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看到了一切

作者:岭南仨人 | 分类:科幻 | 字数:0

第一百九十一章 阶梯

书名:我看到了一切 作者:岭南仨人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4:41

家园县西面的乃蛮县。

刚刚被撤销国家4a景区的古宝图沙漠,这个东西长35公里,南北宽约30公里,总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150万亩),是东北地区最大的流动沙漠。

就在乃蛮县县城北部的东部影视城往北,一队皮卡车经过此地的乡道公路,一路向西北方向行驶了两公里左右,就来到了一大片集装箱房搭建的工地之中。

之前本来派去浑善达克沙地接联合矿业改造任务的沙地改造队,在上个月已经回到了哲里木市,不过并没有回家园县的主基地,而是来到乃蛮县这边。

这些集装箱房还是从塔敏查干基地拉过来的。

目前沙地改造工程队的规模比之前多了近一倍,漠南分公司八月份又向三一重工定购了一大批工程设备,让工程队每个月的沙地改造面积,提升到15∽20万亩。

江淼下了车,就看到了一大片绿意盎然。

在八月份获得批准之后,漠南分公司就集中了闲置的人力物力,利用这边平坦的沙地和退化草地,陆陆续续播种了40万亩大豆。

虽然这些大豆田今年肯定没有豆子收成,但至少可以生长两个月,其中八月底播种的那一批大豆田,就是眼前这一片,已经生长了差不多两个月。

从车上下来的江淼,拿着望远镜看向一望无际的大豆草原:“这边的情况如何?”

刘治本解释道:“目前我们开发的这一片,其实并不是古宝图沙漠的核心区,而是属于外围的退化草地或者半荒漠化沙地。”

步行到这个被命名为木兰基地的办公区,江淼看到了一个巨大的地形沙盘,沙盘上面还使用塑料草坪模拟改造之后的大豆田。

而沙盘上,被使用铁钉加红线包围起来的区域,就是海陆丰公司所承包的整个木兰围场范围。

沙盘一侧的告示栏上,还贴着该承包区的简介。

江淼看了一眼,发现整个木兰围场的面积非常庞大,几乎占据了300万亩的的区域,是科尔沁沙地承包区的十分之一。

“木兰围场承包区其实还不算太大,在木兰围场西面,和老哈河一河之隔的红山市那边,还有连成一片的沙漠沙地,面积有900万亩,其中绝大部分在我们承包区内。”

整个科尔沁沙地承包区,其实可以划分为两个大单元,即西南部沙漠沙地区、东北部草原退化区。

西南部沙漠沙地区又可以再细分为:

塔敏查干沙漠和其附属沙地,面积为50万亩。

古宝图沙漠和附属沙地、退化草地,面积为300万亩。

西拉木伦河南部沙漠沙地,面积为900万亩。

西拉木伦河北部沙漠沙地,面积为300万亩。

这些区域也是海陆丰公司优先开发的区域,因为这些沙地沙漠都是连成一片的,不像科尔沁沙地的东北部那样分散。

“这些大豆差不多可以收割作为草料了。”

刘治本点了点头:“是的,目前木兰围场已经种植的40万亩大豆田中,最早播种的那一批,大概过多十天左右,就可以收割了,不过估计只能收割一半,一旦开始下雪,那些只生长了一个月的大豆藤,只能任由其凋零在田野之中。”

再次拿起望远镜,可以看到远处有一部分大豆藤只有40∽60公分高度,显然这些大豆藤就是生长周期不足的那一部分。

江淼思考了一会:“这样吧!那一部分不符合大规模机械收割的大豆藤,你们卖给附近的养殖户,让他们自己过来收割,不要浪费了,一亩收500块钱就可以。”

“这样吗?也可以。”刘治本点了点头。

毕竟再过十天左右,比较晚种的那一批大豆,估计也会生长到50∽60公分左右,虽然没有结荚,但枝叶的蛋白质含量也不低,一亩收割1.5~1.8吨鲜草料没有太大问题。

大豆藤类似于苜蓿,哪怕是现在市场上的紫苜蓿干草价格大跳水,紫苜蓿干草批发价每吨仍然要2000块钱左右,优质紫苜蓿鲜草料价格也要600块钱一吨。

江淼让附近的养殖户自己过来割,就是为了节约人工和油费、输费。

这价格比起外购青贮料、干草料,大概便宜了一半左右,不过种植户需要自己去请收割机和车辆来运输。

木兰围场这40万亩大豆田,大概有20万亩会达不到大规模机械化收割的标准,一亩卖500块钱,就是1亿元左右。

附近的哲里木市、红山市,两地牛羊存栏量差不多有5000万头,一个冬季下来,需要消耗的草料无比惊人,不存在吃不下20万亩大豆草料的问题。

特别是那些养殖大户,他们自产的秋季尾茬干草和青贮料肯定不够用,需要向外采购。

只要漠南分公司发公告,附近的养殖户肯定会蜂拥而至。

江淼在木兰基地考察了一遍。

这边的配套设施,同样在建设之中,不过由于临近冬季,地上的半永久性建筑物肯定不适合继续施工。

现在正在进行的建设工作,主要是地基、饮用水管道、电缆铺设,同时还挖了一大批作为青贮料发酵的地池。

当然冬季留下看守木兰基地的员工,只能委屈一下了,冬季居住在集装箱房子里面了。

“你们计划留守多少人在木兰基地过冬?”

刘治本如实回答:“大概一半左右,除了看守的人员,还有一大批工程队人员,他们冬季会继续留下来推平附近的沙丘,另外还有一批员工需要装卸青贮料。”

江淼随口吩咐道:“冬季过冬,后勤保障要做好。”

“我已经安排好了,包括定制一大批专门的保温层,给这边的集装箱房进行升级改造,确保这些集装箱房的保温,还购置了一批供暖设备。”刘治本将分公司的安排一一道来。

“很好。”

一行人再次驾驶皮卡车,继续向古宝图沙漠那边行驶过去。

开出已经被种上大豆的区域,映入眼帘的景色,是一望无际的黄沙漫漫。

一阵秋风卷起一股沙尘,吹袭向车队。

突然,前面开路的皮卡车停了下来,在不远处的土路尽头,同样停着两辆皮卡车。

对讲机中,安保人员向柯勇汇报了前面的情况。

“老板,前面是乃蛮县沙漠化研究站的研究团队。”

江淼回忆了片刻,便从记忆之中找到了该研究站的相关资料。

所谓的乃蛮县沙漠化研究站,并不是当地设立的考研机构,而是始建于1985年,现隶属于赛里斯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其研究站位置就设立在乃蛮县境内。

该研究站主要进行农牧交错带沙地农田生态系统演变与土地沙漠化及其治理研究。

包括沙地农田生态系统演变过程研究与监测、沙漠化土地的恢复机理与可持续利用、区域水资源动态与农田水肥运移规律、沙地高效农业开发技术与模式研究及其示范等。

“开过去。”

“是。”

六七分钟后。

从车上下来的江淼,见到了该研究站的该研究站站长赵学用,以及副站长有潘成城、张同会、罗永青等人。

赵学用一听到是江淼过来,立刻激动地跑过来:“江总,久闻大名,我是乃蛮县沙漠化研究站站长赵学用。”

“你好!”江淼伸出手,和对方一一握手。

双方聊了一会,江淼便了解到赵学用等人在这里的收集古宝图沙漠的数据,为接下来的局部气候改变研究做前期的数据留档。

虽然未来古宝图沙漠会变成木兰基地的农场,但这并不代表万事大吉,因为这种大面积将沙漠恢复成为草地和耕地的情况,必定会带来局部微气候的改变。

因此乃蛮县沙漠化研究站的历史任务还没有结束,只不过需要改变一下研究方向。

其实这也是漠南很多沙漠类科研机构,近期面临的一个问题,由于海陆丰公司的仙豆大豆横空出世,一下子让之前关于沙漠沙地盐碱地的研究项目,变得宛如鸡肋。

乃蛮县沙漠化研究站更是直接被偷家,沙漠都没有了,那他们的研究站就被釜底抽薪了。

好在赵学用等人都是比较阔达的科研人员,没有因此而嫉恨江淼和海陆丰公司。

其实从乃蛮县沙漠化研究站的位置就知道,这个研究站的研究人员,那是长期驻守在沙漠边缘的一线研究员,如果不是能够吃苦的人,可不愿意在这里吃几十年沙子。

这种环境下,可以坚持下来的科研人员,性格往往是坚韧不拔,同时也是耐得住寂寞的真科研人员。

江淼对于赵学用等研究员的精神,充满敬意和佩服。

其中一个研究员罗永青,提了提眼镜问道:“江总,我研究过贵公司的仙豆大豆,这些大豆的叶子可以在晚上凝聚空气之中的水分,然后吸入根部储存起来,这就是仙豆大豆在沙漠地区赖以生存的关键,那我有一点比较关心的问题,那就是仙豆大豆会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这会不会导致局部地区的空气湿度下降?”

对此江淼也没有隐瞒:“确实有这个可能,特别是大面积种植的区域,其中心地带的空气湿度肯定会下降。”

“这样吗?”罗永青陷入了沉思之中。

显然这种改变存在不小的风险。

如果局部地区的空气湿度太低,就有可能加重呼吸道疾病、导致皮肤和眼睛不适、抑制植物生长、抑制动物生存、增加静电、增加火灾概率。

至于为什么仙豆大豆种植区域的农场工人没有反应这个问题,江淼确实已经猜到了原因。

那就是科尔沁沙地本来就相对干燥,降水季节又集中在7∽9月份。

简而言之,那就是秋冬春三个季度,本身就很干燥,习惯北方天气的人,一般不会觉得有问题;而夏季又降水量飙升,仙豆大豆肯定没有办法将雨季的水分都吸干。

至于抑制动物植物生长这一点。

其实并没有想象中严重,因为仙豆大豆形成的叶片保护伞,可以庇护其他植物在其底部生长。

本来沙漠沙地的蒸腾作用就很强大,再增加也不会增加多少了,因为沙漠沙地本来就没有多少地表水和植物可以压榨出水分。

反倒最后一个问题,即增加火灾的概率,需要建立好防火隔离带。

特别是成熟的待收割大豆,这个时候的大豆叶片已经枯黄,加上富含植物油脂的豆子,一旦燃烧起来,绝对会一发不可收拾。

江淼将这些情况,和赵学用、罗永青等人说了一下,他们听完之后,也是眉头紧皱起来。

赵学用沉思片刻:“按江总的描述,生长期间的仙豆大豆应该问题不大,唯一需要关注的地方,就是成熟后那一段时间,需要进行重点防火。”

“没有错。”江淼微微点头。

突然另一个研究员张同会,却目光闪过一丝精光,他提出了一个设想:“江总、赵站,从理论上来讲,空气湿度越低的地区,会自动吸取周边空气湿度比较高区域的水分。”

江淼愣了一下,他看向张同会,内心直呼对方真是脑洞大开。

“湿度阶梯?这确实可能会出现,只是这需要非常精密的控制…”赵学用说着说着,突然停下来,陷入了沉思之中。

而张同会则问道:“江总,仙豆大豆的叶片可以吸收水分,其叶片在凋零之后,是否还可以维持一段时间内的吸取作用?”

江淼已经明白对方的想法了,不过这一点他还真的没有思考过:“我并没有做过相关实验,如果你们感兴趣可以展开相关的研究。”

将脑海中的千头万绪捋一捋,赵学用说了自己的看法:“这个项目有一定价值,比如这远距离输水上。”

张同会蹲下来,用手指头在地上的沙子中,画出了西辽河的轮廓路线图,他最后直指着辽河入海口处:

“必须在辽河入海口种植大批仙豆大豆,然后沿着辽河两岸向西辽河源头布局,这样一来,就可以形成一条湿度阶梯,就渤海的水汽通过这条湿度阶梯,源源不断输入哲里木市、红山市,甚至一路向西,可以经过浑善达克沙地,再沿着阴山北麓,将这些水分输入到乌兰布和沙漠等西北干旱区域。”

这个计划看似天方夜谭。

但是仔细进行分析计算之后,却发现该计划有很大的可行性。

原因就在于辽河入海口、辽河平原、科尔沁沙地、浑善达克沙地、阴山北麓、乌兰布和沙漠,本身就存在明显的湿度递减变化。

如果利用仙豆大豆进行合理的布局,就可以形成一条完整的湿度阶梯,特别是东南季风主导的夏天,太平洋的温暖水汽会自东向西、自南向北推进。

而仙豆大豆形成的湿度阶梯,刚好可以进一步引导水汽西进。

赵学用提醒道:“这种布局可能有干扰整个东北亚的气候,我们需要慎重考虑。”

“确实会产生难以估算的影响。”江淼也跟着点了点头。

众人激烈讨论了半个多小时,虽然觉得这个计划确实可以给中西部带去不少水汽,但是其中蕴含的气候突变风险,也是不容忽视的事情。

因此他们觉得应该先做理论研究,再申请使用超算进行模拟计算,再小范围进行实验,这样才是最保险的安排。

不过江淼也清楚,随着仙豆大豆的大规模推广,一片无形之中的湿度阶梯,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

到时候局部小气候肯定会改变。

这种改变究竟是好是坏,目前还是一个未知数。

不过推广仙豆大豆,已经是势不可挡的大势,未来会发生什么,只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走一步算一步。

对于这个无意间的发现,乃蛮县沙漠化研究站的赵学用等人,自然不敢藏着掖着,他们赶紧向江淼说明情况,然后准备回去写报告,让上面要关注这方面的影响。

看着急匆匆离开的赵学用等人,江淼并没有反对,而是给了一些意见。

在只剩下公司自己的人后,刘治本有些担忧地说道:“老板,如果仙豆大豆真的会影响气候,那会不会不利于我们接下来的布局。”

镇定自若的江淼摇摇头:“仙豆大豆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哪怕是有一定的副作用,官方也不会放弃仙豆大豆的。”

其实影响气候的事情多了去了。

比如修建大型水库,就会在无形之中,改变一个地区的小气候。

这也是很多地质学家,要将近现代命名为“人类世”的重要原因,那就是人类的各种活动,已经深刻影响到了地球的整体生态环境,在地层之中留下来的属于人类的地质标志物。

从现阶段的情况来看,仙豆大豆关系到国内的粮食安全,只要仙豆大豆带来的气候影响不明显,或者负面影响不大,那谁都不能阻止仙豆大豆在国内的推广。

江淼并没有太在意这件事。

他考察了木兰基地之后,便再次折返塔敏查干基地休息,明天还要去一趟联合矿业在哲里木市北部的实验项目。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804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