的有道理,但是他还是辩解道:“可如今不是在贤侄的帮助下,大明宝钞已经不再贬值了,甚至还很受欢迎。”

朱海军听到这话,毫不留情地指出道:“那是现在!”

说完之后,他也不等朱元璋再说话,便接着说道:“我们再来说第二点,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发的大明宝钞越来越多,如果物资供应不跟上的话,那么钱多货物少这种情况,必然会导致货物的价格越来越高。”

“这么一来,我们可以打个比方,一个官员的俸禄,以前的时候能买10斤肉,结果因为肉越来越贵了,所以他现在只能买5斤肉,这就等于是说官员的俸禄不变,但是他的生活会变差。”

“事实上,只要通货膨胀了,涨的就可不只是肉价,衣食住行都会上涨!俸禄不变,那么他们的日子会越来越难过。”

朱标听到这话,勉强笑道:“贤弟这话,是过于危言耸听了吧?”

朱海军听了,想也不想,就回答道:“物价绝对是波动的,没有任何人能控制它一成不变。你们平时多注意一下民间最关系民生的物价,就能知道物价波动与否了。”

朱元璋在听了朱标的转述之后,他倒是没有说什么危言耸听不耸听的,只是回答道:“如今布匹就便宜了不少,只要能按照贤侄所说那样,大力发展生产力,货物变多,那物价不就不会涨了?”

听到这话,朱海军直接问道:“那你大明宝钞会印多少?一般来说,纸币的印刷都是根据生产货物的总量多少来印多少的,但是这个关系伱没法绝对掌握,所以一般你都会印多一点。”

“我之所以说这个,就是想告诉你一个道理,俸禄一直保持不变,这肯定是不对的!”

朱标和朱元璋听了之后,都沉默了。

朱海军这边却还没说完,他又继续说道:“这还是正常情况下,如果说一家子出现什么意外,比如说生病什么的,家里开销一下多的话,会让一个不怎么富裕的家庭一贫如洗。”

他刚好查过一个资料,知道有这样的例子,因此他就马上对朱元璋说道:“那个电工方孝儒,他就曾因病卧床,家中粮食断绝。所以你们想想,官员不挣外快的话,就只是那点俸禄,想活得好一点,还真的不容易!”

这个位面的方孝儒,因为物理学问优秀就被朱标抓了包,让他去学电工的知识,因此,朱海军就有电工方孝儒一说。

此时,朱海军还在继续说道:“就刚才,都有好几个官员差点饿晕,不也证明了这一点,他们中的有些官,光靠俸禄,活得有点难。如果不改善他们的处境,很可能他们最终会变成贪官。”

朱元璋听完这些话之后,明显陷入了思考当中。朱海军见了便没再说话,就让朱元璋同学好好想想吧。

过了一会儿之后,已经看到远处的正阳门时,朱元璋忽然问朱标道:“海军贤侄还在吗?”

在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后,朱元璋便脸色恳切的问道:“那贤侄可有什么好的法子?”

他杀了这么多年的贪官,是有点杀怕了,不是说不敢杀人,而是杀的没有官了!

之前的郭桓案,就导致很多官不够用,只能让他们带着枷锁处理公务。并且之前的时候,有苏州才子不愿意当官,他也大发雷霆的杀人抄家,其实就是洪武朝的官不够用了。

要是像大明中后期一样,等着当官的人都在排队了,他才不会管那些人愿不愿意出来当官呢!

朱海军就在等朱元璋的这句话,因此,在听到他问了之后,便马上回答他道:“我帮你想了一个法子,就是参考我们现在的做法,然后也考虑你们那个时候的实际情况,想出来的一个法子。”

朱元璋一听不胜心喜,连忙问答:“是何法子?”

问着这话的时候,他不由自主的放慢了马速。

他这速度一减下来,后面所有人的速度就被迫减下来,以至于那些肚子饿的咕咕叫的官员,都很是心急。

但是他们也看到皇帝似乎在和神仙说话,因此也不敢有怨言。

朱海军这边,带着一点兴奋,为朱元璋出谋划策道:“可以允许那些生活有困难的官,向朝廷借钱,调查核实之后,觉得他们确实生活困难,那就借给他们钱,这不就解决了他们的生活困境,让他们当官没有了后顾之忧,不用违背良心,冒着很大危险去贪腐!你好,他好,你们都好!”

朱元璋听了点点头,带着思考回答道:“如此做法确实是可以,但是他们既然借钱,那总得要还,他们能还这个钱吗?”

朱海军听到这话,马上就说道:“我还没说完呢,还有补充!”

朱元璋一听便笑了:“这倒是叔心急了,那就请贤侄接着说!”

“你最好在另外建一个养老金,什么意思呢?就是官员兢兢业业,正常告老还乡的话,就可以领一大笔钱用来养老,让他们余生无忧。”

“这么一来,可能他们在当官的过程中遇到某些诱惑的时候,考虑到有这笔养老金,就会拒绝诱惑,也能帮你减少贪官。”

“而在他们当官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要借钱的话,你就从这个养老金里面扣。能还上最好,还不上,那也是他们养老金会减少而已。”

“另外,可以为这个事情专门设立一个衙门,叫做银行。这个衙门平时除了能让官员借钱之外,也可以给其他百姓借钱。还可以给官员和百姓存钱,然后你就可以利用存钱和借钱的利息差来赚钱。”

朱元璋一听这话,虽然他还不明白这个叫做银行的衙门,到底是个怎么做法,但是他敏锐的意识到了一点,便笑着问道:“贤侄那边可是有叫银行的衙门?”

朱海军听了,也是笑着回答道:“没错,我们这里就有银行。并且我们这里还有一句话叫做银行是经济的驱动力!”

朱元璋之前和朱海军聊了很多,也能听懂一些后世的词,比如说经济是什么意思。

因此,他对于朱海军的这个建议很感兴趣,不过眼看着马上到正阳门,他便对朱海军说道:“那等回头贤侄好好给叔说说,如何?”

朱海军听了当然不会有意见,不过最后他还补充说道:“当官的总比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条件要好,刚才看到那些当官的都有饿晕的,那说明你们明朝的普通老百姓,有些生活条件更不好。所以,你们当前的重心真的是要发展生产力,多生产出物资。比如说那几个养殖场,你们要尽快做起来。”

这次都不用朱元璋回答了,朱标就直接回答道:“贤弟说的是,养殖场的修建其实已经差不多了,等到万寿圣节结束之后,我带贤弟去看看,我们尽快把这个养殖场搞起来!”

朱海军听了,当即点头道:“没问题,还缺什么关键的设备,我会尽快下单,都给你传过去!”

说话间,已经过了正阳门,左右两边就是都督府和六部衙门,过了之后便是奉天门。

一般来说,明朝皇帝的赐宴,比较大规模的就是在奉天门。不过等到以后的皇帝,赐宴地点会改在午门。

这些宴会通常由光禄寺负责筹划,并由尚膳监专职办理。

朱元璋等人返回的时候,桌椅都已经摆好,就等着他们到了可以上菜。

朱元璋知道手下的文武官员全都饿了,事实上他自己也饿了,于是一切从简,当即下旨赐宴。而马皇后和那些朝廷命妇,以及皇女们则回宫里去了。

朱元璋的这道旨意一下,所有人立刻变得精神起来。用非常高的效率排着队,按照官职高低各就各位坐到了席上。

没过多久,宫女内侍们便端着一盘盘美食,川流不息地出现在奉天门,放到每一张案几上。

肚子早已饿得咕咕叫的文武官员们,看着案几上的美食,说真的,他们中有很多人对于这些美食,平时是不吃的,但是此时此刻,他们却忽然感觉很美味。

然而,不管他们有多么想吃,皇帝还没动筷子让他们吃,那他们是绝对不能先动的。

这万寿圣节,皇帝过生辰,用膳之前,怎么的都要说一些话的。

这个时候,他们看着眼前的美食,闻着那香气,还要忍受着肚子咕咕叫,确实是一种煎熬。

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上菜完了之后,朱元璋笑着对他们说道:“朕饿了,想必诸卿也饿了,那就不多说了,都先吃吧。”

说完之后他自己拿起筷子先动手了,于是底下的文武百官见了,便纷纷跟着吃了起来。

坐在皇帝附近的那些文武官员,吃相还文雅一些,但是离得远的那些文武官员,那叫一个狼吞虎咽,就好像饿死鬼投胎一样。

肚子里垫了东西之后,很多官员便想起来了,还有一道美食没有上。于是,他们纷纷看向皇帝,想看看有什么动静?

甚至坐在皇帝附近的那些官员,虽然不好直接问,但是他们拿着筷子东张西望的样子,已经非常明显:还有一道美食呢,在哪里?我们等着下筷子呢?

朱元璋自己也垫了一下肚子之后,抬头一看,便立刻明白了他们在等待什么,于是,他便笑着给身边的太监吩咐了一句。那太监马上匆匆离开,显然是去办什么事情了。

坐在前面的李善长一见,登时大喜,因为他知道皇帝肯定是让人去拿仙界美食了。

果不其然,过了没一会,就见那个太监怀里端着他先前见过的那一大罐仙界美食出现了。

另外,还有一队队的宫女出现,她们端着的托盘上面,全是很小的碟子,依次往每个官员的案几上放一个。

所有人一见,纷纷放下筷子,全都看着皇帝那边,期待着皇帝什么时候把仙界美食分下来。

这个动作,几乎可以说,整齐如一,可见他们想法之一致。

朱元璋看到这一幕,不由的笑了,心中想着,行吧,你们既然这么期待吃这个辣椒酱,朕就给你们分了!

心中这么想着他,便大声说道:“朕知道,你们都在期待着朕手里的这个辣椒酱,朕也答应过你们,会分给你们尝尝。那朕再告诉你们,吃这个辣椒酱,最有劲的吃法,就是一口闷!”

说完之后,他也不磨蹭了。在朱标的帮助下打开了这罐辣椒酱。他自己先深深的闻了一口,然后长长的呼出一口气。

任何人看到,都觉得非常香。对此,他们也觉得理所当然,毕竟这可是天界的美食!

随后,朱元璋自己用勺子挖了一勺辣椒酱之后,便让朱标亲自给文武百官分发辣椒酱。

于是,那个太监端着那一大罐辣椒酱,朱标则握着一个小勺子,从大明第一开国功臣李善长开始,挖一小点给他,放到他面前的碟子上,然后走向下一个……

官员的人数太多,朱标虽然是往小里分了,可最终还是有一部分官员没有分到辣椒酱。

这些官员也是灵机一动,当即向朱标提议道:“殿下,可否往这罐子里倒些水,混成汤,然后给下官分一点也成。”

朱标听了无语,不过他还是满足了他们的要求。

等他回到朱元璋这边之后,父子俩相视一笑。至少在朱海军看来,这笑容有点猥琐了。

随后就听到朱元璋大声说道:“辣椒酱分发完毕,诸卿请便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083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