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手机里的大明朝

作者:叫天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65章 很大帮助

书名:手机里的大明朝 作者:叫天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3

朱元璋一听,非常感兴趣地接过了奏章。

有关水泥的资料是单独的,附在奏章里面。

朱元璋并没有急着看水泥,而是先看了奏章,了解今天对话的内容。

看完之后,他指着奏章中的一段说道:“这个标点符号不错啊,有了这些,奏章内容便会更清晰,不容易有误解!”

说起来,朱元璋的文化水平确实不高,也头疼奏章的理解。短的奏章他会自己看,一旦长篇大论的奏章,他一般都是让别人读的。甚至到了后来,还规定了奏章的格式,要求尽量简单明了,有事说事。

如今这一套标点符号的用法,更是让他欣喜,便对朱标道:“把这套标点符号的用法单独摘录,颁布下去,凡公文和奏章,必须用上这套标点符号,学堂上的授课,也必须要有这套标点符号!”

换了其他皇帝,可能还不会这么迫切,甚至都不会换,那会显得没文化水平,但是对朱元璋来说,他才不管别人会怎么看他,有用的便成。

朱标听了,连忙答应一声,都不用去拿那份奏章,他可以直接把标点符号的规则写出来。

随后,朱元璋又看着这份对话奏章沉默了。

朱标只是瞄了一眼,就知道他父皇是在想什么。

因为朱元璋面前的奏章内容,是他摘录的有关简繁体对比的一段,也就是朱海军先给他看那个时代的字,然后再读给他,由字幕中获取到的他这个时代字的对比。

他想得也确实没错,这不,过了一会之后,就听朱元璋有点感慨地说道:“我们这個时代的字相比海军那个时代,虽然从书法上来说更好看一些,但是对于认字来说,确实是太过繁琐了。笔画太多,笔画太多啊!”

大事小事一把抓,权力集中于一身,让朱元璋不得不注重效率,就更是体会到简体字的好处。不但容易识别,而且他批阅起来都能少很多笔画,积累起来时间上就能省不少时间。更不用说,对于初学者来说,简体字和繁体字的难度对比了。

在感慨完了之后,他便问朱标道:“大概还有多久才能传送东西过来?”

朱标听到问话,抬起头来看向他父皇,回答道:“传送东西的这个,只有海军贤弟那边有,儿臣这边看不到,只有问海军贤弟才能知道要多久。”

朱元璋听了,有点遗憾,沉吟片刻之后才说道:“这事儿也还是先准备起来吧,希望等海军那边传送这简繁体转换的东西过来,我们这边就能最快接受并颁布,这可是大事,越早实施越好!”

朱标听了,一开始有点不以为然,觉得这事儿有那么重要么?

不过等他稍微想了一下之后,他才明白他父皇说得其实没错。这种事情好像当下收到的效果不大,但是真得是最重要的东西,也是最基础的东西,怎么重视都不算过的。

朱元璋没注意朱标这边,在说了之后,便去看水泥制造的那些资料了。

这一次,他看得很细,时间用得也久。过了好一会之后,他才看完全部内容。

就见朱元璋指着这个水泥资料对朱标说道:“你看,这烧火的温度提高,就能得到不同的东西,而提高烧火的温度,其实并不是特别难,关键在于想不想得到而已。还有这利用流水的力道,转化为锤子击打的力道。”

说着这个,他又有点感慨,接着说道:“不过这个表象确实容易理解,但是其中的道理,对我们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什么热传导,热反射、力矩什么的,或许这便是那科学学识吧?”

说到这里,朱元璋想起什么,就问朱标道:“海军说科学学识是什么?”

朱标听了,想也不想,就马上回答道:“客观世界的客观规律的发现,以及怎么应用,造福人类。”

“对,没错,是这个意思。”朱元璋听了,点点头说道,“之前不怎么理解这些,看着这水泥制造,就有些理解了。”

有很多事情,先人早就是这样用了,但是也就是这样用,却不会去想为什么这样用,还能怎么用?

就比如说水车,就是怎么利用水的力道,朱元璋是见过的。但是,他敢保证,肯定没有人去进一步深思,去想这里面的学问,比如什么样的水流,能产生多大的力道,还能用来干什么?

这些问题,在后世人那边,却能想出来,甚至都能计算出来这个力道到底有多大。并且力道和距离的关系,也能算得清清楚楚。

如此种种,朱元璋不得不感慨,这种科学知识,真得是非常有用!

中国自古以来,在学问一道上,有些偏了,或许是因为汉时独尊儒术的缘故?

春秋战国时候墨家擅长的那些,好像就和科学有点像。有名的鲁班,如果不是掌握了这个什么科学的客观规律,他就不可能有那么多发明吧?

朱元璋有在努力了解历史,但是他偏重于治国得失,对于学问这块,也只是顺带了解,因此并不敢确定自己的认知到底对不对?

不过也没什么,以前的可以不管,以后的,有海军帮忙,那便会大不同!

想到这里,朱元璋又兴奋了起来,因为他已经可以预见,在海军的帮助之下,大明朝会变得和以前大不相同!

在想了一会之后,朱元璋便传旨令工部尚书觐见,把水泥的制造方法给了他,道:“此乃太子得天之助,获得强国重器的制造之法,务必尽快按此法,制造出这个水泥以为国用!”

工部尚书听得大为震惊,太子又得天之助了?上一次是天花瘟疫的解决之法,如今又是强国重器的制造之法?

他不敢怠慢,立刻领旨,带着震惊退下了。

朱元璋的心情看着很好,对朱标说道:“明日一早,我得去见下海军,亲自向他感谢一番,如此才算是重视他,让他能继续多传点东西过来。”

朱标听了,本来想说,就算不这样,海军贤弟也会传的。但是他最终没说出口,因为他觉得他父皇愿意这么做,也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8668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