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看到了一切

作者:岭南仨人 | 分类:科幻 | 字数:0

第一百五十二章 访客(加更)

书名:我看到了一切 作者:岭南仨人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4:41

就在江淼继续考察着养殖基地的时候。

吕伟斌的电话响了起来。

他到一旁听了电话。

不一会,就回来了。

“老板,刚才哲里木市农牧科学研究所的大豆科研团队,来到了我们公司拜访,是否要去见一下?”

江淼眉头一挑:“也好,反正这边已经看得差不多了,治本、大松,你们安排好我交代的事情,特别是那几个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要尽快进行整改。”

“好的老板!”

“我们一定尽快完成任务。”

刘治本和吴松两人留下来。

而江淼则带着吕伟斌等人回去主基地。

开了二十三公里,又回到了热火朝天的主基地。

附近的村民牧民,也挺好奇地看着江淼等人的车队,他们已经打听到了,这是南方一个大公司的项目。

正在嗑瓜子的孙博鑫,面对这青黄不接的季节,也只能在家门口嗑瓜子。

提着一袋子调料的宝音,看着正坐在小凳子上嗑瓜子的孙博鑫,笑着问道:“老孙,你不是会开拖拉机吗?干嘛不去对面那家公司做事情?”

“老子家里面的羊都顾不过来,还去打工?别开玩笑了。”孙博鑫直接将瓜子壳吐地上。

“呵呵,你那两百多个羊,让你婆娘看着就得了。”

“她二虎八鸡的,我不放心。”孙博鑫岔开话题:“你买这么多瓶瓶罐罐干嘛呢?要开餐馆呀?”

然而宝音却真的点了点头:“是呀!我打算开一个烤串面店。”

“你没有发烧吧?”孙博鑫瓜子也不嗑了,一脸诧异地看着对方。

“你才发烧了,老子有内幕消息,这家大公司在这个基地会有一千名员工,他们肯定要外出吃喝,我家就在他们基地斜对面,开一个家庭面馆,加上烤串,肯定可以吸引他们来吃饭。”宝音胸有成竹地说道。

孙博鑫惊呆了:“真的假的?一千人?咱们村都没有这么多人,他们投资这么大?”

“呵呵,我堂哥之前工作的那个养殖场倒闭了,就是被这家公司收购的,他们承包了北面的塔敏查干沙漠,我听说整整承包了35万亩。”

咔!孙博鑫嗑了一颗瓜子,眼珠子滴溜溜转动着。

“卖呆儿?”

“呃?没什么,我就是觉得你的烤串和面馆不一定可以吸引里面的人。”

“哟!我们的老孙什么时候变成经商天才了?那你说说看,为什么吸引不了客人?”宝音顿时不服气了。

孙博鑫摆摆手:“我没有说你的面馆吸引不了人,就是你没有考虑他们公司的人来自哪里,有没有一种可能,他们基地这么大,内部是有厨房的?”

“呃?”宝音这才反应过来:“那你有什么好建议?”

“五顿。”孙博鑫笑眯眯地说道。

宝音咬了咬牙:“好,如果你小子的建议有用,我就请你五顿酒,满意了吧?快说。”

“别急。”

宝音一把抢过瓜子袋:“别磨磨蹭蹭。”

“好好,我说还不行吗?”孙博鑫笑呵呵说道:“你既然有内部关系,那就让人打听一下这基地里面的厨房主要做什么饭菜,要是也是咱们本地的那些菜,你的面馆和烤串还是别做了。”

“有道理。”宝音头如捣蒜:“还有呢?”

“还有什么?”

“就这?”宝音一脸你逗我玩呢的表情。

“你看,你又急。”

“我能够不急嘛?这可比银沙湾那狗屁景区的游客稳定,他们上千号人,就算是每天只有几十个人出来吃饭,都可以养活一家苍蝇馆子了。”

孙博鑫摇摇头:“你先去打听清楚,不然我怎么给你建议?”

“也是。”宝音急匆匆走了。

看着不远处正在平整沙地的工地,孙博鑫目光闪过一丝精光:‘餐饮小意思,生活用品才是大头,要开就开杂货店。’

突然他看着地上的一大堆瓜子壳,又看了眼空空如也的双手,不由自主地破口大骂起来:“欠儿登滴宝音,还学会了顺手牵羊,你给我等着,到时候看我不狠狠宰你一顿。”

“你在外面狗叫什么?又喝马尿了。”

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在屋里面传出来。

顿时孙博鑫一个激灵,从椅子上弹了起来。

扫了扫身上的灰尘,赶紧打开门,走进屋子里,看到正在做面疙瘩的婆娘,他满脸讪笑着搓搓手:

“孩他妈,跟你商量个事。”

正在做面疙瘩的塔娜瞪了他一眼:“有屁快放。”

“咱哥不是在市里做杂货的,我也想在村里面开一个杂货店,你打电话和他唠唠,给咱们家指指路。”

塔娜眉头一皱:“你又想做生意?还没有赔够吗?我不同意。”

“孩他妈,别这样啊!我这一次真有发财的路子。”孙博鑫急了,宛如猴子一般抓耳挠腮。

“呵呵,你哪一次不是这样说?”塔娜一脸我信你个鬼,你个糟老头子。

“真的,我的想法是这样…”孙博鑫赶紧将开杂货店,以及对面海陆丰公司的情况说出来。

听了这个解释,塔娜这才认真思考起来:“真有这么多人?”

“我听宝音那家伙说的,他堂哥的养殖场被这家公司收购了,他们公司还承包了35万亩沙漠,这么大面积,就算有机器,其他事情也需要上千人。”孙博鑫赶紧解释起来。

塔娜还是对孙博鑫之前的几次亏本生意心有余悸:“我还是不放心,要是他们公司开没有几天就跑了,那我们怎么办?”

“所以,我想让你去问一下咱哥,他在市里面干杂货,知道门路,加上咱们家就在对面,不用租店,又省了一大笔钱。”

终于在孙博鑫费尽三寸不烂之舌的口技下,塔娜被说服了,勉强答应去问她哥哥,探一探开杂货店的门路。

就在孙博鑫踌躇满志的时候。

就在他家隔着两百米的河边,一家民宿类型的大澡堂子,在鞭炮声中快速开业。

而这家澡堂的老板,就是吴松他哥哥。

显然对方就是受到了吴松的指点。

对于哲里木市这地方而言,由于水资源有限制,加上天气干燥,因此很多人并不像南方人那样每天都洗澡。

而对于海陆丰公司的库伦基地,由于初期的基础设施不足,很多员工只能用消防车拉水来洗澡,这很不方便。

吴松便看到了这个商机,让他哥开一家民宿类型的大澡堂子,提供住宿、洗澡、餐饮和卖一些饮料。

每个地方都有聪明人。

以前当地那半死不活的旅游业,自然搞不起什么带动效果,而现在海陆丰公司一进来,就有聪明人发现了其中的机遇,胆大的人已经押注了。

江淼回到主基地。

一下车,就看到两个辆涂着“哲里木市农牧科学研究所”的皮卡车,停在了临时停车场里。来到了办公区。

负责管理后勤的一个员工就跑过来,给江淼带路。

在之前接待自己的办公室内,江淼看到了六个皮肤粗糙又黝黑的陌生人,这几个人大概率就是哲里木市农牧科学研究所的大豆研究团队成员。

双方互相介绍了一下。

听说江淼除了是海陆丰公司的董事长之外,还是狮子山农业大学的荣誉博士、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还是赛里斯饲料协会的副会长。

研究所大豆团队的主任张志勇一脸震惊,他之前只是听说家园县来了一个大公司,圈了几十万亩沙漠,准备在这边搞沙漠种植项目,他还想着,能不能过来合作一把。

没有想到,对方来头如此之大。

他们团队的其他几个研究员和研究助理也是满脸震惊。

“江博,真是年轻有为,我唯一比江博强的地方,估计只有年龄了。”张志勇自嘲着开玩笑起来。

江淼笑着摇摇头:“张博太谦虚,术业有专攻,大家都是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科学研究项目有高低贵贱之分,但是我们的研究人员没有。”

“江博,我挺好奇你们公司在家园县的项目,不知道是打算种什么农作物?说不定我们可以合作。”张志勇好奇地问道。

“我们这个项目是种植大豆的。”

“种植大豆?”张志勇一听到是自己的主业,他立刻就来精神了:“几十万亩沙漠都要改造成为农田吗?”

“是的,其中20万亩会平整成为方便机械化的标准农田;剩下的15万亩会采用大豆紫苜蓿混播的方式,作为牧草地使用。”

其中一个戴着眼镜的研究员听得直挠头,有些惊疑不定地提醒道:“江博,你应该清楚当地的降雨量,而养畜牧河的水也基本是有用处的,恐怕当地的地下水支持不了,如此大规模的大豆种植。”

“这确实不妥当,哪怕是采用水肥一体的浅埋滴灌,每亩大豆也需要90立方米的水,35万亩需要抽3150万立方米的地下水,这用水规模太大了,估计不用几年,整个塔敏查干沙漠的地层就快速沉降。”另一个鼻梁上有一颗大黑痣的研究员也眉头紧皱。

江淼笑着摇摇头:“各位不要担心,我们公司只在头年会抽2100万立方米的地下水,而且如果遇到有降雨,这个用量还可以进一步减少。”

“呃?”张志勇听得一头雾水:“江博,你们明年不种了?可明年不种,那你们投资这么多钱平整土地,可没有办法回本呀!”

江淼随口解释了一下:“我们公司开发三个新品种,是多年生的大豆,而且种植之后,可以不用浇水,只靠自然降水和夜里的露水,就可以维持正常的生长。”

闻言,张志勇便想起了以前学习过的一些内容:“多年生品种?是通过杂交南方系的野生大豆获得的性状吗?这品种在北方可以适应吗?”

“我们在实验室模拟过北方的天气,没有问题。”

戴着眼镜的研究员则好奇地问道:“江博,不知道你们公司的新品种亩产可以达到多少?”

黑痣研究员也跟着劝说起来:“江博,你们公司要三思呀!现在大豆很难赚钱,最好不要一下子投资如此庞大。”

这些研究员刚才可是看到了这个基地里面,大批正在布置的设施,还有两百多辆工程车辆在不远处施工,这规模至少要投资几个亿,他们真的心疼这些钱。

张志勇也有些担忧的提醒他:“江博,你可能不了解目前国内的大豆行情,近期蛋白含量36%的三级大豆,市场收购价格才3600块钱每吨,而哲里木市的大豆平均亩产只有150公斤左右,你别看我是研究大豆,但实验田和普通农田是两回事。”

他们说的话,确实有一定道理。

毕竟张志勇团队参与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东北西部灌区春玉米、大豆密植水肥精准调控丰产高效栽培模式”,24年其试验田测产结果显示,大豆理论产量达到390.93kg/亩(含水率13%),刷新了漠南地区的小面积高产纪录。

可这并什么用,至少没有起到决定性作用。

关键就在“小面积”这三个字上。

如果精耕细作,加上水肥光热充足,又没有遇到极端天气,加上种子比较好,要在实验田达到这个数据并不难。

可从小面积到大面积,才是真正的难题。

江淼先感谢了张志勇团队的好意:“各位的好意,我非常高兴,但是我们公司投资这个项目,自然是为了赚钱而来的,亏本的生意,我肯定不会做。”

面对一意孤行的江淼,张志勇心里面叹息,不过他也知道适可而止,毕竟这是海陆丰公司的投资,他提醒了就好,人家听不听,那就不是他可以决定的事情了。

其他几个研究员也是欲言又止,但是看到自家老大闭口不谈,也选择了沉默。

张志勇岔开话题:“江博,你们大豆的亩产可以达到多少公斤?”

“290~332公斤之间。”江淼如实告知。

“这个产量还可以。”张志勇并没有太惊讶,因为他下意识地认为这是海陆丰公司实验田的数据。

而他们研究员团队合作的不少农户,在小面积种植下,也可以达到这个水平。

张志勇说起另一个事情:“江博,如果可以的话,我们想在你们的种植基地留下一片观测田,面积不用太大,10亩就可以。”

“没问题,我们基地的大豆六月中下旬开始播种,十月中旬开始收割,到时候你们直接联系我们分公司的负责人吴松或者刘治本就可以。”

“好。”张志勇笑着点了点头。

“看来,江博你们的新品种大豆是短生期类型的。”眼镜研究员对此并没有感到意外,因为他们这边的气候原因,长生期的大豆品种不太适合。

张志勇则谈起了种苗推广的事情:“江博,如果你们种植基地的大豆今年的表现比较好,明年的多年生实验可以保证60%的亩产,我可以帮你们向本地一些种植户推荐,你们公司应该卖种子吧?”

“这是自然。”

说到种子,张志勇又想起一个事情,赶紧提醒道:“江博,你们的大豆品种注册了专利没有?如果没有,要尽快注册,如果你觉得品种价值很多,最好注册国际专利,免得被国外的种苗企业抢注了。”

“多谢提醒,我们已经注册了国内外的专利,而且还注册了一部分特殊基因片段的专利。”江淼对于这一点,是非常注重的。

听到江淼连基因片段都注册了,张志勇有些惊讶,心里面也对于海陆丰公司的这三个品种感兴趣起来。

毕竟普通种苗企业就算是注册专利,一般也是注册国内的品种专利,连国际专利都很少注册,就更别提专门去注册品种相关的特殊基因专利了。

除非这个品种真的非常特别,而且经济价值非常高,才会这样注册。

因为注册专利是要钱的,而注册基因片段的专利,可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还需要提供基因检测报告,确定提交的基因片段属于新发现的基因片段,才可以获得该基因片段的专利。

以前国内不注意这种事情,还将野生大豆的种子赠送给孟山都公司,然而对方拿着这个野生大豆的一部分特有基因片段去注册专利,反过来起诉国内的种苗企业,要求国内企业支付使用了特殊基因片段的专利费。

这就是不注重知识产权保护的恶果。

张志勇回过神来:“江博有准备就好,免得被国外那帮吸血鬼钻了空子。”

“当时在狮子山农业大学读书时,我老师也经常提醒我们,要提防国外的种苗企业。”江淼喝了一口咸奶茶。

“是呀!国内以前没有经验,被国外种苗企业窃取了很多我们特有的种苗资源。”张志勇说到这里,也是痛心疾首。

在不知不觉间,谈了两个多小时,看到快临近中午,张志勇才想起来今天还要去八氏县的沙漠研究站,他赶紧向江淼告辞。

江淼本来打算请他们吃个午饭,但是急着赶路的张志勇婉拒了。

随着张志勇带着团队急匆匆离开。

而刘治本和吴松也处理好了养殖基地的一些事情,回到了主基地这边,向江淼汇报了一下情况。

就在几人谈话期间,黎子轩敲门进来。

“老板,这是蒋总刚刚发过来的几份文件。”

接过文件,江淼快速翻了一遍。

就三件事。

一个是收购羊城新乐康医药公司的事情已经谈好了,价格比之前预计的还便宜了1700万。

第二个事,是姐姐负责开拓的珠三角开拓项目,目前已经完成了鹏城和鹅城的店铺和住宅购入。

最后一个事情,则是昨天晚上有人试图潜入公司的埃及塘虱养殖基地,被安保人员当场抓获。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7384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