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手机里的大明朝

作者:叫天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360章 空降兵

书名:手机里的大明朝 作者:叫天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4

过了一会之后,崇祯皇帝松开朱慈烺和女儿,看向朱慈烺说道:“皇儿,你是在打颤么?”

说完之后,他便立刻喊道:“姜汤,棉衣!”

冬天的京师,本来就很冷。坐大型无人机去了高空一趟,那更是冷上加冷。

朱慈烺和李邦华是半年前被抓,之前关在地牢中还好,出来之后,精神高度紧张兴奋,因此也没觉得。

但是,崇祯皇帝却感觉到了,便连忙招呼了起来。

军中这边,本来就烧有姜汤,为了给空降兵将士们暖身子用的。

因此,听到皇帝的话,姜汤立刻便奉上了。赵大牛这边,更是第一时间解开自己的军衣,第一个冲上前,给太子殿下披上。

此时,崇祯皇帝的目光看向后面站着的左都御史李邦华,急步上前,一下抓住李邦华的手,本来想要说的话便咽了下去,当即转头大声喊道:“姜汤,棉衣!”

他发现,李邦华的手冰凉,身体比朱慈烺还抖得厉害。

站在李邦华身边的王承恩一见,便立刻脱了自己的棉衣给左都御史。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三人也是共患难过的。比起其他人,要更为亲近。

李邦华此时,却是没顾及其他,激动地说道:“老臣没想到,还有再见到陛下的这一天!”

他是真没想到,本来就年纪大了,因此不方便陪着皇帝逃难,只好留在京师当内应。

但是风云变幻之下,他没想到被鞑子抓了,关在地牢内。本来的话,他以为是死定了。

结果没想到,后面会有如此匪夷所思的遭遇,更是以做梦都没想到过的方式,脱离了危险。

说真的,他感觉前半辈子都白活了,远没有今晚这么精彩。

纵观历史,这种事情也是前所未有!

此时,崇祯皇帝看到李邦华激动的样子,他也是激动,不过他记得还有事情要做,便对李邦华说道:“爱卿先去歇息,朕还有事情要处理。等回头,我们君臣把酒言欢!”

王承恩此时已经穿上他的亲卫送过来的棉衣,便笑着对李邦华说道:“李大人,随杂家走,休息好了我们好好唠一唠!”

李邦华虽然很激动,但是他也知道,皇帝还有大事要做。而且,他也熬不住,便跟着王承恩走了。

崇祯皇帝这边,大儿子在意料之外,安全归来,另外又多了一个忠心耿耿的臣子,他的兴致很好,便要过了电喇叭,录了声音之后用大型无人机开始全城广播。

不知什么时候,东边的天空终于露出了鱼肚白,漫长的一夜终于过去了。

京师的百姓都知道,京师又要变天了。

城内的鞑子会在午时之后撤出城,京师昔日的主人,终于又要回来了。

本来的话,他们其实对于崇祯皇帝并不是有特别的好感。

但是,京师城内,换了大顺军之后,追赃助饷,一开始还只是对着当官的,但是后来扩大到有钱的,总之,城里很乱,人心惶惶,不知道接下来会怎么样?

结果,都没有两个月,大顺军又跑了,关外的鞑子占据了京师。

一开始的时候,很多人对于鞑子还是带了点希望,感觉鞑子不像农民军那样粗暴。

但是,随着时间的过去,鞑子开始露出了本性。大量的鞑子开始迁入京师,抢夺好的宅子,到了后来,更是跑马圈地,把他们的土地也给抢了。

走在大街上,都得避着鞑子,否则被欺负了,衙门根本不会为汉人做主。

再到后面,竟然又开始强制剃发易服,不想顶着难看的金钱鼠尾,那就死。

如此种种之下,不知道有多少人开始怀念大明朝的好!

而如今,崇祯皇帝竟然领兵杀回来了。并且,为了他们免受战火的荼毒,给了鞑子逃生的机会,条件就是不得在京师杀人放火。

有这样仁慈的皇帝,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因此,京师的百姓,都开始期待京师重新回归以前的日子,期待崇祯皇帝的到来。

天亮之后,走出没有门板的大门,虽然不敢走远,却都是兴奋地和左邻右舍说话,释放心中的激动。

“陛下大概是午后入城吧,以后,我们总算是可以安稳了!”

“谁说不是,再也不用顶个难看的老鼠头,平日里都不敢出门,呀,以后还要一段时间的光头,不过还好,现在冬天,戴着帽子呢!”

“还有衣裳,我家女人正在忙着把衣裳改回来!”

“不知道陛下什么时候开始登记,最好是开春之前就能把田地分下来,这样就能赶上春耕!”

“对哦,陛下的新政,是把所有田地都收归朝廷所有,然后按照人头分田地。这么一来,我家几個人都去登记,那就都有田地可分了!”

“没错,我听说,以后不分什么籍,只要登记了,都可以分到田地。五年之后,再重新分田地。”

“那些匠人也能分到地么?还有那些烟花女子?”

“不是很清楚,听说按人头分田地是国策,这是最基本的。要是匠人这些,他们不想种地,可以租出去,总之,对朝廷来说,只要收四成田租而已。对了,要是加入了太平军,那其家属还可以再减半呢!”

“……”

京师的大街小巷,都在聊着王者归来的皇帝所要实施的新政,一个个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至于京师原本的达官贵人,有钱人家,被大顺军收割了一波,又被鞑子收割了一波,投降大顺军或者满清的,崇祯皇帝也要清算他们。

这些人就算还有,也没几个人了,对崇祯皇帝的新政,自然是连个屁都不敢放。

要是在崇祯十七年前要推行这样的土地新政,绝对不会那么容易。说不定崇祯皇帝的儿子,又会莫名其妙地死人了。

而如今的革新,相当于在废墟上重建,反而容易了很多。

………………

满清这边,皇宫武英殿内,一众奴酋都在这里议事。

此时的他们,暂时不用头上会掉下石头,或者火油罐之类的东西,能安心地议事。

和明国皇帝的约定,已经公布了,多尔衮也说了,还是要执行。并且因为时间紧迫,他们必须要抓紧时间撤离。

各处的军卒,都要收拢回来。所有人的家属,也要随军撤走,金银财物要打包,总之,半天时间,实在太紧迫了。

奴酋不用自己动手,自然有手下人去做。

多尔衮看着眼前的这些人,幸运的是,只有代善没来。

倒不是代善死了,而是他本来身体就不好,是在养病状态的,结果被天上掉石头一吓,虽然没有砸到他,却也吓到他了,病情加重,就没法过来了。

汉人臣子那边,洪承畴不见踪影,不知道是死了还是什么了。范文程被石头砸中双腿,刚在凌晨的时候熬不过去,痛死了。宁完我倒是还在,另外祖大寿也没事.

另外满清占领京师之后投降的明朝官员中,有好几个死于昨天的乱事之中。

对于这些,多尔衮此时已经顾不得多分心。他召开会议的目的,就是分析当前的局势。

只听他对手下的这些奴酋说道:“虽然说,我们大清将不得不退出京师,但是幸运的一点,我们基本上已经弄清明军的虚实。”

“其一,明军有一种怪鸟,从天上丢石头,还有丢火油罐,皆是这种怪鸟所为。甚至这种怪鸟,还能运人。”

“这种怪鸟,根据朕的观察,不会超过三十只,并且最多可能只能一次带百来斤的重物。”

“这一点,从天上一次掉下的石头,特别是他们携带的人,都是身材瘦弱之人可以看出来。”

“之所以说不会超过三十只,也是他们在昨晚要分两批把乾清宫的人带走可知。”

“除了这种怪鸟之外,明军还有一种黑色砖头一样的宝物,可以和城外的人通话。这等宝物,也是利器,这是我们以前没有发现,如今已经知道了的。”

“还有,明军应该还有一个说话的东西,声音洪亮,不知道是不是类似鹦鹉那样的,又或者是那怪鸟的能力。总之,可以学明国皇帝说话。”

“另外,明军还有一种在夜晚能发出亮如白昼般的东西,暂时不知道是何等宝物。”

多尔衮总结到这里,扫视了下底下这些人,然后再严肃地说道:“诸卿都回去想想,针对明军这些,我们该如何应付,想出破解之法!”

说到这里,他看向祖大寿,对他说道:“祖卿,你自归顺我大清之后,我大清一直没有亏待你,就算你要养病不再为大清做事,大清也没勉强你。如今,有一事,却必须要卿去做了!”

祖大寿在松锦之战结束时再次投降了满清,但是一直在家养病,包括迁入京师之后,同样没有再为满清效力,在原本的历史上行一直到病死,也确实没有再做什么。

此时,他听到多尔衮针对他说话,便不得不出来应对。

多尔衮看着他,严肃地对他说道:“朕希望你能挑选一些能干的手下,潜伏在京师,最好是能搞清明军的那些法宝和怪鸟。要是有可能,抢夺一二献于大清,我大清必封王酬谢!”

这一点,确实没得说,也只有满清这边,才有异姓王的可能性。

之前有封三顺王,后来又有吴三桂也被封王。如果祖大寿真做到了,那估计多尔衮不会食言,会同样封他为王。

祖大寿听了,看着多尔衮盯着他的眼神,还有边上其他亲王贝勒都在盯着他,他最终便回答道:“奴才想办法。”

多尔衮等人毕竟不是汉人,而他手下的汉人,也就祖大寿和吴三桂在京师有人,潜伏下来的话,不容易被人分辨出来。

如今吴三桂远在江南,那就只有祖大寿一人了。他是武将世家,肯定有人可以用的。

多尔衮商定了这个事情,不由得打了个哈欠。自从明军到了京师之后,他就没有好好休息过。每天晚上都会被吵醒。

此时,他看向其他人,接着说道:“离开京师,何去何从,朕说下,你们有不同看法的可以提。”

说完之后,他也不等其他人说话,就把他考虑的对策说出来道:“京畿之地肯定没法落脚,朕的想法,皇太后带皇帝和大清将士的家属,先行撤回辽东。朕则领兵南下联合南边的人马,在想出对策之后,重返京师和明国皇帝决战。”

“如今大清问鼎天下最大的障碍,便是明国皇帝了。要不是有那么多法宝,胜他是轻而易举之事。”

“要是能灭了明国皇帝,那天下为我大清所有,大清皇帝再入关。要是不能灭了明国皇帝,我们就还是撤回辽东,再徐徐图之!”

“至于太后和皇帝领家属返回辽东,有和托的一万人马在,相信兵力上应该已经够了。”

说到这里,他转头看看坐在身后的布木布泰。

昨晚受了惊吓,他的意思,是让她和小皇帝都去歇息。但是,布木布泰竟然还是来了。

心中有点不满,多尔衮看了一眼布木布泰之后,转回头,又继续说道:“当然,太后和皇帝也可以跟随朕南下,先迁都南京作为大清都城。”

“只是这样一来的话,我们大清就没有退路了。因此,朕的意思,辽东是我们大清的根,不能丢,太后和皇帝先带着家小撤回辽东方是稳妥之举。”

多尔衮说完之后,大殿内很安静,没人说话。

最终,还是布木布泰开口说道:“我们还是回辽东吧!”

她和皇帝去哪的事情,也就只有她自己和多尔衮才有权力决定。她开口,和多尔衮的意思差不多,那这事就基本上这么定了。

武英殿内,多尔衮不开口,就一下安静了下来。

正在这时,爱新觉罗尼堪突然闯入了武英殿,带着怒气,大声向多尔衮禀告道:“狗日的明军,攻击我们的将士了!”

一听这话,一直不说话的豪格,顿时就爆了,当即愤怒地说道:“就知道明狗不会遵守承诺,杀便是了!”

他对于撤出京师,实在是觉得憋屈。但是他又斗不过多尔衮,因此只能沉默。

如今,看到尼堪愤怒进殿,他便趁机愤怒爆发了。

可谁知,多尔衮听到这话之后,却只是冷声喝道:“起因是什么?”

明军要是反悔的话,昨晚就不会轻易放了顺治皇帝和他女儿。直接抱走了,他这边也是无可奈何。

但是,明军并没有这么做,显然是准备遵守约定的。

而且多尔衮也清楚大清军卒的习性,这起了冲突,根源肯定不会是明军那边。

尼堪听到多尔衮冷声喝问,便愣了下,稍微犹豫了一下之后才回答道:“就只是府里的奴才不听话,就杀了几个而已。没想到明军突然从天而降,杀了他们!”

听到这话,多尔衮稍微一愣,再追问道:“是在大街上杀的还是在府里杀的?”

“府里!”

听到这话,多尔衮便确认了,有点丧气地说道:“明军那怪鸟能从空中监视我们,所以哪怕是在府里,他们也能看得一清二楚。”

这种被明军监视的感觉,实在是让他太糟心了。

就听他吩咐道:“传旨,不要横生枝节,明军的眼睛在天上看着呢!我们调兵与否,兵力如何,他们都看得一清二楚。尽快收拾好,午时一定要撤出京师!”

自始至终,多尔衮其实并不关心杀人的理由是什么,而是明军为什么会知道。

尼堪也是领兵打仗的,知道明军在天上看着他们,顿时那愤怒想要报复的心思也没了。

这种情况下,根本没法打。

于是,他便只好答应一声,又急忙出殿而去。

多尔衮感觉好累,不想多说了,便吩咐全部各自会去准备.

与此同时,在城外明军大营这边,崇祯皇帝也几乎一夜未睡,但是他的精神却非常好。

正在忙着入城事宜时,忽然眼前一亮,却是朱海军联系他了。

于是,他立刻兴奋地招呼道:“天师,来了啊!”

说完之后,他都不等朱海军说话,就急忙对朱海军说道:“天师,我儿朱慈烺,昨晚被我救出来了,就再皇宫里,用大型无人机救的。”

看到崇祯皇帝非常兴奋开心的样子,朱海军也为他高兴.

昨天白天联系的时候,还没有朱慈烺的消息,今天白天一联系,朱慈烺就救出来了。很显然,昨晚应该是发生了不少事情。

于是,他很有兴趣地问道:“昨晚发生了啥事?”

崇祯皇帝正想和他分享呢,一听之下正中下怀,便连忙给朱海军说了起来。

朱海军听完之后,不由得也替崇祯皇帝开心。随后,他对崇祯皇帝说道:“空降兵这一招,在你这个时代用好了,真得是无敌的。不过相对来说,伱的空降兵的装备还是差了一些。就一把短铳,一把弩箭,没有火力密度。如果昨晚乾清宫有黄马褂守着的话,就不一定能成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731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