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看到了一切

作者:岭南仨人 | 分类:科幻 | 字数:0

第八十八章 油中帝王(中杯!加更!)

书名:我看到了一切 作者:岭南仨人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4:41

江淼一行人刚刚回到了马宫镇。

就收到了一个好消息。

西欧地区有一家专门做高级水产品的贸易公司,在这几天找上门来寻求合作。

销售部国际贸易办公室的负责人黄家豪,向江淼介绍了一下情况。

“老板,艾肯公司以2.3万元每公斤价格,向我们订购了100公斤玻璃鳗,而且还和我们签订了一年的长期供应合同,要我们每个月供应至少200公斤玻璃鳗。”

对于这个数量,江淼倒是没有太吃惊。

因为欧美并不喜欢吃成熟鳗鱼,而是喜欢直接吃玻璃鳗级别的鳗鱼苗,每年至少消耗几百吨玻璃鳗,不过他们消费的玻璃鳗属于大西洋鳗鱼,主产区在北大西洋的马尾海。

近些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过度捕捞、环境污染,不仅仅野生太平洋鳗鱼的鳗鱼苗捕捞量大减少,大西洋鳗鱼也难逃人类的毒手。

随着野生鳗鱼苗捕捞量不断下降,价格自然也是年年攀升。

这种情况下,在听到了亚洲有企业研究出了鳗鱼人工繁殖技术,自然会吸引相关的企业过来寻求合作。

江淼估算着目前公司的鳗鱼苗生产规模。

养殖基地每个月大约可以生产6080万尾玻璃鳗,折合重量大概是6吨,一年就生产72吨左右。

不过近期正在逐步改造室内养殖场,会增加两层架空养殖池,从而提升单位面积的产能密度。

通过这种改造,到了今年八月份前后,海陆丰公司的玻璃鳗产能,每个月可以增加到18吨左右。

这个产能刚刚好,不多也不少。

据他了解,鹿儿岛鳗鱼公司计划的玻璃鳗月产量并不高,大概每个月只有1500~2000万尾左右。

之所以这么少,主要鹿儿岛鳗鱼公司担心其他公司的模仿技术出来之后,会导致投资无法回本,因此不敢盲目扩大规模。

毕竟东瀛的土地、材料、人工、水电费都比较高,盲目扩大投资,风险实在是太大了。

其实鹿儿岛鳗鱼公司月产1500万尾~2000万尾,已经差不多可以吃下东瀛70%左右的市场了,他们经过这三个多月的销售,至少卖出了价值上千万美刀的鳗鱼苗。

以目前的情况来看,鹿儿岛鳗鱼公司估计在赚回三千万技术授权费用之前,大概率不会选择盲目扩张。

毕竟鹿儿岛鳗鱼公司很清楚自己的生产成本,根本没有办法在国际市场和海陆丰公司竞争,渡边淳一觉得吃下东瀛70%的鳗鱼苗市场,就是他们公司的极限了。

至于为什么不是百分百的市场。

当然是因为还有养殖场会自己去捕捞野生玻璃鳗,或者向海陆丰公司购买鳗鱼苗。

这也是江淼当初愿意给鹿儿岛鳗鱼公司进行技术授权的原因,因为对方没有办法威胁到海陆丰公司的国际市场。

而布朗公司,他们近期还在做技术验证,估计要到今年年底,才会大规模投产,对方也告知了海陆丰公司的计划产能,就是每个月生产5~10吨鳗鱼苗。

至于为什么不增加产能,大家都心照不宣。

因为这个产能恰到好处,加上一部分野生鳗鱼苗,刚好可以维持满足全世界各个市场对鳗鱼苗的需求量。

如果高于这个规模,必然会导致市场价格大崩盘。

既然可以少量维持高价,为什么要再扩大产能?

自讨苦吃吗?

江淼看着手上的市场调查报告,可以清晰看出全球各地的鳗鱼苗消费情况。

去年全球一共消费了190吨左右的鳗鱼苗,其中北美地区33吨(食用)、欧盟地区76吨(食用)、其他地区8吨(食用)、东亚地区73吨(养殖)。

其中人工繁殖7吨,野生捕捞183吨。

而到了今年,这个情况必然要发生逆转,人工繁殖的鳗鱼苗产能,很快就会超过野生捕捞的规模。

海陆丰公司每个月生产18吨鳗鱼苗,一年生产216吨。

这个产能需要满足内地每年50~60吨的鳗鱼苗需求,而且这个市场还处于增长之中;大琉球那边也需要5吨左右的鳗鱼苗;另外东瀛市场也需要从海陆丰公司购入10吨左右的鳗鱼苗。

剩下的一百多吨鳗鱼苗,则会全部销售给欧美,因为他们是直接吃鳗鱼苗的,消耗量更加庞大。

至于欧美贸易公司为什么愿意购买,原因自然是有利可图。

在阿美丽卡,玻璃鳗零售价可以达到每公斤5000刀左右,折合3.5万华元。

西欧的玻璃鳗零售价在每公斤3500欧元左右,折合2.7万华元。

在野生鳗鱼捕捞量不断减少,加上西欧不断增加的动物保护力度,让不少经营高档水产的企业大感头疼。

现在一部分消息灵通的相关公司,已经知道亚洲的海陆丰公司研究出了鳗鱼人工繁殖技术,因此就蠢蠢欲动起来。

其实布朗公司也在海陆丰公司这边下了订单,每个月购买了500公斤的玻璃鳗,直接空运回西欧进行销售。

不过前几个月没有扩产完成,订单一直没有完全执行,直到六月份才开始发力。

江淼知道接下来欧美的相关公司,会陆续上门来订购鳗鱼苗。

这让本来有些担心产能过剩的姐夫,也稍微放心下心来,继续埋头扩大生产。

放下手上的市场调查报告,江淼知道国内市场差不多要饱和了,他抬起头来吩咐道:“家豪,你们国际贸易办公室要主动出击,将重点放在欧美,至于东南亚市场暂时不用太操心。”

“是,老板,我们已经招聘来一批会英语、法语、西语的销售员,正在想办法打通欧美市场。”黄家豪认同江淼的判断。

东南亚地区虽然有养殖鳗鱼的养殖场,但他们都是购买野生鳗鱼苗,或者自己捕捞野生鳗鱼苗为主,而且规模还不到国内的十分之一,这种市场实在是太鸡肋了。

南高丽的西远财团旗下,倒是有派人过来咨询过价格,不过一听到海陆丰公司不愿意降价让利,这些棒子掉头就走,宁愿去国际市场收购野生鳗鱼苗,也不愿意购买海陆丰公司的鳗鱼苗。

仿佛海陆丰公司失去了他们的市场,就要倒闭了一般。

其实江淼也看不上棒子的市场,毕竟南高丽的养殖规模有限,只有国内的百分之一左右,一年也采购不了一吨鳗鱼苗,这屁大点市场,还在痴心妄想拿到优惠,简直是想屁吃。

一想到这个西远财团,江淼又想起一件事。

那就是前段时间跑过来收买姐夫,偷偷获得“保密饲料配方”的安业水产公司,好像和这个西远财团的社长关系密切。

他知道双方关系密切,还是从蒋安业的手机之中,发现了一个秘密的隐藏文件夹,在那上面发现了双方关系密切的原因。

蒋安业救过对方儿子一命,加上这么多年的合作,维持着这一段关系。

一想到这里,江淼便决定晚上抽空调查一下这个西远财团,毕竟对方也有专门养殖鳗鱼的高级室内养殖场,又和蒋安业关系匪浅,说不定双方有什么联系。

和黄家豪聊了一会,他电话就响了起来。

“老板你忙,我就先出去了。”

“嗯。”

江淼拿手机,看了一下号码电话,一个熟悉又略带一丝陌生的号码,随即尘封已久的记忆涌上心头,按下了接听:

“喂,耗子。”

“三水,没有打扰到你吧?”

“没有呀!不过伱小子好久没有联系我了,最近过得怎样?”江淼笑着问道。

电话对面同样笑着回道:“还不是老样子,正在老家的农业农村局当农技员呗。”

“你突然来找我,是遇到了困难吗?需要多少钱?”江淼非常直接地问道。

因为两人的关系非常好,在大学期间是铁哥们,他大二期间遇到过一次高空坠物,被砸昏过去,就是对方送自己去医院,还垫付了医药费,又照顾了自己一个多星期。

“哈哈哈,你小子现在发达了。”电话对面大笑了起来,过了一会:“这一次我找了你,确实是有点事,不过不是钱的事情。”

“哦?那是什么事情?你结婚了?”

“你小子不地道,结婚了都不请我过去喝喜酒。”

“书雅她不想麻烦你们,毕竟天南地北的。”

“好了好了,说正事。”

“我听着…”

“是这样的,你前段时间不是给我送了几盒草莓?”“是有这么回事。”

“我最近不想在体制内干了,打算自己出来创业。”

“你确定?和家人商量了吗?”

“还没有。”

“那你打算搞什么?不会是农业吧?”

“除了农业,还能是什么?毕竟我专业就是农学呀!”

“那方向呢?”

“种草莓,你不是搞了三个新品种草莓吗?应该会出售种苗吧?”

“草莓?你该不会打算在你老家莲县种草莓吧?”

“是呀?有什么问题吗?”

“我不太建议,我的草莓主打高价,核心消费群体在珠三角地区,你老家没有那么大的消费群体,只能走电商平台,这在前期很难发展起来。”

“呃…那我再考虑一下吧!”

“其实我倒是有一个提议,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

“三水,别卖关子了。”

“种油茶吧!”

“什么东西?油茶?这东西狗都不种!”耗子言语之中,充满了嫌弃。

其实也不怪耗子如此埋汰油茶。

主要是油茶确实是缺点一大堆。

准确来讲,应该是缺点和优点都非常明显。

优点就是油茶籽压榨的茶籽油,是比橄榄油还好的顶级植物油,营养丰富、相对耐储存、烟点比较高、其油酸成分构成比较好。

长期食用茶籽油,有利于预防心脑血管,或者改善心脑血管疾病。

而缺点同样明显,油茶种植周期比较长,亩产非常低,茶籽的出油率也比较低。

这样说或许不够直观。

以同样在赣省的一个油茶园为例子,一家名为升科生态农业的企业,在修水县黄沙镇有千亩油茶基地:具体种植规模为1500亩油茶(已挂果),每年可采摘鲜果37万公斤,产油1.8万公斤。

如果以1500亩计算,油茶鲜果亩产约为250公斤左右,每亩生产的油茶只能压榨出12公斤茶籽油。

就算是一公斤茶籽油的批发价可以达到上百块钱,亩产价值也只有可怜的一千多块钱。

加上油茶很难机械化,必须依靠人工采摘,再扣除肥料、农药、地租、设备折旧等费用,亩产价值只有一千多块钱,肯定要亏本亏到姥姥家去了。

如果不管理,半野生状态的油茶树,亩产最多一百多斤鲜果,遇到不好的年份,甚至可能颗粒无收。

这就怪不得油茶种植无人问津了。

至于那些在网上吹,亩产可以达到三四百公斤,油茶籽出油率可以达到50%的帖子和视频,看一下就好,真信了可是要倒大霉。

比如某篇帖子描述了一个油茶种植大户,年产茶籽油三十万吨。

要知目前国内茶籽油每年的总产能才一百多万吨,你一户就生产了三十万吨?真当所有人都是傻子呀!

出现这种夸大的内容,自然是那些种苗公司在背后推波助澜。

那些被忽悠去种植油茶的大户还好一些,毕竟他们都是有钱人,损失得起几百万,加上一部分地区种植油茶是有补贴的。

而那些小户的农民,才是真被坑惨了。

当然,一部分采用优良品种,又加上土地肥沃,水肥管理充分的油茶园,在进入第五年的盛果期后,确实有可能达到亩产三四百公斤鲜果。

那种电话的江淼,继续笑着说道:“耗子,我这边有新品种的油茶,如果你感兴趣,可以考虑一下。”

“新品种?真的假的?”耗子有些惊讶。

“是一棵野化的大果油茶,我感觉潜力还是可以的,就做了一些研究和杂交,如果你感兴趣,可以先搞十几亩种。”江淼尽管手上没有新品种油茶,却信心满满地说道。

“实验性品种吗?”

“嗯,你先别辞职,反正种油茶又不需要太多管理,还有地方补贴,你在农业农村局上班就更方便了,完全可以一边种一边上班,将种植园挂靠在父母名下,以后有收益了,再辞职也不迟。”

“那好吧!我考虑一下。”

“嗯,你想好了,直接打电话给我。”

“好,你先忙吧!”

挂了电话,江淼拿起座机电话,打给采购部的王峰,让对方尽快采购一批常见品种的油茶果回来,每一个品种至少要采购五吨。

其实油茶的潜力不小。

特别是江淼在这种开挂选手的手上。

目前油茶品种的缺点,主要是在产量上。

别看丰产品种的油茶,亩产鲜果可以达到三四百公斤,茶籽含油率也可以达到50%,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卵用。

因为每公斤油茶鲜果,只有十分之一左右是茶籽。

也就是说,油茶籽亩产只有三四十公斤,出油率50%,也只能压榨出十几二十公斤的茶籽油。

因此他挑选油茶品种的方向也非常明确,那就是挑选含籽率比较高的变异品种,其次才是挑选鲜果产量比较高的品种。

只要亩产茶籽可以达到100公斤以上,那油茶种植就会变得有利可图。

当然,江淼不会仅仅是挑选丰产多籽,还需要兼顾油品、生长周期、耐寒耐旱、抗病、矮化等特点。

这才是一个优秀的油茶品种。

至于不方便采收的问题,那是因为油茶亩产不够多,相关的农业机械公司才没有投入资金去研发相关的采收机器。

如果真出现高产的油茶品种,完全可以委托相关的农机公司研发油茶果采收机。

类似于开心果的震荡抖动采收机,改一改,就可以应用在油茶果采收上。

只要有利益、有市场,农机公司甚至会主动研发相关设备。

搞油茶的新品种,倒不是江淼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他一直有相关的计划,只是之前没有说出来而已。

国内目前的粮食、食用油料的供应,虽然相对充足,但有很大一部分产能是依靠国际市场的原材料,才可以实现充足供应的。

而且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一个问题。

那就是植物油也是分三六九等的,特别是油酸类型、各种油酸的占比、微量元素、维生素等,每一种植物油都是不太一样的。

其中植物油之中,茶籽油就是油中帝王,橄榄油是油中皇后。

而压榨生油、低芥酸菜籽油、牛油果油、葵籽油,则基本处于中间,不算太好,但也不算太差。

大豆油、椰子油、棕榈油、亚麻籽油则是比较差的油。

为什么明明看起来很健康的亚麻籽油,会被列入比较差的行列之中?

原因就在于亚麻籽油很容易变质,而且其低烟点的特性,不利于高温烹饪。

因此江淼心里面早就有相关的计划,研发出高产的油茶品种,让国内民众可以吃到价廉物美、又有利于身体康健的茶籽油。

目前国内每年需要3800~4000万吨食用油,而茶籽油每年只有100万吨产量,根本满足不了全国的需求。

如果茶籽油产能可以提升10倍,基本可以挤压掉很大一部分大豆油的市场。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2231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