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我看到了一切

作者:岭南仨人 | 分类:科幻 | 字数:0

第一百六十五章 新科(中杯)

书名:我看到了一切 作者:岭南仨人 字数:0 更新时间:01-06 14:41

5月25日。

江淼收到了国家科技进步奖项评审委员会的邀请,让他和林书雅下个月21日,前往京城的大会堂参与颁奖仪式。

对于这个结果,江淼其实已经知道了,他和书雅的成果,都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相关获奖公示是在今年四月中旬发布的。

不过考虑到书雅还要养胎,不便太过于外出奔波,他随即回复了一封邮件给奖项评审委员会那边,表示林书雅有孕在身,没有办法前往京城领奖,将由他代领。

很快,评审委员会那边也回复了,同意由江淼代领,不过需要他准备好相关的获奖感言和成果展示内容,包括林书雅获奖的“白松露人工栽培技术”,同样需要准备。

处理了这件事。

江淼来到了南湖实验区。

不过今天他并没有去实验室做实验,而是在这里会见了新康乐医药总经理余俭存,技术总监何幼薇,以及那三个生物化学医药领域的博士研究员。

面对母公司的大老板,余俭存正襟危坐。

哪怕是有些傲气的三个博士研究员,面对江淼时,也有些压力和拘谨。

毕竟眼前这个男人,是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一个百亿农业集团的创始人,赛里斯饲料协会副会长,以及上个月刚刚获得的赛里斯渔业协会—水产养殖分会副会长。

他老婆林书雅则在三月份担任赛里斯食用菌协会副会长。

就算是三个博士研究员觉得自己在药物领域上,比江淼专业,但是出于对于顶级科学家的尊重,他们还是表现得比较谦恭。

“好了,大家别太严肃,都放松一点。”江淼一边说,一边坐下来,然后转过头看向何幼薇:“幼薇,以后你就担任新康乐医药的技术总监。”

“好的,老师。”何幼薇的头宛如小鸡啄米。

“余总经理,你的工作就是负责管理新康乐医药的日常和生产,至于科研工作,既然已经完成剥离,那你就没有必要关注了。”

余俭存虽然不知道江淼是什么想法,但作为高级打工仔,他非常清楚自己的身份和定位,老板吩咐他做什么,他照办就好了:“好的,江总。”

江淼毫不在乎地吩咐道:“新康乐医药目前的生产线继续生产,每年亏损几百万,我亏得起,但是生产人员的培训工作不能停,以后公司要生产新药,这些人就是骨干。”

“我会维持好生产线的运行,同时加强人员的技能培训。”余俭存赶紧点了点头。

紧接着江淼又看向那三个药物研发研究员:“黄博士、陈博士、李博士,你们以后就归属于海陆丰公司的科研事业部,下属的第三药物研发办公室。”

“江总,不知道我们要研发什么项目?”陈博士有些拘谨地问道。

“你们第三药物研发办公室的研发方向是化学药物,我看过几位的履历简介,陈博士之前在上一家药企是研究瑞普替尼仿制药的,我没有记错吧?”

听到江淼的提问,陈博士无奈地苦笑道:“我是那个项目副技术总监,瑞普替尼其实已经仿制成功了,但面临各种专利难题,目前只能通过支付高昂的专利费,才可以生产销售。”

“我上家公司其实有打算投资替尼类相关药物的研发项目,不过考虑到专利问题,便放弃了这个方向。”黄博士提了提眼镜。

李博士微笑着说道:“没有办法,国外药企在这方面布局几十年,国内也就近十几年才重视新药开发,按照药物科研的研发投产周期,一般都要10~15年才会推出一款新药。”

对于这个李博士的言外之意,江淼也听出来了,对方是提醒他,每一款新药的研发上市,往往需要十几年时间,这不仅仅费时费力,而且还带来一个大问题,那就是专利有效期。

要知道,药品的物质专利,通常在药物研发的最初阶段,当研发人员合成出具有潜在药用价值的新化合物时,如果通过实验数据能够证明该化合物具有一定的药理活性或潜在用途,可申请物质专利。

这意味着专利期限是从申请日开始计算的,目前全球主流地区的药物专利有效期都是20年。

只要申请日确定,无论药物后续研发进展如何以及何时获批上市,专利期限都是固定的20年。

如果一款新药研发时间为10年,新药上市审批1年左右,那就意味着新药专利有效期只剩下9年。

虽然可以申请延长专利有效期,但是只能延长2.5~5年。

这也是为什么好多新药上市时,价格会非常高,特别是那些小众药,有时候一剂就是几百万美刀。

当然,为了规避这个专利有效期的问题,很多药企也会采用迂回战术,通过布局这些专利族,从而形成专利壁垒。

因为专利保护不仅涉及药物本身,还包括药物的衍生物、剂型、给药途径等多个方面。

其他企业想要绕过这些专利壁垒进行研发生产,难度较大。

“我知道新药研发难度非常大,仿制药也很难绕开原研药厂。”江淼笑着继续说道:“但是我们可以做亚型新药。”

“亚型新药?”陈博士理解江淼的意思,但他还是提醒道:“江总,虽然亚型新药可以绕开其他药企的专利,但很多药企在构筑专利壁垒的时候,往往也会将各种亚型分子都一并注册了,因此我们必须有全新的亚型分子,这不亚于重新开辟一种新药,而且新亚型分子不一定可以作为药物。”

对于这个问题,江淼并没有太在意,因为他只需要知道新分子,然后大规模展开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就可以挑选出高效、低副作用的最佳剂型。

他笑着摇摇头:“没有关系,就以替尼类作为模仿的目标,你们第三药物研发办公室接下来的任务,便是通过各种合成手段,尝试合成出全新的替尼类亚型分子。”

面对大老板的固执己见,陈博士三人虽然心里面有些想法,可还是选择了服从命令。

反正到时候亏钱,也是江淼的事情。

黄博士提了提眼镜回道:“没有问题,我们可以进行尝试。”

交代了这件事之后。

江淼便宣布散会。

余俭存返回羊城主持新康乐医药的管理工作。

但是何幼薇却没有跟着过去,她这个技术总监确实就是挂名的,因此她还是继续在南湖实验区做红斑狼疮的特效药研究,而她这个项目归属于科技事业部的第二药物研发办公室。

至于第一药物研发办公室,目前是书雅在管理,主导研发工作的研究员是书雅的师兄罗玉麟。

三个药物研发办公室,有着不同的研发方向。

第一药物研发办公室的方向是:药用微生物。

第二药物研发办公室的方向是:基因靶点药。

第三药物研发办公室的方向是:化学制药。

看起来,第二药物研发办公室和第三药物研发办公室的方向有些重合。

实际上两者是截然不同的方向。

第二药物研发办公室的基因靶点药物,打个比喻就像是先立靶子,再从一大堆箭矢之中寻找合适的那一部分箭矢。

而第三药物研发办公室的化学药物研发,则是先造新箭矢,再看看能不能射中靶子,能不能射穿靶子。

江淼给何幼薇姐弟俩配置的红斑狼疮特效药,是在目前已有的各种药物和分子物质的前提下,通过二次组合、调整比例,进而实现疗效。

从本质上来说,这不是药物研发,这是一种医疗手段的精细化应用。

何幼薇的红斑狼疮特效药研发工作为什么困难重重,就是因为她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基因靶点治疗药物,如果要保证高效、低副作用,只能根据个人的基因特点进行定制,这就意味着只能一人一方,不存在可以大规模量产的广谱型特效药。

何幼薇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才一直在钻牛角尖。

如果真要普及治疗红斑狼疮的特效药,不是去研究特效药,而是去研究如何低成本的发现每一个患者的基因靶点,然后给每一个患者定制特效药。

那这个技术有可能实现吗?

其实已经可以实现了。

因为江淼在二月份开发的宏基因分析系统,只要改一下模型,调整相应的基因规律,加上人类的基因库,就可以迅速发现每一个患者的基因靶点。

当然,这只能针对红斑狼疮类型的患者,如果要研究其他人类基因类的疾病,必须重新调整分析模型。

使用这个技术,只需要几个小时就可以获得该患者关于红斑狼疮的各种基因靶点,再根据这些基因靶点,调配相应的特效药,就可以让患者获得相对廉价的药物。这个相对低廉,是指一次性大概支付几万块钱的检测分析费用,然后定期从特效药生产公司购买药物。

其实这不是药企模式,也不是现代医院模式,而是传统郎中模式。

给患者诊断病情,根据病情开药方,再给患者配药,这不就是传统郎中的模式吗?

这个模式由于涉及到保密技术,根本不可能交给普通医院营运,而且其中还有药物的审批风险问题。

毕竟在这个模式下,每一个患者都会得一种“新药”,那这个新药要如何处理?如果走目前的新药审批流程,那估计患者没了,都不一定可以拿到合法合规的新药。

可如果不走新药审批流程,那就是生产假药罪。

除非专门出台新法,规定通过这种方式生产的新药,可以获得快速审批。

问题是新法不是那么容易推动的。

这也是江淼没有提醒何幼薇的另一个原因,毕竟要推动这种改变,哪怕是何幼薇的背景都很难。

6=9+

会议结束之后。

江淼找到了正在做研发项目规划的书雅。

又将罗玉麟叫了过来。

敲门进来的罗玉麟看到两人都在,笑着打招呼:“老板!书雅,你们都在呀!”

“罗研究员,先坐。”江淼从公文包中取出一份文件。

书雅给他倒了一杯茶:“师兄,你应该陪嫂子多休息几天。”

“呵呵,我这不是关心实验项目嘛!”罗玉麟眼神之中有些闪躲,心虚地岔开话题。

江淼笑而不语,他一眼就看出了罗玉麟有些虚了,对方上个月刚刚结婚,本来有半个月的婚假,才十天不到,就急匆匆跑回来工作了。

将文件递给罗玉麟。

“这是阿雅四月份发现的新真菌,目前论文已经发在了期刊上。”

林书雅心里面无奈,虽然不想要这个名头,但她也知道江淼的想法,只能接下这个“新真菌发现者”的名头。

罗玉麟接过文件,一边翻看,一边说道:“我之前看过了,这三种新真菌有什么问题吗?”

江淼解释道:“阿雅在前段时间的一次实验过程中,发现了其中一种真菌,其次级代谢产物可以杀死很多细菌,甚至对一部分真菌也有不错的抑制力。”

“哦?是新的抗生素吗?”罗玉麟瞬间就来精神了。

江淼提醒道:“在第十七页,那里有一些介绍。”

罗玉林赶紧翻开文件的第十七页。

【关于小囊菌科拟沙粒菌属—耐盐碱亚拟沙粒菌亚属的淤泥大拟沙粒菌种的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这个淤泥大拟沙粒菌就是江淼三月份去漠南的沙漠发现的。

淤泥大拟沙粒菌存在于漠南的盐碱地和盐湖淤泥之中。

而另外两种真菌,也是这个小家族的成员,分别旱地大拟沙粒菌、淤泥小拟沙粒菌。

之所以这样命名,主要是图方便。

如果按照西方的命名方式,也可以叫“林氏拟沙菌属”。

其实江淼的鉴定面板数据库之中,记录的未知病毒、细菌、真菌种类,达到了几百万种之多。

他特地挑选淤泥大拟沙粒菌,就是因为这个真菌不仅仅很难培育,需要特定的环境和条件,如果条件不满足,它们会长期处于假死的休眠状态,这也是为什么叫拟沙粒菌的原因,就是在繁殖条件不充分的情况下,它们就和普通的细小沙粒差不多。

有这种特性的真菌,很难泛滥成灾。

另一个原因,还是淤泥大拟沙粒菌不容易感染人畜和植物,它们都是比较特殊的腐生菌,很容易被酵母菌灭杀。

书雅的论文之中,也只说了这三个新真菌的一部分情况,比如如何发现、如何检测和分析。

至于淤泥大拟沙粒菌的次级代谢产物,有杀灭细菌和抑制真菌的特性一事,书雅并没有在论文上提及。

因为这个发现会衍生出一个全新的抗生素家族,这可是关系到公司的利益,在没有完成相关专利的专利群构筑之前,这个发现只能秘而不宣。

看完了前面几页内容之后,罗玉麟才明白这个发现的重大意义。

“老板,你是打算对这种衍生成分进行研究吗?”

江淼点了点头:“是的,不过由于书雅有身孕,不能继续接触真菌研究,在此期间,就由你带领一个团队,对这种衍生成分的药理毒理进行全面研究。”

“没问题。”

江淼看到兴奋不已的罗玉麟,赶紧提醒道:“罗研究员,公司的规矩你们应该清楚的,这个项目是核心机密之一,你们接触到这个真菌和相应衍生物的人员,必须全部签署保密协议。”

“呃?我明白。”罗玉麟随即反应过来。

他清楚这种成分和研究的重要性,如果泄露出去,会让公司损失惨重。

特别是在前期的可行性研究过程中,这个时间窗口非常重要,因为要申请药物的物质专利,必须给出一定的实验数据,不可能随随便便就让你申请成功。

这个时间窗口大概是几个月。

因此保密协议和封闭式管理,那是必不可少的手段。

只要几个月之后,完成药物的可行性研究,就可以申请物质专利了,至于最后能不能成为新药,那必须看继续的各项研究,还要经过一系列的细胞实验、动物实验、临床试验,最后验证了药效、安全性和相关的副作用,才可以申请新药上市。

总而言之,没有三五年的研究时间,就别想有相关新药。

江淼精挑细选出这个淤泥大拟沙粒菌,其衍生出来的沙粒素,在杀灭细菌上的各方面效果,都表现都得不错。

特别是目前一部分超级耐药细菌,沙粒素都有不错的抑制效果,而对于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沙粒素有专杀效果。

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这一类细菌,广泛存在于各个医疗机构之中,该类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被视为治疗严重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耐药。

因此cre引起的感染往往与高死亡率相关,在医院环境中容易造成传播,给患者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这也是近些年来,国内大力整改抗生素滥用问题的重要原因。

比起欧美的麻醉剂滥用问题,国内和亚洲落后地区在医疗领域的问题,反倒是抗生素滥用,特别是那些民间小诊所,用药那是一个无所顾忌。

而滥用抗生素的后果,就是容易诞生耐药性极强的细菌真菌,从而导致抗生素治疗效果越来越差,最后甚至会出现无药可用的窘境。

目前人类新发现的抗生素大类,已经变得越来越少了。

加上青霉素类基本处于半淘汰,可用的抗生素也是越来越少。

这个时候,发现一个全新的抗生素家族,对于国内医疗系统而言,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本章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18304s