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看到了一切

作者:岭南仨人 | 分类:科幻 | 字数:0

第九十四章 礼物(中杯!加更)

书名:我看到了一切 作者:岭南仨人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4:41

不知不觉之间。

又过去四天时间。

江淼还在挑选着基因突变的油茶籽。

同时将一部分有潜力的基因突变油茶籽,种植在南湖农场的实验大棚之中。

只要种植出小苗,就可以进行二次筛选,同时开始进行组培育苗。

没有错,油茶也是可以通过组培技术,快速扩充种苗规模的,这个技术在1986年就初步研究出来了,现在更是成熟无比的技术。

这几天,江淼又陆陆续续从60万颗基因突变茶籽之中,挑选出了1375颗良性突变的茶籽。

油王系列的编号,已经增加到了11号。

而油王1号亩产出油量最高的称号,仅仅维持了两天,也失去了这个头衔,被油王7号取而代之。

油王7号的亩产出油量,在理想状况下,可以达到230公斤,而且这个品种还有高油品和速生的特点,就是耐寒特性差一点,无法在长江以北的地区种植。

这个单产,已经赶上国内的琼州种植的油棕了。

虽然比不上东南亚油棕动辄300公斤毛油的亩产。

但是两者并没有太多的竞争,因为棕榈油主打工业用油的市场,很少直接作为日常烹调食用油来销售,最多在调和油之中掺杂一些。

而茶籽油可是拥有顶级油品的食用油,主打的市场方向是日常烹调的食用油。

不过江淼知道,油王系列要真正发力,至少还需要两三年时间。

这也是木本油料作物的麻烦之处。

已经有了十几个好品种在手,江淼也暂缓了油茶品种的筛选工作,如果老同学李浩真想种油茶,他也可以拿出一部分新品种应对,不至于失信于人。

将精力重新转移到了榴莲这边来。

实验区的转基因实验室内。

江淼将前段时间培育出来的300株组培的转基因异木苗,种在了专门的营养钵里面,还专门划出一个组培室,作为转基因异木苗的专属栽培室。

由于他已经去掉了转基因异木的一部分限制生长的基因片段,加上增强了根系吸收营养的效率,以及增强了叶片的光合作用效率。

仅仅过去十来天,之前只有小拇指大小的苗,现在已经生长到了十几厘米高,几乎以一天一厘米的速度生长。

当然,这种生长并非没有限制的,江淼做过相关的基因限制,只要其生长时间超过半年,转基因异木就不会继续窜高,改为横向生长,扩大杆茎的直径,同时增加侧芽萌发的机率。

也就是说,转基因异木不会高于2米。

这样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在二次嫁接之后,保证整体树高不会超过3米,实现榴莲树的矮化。

看着已经不小的转基因异木苗。

江淼没有等它们继续长大,便开始尝试进行嫁接榴莲枝条。

之所以没有先嫁接普通异木,那是这些转基因异木本身就是以普通异木为母本设计的,加上江淼去掉了一部分免疫排异相关的基因片段,转基因异木和普通异木之间,出现嫁接排异的概率,大概只有万分之一左右。

因此他选择先测试榴莲和转基因异木的嫁接亲和度。

由于有鉴定面板在,只要嫁接好,大概过十几天左右,江淼就可以看到两者的嫁接情况,包括哪些基因存在冲突,他就可以根据情况,进行二次调整转基因异木的基因序列。

挑选了一些新鲜的榴莲嫩芽,嫁接在转基因异木的侧枝上。

他埋头苦干了大半天,才在100株转基因异木苗上,嫁接了400个榴莲嫩芽。

现在就静待十几天后生长和愈合的情况。

忙完了这件事,他刚刚走出实验室。

就看到了满脸喜色的蒋海波。

“海波,有什么喜事?”

蒋海波看了看周围,才小声说道:“老板,今天早上的新闻,白杉投资在国内的分公司被查封了,听说涉及利益输送和泄密案件。”

“哦?还真是一件好事呀!”江淼淡淡地笑着。

蒋海波深有同感:“是呀!这种投资大鳄鱼,在国内外的关系盘根错节,如果真对我们公司有什么想法,肯定是一个大麻烦,现在他们出事了,短期内肯定无暇他顾,我们可以平稳发展多一段时间。”

江淼洗手之后,抽了一张纸巾擦了擦,抬头看向蒋海波:“嗯。对了,海波你准备一下,近期扩招一批房地产相关的人才,特别是管理层。”

“哦?公司要筹备房地产产业了?”

“是挂我名下的另一个公司,不过人员招聘由你们这边先代理一下。”

“我明白了。”蒋海波知道公司要为员工建设房子了,那开办一个房地产公司就是必然的选择。

两人来到餐厅的餐盒架旁,蒋海波随手拿了一份,而江淼则拿了写着自己名字的那一盒,两人又找了一个位置。

坐下来之后,江淼一边打开餐盒,一边说道:“对于房地产公司的发展,直接由我个人出资,你帮我处理一下其中可能存在的法律风险。”

“没问题,只要是老板的税后收入,而不是直接从公司的对公账户转账,一般不会有太大的法律风险。”蒋海波对于江淼的吩咐并没有感到为难。

毕竟法务和财务最担心的事情,就是老板要偷税漏税,还要自己给对方擦屁股,甚至背黑锅。

而江淼没有偷税漏税的想法,做他的法务和财务是最轻松的,不用担心哪天去提篮桥进修。

就在此时。

书雅提着一个箱子从实验室走出来。

蒋海波赶紧拿起餐盒,笑着说道:“我就不打扰老板和老板娘了。”

说完就脚底抹油,跑另一桌去吃饭了。

江淼哑然失笑地摇了摇头。

拿了自己餐盒的书雅,看到刚才还在江淼对面的蒋海波,此时跑隔壁桌去,脸上有一丝无奈:

“蒋副总太见外了。”

“哈哈,没有没有,我和江总谈完事情,就不占位置了。”蒋海波摆摆手,然后埋头干饭。

江淼岔开话题:“箱子里面是什么?”

“一个惊喜。”书雅挑眉弄眼,然后打开了餐盒:“伱猜猜看。”

“我就不猜了,不然怎么能说是惊喜呢?”江淼摇摇头,其实他不用鉴定面板,也大概可以猜出了箱子里面的东西是什么。

“那好吧!吃完饭,我们一起打开。”

“那我就拭目以待了。”

两人并没有为了看箱子里面的东西,而改变吃饭的节奏,还是按照以往的细嚼慢咽,吃了二十几分钟。

倒是担心当电灯泡的蒋海波,不到十分钟就吃完了,然后一溜烟消失在餐厅里面。

午饭过后。

江淼和书雅来到了三楼的休息室。

“见证奇迹的时刻来了…”书雅打开了保温箱,里面是一块网球大小的白松露。

江淼看向这颗白松露,随即笑着祝贺她的成果:“看来你已经成功了,恭喜你迈出第一步。”

“谢谢你,阿淼!”书雅热泪盈眶地扑过来,然后抱着他的腰:“没有你的支持,我可能一辈子都做不到这一切。”

江淼轻轻地拍了拍她的后背:“为了祝贺你的成功,我也有一个礼物要给你。”

“你也准备了礼物?”书雅一边擦眼泪,一边满心疑惑。

江淼从三楼的保险柜里面,取出一个首饰盒,然后递给书雅:“打开看一下吧!”

“什么东西?神神秘秘的。”书雅接过来,打开了盒子。

一只有着淡淡天蓝色的玻璃种翡翠手镯,静静地安放在盒子的丝绒底托上。

书雅有些惊讶:“这是翡翠手镯?还真是漂亮…”

“前段时间开了一块料子,出了六条手镯,我给你留了一条,喜欢吗?”“喜欢!”书雅将手镯戴着手上,大小刚刚好:“谢谢你,阿淼。”

书雅把玩了一会手镯,便将注意力重新转移到了保温箱里面的白松露。

“阿淼,我认为白松露的大规模繁殖技术已经成熟了,根据我的估计,只需要调节好温度、湿度、光照,加上特定的料包,在保证白松露风味的前提下,可以将白松露的生长周期压缩到三个月左右。”

“这个时间已经足够了。”江淼虽然有可以进一步将生长时间压缩到两个月左右的方案,不过他并没有说出来。

书雅拿起那一块白松露:“三个月左右就可以长大到网球大小,我个人认为这阶段是性价比最高的,如果要继续培育,虽然可以继续生长,但是生长速度肯定快不了多少。”

她这一个多月都在做相关实验,发现经过前五个星期的栽培,白块菌就可以进入菇蕾期,而从这个阶段开始,白块菌的生长速度是真快的,也是风味物质积累速度最快的时候,这个阶段大概会持续六个星期。

在高速生长之后,可能是由于料包之中的特定营养成分被消耗了很多,白块菌的生长速度会下降很多,接下来的三个星期,生长速度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

整个周期一共是14个星期,98天左右,百块菌就会变成网球大小的白松露。

如果想继续让白松露变大,只有两个办法。

一个是在一开始,就使用更大的料包,保证料包的总营养成分可以让白块菌生长得更大。

另一个办法,就是再次施加特配的营养料。

但是书雅研究之后,认为这两个方法的性价比都不高。

第一个方法,会导致料袋变大,从而导致单个料袋占据的空间增加,同时还延长了生长周期。

既然这样,还不如直接增加料袋的数量。

第二个方法,存在杂菌污染、生长周期极大的延长。

有这个闲工夫,还不如直接收割之后,开始进行下一轮的栽培。

江淼切开一小块,放在鼻子前闻了闻。

首先冲上鼻尖的,是浓郁的泥土味,这是一种强烈的、类似于潮湿土壤的香气。

紧接着是蘑菇和坚果的香味,这种香味有点复杂而深邃,紧随其后的,则是一丝甜味和辛辣味,这些味道混合在一起,形成了其独特的风味。

如此微妙的香气,让白松露不像其他一些食材那样直接,而是需要细细品味。

同时白松露的味道是如此独特,以至于很难用其他食材来复制。

他调出了鉴定面板之前收录的野生白松露数据,对比了人工栽培的白松露的数据,发现两者其实存在细微的差别,但差别不大。

其中最大一点不同,就是野生的白松露泥土味会更加冲鼻,而人工的白松露相对柔和一些,反而更加适合华人的饮食习惯。

当然,人工白松露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其中的甜味风味,会比野生的白松露高36%左右。

江淼将菌子放回保温箱里面,然后抬起头来看向书雅:“阿雅,我近期要进行转基因异木和榴莲的嫁接实验,白松露量产的事情,就交给你了,你直接找吕伟斌商量,这几天就当休息了,过一段时间我再陪你出去散散心。”

“没关系,做了大半年的科研,确实该缓缓了。”书雅伸了伸懒腰。

下午。

南湖农场的办公楼前。

散步过来的林书雅和李文娜、安宁三人,看着非常忙碌的包装车间。

十几个四五十岁的中年妇女组成的临时工队伍,手脚麻利地挑拣、分装、称重、装箱、封箱,然后交给几个正式员工贴标签和贴快递单。

目前农场的一百亩草莓都进入了盛果期,每天可以采摘2000公斤左右的草莓,这是去掉每个月有一部分草莓大棚需要轮流休养和施肥打药的产能。

2000公斤看起来不多。

但实际上,以网店部销售最好的一公斤装来计算,每天就是2000份,一个月近6万份。

为了保证质量,草莓是没有办法机械化采摘和分拣的,只能全部靠人力进行。

南湖村和镇里的中老年妇女,对于给南湖农场当临时工,那是挤破了头都想进来。

毕竟农场的临时工是计件工资,采摘1公斤草莓就是1块钱工钱,一天轻轻松松采200公斤是没有问题的,要不是吕伟斌要求保质,那些妇女的速度可以更快。

连马宫镇的顺风快递站点都跟着受益,毕竟每天一两千个快递,很快就可以装满一货柜。

“老板娘来啦!”一个老大姐一边包胶带,一边笑呵呵打招呼着。

“大家辛苦了。”林书雅笑着点了点头,然后向一旁的打单员问道:“小王,吕经理在吗?”

打单员按下暂停键,想了想一会:“经理好像去查看新大棚了。”

“谢了,你们忙吧!”林书雅带着李文娜、安宁走过去大棚区。

路边两侧的水稻田已经处于抽穗期,郁郁葱葱一大片,尽头则是一排排白色的日光大棚,不过现在是夏天,大棚薄膜全部被卷了起来。

而在日光大棚的西面,处于半山坡位置的区域,则是一百五十多亩的钢结构厂房,这就是为白松露等珍稀菌子准备的全控智能大棚,经过三个多月的建设,已经全部竣工了,随时可以投入使用。

走了一会。

她就看到了吕伟斌和他助理。

“林研究员,老板没有和你一起过来?”吕伟斌看向林书雅后面的大棚,并没有发现江淼的身影。

林书雅摇摇头:“他最近在做一项研究,我是专门过来找吕经理的。”

“哦?林研究员有什么吩咐?”

“是这样的,白松露的大规模人工栽培技术已经研究完成了。”

吕伟斌瞪大眼睛:“已经完成了?”

他简直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也在心里面惊呼:‘我靠!难道这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老板夫妻俩竟然都这么牛批?’

同时吕伟斌也感受到了自己的智商,被深深地碾压了好几遍,人与人之间差距,有时候比人与猪之间的差距还大。

林书雅可没有江淼那种看透人心的能力,自然不知道吕伟斌心里面的百味杂陈,她笑着重复一遍:“吕经理,白松露的人工栽培技术已经完成了,现在就可以开始准备生产的事情了。”

反应过来的吕伟斌,赶紧回道:“这150亩智能大棚都可以使用了,老板之前专门规划的配料室、监控室等配套设施也都弄好了。”

“那就开始采购原料吧!”

“林研究员,我们去办公室谈吧!这边不方便。”

“可以。”林书雅点了点头。

其实吸取了鳗鱼特制饲料被窃密的教训之后。

江淼已经安排好了各种准备。

包括将各种原材料混杂在鳗鱼养殖场需要的原材料之中,集中一起采购,而且还故意添加了十几种模棱两可的无用原材料在采购清单之中。

同时还取消了人工配料的环节,将一部分非常重要,用量又比较少的原材料,采用专门的全自动混料机进行配料。

需要人工辅助的二次配料那一部分,也不会告诉员工具体的用量,尽可能分成几道工序,减少单独一个员工操控设备的情况。

之所以要二次配料,主要是有7种原材料的用量比较大,包括松针、松塔、松木屑、特定的两种土壤、熟石灰、一种天然的磷酸盐。

这些原材料,外界只要有心,就一定可以搜集到相关的信息。

不过江淼早有准备。

比如松针、松塔、松木屑,看起来平平无奇,其实里面有大门道。

比如使用马尾松作为原材料,与使用油松、华山松、雪松作为原材料,用量是不一样的,而且松塔、松针、松木屑比例也是不一样的。

这些比例需要特别注意,才可以让配料的效果达到最佳。

而那两种特殊土壤,其实国内南方绝大部分地方都有分布,但为了掩盖,公司打算用房地产公司的建筑原材料作为掩盖,而且多采购几个类型的土壤,进一步混淆外界分辨的难度。

同时对于配料室,要采用全封闭管理,严禁接触配料的员工私人物品进出,连种菌种的时候,也必须全身体防护服和手套头盔。

毕竟如果不戴手套,员工有可能用手指甲的缝隙,夹带一点料土出去。

反正种菌室和配料室,都需要保持无菌环境,干脆直接一点,让员工全身防护服、呼吸头盔、塑料手套、塑料长筒防水靴,即保证了员工身体健康,又增强了保密。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844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