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手机里的大明朝

作者:叫天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220章 朱棣读史

书名:手机里的大明朝 作者:叫天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21:14

听到这话,朱海军便立刻点头说道:“这个可以有,你真要做了,我可以帮你。”

朱棣听到方孝孺的转述,不由得大喜,连忙说道:“这个真有,不知国师准备如何帮朕?”

朱海军听到他的话,感觉到他的决心,便对他说道:“原本历史上,别人都没法征服安南,但是安南的几次反叛中,都是张辅领军平定安南的,所以你的主帅人选可以定下来。”

“另外,我之前已经给你说过治疗打摆子瘟疫的事情,就是瘴气,所以军队南征之时,军中多备一些黄花篙,另外注意蚊虫叮咬,就会大量减少非战斗减员。”

“还有,根据洪武位面的经验,无人机和短波对讲机对于打仗非常有用,我会给你传过去,多配备一些。”

朱棣听得大喜,连忙感谢道:“朕就知道,有国师相助,平定安南,易如反掌也!”

方孝孺听到这话,眉头一皱,当即开口说道:“陛下,兵战凶危,任何战事,都没有必胜的把握,还望陛下慎重!”

他对于这个的体会,真的是太深刻了。

就眼前这位皇帝起兵清君侧,当时谁会想到,他能打得赢朝廷?结果呢,他却是成功了!

朱棣听到他这话,有点疑惑,便问道:“此话是国师所言?”

方孝孺一听,便摇头说道:“非也,乃是微臣肺腑之言!”

听到这话,朱棣就明白了,当即说道:“卿不用多虑,朕岂会不知兵事之重!”

听到这话,朱海军便也开口点评道:“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这样就可以。”

方孝孺一听,稍微一愣,仔细一琢磨,不由得躬身作揖道:“学生受教了!”

说完之后,他便给朱棣转述了。

朱棣一听,一拍大腿,惊喜地说道:“没错,就是国师这个话,朕也是这個意思。”

说完之后,他忍不住点评道:“朕相信,国师要是能领兵打仗的话,绝对也是常胜将军!“

朱海军听到这话,不由得有点脸红,这个话,可不是他能说得出来的!

于是,他就赶紧说话,扯开这个话题道:“对了,打下安南之后怎么治理,你也要未雨绸缪,做好规划。”

朱棣听到这话,立刻便点头说道:“朕明白,就是学我父皇当年治理云南、大理的法子,国师说过这个。”

朱海军听到,去电脑上查了下安南的资料,然后又对朱棣说道:“对了,就目前而言,你打下安南之后,安南那边的矿产资源类,应该还没多大利用价值。不过安南有红河三角洲和湄公河三角洲这两大平原,面积分别为2万平方公里和5万平方公里,是主要农业产区。好好经营,应该能养活不少人口的。”

朱棣听到,当即点头应下道:“国师放心,都有国师提醒了,朕肯定不能让历史重演!”

原本的历史上,安南反复叛乱,确实牵扯了大明朝很多人力物力和精力。

此时的朱海军,是在一边看电脑上的资料,一边和朱棣说话的。

在朱棣说完这话之后,他又获得了一些信息,便又提醒朱棣道:“对了,在原本的历史上,大明军队之所以能轻松打败安南军队,有一个原因是胡朝是篡位所得,安南不服的人很多,他们自己不团结。而大明军队又是打着替陈朝主持公道的名义过去的。因此引发的抵抗就少,然后吞并了安南,他们就反抗,这也是安南那边反复叛乱的原因之一。”

“但是,你这一次出征安南的话,是要收复故土,那些既得利益者肯定会抵抗。这一点,和原本历史上也是不一样的,伱要有心理预期。”

听到这话,朱棣认真想了一会,然后便认真地说道:“朕知道了,朕会好好考虑此事的。”

之后,在和朱海军的对话结束之后,朱棣便摆驾兵仗局,视察新式火器的进展情况。

因为是由朱标那边给他分享的经验,所以少走了不少弯路,从一开始就沿用了洪武位面的流水线作业的方式,不少动力还利用了水力等等。

因此,相对进度而言,永乐位面这边,要比原本的洪武位面要快一些。

朱棣视察之后,他感觉等到回头出军之时,能凑齐上百门各类火炮,燧发枪能够装备两千人。

随后,他又召了张辅,亲自把握下。

当然了,朱棣对于张辅,绝对是了解的。

因为他起兵清君侧的时候,张辅就跟随他父亲张玉南征北战,同样立下了赫赫战功。在他父亲战死之后,更是接替了他父亲的军职继续领兵打仗。

此时的张辅,已经从刚入京师时候的都指挥同知,改封为奉天翊卫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柱国、信安伯,食禄一千石,给予世袭诰券,另有赏钞、银、彩币等物.

在张辅奉旨觐见之后,朱棣看着他,想起朱海军的推荐,他感觉自己还是小瞧了这个小舅子。

不过此时,朱棣还是不动声色,当即问张辅道:“朕意欲收复安南故土,你觉得,这个战事该如何打?”

张辅之前其实有听到风声,说皇帝想打安南。此时一听,便立刻侃侃而谈道:“末将以为,要对付安南,就军力而言,区区如同我朝一省都不如之小国,只要稳住打赢一两场战事,杀伤其有生力量,便不难征服。不过需要注意的,还是水土和瘴气……”

说着,他就针对他说的几点,展开说了起来。

朱棣认真地听着,不时点头。忽然之间,他明白过来,国师推荐张辅,确实很有道理。而且张辅的才能,自己还是低估了。

要任用张辅为征讨安南国的主帅的话,只是一个伯爵还是不够的。

想到这里,朱棣在和张辅谈完之后,便又分别召见了他最为信任的两个大将,即淇国公丘福、成国公朱能。

他的本意,本来是想让成国公朱能为领军主帅的。但是听国师所言,朱能去安南的路上会病死,他就不敢了。另外,张辅的战绩摆在那里。所以此时,他就有了立张辅为主帅的心思。

于是,原本在永乐三年才会发生的事情,就提前发生了。

朱棣询问丘福和朱能,说跟随他南征北战的这些将士是否对靖难功臣封赏是否有异议?

不管是邱福,还是朱能,听到他的问话之后,都不约而同地回答,认为张辅父子功勋卓著,不能因为是外戚(张辅的妹妹为朱棣的妃子,即昭懿贵妃)就给他很少的赏赐。

朱棣听了之后,有了这两个重臣的背书,他便下诏进封张辅为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特进荣禄大夫、柱国、新城侯,加岁禄至一千五百石,“杂犯死罪已免二死,子免一死.“

就这么的,张辅因为朱海军的蝴蝶效应,得到了原本历史上要晚三年才得到的封赏。

做完这些之后,朱棣在下一次和朱海军的通话中,便对朱海军说了这个情况,说完之后,他还笑着对朱海军说道:“要不是国师的话,朕还就存在赏罚不公,众人都是为张辅这小子抱打不平呢!”

朱海军听了,倒是不关心,对朱棣说道:“我特意跑了书店,买来了几套和明朝历史相关的书,现在传给你?”

说着,他其实有一点感慨。

洪武位面,朱元璋压根不要这些东西,但是朱棣却是想也不想,就要这些。当然,也可能是他是想了解崇祯年间的事情,这样才好救那个不肖子孙。

此时,朱棣听到朱海军的话,也还是没有犹豫,当即就同意了。

于是,朱海军便用了扫描传送功能,给朱棣那边传了过去。

白光一闪之后,方孝孺面前多了一堆书籍,都是精装版本,白色透明塑料包着的。

内侍上前,把这些书搬到了朱棣面前。

朱海军没有结束时空通讯,他想看看朱棣这边的反应。

就见朱棣见了之后,很有兴趣地拿起最上面的一本书籍,打开便看了起来。

朱海军发现,朱棣似乎是有目的的,并没有翻开就看,而是翻了好多下,显然是在查看什么,然后才看了起来。

忽然,就听到朱棣说道:“狗屁,不对!”

骂完之后,他又去翻了,翻完一阵之后,更多的,都是“胡扯”,“放屁”之类的粗话。

方孝孺站在下面,看着朱棣在那翻史书,很想看看。不过朱棣一直在爆粗口,每一次爆粗口,都让方孝孺犹豫了一下,到了之后,他就静静地站在那里,没说话了。

随后,就见朱棣把手中书一丢,接着去翻其他书。基本上,就是重复之前的场景了,不断地骂人。

到了之后,他便传旨,召道衍和尚觐见。然后他的脸色恢复正常,对方孝孺道:“方卿,你先回去国子监忙吧,国师刚来过,该是没事了。”

方孝孺一听,不由得提醒道:“恩师一直都在,还没走。”

“啊”朱棣一听,有点意外,回过神来,便知道自己光顾着看书了,于是,他马上笑着说道,“国师原来没走啊,倒是朕失礼了。”

朱海军听了,笑着说道:“我就是有点奇怪,你父皇压根不要这些东西,所以我就想看看,你要这些会是个什么情况?”

此时,他已经看明白了。朱棣虽然好像大大咧咧的,但是明显也是有分寸的,这些史书上的内容,他并没有让别人过目,而只是找道衍和尚。

朱棣一听他这话,心中想着,就凭父皇杀了那么多功臣,他怎么可能会要这些书看。

像他这样,就基本上没有亏待功臣,还是好些。但是,也有不方便的事情,却是不能让人看到的。

心中这么想着,他便打个哈哈说道:“让国师见笑了,朕是个粗人,一看到这书上都是胡编乱造的,就难免爆了粗口。见笑,见笑。”

朱海军听了也是一笑道:“那我下了,大概后天就能给你传送对讲机,无人机的话,还要等两天才能到货。到时候再联系。”

说完之后,他就关掉了时空通讯软件。

朱棣看到方孝孺说了“恭送恩师”的话,便知道朱海军这次是真走了,就对方孝孺说道:“那就请方卿先去国子监吧!”

朱海军是方孝孺的恩师,因此朱海军传过来的那些科学学问,就由方孝孺牵头,他身上就担任了一个国子监祭酒的官职。

方孝孺看了一眼御案上的那些有关明朝的史书,不过没说什么,听朱棣的话,自己去忙了。

朱棣见他走了,就又去翻史书,看他翻书,就知道他是带着目的的。

“看来做得还不错,得了这么一个谥号。“

”他娘的,真有土木堡大败,很好,很好!”

“……”

他正在看着呢,道衍和尚就奉旨赶到了。

对于道衍和尚,朱棣是非常信任的,立刻把他招上前,然后指着御案上的那些书说道:“这些都是国师传来的我大明朝史书,别人我不放心,你抽是时间帮朕整理下,什么事要朕注意的,都整理出来。”

道衍和尚听得大为吃惊,一下看向那厚厚的一大叠史书,有点难以置信。

从来没有一个人,能看到历史。如今,竟然让他遇上了匪夷所思的事情。

他正想着呢,就听朱棣又对他说道:“对了,那个末代皇帝是崇祯皇帝,有关他的一些,你要好好看看。国师说下一个位面就是崇祯年间,不过还不知道会定位在谁身上。你先了解,等回头新位面开通了,要是能救的话,还是要救的。大明的江山社稷绝对不能置之而不理。”

说完之后,他想了下又补充说道:“其他可以先放一放,有关崇祯年间的那段历史先看,要是国师问起,也好有个交代。说不定新位面开通之后,父皇那边也会过问的。”

道衍和尚听了,有些为难道:“这实在太多了,太子殿下马上就到京师,可以让太子殿下也参与进来,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太祖皇帝当众显灵,宣布了嫡长子继承之后,朱棣就明确下旨,立世子为太子。

道衍和尚这话,其实也是一个试探。看看史书上是怎么样的,是不是方便太子来看?

至于他自己,既然皇帝让他看了,那就说明皇帝肯定没有亏待他的。

朱棣听了,倒是没有犹豫,当即点头说道:“那也可以,就让他也和你一起整理吧。”

随后,朱棣就在宫内指定了一处偏殿,让道衍和尚在这整理,史书这些,绝不能带出去。

两天之后,便到了约定时间,朱海军就给朱棣传送过去三部短波对讲机和三台配套的手摇发电机,同时也教会了他们怎么用这个对讲机。

不用说,朱棣明白之后顿时大喜过望,立刻派了他儿子朱高煦去试试,到底能多远联系。

作为带兵打仗惯了的朱棣,最是清楚不过,有这种对讲机的话,战事的胜率会增加多少!

同样的,方孝孺也被这种科技产品所震惊,连忙谦虚地问朱海军,这是什么学问。

朱海军之前查过,短波对讲机的原理是要到大学才能学。因此,他就让方孝孺先好好消化中学的内容再说。

又两天之后,无人机到货,朱海军便又给朱棣传过去两架无人机。当然了,最先教学的,只能是方孝孺。

等方孝孺学会之后,就在紫禁城表演了一把无人机秀。朱棣领着文武百官,在边上观赏。

不用说,这些永乐位面的人,和洪武位面的人一样,一样是震惊和好奇。

科技的魅力,不需要语言,面对任何人,都能展现出来。

在对讲机和无人机传送过去之后,张辅就迎来了好多竞争者,都想抢他这个征讨安南主帅的位置。

有几个国公,还有皇子朱高煦等等。

不过朱棣基于朱海军的建议,最终都否决了其他人的请求,还是定了张辅作为征讨安南的主帅。

永乐位面这边,开始紧锣密鼓地为征讨安南准备了起来。

而在洪武位面这边,朱元璋的回复旨意,也到了辽阳这边。

朱元璋在旨意中列数高丽对大明朝的背叛,包括杀了大明使者等等,这次和纳哈出联合出兵,意图对付大明,也是毋庸置疑的。

因此,朱元璋在旨意中,是让朱标把十万高丽兵全部发配去挖煤。期限五年,没有劣迹,可赦免为民。

至于两个高丽主帅,崔莹和李成桂,朱元璋没有任何犹豫,旨意是令征虏军征讨高丽,杀崔莹和李成桂祭旗出征。

就这么的,一代朝鲜开国国王就没了,朝鲜这个词,也就不会出现了。

纳哈出所部这边,朱元璋的旨意,是纳哈出不念大明恩德,释放之后继续和大明为敌,杀大明将士,同样判祭旗。

高八思帖睦尔和洪伯颜帖睦尔两人有功,暂封伯爵,和其他辽东蒙古将领一起,为征虏军前锋,杀入高丽,而后再班师之时论功行赏。

于是,将近二十万的蒙古大军,还是携带他们原本的粮草,在明军之前,浩浩荡荡地杀入了高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743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