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手机里的大明朝

作者:叫天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418章 天命人

书名:手机里的大明朝 作者:叫天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4

就见白光一闪,然后他们就惊讶的发现,在崇祯皇帝的面前,忽然多了一大堆东西。

高一功、李过等人随即互相看看,心中都暗暗后怕。

皇帝果然是有神仙相助,如果执迷不悟,继续和皇帝作对的话,下场可想而知!

此时此刻,他们确定,这位皇帝真的是天命人,否则不会有神仙相助的!

崇祯皇帝这边,看向朱海军说道:“真的是麻烦天师了!”

朱海军笑笑,看崇祯皇帝装逼也看的多了,所以他也不稀罕了。

因此,他就和崇祯皇帝再见,然后切断了和崇祯位面的时空通讯。

崇祯皇帝这边,先让王承恩去清点了下,共计四十部短波对讲机,五架小型无人机,两架大型无人机,手摇发电机一共是八台。

于是,李过,高一功和田见秀所代领的三支新编太平军,各领五部对讲机,一架小型无人机,手摇发电机两台。

手摇发电机之所以数量少,一个是比对讲机的体积大,重量也重,耗费的时空通讯能量多。另外一个,给配备的手摇发电机为最低配置,算是对各军的一种制约。

堵胤锡的标营这边,分到了五部对讲机,两架小型无人机,两架大型无人机,配备手摇发电机为六台。

还剩余对讲机二十部,崇祯皇帝就给何腾蛟这边配备了五台,用于联系湖广各地。

还有十五部对讲机,崇祯皇帝补充到了他随身的通讯组中,用于新建和何腾蛟,堵胤锡所部的联系。

分配完了这些之后,崇祯皇帝便又点了高氏之名高桂英。

就见高桂英一身戎装出列,倒也显得英姿飒爽,抱拳候旨。

崇祯皇帝看着她,对她说道:“夔东地区还有你以前的部下,朕给你一道招安旨意,让他们归顺朝廷,免去刀兵相见。”

高桂英一听,并不意外,当即大声回答道:“末将遵旨!”

明末的女将,并不罕见,只是有名分的比较少而已。

但是,在太平军中,女兵却比比皆是,女将和女官也有不少。高桂英见了,便向崇祯皇帝表示,愿意继续在军中效力。

因此,崇祯皇帝便给了她一个游击的头衔,归于朱媺娖麾下的郎中营。

此时,另有旨意,一旦招安成功,从堵胤锡的封赏来看,肯定也不会低。

再一个,高桂英也不想让夔东那边的兄弟继续和朝廷对抗。毕竟她刚才是亲眼所见,皇帝真有神仙相助的。

并且皇帝也没为难他们,归顺朝廷,算是一个比较好的出路了!

高一功虽然要和他姐分开,但是听到他姐领的旨意,倒也没有反对,甚至可以说,他是支持的。

于是,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

高桂英是立刻就走,随后便是堵胤锡领着手下三路太平军出征了。

崇祯皇帝这边,也正准备拔营的时候,却听到手下有人来禀告,说石柱宣慰使的弟弟马万春求见。

一听这消息,崇祯皇帝自然立刻召见了。

只是一见面,他便在马万春见礼之后的第一时间,不是说平身,而是立刻关心地问道:“你奶奶身体如何,可安好?”

马万春要比曾英派出来的陶可法晚一些出川,但是陶可法听说朝廷官军在襄阳那边,他就赶去襄阳了。

而马万春出川之后,就听到了风声,说崇祯皇帝领军招安了湖广的流贼,如今在荆州府一带。于是,他便顺江而下,直奔荆州府而来,结果就是他先到了。

此时的他,正心情激动的觐见。结果没想到,皇帝开口的第一句话,竟然是关心他奶奶,这让他非常感动,连忙回答道:“好,奶奶好得很。”

因为激动,马万春都没注意到自己说话不妥当,反而抬起头来,看着崇祯皇帝,继续激动地说道:“我奶奶本来都心灰意冷了,只是固守石柱。但是听说陛下的消息,就立刻下令,田间的活,都让女人来干,石柱的男人,全都操练起来,随时等候陛下的调兵旨意!”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不由的愣了一下,因为他从这个话中听出了很多事情。

秦良玉能为了他而全力备战,可见其忠心。

石柱都到了田里的活都要女人去干的地步,由此可知,石柱估计连年征战之下,已经没有多少男人了!

想想也是,从万历末年开始,朝廷就不断抽调石柱的兵为国征战。他们或者战死在辽东,或者战死在中原各地,从秦良玉的兄弟,再到她的儿子和儿媳,更不用说还有那么多的石柱儿郎!

石柱,乃大明之榜样也!

崇祯皇帝心情激动之下,恨不得立刻去到石柱,亲自去看看。

稍微过了一会之后,他回过神来,才发现马万春还跪在那里,便连忙让他平身,然后对他说道:“朕正要领兵入川,你来带路,朕要亲自去石柱看望你奶奶!”

马万春一听,又是激动又是兴奋,连忙答应一声。此时他就感觉,奶奶对朝廷,或者说对眼前这位皇帝那么忠心,真的是值了!

随后,崇祯皇帝便领着大军,沿着长江,逆流而上,继续往四川进军。

等大军到入川前的巴东之时,陶可法才又从襄阳府那边赶了回来,求见皇帝。

对于四川的局势,崇祯皇帝当然听朱海军说过,也知道有曾英这位英雄豪杰,忠于朝廷的猛将。

于是,他便吩咐陶可法回去告诉曾英,让他在重庆集结手下,准备整编为太平军。

当大军到了夔州府之后,崇祯皇帝便令太平军第五军阎应元为统帅,连同第八军一起在奉节登陆,收复川北地区的保宁府,龙安府,最后和主力围攻成都府。

而崇祯皇帝自己,则领着太平军第一军,第三军,连同水师第二军一起,继续沿着长江逆流而上。

当崇祯皇帝领军刚进入重庆府地界的忠州之时,他的对讲机便响起前锋统领吴二狗的禀告道:“陛下,镇东将军正赶来忠州迎驾。”

秦良玉在崇祯朝的时候,封为一品夫人,加封少保、挂镇东将军印。因此,吴二狗所禀告的,便是秦良玉了。

崇祯皇帝一听,便立刻吩咐道:“快,快点过去。”

没多少时间,长江南岸边,在太平军将士的戒严中,一看就能看到,有一群不是太平军的人站在岸边。

为首那人,身穿一身戎装,站得笔直,一直在盯着崇祯皇帝这边。

当她看到迎面而去的船头上,众星拱月一般地簇拥着一个身穿戎装的人时,她便第一时间打量了起来。

过了一会之后,岸上的秦良玉,没等船只靠岸,立刻单膝跪下,大声向崇祯皇帝见礼。

在他的身后,则是她的小辈,跟着迎驾。

崇祯皇帝在船上看到,连忙大声说道:“秦卿不用多礼,快快请起!”

不过,秦良玉并没有起身,依旧保持着恭迎姿态。

崇祯皇帝见了,等船刚靠岸,他便第一时间下了船,匆匆走到了秦良玉的面前。

离得近了,两人才看得真切。

秦良玉看到,眼前这人,真的是崇祯皇帝,但是,如今的崇祯皇帝,气质明显和她印象中不一样了。

干练,自信,英明……

她在打量着崇祯皇帝,崇祯皇帝自然也在打量她。

崇祯皇帝发现,秦良玉比他印象中要老多了,头盔下的头发,都已经花白,脸上的皱纹也多了不少。但是,她身上依旧穿着的是盔甲!

他还看到,秦良玉的两眼红红的,显然非常激动。

正在这时,就听秦良玉带着一点哽咽的声音说道:“陛下,末将……末将以为,此生再也不可能见到陛下了!”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心中自然也非常感慨。

如果不是朱海军的帮助,崇祯三年那一别之后,确实再也没有见面机会了。

如今,分别多年,秦良玉老了很多,她的身边,也不再是以前的那些人。

都殉国了啊!

心中如此想着,崇祯皇帝伸出双手,一边扶起秦良玉,一边激动地说道:“朕还能再见秦卿,亦是非常激动!”

他在扶起秦良玉之后,便又连声对其他人说道:“都平身吧,平身!”

马万春站在比较后面的位置,但是他在起来后,还是看到皇帝的眼睛,似乎有点红。

他知道,这肯定不是进沙子了!

崇祯皇帝缓缓扫视过秦良玉、秦翼明、秦佐明、秦祚明、马万年、马万春,以前还有印象的人,却是不在了。

有些动情之下,他便缓缓开口,说道:“十九年于忠州再见秦卿有感:

忠州江畔迎天子,秦女英姿老益壮。

铁甲犹存征战痕,银鬓难掩报国志。

南征北战岁月长,亲人血染疆场土。

特赋此诗表敬意,忠贞不渝万古存。

长江水畔共见证,巾帼何曾让须眉。

愿卿福寿绵长享,更盼国家早安宁。

秦氏一门忠烈传,永载史册耀乾坤。

秦良玉一听崇祯皇帝这首诗,便再也忍不住,原本就红了的眼眶中,眼泪夺眶而出,哽咽地说道:“陛下……”

张开口,她却又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陛下如此看重,虽死无憾也!

周边的人,坤兴公主,赵大牛,苟文雄等等,所有人看着这一幕,感受到了秦良玉和她族人对朝廷的付出,也同样感受到了君臣相知,一个个都是非常肃穆,心中充满了对秦良玉的敬佩,也认定跟着这样的皇帝,真的不错!

过了好一会之后,崇祯皇帝便对秦良玉说道:“朕既然已经到了家门口,那由卿带路,让朕看看石柱吧!”

秦良玉一听,连忙擦了下眼泪,然后赶紧回答道:“末将遵旨!”

于是,一行人骑着马,由秦良玉陪同在崇祯皇帝身边,往石柱而去。

一路上,都是秦良玉亲自给崇祯皇帝介绍情况。

其他人都跟在后面,没敢打扰他们两人。

崇祯皇帝看到,石柱境内,除了在边境一带有石柱兵,是年轻人之外,其他地方的石柱兵,要么是少年,要么是年纪大的。

农田山上,在劳作的人,都是妇女,年少到年老的都有。

不用说,就是连年的战争,导致了石柱的青壮死伤。就他所观察到的情况可以知道,以冷兵器为主的战争,石柱这边是真的负担不起了。

看到这一幕,崇祯皇帝的心情有点沉重。

其实,不只是石柱,很多其他地方,特别是中原一带,根据人口登记的情况看,原本人烟稠密的地方,已经是地广人稀,并且就和石柱一样,男人少,青壮就更少,大都是妇孺了。

这便是因为乱世带来的结果,人心思定,确实不想再打仗,想要一个天下太平啊!

他正在想着,秦良玉看到他的表情,估计是猜到了什么,便连忙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不要看末将这边似乎青壮不多,但是只要陛下一道旨意,末将立刻便能领军出征!”

崇祯皇帝听到这话,心中很是感动,转头看向秦良玉,勒马停住,然后用手指着金灿灿的田野说道:“要是没有战乱,全国各地,都像秦卿这边一样,那该多好啊!不过朕相信,无需秦卿再领兵,这天下太平的日子,也已经不远了。”

“他们在卿的带领下,为国征战,丈夫、儿子、哥哥、弟弟等等亲人,都战死殉国。原本男人干得话,她们不得不去干;原本年轻人做的事,她们不得不去做;朕觉得很是愧疚她们,愧疚和她们一样遭遇的天下人。”

“本来的话,朕还以为,此生无法为他们做什么了。但是没想到,太祖皇帝显灵,还有天师相助,如此朕才能扭转乾坤,灭了满清,光复领土,收编贼寇,应该很快,就能还天下百姓一个太平!”

秦良玉本来听到崇祯皇帝的话,是想表态,忠君报国乃是本份。但是听到后来,她便没开口,只是静静地听着崇祯皇帝说话。

“为何会天下大乱?朕想过,太祖皇帝和天师也指点过,有一个最基本的点,便是土地兼并之下,赋税过重之下,百姓在天灾人祸之下难以活下去,要么饿死,要么造反。如果不解决天下大乱之根本,则天下难以安定,就算朕如今有太祖皇帝和天师的帮助平定了天下,但是以后呢?”

“因此,在太祖皇帝和天师的指点下,朕便实施新政。所有土地归朝廷所有,而后按人头收田地收入的四成,再无其他赋税。如此一来,人人有田种,且赋税也不高,朕相信,至少能保几百年吧!”

崇祯皇帝说到这里,转头看向秦良玉,诚恳地说道:“秦卿,此国策,凡大明之境内,皆得实施,无一例外,包括朕的儿子,各地藩王,也是如此。卿能明白么?”

听到这话,秦良玉低头沉默无语。

不过很快,她便又重新抬起头来,看着崇祯皇帝,表情坚定地说道:“此乃陛下旨意,末将自然要遵从!”

崇祯皇帝听到这话,心中欣慰,便对秦良玉说道:“土司不比其他,一旦实施新政,对于忠于朝廷的,朕自然是要补偿的。”

“石柱的百姓,为朝廷付出太多,朕决定,所有百姓皆按太平军家属优待,田赋只收两成,永为定例。”

“以后藩王都要分封海外,石柱土司马家也可以选一处作为封国,为大明藩属国。”

“秦卿为国征战一辈子,始终忠贞不渝,封忠贞公,后世子孙降爵袭之!”

崇祯皇帝说到这里,看着秦良玉,柔和地说道:“这是朕的想法,秦卿如若有什么想法,可尽管提出来。”

言外之意,就是秦良玉要是不满的话,是有商量的。

由此可见,崇祯皇帝对于秦良玉,对于石柱是真得非常重视。

后面听到这话的人,无不震惊。

要知道,皇帝给出的这些待遇,真得是非常优待,全国都没有的。

石柱百姓的赋税以后只交两成,并且是永为定例!

石柱土司马家,更是享受了和藩王一样的待遇,等于是异姓王了!

还有,秦良玉一个女人,竟然封公爵,还是降爵世袭那种,从古至今可都是没有过的!

就这,崇祯皇帝还担心秦良玉不满意,还可以再商量!

绝对让人羡慕!

此时,秦良玉听完了崇祯皇帝的话,连忙下马,单膝跪地向崇祯皇帝奏道:“陛下之隆恩,石柱上下永世铭记。陛下如此重视,末将却缩在石柱不敢再战,对末将的封赏,实在担不起,还请陛下收回对末将的旨意。”

石柱百姓和马甲的安排,秦良玉没有拒绝,但是她拒绝了对她个人的封赏。

崇祯皇帝见了,立刻翻身下马,上前扶起秦良玉,用坚定地语气说道:“秦卿不必过谦,以卿对朝廷的忠心,对朝廷的付出,还有赫赫战功,你担得起这个封赏。”

“世袭爵位之下,没有一家成才,皆是投降满清的数典忘祖之辈。太祖皇帝和天师也指点过,因此以后大明不会再有世袭爵位。否则的话,以卿之忠心和功劳,得世袭之爵位,亦不过分。”

崇祯皇帝看着秦良玉,提高了声音,斩钉截铁地说道:“卿,乃大明上下之楷模,当留名史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3696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