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看到了一切

作者:岭南仨人 | 分类:科幻 | 字数:0

第一百九十章 深加工(新年快乐)

书名:我看到了一切 作者:岭南仨人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4:41

在塔敏查干基地举办了仙豆大豆的开镰仪式之后。

江淼又在塔敏查干基地停留了三天时间,在此期间,他和几个院士、国内各个相关的考研机构、院校,进行了一系列交流,同时还达成了一系列科研合作协议。

其中东北农大将和海陆丰公司在塔敏查干基地合作,建立一个全面的寒带温带农作物育种研究所,同时还从该校招聘了60名农业和生物工程相关的应届毕业生。

除了东北农大,其他东北的农业大学,还有华北地区农业大学,也有不在少数的应届毕业生被招聘过来。

目前漠南科研中心下属有5个研究所,分别是生物采矿研究所、微生物能源研究所、农作物深度开发研究所、寒带温带农作物育种研究所、牛羊育种研究所。

整个漠南科研中心一共有226名科研人员。

类似于仙豆大豆的深化应用、二次改良,这些工作江淼都没有打算亲力亲为,而是交给漠南科研中心负责。

他如果有空会指导一下,如果没有空,只能靠这些研究员自力更生了。

其实这些工作并不难,毕竟最困难的地方,已经由江淼完成了。

地基打好了,后来者在基础上进行二次研发,难度肯定不会太大。

例如仙豆大豆的植物蛋白提炼工艺,由于三个仙豆大豆品种的植物蛋白含量不一样,因此在提炼工艺肯定是不一样的,研究这种提炼工艺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降本增效。

例如国内的原生大豆品种、转基因美豆、仙豆大豆3号,其蛋白质含量有巨大的差异。

转基因美豆或者巴豆,蛋白质含量一般为34∽35%。

国产原生大豆蛋白质含量一般为40∽45%。

仙豆大豆3号蛋白质含量为52.7%左右。

植物蛋白生产商肯定优先选择仙豆大豆3号,或者国产原生大豆、仙豆1号、仙豆2号,最后才是选择转基因美豆、转基因巴豆。

这些蛋白质含量不一样的大豆,在植物蛋白的提炼过程中,需要研究使用合理的氢氧化钠溶液,或者植物蛋白分解酶进行提炼。

目前海陆丰公司采用的植物蛋白提炼工艺为酶溶法工艺。

江淼不选择更加主流的碱溶法,反而选择酶溶法,原因在于海陆丰公司看家本领就是生物技术,同时酶溶法不需要使用太多化学溶剂,可以减少废液处理的难度。

在靠近养畜牧河更加上游的位置,比塔敏查干养殖基地还靠西十公里左右的位置,江淼正在刘治本带领下,考察正在加班加点施工的大豆深加工基地。

这个基地非常庞大,占地面积差不多有五千亩,包含了大豆油脂提炼厂、大豆蛋白提炼厂、豆粕饲料厂、废液循环厂、热电厂。

“我们规划的这个厂区,每年可以处理大豆1500万吨,可以年产大豆油300万吨、大豆蛋白400万吨,豆粕800万吨左右。”

很显然,这个基地是为了整个哲里木市的3000万亩农场服务的。

江淼听完刘治本的描述,却微微摇头:“单纯的原材料生产,以后会面临越来越巨大的产业竞争压力。”

“老板,我也清楚这一点,不过当前大豆产品的二次深加工领域,竞争同样非常激烈。”刘治本面露无奈,他之前也做过功课,还请了市场调研部进行过产业调查。

对于这个情况,江淼自然一清二楚。

国内很多技术难度不大的产业,内卷程度肯定非常高,大家都可以做,自然有一大堆人进入市场。

无论是哪一个行业,只要国产化技术获得突破,价格往往就会暴跌,这也搞得欧美很多企业非常讨厌我们这边的企业。

当然,这种内卷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是一种相对比较好的结果,不然我们都要面临各种各样的高价产品。

江淼已经看到了未来大豆深加工行业的潜在危机。

随着国产大豆产能疯狂飙升,大豆油方面还可以拉去炼生物柴油,但是大豆蛋白除了作为饲料之外,只能做人造肉、豆腐、豆干、蛋白粉之类的食品,以及做人造丝。

单单是海陆丰公司,每年就会生产400∽500万吨大豆蛋白,加上其他公司,很快大豆蛋白就会出现产能过剩。

这是真正的产能过剩。

毕竟国内每年用在养殖业的饲料蛋白,大概就在8000∽9000万吨左右,这些饲料蛋白的来源包含了豆粕、油菜籽饼、玉米、小麦、高粱等植物蛋白,也包含了鱼粉之类的动物蛋白。

就算是人均肉蛋奶消费量倍增,每年饲料蛋白消耗量也只能达到1.6∽1.8亿吨。

但是江淼不看好人均肉蛋奶倍增的未来预期。

一方面,由于人均中位收入提升不会太快,降价带来的肉蛋奶消费增量,不可能在十年内倍增。

另一方面,则是饮食习惯,加上国内很多消费者的人均肉蛋奶消费已经相对比较高,要再攀高峰,肯定会很困难。

这种几乎是可以预见的未来,让江淼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避开竞争激烈的行业,同时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大豆蛋白。

和国内企业打价格战,有时候是很难赢的。

主要是江淼还要脸,而有些企业完全是不要脸,省双方在人工成本上,就存在一个明显的区别。

比如海陆丰公司在赣省的分公司,由于其工资偏高,就被不少当地企业投诉过,说海陆丰公司破坏市场,进行恶性竞争。

显然在不要脸上,江淼是比不上国内很多黑心商人的。

而有些时候,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劳动力成本也占比不小。

以海陆丰公司的人力成本,以赣南分公司为例,普通农场工人的基本工资就是3500块钱,有五险一金,基本不加班,节假日调休,保证每人每个月至少要8天休息时间。

而英雄乳业的养殖场普通工人,也是3500块钱的基本工资。

比较高的蜂场工人,每个月基本工资为6500块钱。

但是赣南分公司的农业技术员比例很高,以油茶种植园为例,普通农场工人和农业技术员比例为6:4左右。

那些普通农场工人,都是年纪比较大的农民工,普遍都在四十多岁,农业技术员的年龄则在二三十多比较多。

没有办法,海陆丰公司的农场都是集约化、机械化、科技化农场,技术人员占比肯定会非常高。

加上海陆丰公司有各种隐形福利,在赣南等地,海陆丰公司成为仅次于单位、国企的就业目标。

特别是农村的低学历中年人,他们在当前的大潮中,属于一个相对尴尬的位置,本来还可以去干工地,但是随着这几年的基建规模下降,房地产已经不需要那么多农民工了,其他行业又没有办法一下子容纳这么多农民工。

因此海陆丰公司的农场,就成为农民工的再就业去处。

当地年轻人也会应聘农场的技术人员,特别是有大专学历的年轻人,他们学习技术比较快,很多会操作电脑和智能化设备。

其实基本工资还不是让当地其他企业破防的关键点。

主要是海陆丰公司的各种补贴、绩效、分红,目前赣南分公司的虚拟股虽然没有分配,但是补贴、绩效却每个月都有。

特别是赣南分公司的蜂场工人,在采蜜高峰期,普通蜂场工人一个月的绩效奖金差不多有3000块钱,加上其他杂七杂八的补贴,扣除五险一金之后,一个月拿到手有在9000块钱左右。

油茶种植园的普通工人,同样也不少的绩效,不过每个月就在1000∽1500块钱左右,他们的绩效来源牧草、蜂蜜的分润。

一旦油茶可以收获,那油茶种植园的绩效会飙升。本来一开始,本地企业还觉得海陆丰公司的工资一般般,和他们比起来,也好不到了哪里去。

但是随着海陆丰公司在当地的布局越来越深入,一个个产业陆续投产之后,绩效在员工收入的占比开始提升。

而且更加让那些普通民企难受的事情,是海陆丰公司不需要三天两头加班,除非遇到特殊情况,工厂和农场都是通过增加员工数量,来降低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间的。

其实江淼一开始也思考过,是否要通过加班加钱的方式,减少雇员规模。

然而经过深思熟虑,他还是打消了加班加钱来减少雇员规模的模式。

加班加钱虽然可以减少雇员规模,但弊端也非常明显,包括员工身心疲惫、增加事故率、增加员工职业病的得病率、降低员工归属感,用人成本也不见得会降低多少。

而且2个员工工资3500块钱,和1个员工工资7000块钱,两者带来的影响力加权、消费增量加权是不能等同的。

当然,如果是员工就几十人的小型企业,自然优先考虑加班加钱模式。

但是对于海陆丰公司这种企业,要优先考虑影响力和消费增量。

以赣南分公司为例,如果采用加班加钱加临时工的模式,正式雇员估计不用1500人。

然而此时的赣南分公司,却拥有3700人左右的正式雇员,这还没有包含英雄乳业的1800人,实体事业部的店员300人。

这还不是赣南分公司的极限,因为还有油茶籽榨油厂、深加工厂、水果基地还没有大规模招聘员工。

英雄乳业的乳制品深加工厂也没有铺设完成。

预计未来海陆丰公司在赣省的员工规模会突破一万人。

显然这种情况下,海陆丰公司在赣省的影响力会很大,带来的消费增量也会变大。

就比如在海陆丰公司的大本营汕美市,由于埃及塘虱带来的收益,加上公司员工规模不断增加,当地的草莓、人参果、番茄、白松露、肉制品、乳制品消费量,增量非常明显。

这一点,江淼通过公司的实体店销售情况,就可以很清晰的看出来。

因此对于未来大豆深加工产业,江淼要考虑的问题,是在维持企业高收入的前提下,又要保证员工的收入和福利。

而那些大豆蛋白粉、普通饲料、大豆食用油之类的普通产品,除了一部分自给自足之外,很难和其他国内企业竞争。

在植物蛋白方面,海陆丰公司自己的养殖场和特种饲料厂,肯定没有办法完全消化。

“治本,这片大豆深加工基地还有多少空地?”

对于老板突如其来的问题,刘治本愣了一下,随即回道:“还有2000亩左右是给后续深加工产业预留的。”

江淼直接吩咐道:“那好,你让承包厂房基建的工程公司,做一个关于人造丝的厂房设计方案,面积为500亩,设计年产量人造丝200万吨。”

闻言,刘治本赶紧说出自己的意见:“人造丝?老板,恕我直言,大豆蛋白做人造丝的技术已经很成熟了,无论是粘胶纤维、铜氨纤维、醋酸纤维,国内都有很多厂家在生产,我们进入这个市场,恐怕很难将200万吨产能销售出去。”

“我知道。”江淼比刘治本还清楚国内人造丝的情况,因为他之前已经看过相关资料。

正是因为知道,他才选择了人造丝产业。

“我会让科研中心再设立一个研究所,专门研究大豆蛋白人造丝,尝试使用大豆蛋白改性,模拟出和天然蚕丝特性相差无几的人造丝。”

“这样吗?”刘治本一下子陷入了沉思,他知道公司的技术研发能力非常强大,但不代表可以无往不利,因此他还是慎重的建议道:“老板,我认为没有必要那么急,可以等技术研发出来,再铺设工厂也不迟。”

然而江淼却摇了摇头:“你对于生物科技还是不够了解,制约大豆蛋白成为仿蚕丝人造丝的关键点,如果从传统人造丝的技术路线继续改进,难度自然是异常困难,但是如果大豆蛋白的特性改变了,变得和蚕丝蛋白差不多,那人造蚕丝的难度将直线下降。”

“…”刘治本这才想起来,自家老板可是顶级生物学家。

就如江淼所言,传统人造丝路线要模仿天然蚕丝,难度非常大,而且成本肯定会非常高,特别是生产初期。

但是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从根本上改造大豆蛋白的蛋白质成分和结构,让其形成和天然蚕丝高度相似的蛋白质成分和结构,那生产难度会比普通人造丝还简单。

而且人造丝还几个好处,一方面是生物亲和性比较好,不容易出现过敏;另一方面则是可以被微生物和太阳光降解,不会形成微塑料颗粒;最后就是这东西比化纤不耐用,可以加大消费者的购买频率。

只要大豆蛋白人造丝可以实现类似于天然蚕丝的特性,加上其环保赋值,必然可以从化纤虎口夺食,抢下一大块市场。

要知道全球每年使用在纺织品上的化纤总量,大概在5000万吨左右。

如果大豆蛋白人造丝可以吃下五分之一的市场,都可以达到上千万吨。

更何况,这东西可是对欧的利器,直接从穿着舒适性、环保性,无不击中老欧洲的要害。

只要雇佣一批网络水军,去欧美那边天天鼓吹化纤的微塑料危害、环境污染之类,就可以增加大豆蛋白人造丝的环保权重。

不过江淼思考之后,又觉得这个转基因大豆品种就算是搞出来了,也不适合卖种子。

因为他太了解国内企业的尿性了。

一旦大豆蛋白人造丝可以模仿天然蚕丝,相关企业肯定会疯狂内卷,最后将市场给干到大家都没钱可赚。

这绝对不是他可以容忍的结果。

因此他抬起头来,向刘治本吩咐道:“人造丝方案暂时搁置,漠南分公司不用负责这件事。”

对于江淼突然变卦,刘治本一头雾水,不过他还是点了点头:“好的。”

江淼之所以搁置这个项目,并不是因为技术做不到,而是漠南分公司所在的哲里木市没有办法保密,这里四通八达,几千万亩大豆田,有人偷偷薅几颗豆子,根本杜绝不了。

虽然官方到时候肯定愿意配合海陆丰公司,严禁国内其他企业随便生产,但国外企业可不会那么听话,他们完全可以偷偷在自己国内种植。

比如地广人稀的澳洲大陆,完全可以在内陆搞十几二十个隔离种植区,让江淼的根腐菌难以在短时间内瘫痪全部的大豆田。

因此他必须挑选一个与世隔绝的种植区域。

好在国内并不缺这种地方。

他挑中的地方有两个,一个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腹地,另一个是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中间的石羊河尽头。

从地理区位来看,还是石羊河尽头比较好一点,而且这里有中粮集团规划的仙豆大豆种植区域,海陆丰公司可以向中粮集团租借一片区域,建立一个隔离种植区和人造丝产业基地,做到不让一颗豆子和一片叶子流出。

垄断高质量的人造丝,不仅仅可以让海陆丰公司挣大钱,还可以保住国内很大一部分服装产业。

现在国内很多服装厂的生意,已经被东南亚、南亚地区抢走了,其中不乏国内的服装企业去东南亚投资。

服装产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当年可是提供了很多的就业岗位。

要实现产业升级,就必须垄断高质量人造丝的源头,将技术锁死在国内,避免那些服装厂老板将人造丝服装产业迁移到东南亚。

低端服装产业已经无可挽回,那中高端服装产业至少要抢救一下,能保住多少算多少。

而且中高端服装产业的毛利比较高,可以跟得上国内的工资上涨幅度。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7326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