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看到了一切

作者:岭南仨人 | 分类:科幻 | 字数:0

第一百二十四章 未雨绸缪(加更)

书名:我看到了一切 作者:岭南仨人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4:41

和海大集团谈好了合作之后。

这个合作对于海陆丰公司而言,基本就是躺着赚钱的节奏。

11月13日。

刚刚过去的双十一,对于电商平台来说,这又是一个业绩相对惨淡的年度。

好在海陆丰公司的产品,并没有参与双十一,主要是没有必要,毕竟平台的套路太多了,还不如公司自己搞一些活动。

与此同时。

已经搬迁到了南湖村一栋自建房办公的电商事业部,此时也在紧锣密鼓地开会。

这个月才加入海陆丰公司的app开发办公室负责人秦兴祖,给经理张欣怡介绍着他的项目策划表。

“根据老板的要求,我们已经做好了策划案~”

相当于产品经理的秦兴祖,之前是在鹏城一家中型互联网公司工作,一个月前被猎头挖到海陆丰公司,负责购物app的开发。

其工作就是负责确定app的功能、流程和用户体验设计,协调各方资源,把控项目整体进度。

除此之外,他们办公室的其他人,分别是:

ui/ux设计师3名,专门负责进行界面设计和交互设计,让app更美观、易用。

安卓系统开发工程师7名,负责开发安卓版本的app。

至于ios系统的开发,直接被公司否掉了,毕竟ios版本的app需要精力,公司目前并不想在这个方面投入太多。

然后就是后端开发工程师4名,负责构建和维护服务器端,处理数据存储、用户认证等功能。

以及测试工程师3名,负责检查app是否存在漏洞和功能缺陷。

整个app开发办公室,一共是17人。

“秦组长,你们需要多久,可以完成app?”张欣怡一边询问,一边翻看着项目策划案。

秦兴祖在心里面盘算了一下项目的各项安排,然后回道:“目前基本构架已经完成,如果一切顺利,估计需要四五个月。”

公司之所以要开发购物app,主要是为了未雨绸缪。

随着海陆丰公司的产品越来越多,如果继续在那些电商平台销售,被收取的商品佣金和技术服务费,就不是一笔小数目。

比如白松露和鳗鱼苗,这两个东西在几个电商平台上,都被列入特殊商品,商品佣金高达5%。

单单是鳗鱼苗,海陆丰公司上个月就被收了752万的商品佣金。

这让张欣怡觉得无法接受,她九月份就向江淼汇报了这件事,准备开发公司自己的app,避免被电商平台继续吸血。

毕竟十几个软件开发工程师,一个月才五十多万的支出。

这对于海陆丰公司而言,不过一笔小钱,和每个月被电商平台抽的佣金比起来,也是小意思。

江淼从善如流,批准了电商事业部推进这个项目,并给这个app起了一个名字,就叫做“海陆丰专营店”。

这个app暂时只销售公司自己生产的产品,零售和批发一起进行。

对于客户来源,张欣怡并不担心。

因为公司前期已经积累了不在少数的客户资源,比如鳗鱼养殖户、埃及塘虱养殖户、高档餐饮企业、国内的日料店、水煮鱼店之类,这些客户是基本固定的,只要公司发通知,他们只能乖乖使用海陆丰公司的购物app。

剩下的个人客户方面,主要是购买水果和罐头产品的,这些产品利润一般,倒是可以继续在其他电商平台上销售。

但是电商事业部在未来,肯定会逐步吸引个人用户入驻的。

毕竟公司未来的产品会逐步多元化,对于个人客户的吸引力会不断增加。

作为想成为全球第一的农业公司,海陆丰公司不会止步于此。

一想到还要被收多四五个月的佣金,张欣怡就觉得肉痛,她皱着眉头问道:“四五个月?可以加速吗?”

思考了一下,秦兴祖才给了一个时间进度:“如果再加五六个人,我有把握将时间压缩到3月。”

“可以,我会让人事部尽快招聘,你将需要的专业人员列一个表给我。”

“没问题。”

突然张欣怡想起一件事:“还有件事,是老板昨天专门吩咐的,app之中需要加入数字华元钱包,优先使用数字华元支付,这个有难度吗?会不会影响进度?”

“这个不会,毕竟我们本身就要接入支付系统,多一个数字华元钱包,并没有什么影响。”

“那就好。”

显然江淼不太信任淘网、企鹅这些大型互联网企业的支付系统,为了以防万一,他还是决定硬推数字华元钱包为主要支付方式。

秦兴祖和张欣怡等人开完会,便急匆匆回到了隔壁的自建房之中。

这栋4层高,占地面积120平方米的自建房,就是他们app开发办公室的办公楼。

他回到办公室。

食堂的配送员,已经送来了今天的晚餐。

看了一眼窗外,落日余晖映照着窗边的仙人球,秦兴祖伸了伸懒腰。

来到一楼的休息室兼餐厅。

几个同事已经在吃饭了。

秦兴祖打开保温箱,找到自己那一份,之所以写名字,因为他们app开发办公室的工程师都是吃定制特餐的。

这也是江淼看他们辛苦,毕竟这几个月要加班加点,考虑到这些软件开发工程师的身体多多少少都有些不太好,江淼便抽空给他们看了一下身体,然后制定了专门的餐饮。

虽然没有他和书雅吃的那种强脑效果,但是至少可以保持精力充沛,让头脑维持清醒,也可以减少肝肾损害和掉头发。

秦兴祖吃了一个月特餐,加上傍晚在南湖村步行一个小时,他可以感受到身体明显的变化,以前的熊猫眼已经变淡了很多,脸色也红润有光泽,走路也不会没几步就气喘吁吁了。

其他同事的脸色,也是肉眼可见的变好起来。

之前他们也听其他部门的同事说过,老板的食疗医术非常厉害,他们还将信将疑。

但是这一个月的亲身经历,让秦兴祖等人知道,老板的食疗医术确实厉害,比他以前吃的什么保健品,效果强太多了。

吃了饭。

他和几个同事一起出门散步。

此时天色已经暗下来。

南湖村非常安静,除了偶尔可以听到道路两侧的民居里面传来的电视声音,就是树叶被风吹动的哗啦啦声。

不知不觉,一行人走到了南湖农场的办公楼门口。

遇到了下班的十几个中年妇女。

一辆顺风快递的货柜车,缓缓从一侧的路边开出来,又是满满当当一货柜的快递被送走。

后面还一辆货柜车正在装着货物。

“公司生意还不错。”

“那还用说,白松露就咱们公司可以人工栽培。”

“白松露也就那样。”

“呵呵,你三天两头可以吃到,当然觉得稀松平常。”

“不过公司的餐饮福利还真是不错,比我们以前吃的外卖之类强多了。”

“听说公司有虚拟股分配,不知道我们有没有?”

秦兴祖喝了一口保温瓶里的黑咖啡:“当然有,不过需要入职满一年,才会开始分配虚拟股,我们办公室要到明年十月份才有。”

“有就好。”

走着走着,他们就来到了水泥路的尽头,便开始往回走。

在安静祥和村庄一角,一间灯光通明的办公室内,一群充满激情与创造力的程序员,正为了一个全新的购物app项目而日夜奋战。比起那些只会画大饼的创业公司,海陆丰公司的待遇,已经是比较好了。

负责这个项目界面设计和交互设计的员工,是资深程序员老李,他目光坚定地看着眼前的电脑屏幕,上面满是复杂的代码和架构图。

他其实年龄才41岁,五年前还在某大厂工作,不过随着他年龄到了36岁,自然而然成为了大厂优化的对象。

“李哥,帮我看一下…”

“等会。”

老李保存了之前的文件,才移动椅子,来到了同事小高旁边,这个小高才毕业两三年,因此在程序设计上的经验,是比不上老李这个老油条的。

看了一遍代码,又让小高解释了几条代码的用意,老李又使用ai进行调试,终于发现了两个问题:

“你这条代码的数量设置错误了,多了一个零。”

“哦?我还以为直接用上一组代码就可以…”

“还有这里你要加一个…”

团队成员们迅速投入工作。

另一个负责界面设计的小王,则专注地设计着用户界面,他根据老板的要求绞尽脑汁。

老板希望能让用户在打开app的瞬间,就感受到公司的清新与自然,同时还要有一定的科技感。

“这个界面要简洁明了,突出农产品的特色和科技感,同时让用户能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小王一边操作着鼠标,一边自言自语。

负责数据库管理的小张,则在努力优化数据存储和检索功能,以确保大量的产品信息能够准确、快速地呈现给用户。

毕竟公司未来的农产品,种类会越来越繁多,这就要求数据一定要精准,不能让用户看到错误的信息,就算是现在用不到,未来也会用到。

而负责安全和支付系统的小赵,提了提厚厚的眼镜,他正精心构建着一个安全的内部防火墙,保障用户的交易安全和隐私。

尽管app开发办公室的程序员已经非常努力了,但是他们才开始正式开发软件,连软件的雏形都还没有完成。

秦兴祖等人回来之后。

他拍了拍手掌:“大家辛苦了,去吃饭散步吧!工作虽然重要,但是也要劳逸结合。”

“都这么晚了?”

“走,吃饭去。”

不一会,一大半的人下去了一楼。

而秦兴祖等人也来到自己的工位,开始今天晚上的加班。

虽然app开发关系到公司的收益。

但江淼并没有太在意,这种事情交给员工去做就可以了。

11月14日,一大早。

天刚蒙蒙亮,路边的野草上,还沾满了露珠。

江淼和书雅一起来到了烟墩山饲料厂后面的烟墩山农场,也是榴莲种植园的梯田上。

经过一个多月的改造,烟墩山农场已经在两个施工队的努力下,完成了近七百亩的高标准梯田建设。

这些改造完成的梯田,都种植上了美丽异木。

书雅戴着鸭舌帽,呼吸着清晨的新鲜空气:“这些美丽异木可以嫁接了吗?”

“还没有,要到明年二月份。”

江淼蹲下来,看着脚下已经郁郁葱葱的紫苜蓿,之前他培育的5亩紫苜蓿,一共收割了三茬种子,一共收获了大概600公斤种子。

通过撒播方式种植紫苜蓿,每亩需要2公斤左右的种子,也就是说,这600公斤种子只够播种300亩而已。

好在通过实验室组培的方式,每个月可以生产几十万株紫苜蓿苗,同时还可以进行扦插育苗,而且接下来这300亩紫苜蓿收获之后,又可以获得12000公斤种子。

以岭南地区的气候,在露天环境下,紫苜蓿一年可以开结果两次。

大概只需要一年左右,种子就可以自给自足了。

书雅也蹲下来,看着生长了一个多月的苜蓿:“这就是你培育的新品种紫苜蓿?”

“嗯,这个品种是比较耐阴的类型,哪怕是这林下环境,生长周期也可以压缩到100天;如果阳光充足,大概只需要85天,就可以收割;在光热水肥充足的情况下,这种紫苜蓿一年可以开结果三次,林下估计就两次左右。”

“这也不错了,不过这些苜蓿你打算用来做什么?做饲料?”书雅摘了一大把紫苜蓿的嫩叶子,准备拿回去尝一下味道。

江淼笑着点了点头:“可以做饲料,毕竟这个品种紫苜蓿做成干草之后,粗蛋白含量高达24%,在紫苜蓿之中,也是属于优质的品种。”

“你今天专门过来,不会只是为了陪我来爬山吧?”书雅好奇地问道。

“你不觉得这漫山遍野的紫苜蓿很漂亮吗?”

“说人话。”书雅没有理睬他,自顾自地摘着嫩叶子。

江淼笑着摇摇头:“我带你来散散心,顺便看一下蜜蜂。”

“蜜蜂?”书雅站起来,发现不远处的土壁上,被掏出一个小方格,里面陈列着一个蜂箱,靠近看了一会:“这蜜蜂怎么有点小?”

“这是本土的蜂种。”

“原来是中蜂,听说中蜂现在很少人养了,这是为什么呀?”

江淼解释了一下:“主要是中峰群势比较弱,很容易分群,而且在大流蜜期间,产蜜效率低于意蜂,还容易攻击人。”

“那为什么要养殖中蜂?”

“有缺点,自然有优点,中蜂的优点是可以采集周围零星的蜜源,对于国内的环境适应力强,可以免疫蜂螨。”

而且江淼还有办法解决中蜂群势弱,容易分群的缺点,只要将蜂群扩大,那采蜜效率自然会提高。

他的解决方案,是通过特制的人工蜜,定期喂养这些中蜂,从而抑制它们基因之中,为了生存而演化出来的分群天性。

其实中峰这种基因带来的分群天性,本质上就是为了生存,保证族群的延续。

只要连续抑制十几代,它们的基因就会重新调整,变得越来越不喜欢分群,从而形成全新的中峰族群。

目前烟墩山农场的300亩紫苜蓿,已经陆陆续续处于开状态,预计会有2月左右的期。

加上周围的野蜜,这里放了300箱中蜂,两个月后可以产生上万公斤蜂蜜。

江淼已经在一个月前,就吩咐吕伟斌成立一个蜂蜜生产办公室,专门管理蜂队,这些中蜂也是这个月从省内的专业蜂场购买的。

之所以成立蜂蜜生产办公室,就是因为公司在汕美本地投资了五万多亩榴莲种植园,这意味着大概可以种植四万多亩紫苜蓿。

加上未来打算混播的三叶草和榴莲本身,这些植物都会产生大量流蜜,不能白白浪费掉这么多流蜜。

毕竟通过调整期,这四万多亩紫苜蓿和三叶草,加上榴莲和周边的野生草树木,足以养殖1万箱蜜蜂。

而赣南分公司那边的油茶种植园,同样会种植紫苜蓿和三叶草,到时候同样可以养殖蜜蜂。

不过油茶蜜对蜜蜂而言,是有毒的,特别是意蜂,基本没有办法采集油茶蜜,中蜂倒是有一定抗性,但是采集之后油茶蜜,对于人体可能会产生过敏和轻微中毒,因此必须避开油茶开的季节。

好在油茶期在每年10~12月份,只要调整一下水肥,就可以让紫苜蓿和三叶草的期,和油茶期完全错开,避免蜜蜂误采油茶蜜。

赣南分公司那边可以养殖4万箱蜜蜂,加上本部的1万箱,一共就是5万箱,如果规划得好,理想状态下,一年可以生产8750吨蜂蜜。

这就是产业链带来的优势之一。

普通蜂农很难有如此庞大的固定流蜜种植园,也很难调节开的时间。

江淼观察了十几个蜂箱,发现他使用的特调蜜,确实效果明显,这些小蜜蜂的族群明显变大了,却没有明显的分群迹象。

如果是没有经过抑制的中蜂,别说在附近集中1万箱蜂箱了,就算是几十箱,都会引发中蜂离家出走。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934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