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看到了一切

作者:岭南仨人 | 分类:科幻 | 字数:0

第一百章 大扩张(中杯!加更)

书名:我看到了一切 作者:岭南仨人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4:41

烟墩山饲料厂开收埃及塘虱的消息,仅仅过去三天时间。

就收购到了一千两百多吨埃及塘虱。

这个量如果饲料厂的两条鱼粉生产线火力全开,三天就可以消化掉,不过考虑到了维持生产的必要,因此目前只启动了一条生产线,而且每天才处理五十多吨埃及塘虱。

为了避免饲料生产线也出现同样的情况,方易已经准备将其中一条饲料生产线用于生产4号饲料,即埃及塘虱育肥饲料。

虽然4号饲料的每吨毛利润,只有1000块钱,但是走薄利多销的路子,还是可以赚钱的。

既然饲料已经陆续生产出来,除了留给自家鳗鱼养殖场的一百吨2号饲料,剩下的饲料必须准备出售。

对于这种销售工作,销售部并没有觉得太难,毕竟他们手上掌握着一大堆鳗鱼养殖户和埃及塘虱养殖户的客户。

首先是针对本地埃及塘虱养殖户。

烟墩山饲料厂的收购室内。

几个销售员已经对每一个前来卖鱼的养殖户,展开推销攻略。

其中一个新乡出来的销售员,笑着说道:“大富叔,别犹豫,这个饲料可是好东西,只要你按照我们的配方养殖,一亩鱼塘就可以收3万斤左右,虽然成本增加了,但3万斤可以卖更多的钱。”

“小曼,真的假的?”江大富有些将信将疑。

江小曼趁热打铁:“大富叔,都是自己人,我怎么敢骗你,毕竟老板也是咱们村的人,这种饲料现在有限,你别错过了,我可是优先照顾自己人,才推销给伱的。”

听到这个解释,江大富的疑惑也打消了很多。

毕竟江淼一家的口碑,在马宫镇还是有目共睹,虽然村里题戏、祭祖、修缮之类的活动上,显得有些小气,但对于乡里真正有困难的家庭,还是非常照顾的。

去年过年的时候,江大海就给他包了一个一千块钱的红包,用于慰问他瘫痪在床的老婆。

“一亩要用2.4吨吗?”

“是的,大富叔你家有几亩?”

江小曼赶紧说道:“两亩,就4.8吨,考虑到了保质期,半个月来拉一次吧!一次拉0.8吨,其他配料和草料你按配方直接买就可以。”

“那我现在付钱?”

“不用,直接记账就可以,到时候你收获了埃及鱼,在从埃及鱼的货款上扣,当然,也可以先付钱。”

“呃…当然是到时候再扣。”听到这个情况,江大富自然选择了先拿饲料,卖埃及鱼的时候再抵扣。

而这种付款方式,也让江大富放下了最后一丝顾虑。

其实这就相当于海陆丰公司借钱给养殖户。

不过这种“借款”,并不需要担心还款问题,除非遇到了天灾人祸,不然只要养殖户养好了埃及鱼,还款就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毕竟周围并没有其他企业会大规模收购埃及鱼,养殖户只能卖给海陆丰公司,这种情况下,抵扣货款就非常容易执行。

很快其他埃及塘虱养殖户,也陆陆续续签署了采购4号饲料的合同,同时还每人领了一份埃及塘虱养殖技术手册回去。

考虑到养殖户需要因地制宜,因此这些养殖技术手册并不是只有一个配方,而是有五个配方。

比如使用生秧、玉米杆、野草粉,替代地瓜叶和狼尾草草粉。

同时如果使用厨余的剩饭剩菜,则可以减少15~20%左右的4号饲料用量。

这些情况,都是充分考虑到了养殖户的各种情况,才做出的调整方案。

当然,由于养殖户并不专业,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利用率不高的问题,从而到产量达不到预期。

不过只要4号饲料的用量足够,基本可以维持每亩1.2万公斤的打底产量。

这就要看养殖户愿不愿意学习技术了,如果技术学习得比较好,管理比较到位,每亩达到1.5万公斤是很容易的,甚至可以更高。

而另一边。

销售部在推销鳗鱼饲料上,却遇到了一定的困难。

好在这在公司的意料之中。

虽然一部分鳗鱼养殖户心存疑虑,但有冒险想法的养殖户也不在少数。

销售部并没有勉强销售员,毕竟这是新产品,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验证,等养殖户发现新饲料的好处,到时候不用销售员推销,养殖户也会主动上门采购。

这就是技术性产品的优势所在。

海陆丰公司的饲料根本不需要和其他公司的普通鱼饲料拼杀。

而且目前烟墩山饲料厂每个月只能生产750吨2号鳗鱼饲料,倒是4号埃及塘虱饲料可以达到月产9000吨左右。

鳗鱼饲料的产能受限于埃及塘虱鱼粉的产能,因此必须逐步扩充埃及塘虱的养殖规模。

按照现在的情况。

要让饲料厂的生产线满负荷生产,必须让埃及塘虱的养殖规模增加3~4倍,达到3600亩~4800亩左右,加上4号饲料的增产效果,每个月才可以给饲料厂供应2.1~2.9万吨埃及塘虱,实现月产9000吨2号鳗鱼饲料的产能。

如果没有增产效果的4号饲料,那埃及塘虱的养殖规模可能需要达到1.2万亩,才可以勉强满足饲料厂的需求。

金町村。

刚刚从饲料厂回来的王宝瑞,急匆匆来到了一栋五层新房子门口。

“石头,在不在家?”

不锈钢门缓缓打开,一个大胖子出现门后:“咦?这不是瑞哥吗?什么风将你吹过来?”

王宝瑞一边走,一边说道:“石头,你们家那两亩地租给我开鱼塘,一亩一年2000块钱如何?”

“养埃及鱼这么赚钱?”王宝石一脸惊奇。

“比不上石头你的海鲜大排档。”

说起这个事,王宝石就一脸郁闷:“屁,我这个月亏了两万块钱,现在旅游旺季都这么惨淡,我都想转行了,他奶奶的。”

“呃?真的假的?”

“当然是真的,我现在都愁死了。”

“要不你将那两亩稻田挖鱼塘吧!三个月收一茬埃及鱼,听说使用新饲料,一亩可以收三万斤鱼。”

王宝石瞪大眼睛:“一亩三万斤?海陆丰公司收购价格多少?”

“一斤一块五。”

“靠!瑞哥你发达了,老子这就去找人挖鱼塘。”

“别急呀!要海陆丰公司收你的鱼,你必须去签约,不然你只能挂靠在其他签约养殖户那边,但是这不靠谱,毕竟每一个养殖户都有限制收购额度。”

王宝石一听到这里,反而更加急起来:“签约需要带什么东西过去?”

“你和家人的身份证,最好是两三个人,然后在一个月内挖好鱼塘,因为到时候海陆丰公司会派人过来查看鱼塘,免得有人占着茅坑不拉屎。”

“谢了,瑞哥,回头我请你吃饭。”

“你看,你又急。”

“可你不是说额度有限吗?”

“不急这一时,我打算将我鱼塘周边的稻田想办法吃下来,你也可以吃一部分,我去找东面的老猪,你去找你西面的国新,看看他们有没有出租的想法。”

“说得是。”

两人分头行动。

虽然利益动人心,但并不是所有人都看得上这种辛苦钱。

比如在金町湾有铺面,还有商品房出租的寓公们,他们自然没有太大的兴趣去养殖埃及塘虱。

很快王宝瑞就租下了4亩稻田,而王宝石也租下5亩稻田。

下午。

烟墩山饲料厂的办公楼内。养殖签约办公室专门过来这边办公,陆陆续续有之前的签约养殖户,过来申请养殖规模的增额,还有新的养殖户跑过来申请签约。

刚刚放出来的3600亩额度,被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南湖村、盐町村、新乡、金町村、长沙村和南汾村村民瓜分一空。

利益果然才是最动人心的东西。

之前没有正式收鱼之前,很多养殖户还瞻前顾后,现在一拿到钱,又听到海陆丰公司要扩大收购规模的时候,他们就迫不及待主动扩充规模了。

除了之前签约的436户,这几天又增加了755户,签约养殖户的总量达到1191户,养殖面积达到4921亩。

这几乎将马宫镇附近的低洼闲置荒地都覆盖了,还占了两千多亩稻田。

甚至有好几家之前在养殖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户,也跑过来签约。

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南美白对虾的养殖效益不高,技术比较好的养殖户,使用土池养殖可以达到亩产300公斤左右,每公斤20~30头的白对虾,收购价格就40块钱左右,一亩顶天了卖1.2万。

去掉成本之后,根本没有多少钱赚。

而且养殖南美白对虾还有一个更加麻烦的问题,那就是极端天气的影响,特别是夏天的极端高温,如果水温好几天超过三十五摄氏度,那可以让一池子虾全军覆没。

近些年来的极端天气越发频繁,让不少养殖户苦不堪言。

比起动不动就死给你看的南美白对虾之类,埃及塘虱这种热带淡水鱼,不仅仅耐高温,而且还能耐低氧、抗病性极强。

埃及塘虱在岭南这边的生存能力,也就近几年才入侵的清道夫鱼可以压它一头。

在确定海陆丰公司会按价收购之后,那些养殖白对虾的养殖户也坐不住了,立刻选择了改换门庭。

什么白对虾?

给爷爬!

老子不伺候了!

埃及塘虱才是我们的真爱!

养殖户的心,就如那六月的天,说变就变。

其实南美白对虾并非不能养,如果采用室内高标准的养殖方案,亩产是可以达到2500~6500公斤。

可这又回到了一个比较根本的问题上。

高标准的室内养殖场,投资成本太高了,运行成本同样不低,根本不是一般的养殖户可以玩得起的。

怪不得很多当地对虾养殖户会选择改换门庭,投入养殖埃及塘虱的怀抱。

就在海陆丰公司大规模扩充埃及塘虱养殖户的时候。

公司也没有忘记其他业务的发展。

比如烟墩山饲料厂南面的鱼丸厂、室内养殖场,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改造和建设,估计九月底就可以投入使用。

与此同时,南湖农场的500亩新租的大棚农田,随着水稻收割完成,改造也在快速进行着。

南湖食用菌基地里面,30亩白松露从七月中旬开始,已经分6个批次,开始展开种植工作,预计今年十月下旬,就可以收获第一批次的5亩白松露。

同样随着一个个大棚搭建起来,组培实验室那边生产的番茄组培苗、人参果组培苗,也在一排排移栽到大棚之中。

番茄在移栽后三个月,即十月中下旬开始收获。

人参果则在移栽后四个月,即十一月中下旬开始收获。

这些产能的扩充,也让海陆丰公司的员工规模跟着膨胀,目前员工总数已经逼近600大关。

总部114人(含储备员工),南湖农场86人,盐町养殖场124人(含烟墩山养殖场储备员工),码头罐头厂88人(含烟墩山鱼丸厂储备员工)、烟墩山饲料厂92人、梅拢金银加工厂25人。

销售部外勤销售员18人,琼州分公司11人、城区金店5人、城区专营店7人。

合计570人。

这些还只是正式员工,南海农场还有十几个临时工大妈。

接下来,鱼丸厂那边也需要招聘大批杀鱼的女工,不过这些女工大概率会有很大一部分是正式员工,毕竟这是半机械化生产线,员工并不需要直接杀鱼,但肯定要处理一下机器剔出来的鱼肉。

房地产公司那边的管理层已经逐步到位了,

海陆丰房地产公司的总经理是苏小强,此人之前在羊城的短小房地产公司的一个分公司工作过,是一个项目经理。

不过随着他们老板进去唱铁窗泪,苏小强这个工作也泡汤了,加上这几年房地产市场不好做,他才愿意来海陆丰公司工作。

江淼看过此人的简历,也亲自面试了对方,觉得对方业务水平还可以,就是性格相对佛系一点,这也是他被选中的原因之一。

毕竟江淼希望手下老实听话,太有野心的管理层,根本入不了他的眼。

随着公司逐步扩大,一部分部门和产业也在逐步调整。

合并了农业种植事业部之后。

近期又再次合并了罐头厂、鱼丸厂、养殖场,合并为水产养殖事业部统一管理,姐夫张信诚担任经理,李新华担任副经理。

紧接着在饲料厂上面设置一个饲料事业部,由方易暂代经理。

将金银加工厂、金店、专营店、总部中央厨房并入实体商业事业部,姐姐江霞担任经理。

将网店部改为电商事业部,经理还是张欣怡担任。

至此,海陆丰农业技术公司形成了总部的人事部、财务部、法务部、销售部、采购部、后勤部、考勤部、科研部八部门。

外加董事长办公室、总经理办公室、环保办公室三个办公室。

以及农业种植事业部、水产养殖事业部、饲料事业部、实体商业事业部、电商事业部五个事业部。

还有两个分公司,一个独立的房地产公司。

刚刚担任农业种植事业部经理的吕伟斌,最近同样是忙得脚不沾地,南湖农场这边的事情倒是不需要他操心,毕竟绝大部分工作已经步入正轨了。

真正让他头疼的事情,是在城区和海丰县租地种榴莲的事情。

海丰县的丘陵面积有35万亩,山地有50万亩,加上城区的山地丘陵,看起来要租几万亩,应该是有可能的。

事实上,确实很容易租到土地。

问题是可以租到的土地,大多数都是零零碎碎的,根本凑不成一片,这会在无形之中加大管理难度,和生产成本。

吕伟斌没有办法,只能选择摇人,先利用马宫镇、红草镇的关系,在十几个村拿下1.4万亩荒山地。

这些土地基本可以分为三大片,即烟墩山片3829亩、南汾青草片5811亩、埔边北山片5409亩。

拿下土地之后,只剩下那些已经有果园的山坡地了,这些土地非常麻烦,吕伟斌不想将事情搞复杂,因此放弃了继续在城区扩展榴莲种植园的想法。

他将目光看向了海丰县公平镇。

通过马宫镇镇政府的牵线搭桥,吕伟斌代表海陆丰公司和公平镇镇政府达成合作协议,计划在该镇投资一个面积5万亩的榴莲种植园。

虽然公平镇镇政府的班子有些难以置信,但面对海陆丰公司真金白银的巨大投资,他们并没有拒绝。

很快就划了6片林地给海陆丰公司,加起来一共有5.2万亩。

有了这么多土地,不代表马上就可以种植。

前期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准备,比如修建简易的公路、建设小型储水池、铺设浇水管道、种植园管理站点、清理荒山野岭的树木和大石头,建设防火隔离带,最后才是种植美丽异木树。

估计这些投资也需要好几个亿。

不过这笔投资是值得的。

只要这6.6万亩榴莲种植完成,到了2027年八月份,就可以收获到大约26.4万吨榴莲。

就算是每吨批发价3万元,26.4万吨也价值79.2亿元。

当然,这只是暂时预估,因为榴莲种植还会受到了天气的影响,特别是台风天气。

这也是吕伟斌在挑选种植园位置的时候,都选了不太直面南海的区域,就是为了避免被台风正面袭击。

不过他的担心有些多余,江淼早已经有准备,正在研究的榴莲都是矮化类型的,一方面是为了方便采摘,另一方面就是为了防台风。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7947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