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看到了一切

作者:岭南仨人 | 分类:科幻 | 字数:0

第一百六十三章 勃勃生机(中杯)

书名:我看到了一切 作者:岭南仨人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4:41

进入五月份,持续的旱情,让南方各地的用水越发严峻,但是北方却一反常态,黄河流域和辽河流域出现连续暴雨,甚至在局部地区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

唯独汕美和赣南的一小部分区域,并没有太过于感受到用水困难。

比如正在如火如荼进行榴莲老枝嫁接工作。

第二批组培育苗的10万棵转基因异木树苗,是今年三月份到四月份期间嫁接的,因此这一批转基因异木在美丽异木砧木上,最长的已经嫁接了两个多月了,可以开始嫁接金枕榴莲的老枝条。

估计在六月底之前,完成在10万棵转基因异木上的金枕榴莲老枝条嫁接工作。

这一批次的二次嫁接榴莲老枝,会在今年年底开,明年三月份挂果,明年六到八月份果实成熟,不过整体果量只能保留50%。

江淼此时就在公平镇的榴莲种植园,种植事业部副经理杜立恒陪同他一起过来考察。

近五万亩的榴莲种植园内,大批经过大半年生长的美丽异木,不仅仅适应了新种植区域的土壤,还生长得非常繁茂。

这不仅仅有美丽异木本身就耐贫瘠、耐旱和生长迅速的功劳,也是江淼根据美丽异木的基因,给它们定制了一套专业的土壤改良方案,加上特定配比的化肥,才让这些美丽异木迅速恢复过来。

一开始有两米高的美丽异木,经过大半年的恢复和重新生长,目前都生长到了近三米。

漫步在梯田果园上,平均每亩种植了30棵美丽异木,而这些美丽异木的林下空地,此时已经长满了郁郁葱葱的紫苜蓿,这是二月底播种的。

虽然是林下,加上没有太多水源的山地梯田上,但是这些紫苜蓿此时已经在大面积开。

一般来讲,常规紫苜蓿在岭南地区的生长周期要比北方地区短很多,如果急着收割,播种后的第52~60天就可以收割,之后每45~50天收割一次,在肥水充足的情况下,一年4~5次左右。

不过海陆丰公司的新品种紫苜蓿情况有些特殊。

这两个品种的优点是耐干旱和耐阴,在山地林下可以茁壮成长,但是代价就是生长会相对缓慢,一般是种植后第70天可以收割,如果是在光照和水肥充足的情况下,则可以提前到50天左右收割。

由于梯田有侧向的光照,加上现在美丽异木没有完全生长开来,林间间隙还非常大,没有完全遮挡住阳光,加上给美丽异木浇灌水肥过程中,紫苜蓿也蹭到了。

因此这些紫苜蓿在第54天左右,就可以进行采收了。

但是农场并没有采收,因为一方面是英雄乳业在高品质的奶牛养殖基地还没有建设完成;另一方面则是紫苜蓿在初期采收,才是质量最高的时候,即植物粗蛋白含量最高的时候。

目前这一片紫苜蓿已经生长到了蕾期,一小部分已经在开。

此次过来公平镇农场考察。

江淼就是考察这里的紫苜蓿和其他牧草种植情况,以及蜜蜂的养殖情况。

网络部也派人过来这边考察。

“立恒,公平镇这边的牧草种植你们要逐步调整好。”

杜立恒点了点头:“我们正在摸索种植周期的合理调配。”

这件事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因为目前公平镇农场就种四种牧草,即紫苜蓿、白三叶草、玉米草、黑麦草,这四种牧草是相互搭配的,比如紫苜蓿和黑麦草搭配,白三叶草和玉米草搭配,这是为了保证奶牛营养均衡。

奶牛养殖不同于肉牛,肉牛可以喂养多一点豆粕和玉米等精饲料,而干草、鲜草等粗饲料可以适当调低一些;但是奶牛如果喂养过多精饲料,很容易导致奶牛的瘤胃酸过高,从而出现中毒,甚至死亡。

而且粗饲料也不能太过于单一,最好要有干草和鲜草、青贮料,而且要有不同的牧草品种,比如紫苜蓿配黑麦草、白三叶草配玉米草。

要保证整个农场每个月都有各类牧草产出,就必须合理调控种植周期,以及每个牧草品类的分期种植。

这需要研究当地的气候、种植环境、品种的生长周期和生长特点,加上合理避开果园打药的时间等。

因此没有一两年的磨合,这件事没有那么容易完成。

特别是露天种植环境中,存在很多不可控因素,比如今年的长时间干旱,或者冬天提前了,或者冬天暖和了,这些都会影响到牧草的生长,需要在制定生产计划的时候,保留一定的可调控余量。

如果是高标准的智能大棚之中,那自然不需要担心外部气候这种问题,可是用智能大棚种植牧草,这是一笔亏本买卖。

当然,漠南分公司那边确实有规划建设简易的室内培植工厂,主要是用于种植水培麦芽草,可以在冬天给奶牛补充鲜草。

目前室内水培的麦芽草,每吨的生产成本在600块钱左右,勉勉强强可以用,性价比不高,毕竟营养丰富的紫苜蓿鲜草每吨就一千多块钱。

麦芽草的营养成分比较单一,只能作为补充,不能成为主要的粗饲料,这也是该类水培种子草的通病问题。

不然紫苜蓿就不会被称为牧草之王了。

海陆丰公司在牧草产业的规划上,还是任重道远。

不仅仅汕美本地的公平镇农场要制定牧草种植规划,赣南分公司的农场、漠南分公司的农场同样需要,三地气候存在差别,种植条件也不尽相同,这些都要考虑进去。

网络部派人过来公平镇农场考察,就是为了开发好相对应的农业种植管理app,减少分公司和农场负责人拍脑袋式的种植管理,这可以有效减少浪费和产能波动。

就是柯嘉名过来这边调查数据的小组长。

不过网络部的人并没有在江淼这边,而是在公平镇农场之中的另一个区域。

江淼看完几片紫苜蓿地和白三叶草地,又去看了种植在地形相对低洼区域的玉米草和黑麦草。

眼前的蜜蜂不停飞舞在紫苜蓿、白三叶草、黑麦草的朵上。

“立恒,目前蜂蜜养殖队在公平镇有多少中蜂?”

“目前有2.8万箱。”

江淼眉头一挑:“农场的流蜜足够吗?”

杜立恒赶紧介绍起来:“足够,目前我们每个月有大概3300亩牧草会开,其中单位流蜜量最大的紫苜蓿,然后是白三叶草,紧接着是黑麦草,玉米草几乎不流蜜,综合计算下来,大概相当于1400亩紫苜蓿,平均每亩可以放养20~30箱中蜂,目前我们平均每亩只放了20箱。”

“采蜜情况如何?”

说起这个,杜立恒也是笑容满面:“非常好,每个月可以生产近一千吨水蜜。”

要知道之前公平镇农场一直在投钱,直到从四月份开始,才有了第一笔收益,这笔收益就来自于蜂蜜。

目前市场上,水蜜收购价格为每吨6000~7000元,1000吨水蜜价值600~700万元。

当然,农业种植事业部并没有出售这些水蜜,而是建立了一个蜂蜜加工厂,用水蜜浓缩成为浓缩蜜。1000吨紫苜蓿水蜜可以生产360~420吨浓缩蜜。

“这些水蜜如何处理?”

“都被我们自己的蜂蜜加工厂用来生产浓缩蜜了。”

“哦?这产品开始销售了吗?”

杜立恒点了点头:“五月初刚刚上架,在公司的实体店和网店上,都可以买到这种浓缩紫苜蓿蜜,平均零售价格为每公斤50块钱,分为三个规格塑料瓶装10公斤规格488元:塑料瓶装1公斤规格50元;玻璃瓶装100克规格8.8元。”

“销售情况怎样?”

“还好,每天可以销售几百公斤,现在才刚刚开始,以后可以扩大规模,特别是六月份开始,赣南分公司的紫苜蓿和白三叶草会陆续开,那边的虽然冬天不好采蜜,但是春夏秋三季的蜜源规模非常庞大,估计在春夏秋三季的流蜜期,每个月可以生产4000~5000吨水蜜。”江淼眉头一挑,他询问道:“国内近几年的蜂蜜产能你知道是多少吨?”

“去年是58万吨左右,这个是浓缩蜜和成熟蜜,不是水蜜。”

“看来我们的产能还没有影响到国内的蜂蜜市场。”江淼知道海陆丰公司目前的蜂蜜产能不大,对普通蜂农影响也不大。

不过他又想到另一个问题:“立恒,赣南分公司的蜜蜂养殖办公室如何处理过冬和油茶蜜有毒的问题?”

“过冬问题,我们是通过合理收割秋蜜,加上赣南地区冬天也有一小部分野生密源,同时还是可以采油茶蜜,足够维持10万箱中蜂。”杜立恒继续补充道:

“中蜂比意蜂耐寒一点,意蜂气温低于10摄氏度就基本不出巢了,中蜂好一点,它们的最低耐受气温为7摄氏度。”

“而且意蜂没有抵抗油茶蜜毒性的抗性,我们采购的中蜂都是湘南地区的品种,该地区的中蜂对油茶蜜毒性有比较强的抗性,小量食用不会危害到中蜂的身体健康。”

“不过,那边的养蜂队提议可以给中蜂配备一些解毒的药物,例如用甘草、金银等中草药煎汁,加入适量的浆,按照一定比例配制成解毒浆喂给蜜蜂。同时,也可以添加一些维生素c、酵母片等营养物质,增强蜜蜂的体质,帮助它们更好地解毒。”

江淼摸了摸下巴的胡茬,心里面觉得给中蜂解毒的方案不靠谱,毕竟这些方案大概率是经验之谈,并没有严格实验之后的标准剂量,他决定冬季要去一趟赣南分公司,拿一套更加科学、低廉、高效的解毒方案。

虽然心里面有想法,但江淼还是点了点头:“这些安排你们看着办,那些油茶蜜你们打算如何处理?”

杜立恒也考虑过这个问题:“虽然经过蜜蜂酿造之后,油茶蜜的毒性极大下降,但一部分人群存在过敏的可能,而且还是有微量毒性残留,如果要二次加工处理,又会增加成本,有些得不偿失。”

“那你们的想法是?”

6=9+

“我和赣南分公司的孔经理讨论之后,认为最好不要向市场出售该类型的蜂蜜,免得败坏公司的名声,毕竟现在是网络社会,很容易被人造谣生事,我认为可以将这些油茶蜜割了之后,送到漠南分公司那边。”

江淼微微点头:“这也是一个好去处。”

要知道漠南分公司的20万亩大豆、15万牧草地,每年同样可以生产4000~6000吨紫苜蓿蜜和大豆蜜,因此那边也需要10万箱左右的中蜂。

而漠南分公司每年采蜜期只有5~7个月,剩下的5~7个月是没有蜜源的,或者少蜜源月份。

特别是每年二三月这两个青黄不接的月份,肯定需要额外补充浆和蜂蜜,让蜜蜂维持生存的必须。

至于向南方转场,这个问题漠南分公司肯定不会考虑的。

这可是10万箱蜜蜂,而不是几百箱,南下转场至少需要100辆大货车,加上司机和技术人员,这费用还不如就地过冬,而且转场存在交通风险,也可能会因为水土不服,导致蜜蜂患病。

既然要就地过冬,那漠南蜂场就需要考虑二三月份的蜜蜂食物问题。

而恰好赣南蜂场这边会生产大量微毒的油茶蜜,直接运输到漠南蜂蜜,成本反而比转产南方低很多。

一举两得,将油茶蜜废物利用了,又让漠南蜂场度过青黄不接的初春时节。

当然,海陆丰公司的养蜂产业,并不会严重影响到其他蜂农,因为海陆丰公司的养蜂蜜源是自己的基地,没有侵占其他蜂农的传统蜜源地。

至于临售价格太低的问题,这也不会严重冲击蜂农。

答案就在水蜜收购价格和浓缩蜜的市场零售价上。

只要将两种的价格摆出来,就知道钱被谁赚了。

水蜜收购价格是6000~7000块钱每吨。

浓缩蜜零售价却高达60~120块钱每公斤,换算一下,就是6万~12万每吨。

两者价差是10~20倍。

而水蜜生产浓缩蜜,平均为3.7公斤水蜜生产1公斤浓缩蜜,哪怕是加上各项生产成本,1吨浓缩蜜的总成本最多就3万块钱,如果管理得当,每吨浓缩蜜总成本差不多就2.6万元左右。

经过厂商、经销商、零售商层层加码之后,价格直接翻了2~4倍。

蜂农没有赚到几个钱。

反倒是厂商、经销商和零售商赚得盆满钵满。

因此目前蜂蜜的零售价格,还存在巨大的压缩空间。

至于厂商会不会压低水蜜收购价格,答案是必然的。

可这不代表他们会成功。

海陆丰公司目前的蜜蜂养殖队员工来自哪里?50%来自之前的流动蜂农。

他们为什么不继续流动养殖蜜蜂?

还不是挣不到钱,还又苦又累,每年都在追逐蜜源而转场,这工作真不是一般人愿意干的。

小型家庭式流动蜂农,一般一户就30~100箱蜜蜂,运气好的话,遇到附近有大片处于大流蜜期的农作物,一个月可以割1.5~5吨水蜜,差不多就是1.2~3.5万元收入。

可问题是这一路上需要油钱、车辆折旧费、住宿、日常开销、药钱、蜜蜂饲料(蜜)等。

如果遇到不好的年份,直接就是颗粒无收。

年份比较好,一年的毛利也就3~5万元,通常还是夫妻俩、一家人的共同收入。

既然如此,那面对海陆丰公司的橄榄枝,绝大部分年轻的蜂农都愿意从迁徙蜂农变成固定养蜂技术员,每个月至少有6500块钱的基本工资拿,加上其他绩效奖金之类,这不比在野外风餐露宿、一年逐蜜迁徙强?至少娶老婆容易了很多。

毕竟年轻一辈的蜂农,在这个时代根本不吃香,在相亲市场上属于比农民竞争力还低的群体。

一听到一年到头有大半年要在全国各地的野外渡过,请问哪一个年轻女孩会受得了这种生活。

因此很多老蜂农,一听到海陆丰公司在大规模招聘养蜂技术员,就第一时间将准备继承家业的子女送过来,他们知道自己这一行的真实情况,不想子女继续重复自己的苦逼生活。

说不定哪天开车遇到车祸,或者在野外遇到野猪之类,风险实在是太高了。

因此海陆丰公司通过这种方式,和全国各地的蜂农群体,形成了一个关系网。

目前无论是蜂蜜加工厂,还是赣南和漠南的蜂蜜加工厂,如果生产线二十四小时连轴转,一年是可以生产12万吨左右的浓缩蜜,而且海陆丰公司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将生产线产能扩充几倍。

如果其他蜂蜜加工厂不愿意以每吨6000~7000块钱价格收购水蜜,那海陆丰公司肯定要出面兜底,反正蜂蜜这东西,在浓缩状态下,可以保存两三年。

而且每吨6000~7000块钱的兜底价格,如果零售价格是每公斤40块钱,仍然有十几块钱的毛利。

海陆丰公司就算是批发给经销商和零售商,每公斤也至少会有5块钱的毛利。

反正市场竞争嘛!

讲究的就是一个优胜劣汰。

如果嫌弃每公斤5块钱的毛利太低,大可以关门歇业,将市场交给海陆丰公司就好了。

江淼早就摸清楚了国内很多企业的尿性,现在刀子不割在他们身上,他们就在那里装死,等真被刀架脖子上时,一个个比谁都卷。

只要稳住蜂农群体,蜂蜜加工厂商、经销商、零售商都是纸老虎罢了。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656301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